石建斌 王寧 許慶華 張逸彬 嚴根土


收稿日期:2023-06-19? ? ?第一作者簡介:石建斌,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棉花遺傳育種研究,15837252017@163.com。*通信作者:嚴根土,本科,研究員,主要從事棉花遺傳育種研究,yangentu@163.com
基金項目: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1610162023022,1610162023019,1610162023
050);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CAAS-
ASTIP-ICR);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CARS-15-08)
The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n early-maturing cotton variety, CCRI 9C02
Shi Jianbin, Wang Ning, Xu Qinghua, Zhang Yibin, Yan Gentu*
摘要:中棉所9C02為轉cry1Ab/cry1Ac基因抗棉鈴蟲早熟常規棉品種,2019―2020年和2021年先后參加長江流域棉區早熟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于2022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在長江流域棉區夏播生育期104 d,株高97.5 cm,第一果枝節位6.6,單株結鈴12.6個,鈴重5.1 g,衣分38.9%,霜前花率95.1%,耐枯萎病和黃萎病,抗棉鈴蟲,纖維品質達到國家棉花品種審定Ⅲ型品種標準;2年區域試驗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208.6 kg、81.1 kg和77.5 kg,分別比對照中棉所50增產8.8%、9.5%和8.9%?;谥忻匏?C02在長江流域棉區早熟品種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中的表現,主要介紹了其選育過程、特征特性、適宜種植區域及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棉花;品種選育;中棉所9C02;特征特性;早熟;栽培技術
1 選育過程
中棉所9C02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選育的轉基因抗蟲早熟常規棉花品種,親本來源是中9346/中9526。其中:母本中9346為轉基因抗蟲常規棉品系,來源于GK19/皖棉17號[1];父本中9526為非轉基因常規棉品系,來源于中棉所25/阿肯色971。
2007年,以GK19為母本與皖棉17號配制雜交組合,并于冬季南繁加代;2008―2009年,選擇單株并于冬季南繁加代,通過早代纖維品質測試等方法,選育出轉基因常規棉品系中9346。2000年,以中棉所25為母本與阿肯色971配制雜交組合,并于同年冬季南繁加代;2001―2003年采用多生態棉區選擇,通過早代纖維品質測試、抗病性鑒定等常規育種方法進行篩選,2003年F6代初選75個單株,2004年決選12個品系進行比較試驗,2005―2006年品系比較試驗后選出非轉基因常規棉品系中9526。2009年配制中93461/中9526雜交組合,于同年冬季南繁加代;2010―2012年采用多生態棉區選擇,并于冬季進行南繁加代,通過早代纖維品質測試、抗病蟲鑒定等常規育種方法進行篩選;2013年開展株行比較試驗,并應用DNA分子標記輔助技術檢測其基因純度;2014―2015年開展多生態點試驗及自交純化等工作。2016年命名為中棉所9C02,申請并獲得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證書編號:農基安證字(2016)第182號,2021年2月續申請并獲得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證書編號:農基安證字(2021)第047號。2019―2020年參加長江流域棉區早熟品種區域試驗,2021年參加該組生產試驗,2022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國審棉20220048[2]。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生物學特性
中棉所9C02為轉基因抗棉鈴蟲早熟常規棉花品種,前期出苗好,長勢強,整齊度好;株型較松散,果枝較長;莖稈較粗壯,茸毛中等;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淺綠,不早衰;鈴卵圓形,吐絮暢(參見中心插頁彩版展示)。長江流域棉區夏播生育期104 d,株高97.5 cm,第一果枝節位6.6,單株結鈴12.6個,鈴重5.1 g,衣分38.9%,籽指11.9 g,霜前花率95.1%。
2.2 產量表現
