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動作,是機體正常的防御機制??人缘漠a生包括以下過程:首先是呼吸道黏膜經感染、物理性壓迫牽拉、化學物質等刺激,然后通過迷走神經、舌咽神經、三叉神經的感覺纖維傳至延髓咳嗽中樞,并經喉下神經、膈神經、脊神經支配咽喉、聲門、膈肌及其他呼吸肌收縮,產生咳嗽動作,將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排出。
對于輕度而不頻繁的咳嗽,只要將痰液或異物排出,就可自行緩解,不必應用鎮咳藥。如果患者咳嗽的情況比較嚴重,特別是劇烈無痰的干咳,以致影響休息與睡眠,使病情加重或引起其他并發癥,則須在對因治療的同時加用鎮咳藥。
其實,“惱人”的痰液無時無刻不在產生,只是我們感受不到而已。在正常情況下,呼吸道內不斷有小量分泌物生成,形成一薄層黏液,起到保護作用,并參與呼吸道的清除功能。這些分泌物不斷被黏膜上皮纖毛定向運送到喉頭,然后被咽下,所以一般并不感覺有痰。但是,在呼吸道炎癥等病理情況下,分泌物會發生質和量的改變,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咳嗽加重;同時,大量痰液還可阻塞呼吸道,引起氣急甚至窒息。由于痰液是良好的培養基,有利于病原體滋生引起繼發性感染—所以,服用祛痰藥以促使痰液排出,是重要治療措施之一。
復方甘草片是應用廣泛的鎮咳化痰藥,其組分為:甘草流浸膏、阿片粉或罌粟果提取物、樟腦、八角茴香、苯甲酸鈉。其中,甘草流浸膏由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和根莖經乙醇提取、濃縮制得,其有效成分是甘草酸,為黏膜保護性鎮咳藥,可覆蓋在發炎的咽部黏膜上,減少局部感覺神經末梢所受刺激,從而發揮鎮咳作用;阿片粉為中樞性鎮咳藥,有較強的鎮咳作用;樟腦及八角茴香油能刺激支氣管黏膜,可反射性地增加腺體分泌,稀釋痰液,使痰易于咳出;苯甲酸鈉為防腐劑。由以上成分組成的復方制劑,具有鎮咳祛痰的協同作用。
那么,在服用對復方甘草片時,有哪些注意事項呢?下面,我們簡單地了解一下。
注意一:吸濕性強應密封
甘草流浸膏具有較強的吸濕性,導致復方甘草片在儲存的過程中很容易因吸濕、潮解而變黑(復方甘草片應為灰棕色片、棕色片或棕褐色片)并粘結成團,故應密封后置于干燥處儲存。
當然,上面只是總的儲存原則,為方便大家操作,我們再具體地說一說。
(1)不要長時間打開藥瓶。每次取出藥片后,立即蓋緊瓶蓋,避免藥片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導致藥品失效。
(2)不要將藥片放在儲藥盒內,應該用原藥瓶存放。如果將藥片放在儲藥盒內,因儲藥盒的密閉性不夠,且藥片放置時間長,藥片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導致藥品失效。
(3)藥品開封后,不要放在冰箱內。藥品開封后,很多人會仿照存放胰島素的方法將藥瓶放在冰箱內冷藏—但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因為冰箱冷藏室內的濕度很高,藥片易吸濕而加速失效。
注意二:久服引起依賴性
復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而阿片粉是阿片受體激動劑,長期服用可引起依賴性—典型癥狀為:食欲減退、腹瀉、牙痛、惡心嘔吐、流涕、寒顫、打噴嚏、打哈欠、睡眠障礙、胃痙攣、多汗、衰弱無力、心率增速、情緒激動或原因不明的發熱等。為避免引起依賴性,應嚴格遵守藥品說明書中關于使用劑量的要求,不超量服用,每日3次,每次3~4片;不超療程使用,服用3~7天癥狀未緩解,及時就醫。
注意三:影響血壓需監測
甘草流浸膏中的甘草酸可能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表現(如低鉀血癥、血壓升高、水鈉潴留、乏力等),所以醛固酮增多癥患者禁用復方甘草片。
其實,不僅醛固酮增多癥患者禁用復方甘草片,高血壓患者服用復方甘草片時也需注意—復方甘草片可能使血壓升高、降低降壓藥的降壓效果,服藥期間應監測血壓,必要時調整降壓藥的用量。
注意四:可能損傷胃黏膜
甘草流浸膏中的甘草酸具有類似糖皮質激素的作用,會增加胃酸分泌,同時減少胃黏液分泌,損傷胃黏膜,有胃炎或者有胃潰瘍的人慎用。
注意五:相互作用查這里
復方甘草片與某些藥物合用時,應關注藥物相互作用,詳見表1。
注意六:痰液多者不宜用
阿片粉直接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樞,鎮咳作用迅速而強大,為強效鎮咳藥;能抑制支氣管腺體的分泌,可能引起痰液增稠和潴留,使痰液難以咳出。所以,痰液多—尤其是痰液多且黏稠的患者不宜服用復方甘草片,會導致痰液阻塞氣道。
最后,不知道細心的朋友是否發現了:把每部分的標題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幫您記憶的順口溜哦!
吸濕性強應密封,
久服引起依賴性。
影響血壓需監測,
可能損傷胃黏膜。
相互作用查這里,
痰液多者不宜用。
(本系列待續)
齊紅艷,北京市密云區鼓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藥師,執業中、西藥師,MTM藥師。在中心負責藥事質控、藥師課堂、用藥宣教等。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腦心同治專業委員會鄉鎮專家組成員,北京市社區藥事管理委員會委員,密云區藥事質控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