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科技的關系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學的發展,對于二者關系的探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科學是關于發現、發明和創造世界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和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藝術是人類審美意識的最高表現形式,通過生物鮮活的藝術形象表現社會生活,反映藝術家的主觀情感。從畢達哥拉斯到埃舍爾,從開普勒到埃利亞松,人們看到了藝術與科學之間迸發出的無限可能。20世紀下半葉以來,現代科技正在改變著人類社會的面貌,對藝術也產生了巨大影響,同時,藝術也推動了現代科技的繁榮。藝術與科技的有機融合作為重要的文化現象,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并影響深遠,共同綻放了人類文明的璀璨之花。
舞劇《10909》是一部以中國自主研發的“奮斗者”號載人深潛器為題材的舞劇,該劇生動講述了中國船舶七〇二所以葉聰等為原型的科技人員團隊,繼“蛟龍”號、“深海勇士”號之后潛心研制“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并成功坐底深達10909米的馬里亞納海溝的故事。它生動地展現了中國船舶七〇二所三代科研工作者為創造10909米深潛紀錄的奮斗歷程。舞劇《10909》是江蘇省自2018年以來繼革命文化題材的舞劇《記憶深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題材的舞劇《紅樓夢》之后的又一優秀代表。舞劇《10909》不僅在藝術上獲得了認可,還成功入選了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資助項目名單,并榮獲第十四屆全國舞蹈展演優秀劇目。舞劇《10909》是藝術與科技結合的一個生動案例,它秉承“筆墨當隨時代”的光榮傳統,賡續文以載道的精神血脈,聚焦新時代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載人深潛領域的生動實踐和杰出成就,用藝術致敬科技,以舞蹈之美呈現科技之力。
1 科技對藝術的多元豐富
現代科技作為時代的產物,對于源遠流長的藝術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首先,現代科技為藝術提供了新的物質技術手段,促使新的藝術種類和藝術形式的產生。例如,電學、光學、聲學等各門科學技術的發展,促使了電影在1895年的誕生。其次,現代科技還為藝術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環境和傳播手段。例如,“4K+5G”影院直播原創舞劇,利用手機端、電視大屏幕等高科技的多渠道同步呈現,將高雅藝術與高新技術緊密融合,使高雅藝術對于百姓而言觸手可及,并探索舞臺藝術產業化運營的新模式。當下很受歡迎的抖音,也為藝術提供了新的文化展示平臺。最后,現代科技的發展還加強了科學與藝術的聯系,促進了美學和科學的結合。現代科技進步使日用生活消費品具有藝術的造型,使勞動生產場所成為美的環境,如家具、服裝、汽車的設計與造型等。除此之外,還有眾多案例都能夠說明科學對藝術的表現形式的賦能,促進了目前這個嶄新的時代下藝術的多元發展。科技對舞蹈藝術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由無錫歌舞劇院創演的科技題材舞劇《10909》以驚人的視覺效果呈現出藝術與科技的奇妙跨界,科技對于藝術的影響昭然若揭。
1.1 創新表現手法
舞劇《10909》通過巧妙融合新媒體技術和舞臺裝置,為傳統舞蹈藝術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與表現形式。該劇運用了新媒體投影計算機圖形學(CG)影像視覺技術,將舞臺環境巧妙地設置為一個深邃而神秘的海洋世界。投影與舞蹈身體語言的緊密結合,使得舞臺藝術實現了向電影的華麗轉化,銜接自然流暢,融合得天衣無縫,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舞劇的開端與下半場起始,均以令人嘆為觀止的深海視覺影像為主導。這些影像營造出亦真亦幻的海洋奇觀,將觀眾瞬間帶入那片蔚藍而神秘的大海之中,讓他們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感受著海洋的浩渺與深邃。新媒體科技在此劇中的創新運用,不僅大膽突破了傳統舞臺僅僅依靠舞臺燈光和舞美裝置來營造環境的局限,更讓觀眾沉浸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藝術體驗之中。這種創新的表現手法極大地提升了觀賞的層次與深度,讓觀眾在欣賞舞蹈藝術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與無限可能。
1.2 增強藝術體驗
現代科技的巧妙融入使得藝術作品能夠以更為立體、生動且動態的方式呈現于觀眾眼前。在舞劇《10909》中,這一創新體現得尤為淋漓盡致。劇中,男主人公在夜半時分思緒翻飛、奮筆疾書,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如同行云流水,圍繞著工作轉椅優雅地展開,仿佛是在用肢體講述著內心的故事。在他身后,計算公式與設計圖紙交織成一幅幅復雜而精美的圖案,這些圖案不僅反映了男主人公的專業領域,也暗示著他內心的思考與掙扎。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通過新媒體投影技術的運用,男主人公的思考被巧妙地物化于外,整個舞臺仿佛成了他思維的延伸。隨著他動作的起伏變化,舞臺上投射出的圖像也隨之變換,將那些抽象、無形的思緒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這種創新的表現手法不僅增加了舞蹈作為舞臺藝術的新體驗,也讓觀眾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劇中人物的情感與內心世界。
科技對于藝術的賦能,其深遠影響遠非上述寥寥幾筆所能概括,更多的積極影響已在眾多舞劇作品中不同程度地展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人們確實有時會透過科技包裹的華麗外衣去審視藝術,這引發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人們熱衷的到底是藝術自身的魅力,還是科技所帶來的綾羅綢緞般的裝飾效果?舞劇《10909》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新媒體技術與舞蹈語言的完美融合。這種融合如同水乳交融,使得藝術與科技之間不會出現對峙的情形,而是攜手共進,共同致力于藝術表達的深化與拓展。在當下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科技如何為藝術賦能以及科技和藝術如何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觸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這些問題或許只有時間和藝術家的不斷探索才能給出答案。“科技是一把雙刃劍”這一說法已深入人心,其中一面是正面作用,另一面則是負面作用。應當充分利用科技的正面作用,將其與藝術的發展相互融合,以現代科學技術為助力,推動藝術向更高層次發展。
