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崎,黃華江
(1.廣東華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420;2.公路交通安全與應急保障技術及裝備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廣東 廣州 510420)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涉及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三方,對于三方管理人員來說,積極落實安全生產管理責任、確保安全生產有序進行是保障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的重要前提。《安全生產法》中第三條明確了安全生產工作的“三管三必須”“,第四條明確了“建立健全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要求,第十一條直接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職責做出明確要求應“建立健全并落實本單位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目前施工安全預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物的不安全狀態進行預警研究,通過監測裝置和預警模型相結合實現分級預警[1-8]。其中林雪倩[9]在貝葉斯網絡模型的基礎上對預警系統進行功能結構設計,建立一個完整的建筑施工安全預警系統;任慶顯[10]通過建立危險源預警平臺實現了對建筑施工現場的危險源動態監控;張明麗[11]選用支持向量機作為建筑施工安全預警的模型,對施工設施、照明、溫度、噪聲震動等進行了預警管理。
基于目前針對安全管理責任預警研究比較缺乏的現狀,本文將安全管理職責和預警機制相結合,站在安全管理者的角度對安全管理責任事項和日常安全管理中需重點關注的內容進行了重點研究,建立了一套施工安全管理預警體系,目的在于對可能出現的安全事故、事故隱患、責任的落實進行有效的初期預警,引起管理人員注意并采取干預措施,從而預防事故的發生,對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需求,針對事故隱患管理、風險與危大工程管理、機械設備管理和災害氣候等四個方面建立了施工安全預警體系。以上管理內容具有動態變化的特點,都隨著工程進展和環境變化而變化,因此需要時時關注變化規律,確定預警閾值,以便做出正確的管理決策。
安全管理預警過程應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根據預警級別和事態的嚴重情況、緊急情況逐層向上預警。一方面是為了落實分級管理,另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太多的信息全部涌入上層管理者造成信息擁堵,進而使重點問題未得到關注。建設、施工和監理單位安全管理崗位信息預警推送流程如圖1所示。預警信息根據推送流程逐層遞進,避免越級推送。本文以預警的最高級別人員作為預警信息流程的終點進行表示,預警信息可通過短信、微信進行推送。

圖1 預警信息推送流程圖
事故隱患清單的形成基于大量的安全檢查,隨著隱患清單的積累可根據超期隱患、事故隱患等級、可能導致的傷亡事故等進行分析,以此確定近一段時間安全管理成效和存在的薄弱點。當事故隱患清單某項指標超出正常水平時,應引起相關管理人員關注并發出預警信息。事故隱患清單預警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如下頁圖2所示。
1.1.1 事故隱患等級預警
隱患包括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在安全管理中重大事故隱患需停工整改,需要從上到下全員配合,因此重大事故隱患管控級別比較明確。但是在施工安全管理中一般事故隱患的數量所占比重較大,且一般事故隱患之間也有不同的嚴重程度區分。鑒于目前無具體的相關標準區分,本文根據一般事故隱患可能造成的重傷人數建立了分級預警。
1.1.2 可能導致的事故傷害類別預警
根據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特點,并參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86)可知,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觸電、物體打擊、起重傷害等5種事故傷害類別在事故隱患分析中占比較大,因此對其進行統一分析和預警管理可及時掌握現場安全狀態。當某一種事故傷害類別超過預警值時,說明現場施工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需引起重點關注。
1.1.3 超期隱患
隱患排查與治理流程主要包括:整改通知→隱患整改→整改回復→復查驗證→建立臺賬→統計分析→持續改進7個環節,遵循PDCA閉環管理原則。當隱患未在整改通知中明確的整改期限內完成則變成超期隱患,說明現場安全管理存在未消除的隱患,需重點預警關注并及時解決隱患問題。
根據以上事故隱患預警體系,建立如表1所示的預警信息推送原則。其中,一般事故隱患以可能導致的重傷人數作為預警值;可能導致的事故傷害類型以每日、每周事故傷害類別數量作為預警值;超期隱患以存在的超期隱患數量為預警值。當相關指標超過預警值時,應及時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預警并提醒其落實相關管理措施。

表1 事故隱患預警信息推送原則表
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及時、準確掌握機械設備的運行狀態和運行數據是安全預警系統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年來施工機械設備事故頻發,分析原因為機械設備維護保養、檢修不及時,超限、超載裝置不能有效啟動,甚至是操作人員不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等,給安全生產帶來了嚴重隱患。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確保設備良好運行是設備管理人員的主要工作之一,當機械設備發出預警信息應直接向設備管理人員發出預警,及時提醒設備安全管理人員設備存在的問題,督促其解決問題直到預警解除。針對以上問題,建立機械設備預警體系,包括機械設備故障預警、維護保養預警、起重超重預警、操作人員資格證書預警等內容,如圖3所示。