2019年長江流域棉區早熟品種區域試驗中,中棉所9C02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208.4 kg、80.0 kg 和76.8 kg,分別比對照中棉所50[3-4]增產9.2%、9.5%和8.8%;2020年長江流域棉區早熟品種區域試驗中,中棉所9C02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208.9 kg、82.3 kg和78.3 kg,分別比對照中棉所50增產8.4%、9.5%和9.0%;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208.6 kg、81.1 kg和77.5 kg,分別比對照中棉所50增產8.8%、9.5%和8.9%。2021年長江流域棉區早熟品種生產試驗中,中棉所9C02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產量分別為216.3 kg、85.1 kg和80.7 kg,分別比對照中棉所50增產7.5%、8.0%和8.1%。中棉所9C02在2019―2020年區域試驗和2021年生產試驗各試驗點的產量表現見表1和表2。
2.3 纖維品質
2019―2020年長江流域棉區早熟品種區域試驗中取樣,經農業農村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HVI校準棉花標準校準),2年平均結果:中棉所9C02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30.6 mm,斷裂比強度31.5 cN·tex-1,馬克隆值5.1,斷裂伸長率6.3%,反射率79.1%,黃色深度8.4,長度整齊度指數86.2%,紡紗均勻性指數153.0,纖維品質達到國家棉花品種審定Ⅲ型品種標準。
2.4 抗病性和抗蟲性
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進行抗病性鑒定:2019年中棉所9C02枯萎病相對病情指數為5.2,黃萎病相對病情指數為24.1,抗枯萎病、耐黃萎病;2020年中棉所9C02枯萎病相對病情指數為14.5,黃萎病相對病情指數為24.2,耐枯萎病、耐黃萎病。
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進行抗棉鈴蟲鑒定,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進行抗蟲株率檢測和Cry1Ab/Cry1Ac抗蟲毒蛋白檢測,結果:2019年,中棉所9C02抗棉鈴蟲,抗蟲株率達100%,Cry1Ab/Cry1Ac蛋白表達量為413.6 ng·g-1(中高級);2020年,中棉所9C02高抗棉鈴蟲,抗蟲株率達100%,Cry1Ab/Cry1Ac蛋白表達量為642.0 ng·g-1(高級)。
3 適宜種植地區
適于長江流域棉區夏播種植。
4 栽培技術要點
4.1 播期和密度
適期播種,播種期宜在5月20日-6月10日。合理密植,適宜播種密度為每666.7 m2 4 500~5 500株。
4.2 合理化學調控
生育期全程化學調控,遵循“少量多次、前輕后重”的原則,將株高控制在100 cm左右。
4.3 科學肥水運籌
一般情況下,磷肥、鉀肥及微肥可全部作基肥。氮肥施用原則是基肥重施、追肥早施,每666.7 m2純氮用量控制在8 kg以下。長江流域棉區土壤相對缺硼和鉀,缺硼的棉田,每666.7 m2用硼砂1~2 kg;缺鉀的棉田,每666.7 m2用鉀素(K2O)5~10 kg;輕微缺微量元素的棉田可采取葉面追肥,從蕾期開始,每隔7~10 d噴1次,共噴施2~3次[5]。根據天氣情況及棉田長勢適當補施蓋頂肥,整個生育期若遇干旱情況應及時補充水分。
4.4 病蟲草害防治
病害防治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6],抓好土壤與種子處理、藥劑防治等,根據當地主要病害種類和發生程度決定使用藥劑的種類及用量,切應注意不宜在枯萎病、黃萎病較為嚴重的地塊種植。2代棉鈴蟲一般不需防治,3代、4代棉鈴蟲當百株2齡以上幼蟲超過5頭時應及時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花蚜蟲、紅蜘蛛、盲蝽等害蟲,視其發生動態,早防早治。草害防治,嚴格選用專用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防除棉田雜草。
參考文獻:
[1] 吳德祥,路曦結,張翼,等. 新品種皖棉17號[J]. 中國棉花,2002,29(11):31.
[2]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625號[EB/OL].(2022-11-30)[2023-06-19]. http://
www.moa.gov.cn/govpublic/nybzzj1/202212/t20221201_
6416479.htm.
[3] 周家華,李洪菊,楊芳,等. 夏播短季棉中棉所50在荊門的機播機收種植表現[J]. 棉花科學,2017,39(4):32-33.
[4] 趙麗,閆旭,馬若飛,等. 中棉所50棉花適宜播期試驗[J]. 現代農業科技,2017(11):19-20.
[5] 王寧,石建斌,許慶華,等. 優質、高產棉花新品種中棉9001選育及栽培技術[J]. 中國棉花,2021,48(2):33-35.
[6] 石建斌,王寧,周紅,等. 中棉所117的選育及種植技術要點[J]. 中國棉花,2020,47(1):33-34.
(責任編輯:付毓 責任校對: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