2 藝術對科技的創新要求
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科技常被視作生硬且冷冰冰的存在,而藝術則是有溫度的、易于被接受的。盡管科技與藝術看似截然不同,但它們都擁有“抽象”這一共性。將兩者融合,可以產生互相轉化的效果,從而便于人們對科技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高科技產品往往給人以孤立感,其作為新鮮事物剛剛出現時,受眾難以從心理上迅速接受。但當現代科技融入藝術成分后,受眾不僅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而且更容易對其產生興趣,進而推動現代科技的發展。藝術賦予現代科技產品觸摸感和舒適感,使其更加大眾化。藝術的多樣思維為科技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同時,藝術還可以啟迪科技工作者的思維,賦予他們進行創造發明的靈感。例如,蘋果公司前總裁史蒂夫·喬布斯對書法藝術的熱愛,激發了他對數碼產品字體設計的變革。此外,藝術還能普及和傳播科學知識,促進科技產品的轉化。霍金的文學著作《時間簡史》便是以文字的形式,向大眾普及了深奧的科學知識。同時,藝術的審美追求也促進了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當下的科技產品愈發注重藝術感和設計感,實現了科技與藝術的融合。科學為藝術注入了新鮮血液,而藝術也促進了科學的發展。
在舞劇《10909》中,舞蹈對科技的使用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2.1 交互技術配合
舞劇《10909》中,幾乎每個舞蹈場景都與新媒體影像技術緊密配合。例如,男主角獨自舞蹈時,其身后出現奇幻龐大的神秘生物;男主角單手高舉設計圖紙時,舞臺上空降下裸眼三維(3D)視頻;三人與蔚藍海洋環境的互動等,都體現了舞蹈與影像的交互關系。這些場景展示了舞蹈對科技提出的配合要求。然而,由于舞臺實體空間的多種限制,一些交互技術難以實現。經過主創團隊的多次探討,最終采用了適合的表現方式進行設計。由此可知,舞蹈對新媒體技術的使用會提出一定的限制與要求。
2.2 播放端的二度創作
當新媒體影像設計完成后,在彩排和實際演出過程中,還需要考慮播放端的問題。設計并制作出成果后,需要在現場合成中,將成果資料導入播控系統的視頻服務器進行轉碼編輯、投影位置的矯正及色調、對比度等參數的微調處理。根據舞劇《10909》的對應舞蹈場景,進行最終的投影呈現。這個步驟屬于播放端的二度創作,在設計成果的基礎之上,進行進一步的創造和提升,以更好地適應舞蹈藝術自身。該階段的二度創作也體現了藝術對科技的創新要求,如深海場景的顏色調整、舞蹈本體與新媒體音影像的貼合度等。
3 科學與藝術跨界融合
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聯系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關注。法國作家福樓拜曾預言:“藝術越來越科技化,科技越來越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將于山頂重逢。”這一預言深刻地揭示了科技與藝術相互融合、相互影響的趨勢。在現代社會,科技與藝術的融合既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形式,又傳播了科學技術。現代科技與藝術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促進發展、相互依存的關系。現當代藝術館、博物館、數字文化館、科技館、電腦音樂、智能首飾、數字媒體等都是科技與藝術融合的產物。這些產物不僅展現了科技與藝術的跨界融合,更體現了科技與藝術在共創城市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師保羅·安德魯設計,其設計秉承“一顆珍珠、一段墻和一個園林”的理念,整個建筑外形呈“新月牙”狀,充分展現了科技與藝術跨界融合所迸發出的獨特魅力。舞劇《10909》也是科技與藝術融合的鮮活案例。該劇由無錫市歌舞劇院創作演出,主創團隊與演員們通力合作,將舞蹈藝術與科技元素完美融合,展現了舞蹈藝術與科技的相互促進。這一案例充分說明,藝術與科技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科技為藝術提供了新的表現手段和創作空間,使藝術更加生動、形象和富有感染力;而藝術則賦予原本冰冷的科技以情感和靈魂,使科技更加人性化、貼近人們的生活。
科技面向未來,藝術預見未來。科技推動社會的進步,賦予人們以物質文明的新時代;藝術則賦予我們生活的多姿多彩,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對未來文化的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力。因此,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設計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多元化,以適應未來經濟的發展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4 結語
隨著社會的持續進步與文明的不斷發展,現代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科技的不斷革新為藝術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和創新手段,而藝術的獨特魅力則不斷激發著科技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科學與藝術,這兩朵在人類文明史上綻放的璀璨之花,彼此交織、相互影響,共同推動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因此,如何更有效地促進科技與藝術的深度融合與發展,將是我們未來需要持續思考與努力的方向。■
作者簡介:張潤潤(1986—),男,江蘇無錫人,三級舞臺技術,就職于無錫市歌舞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