圖3 機械設備安全管理預警體系示意圖
(1)故障預警:機械設備不能正常工作時,操作人員應及時記錄故障信息并預警設備管理員,提醒設備管理員進行相關處置。
(2)維保預警:在施工過程中機械設備經常出現長期超負荷使用情況,使用人員也經常忽視機械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對于一些容易生銹和腐蝕的機械設備沒有將其放置在一個合適的地方,導致部分機械設備老化,使用年限大打折扣。因此,應根據不同機械設備制定針對性的維護保養時間,并定期提醒維保人員落實維保工作。
(3)超重超限預警:現場起重設備的使用應在規定的荷載內運行,當超出荷載時應及時向機械設備管理人員預警,制止超限、超載工作。
(4)操作人員資格證書預警:對設備操作人員證書過期或者未持證現象建立預警機制,當作業人員證書即將過期或需要換證時應及時預警管理人員,由管理人員組織、落實操作人員資格證書的換證或延期事項并及時歸檔有效證件,避免無證上崗。
1.3.1 風險預警
目前公路工程施工安全風險主要通過風險辨識、評估、風險分級等過程確定,評估過程依據交通運輸部頒布的相關指南開展風險評估工作。風險清單形成過程如圖4所示。兩種方法的評價等級表示方式不一致,為了便于預警體系的統一,風險從高到低采用用紅、橙、黃、藍來表示。

圖4 風險評估過程示意圖
1.3.2 危大工程預警
公路工程危險性較大工程主要包括:基坑開挖、支護、降水工程;滑坡處理和填、挖方路基工程;基礎工程;大型臨時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起重吊裝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其他等。對于危大工程管理需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同時對于達到一定規模的危大工程還需要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專家論證和審查。因此,在安全管理中危大工程應重點關注,根據預警信息推送原則將危大工程及時預警給相關責任人員,提醒責任人員落實安全管理工作,審查施工方案,確保在開工日期前完成相關手續。風險預警和危大工程預警體系如圖5所示。

圖5 風險與危大工程預警體系示意圖
風險清單應明確位置、等級、風險是否可以接收、進一步的防控措施、防控責任部門及崗位、防控措施計劃完成日期、預期風險級別、風險狀態等。當風險等級確定之后,應根據預警原則落實預警工作,以確保責任部門和人員落實防控措施。對識別出的危險性較大工程根據預警原則直接對相關責任人進行預警提醒,促使其落實相關責任,預警狀態應從開始預警至風險消除或者危大工程完成施工為止,確保整個過程處于可控狀態。風險和危大工程預警原則如表2所示。

表2 風險和危大工程預警信息推送原則表
公路工程施工作業涉及路基路面、橋梁、隧道等單位工程,在沿海地帶還包括海上施工作業等,其施工范圍往往涉及跨行政區域,同一個項目各施工標段面臨著不同環境,隨著項目的進度變化其安全管理范圍、重點、難度也隨之變化。尤其在沿海地區工程建設經常面臨突如其來的臺風、暴雨、高溫、雷電等自然災害,使得安全管理情況復雜。因此,同一個項目需要不同的安全管理決策。本文建立安全管理災害氣候預警體系,旨在預警不同區域的氣象信息和施工現場監測數據,提醒安全管理人員做好防范工作,并根據不同氣候災害做出不同的安全管理決策,以確保面對不同災害氣候相關安全措施能及時、有效,提高工程建設抵抗災害氣候的能力。
根據管理需要和工程實際,本文選取了臺風、暴雨、干旱、暴雪、寒潮、高溫、雷電、大霧等8種災害氣候作為預警對象,8種氣候信息均來源于中國天氣網官方網站。災害預警內容包括兩個方面:(1)項目所在位置本地官方氣象信息;(2)通過現場安裝的實時監測裝置如風速、雨量、雪量、能見度等獲取實際預警數據。在預警過程中預警內容應根據數據變化及時更新但不重復推送,災害氣候預警體系如圖6所示,預警信息通過分層次管理和重點管理原則完成預警推送,實現災害氣候預警防患于未然。

圖6 災害氣候預警體系示意圖
本文以落實安全生產管理責任為主線,從安全管理人員的角度對隱患管理、風險與危大工程管理及災害氣候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建立了預警機制提醒、協助安全管理人員落實責任,實現分級管理、重點管理,全面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主要結論如下:
(1)建立基于事故隱患管理、風險與危大工程管理、機械設備管理的施工安全管理預警體系,明確預警流程、預警信息推送原則和預警閾值,落實分級管控原則。
(2)建立災害氣候預警體系,將臺風、暴雨、干旱、暴雪、寒潮、高溫、雷電、大霧等8種災害氣候預警和現場風速、雨量、雪量、能見度等監測信息相結合,通過預警原則將預警信息推送給不同的管理人員,使得管理人員能第一時間根據不同氣候災害做出針對性的安全管理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