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供圖 夏紅英 閆學崢 劉運華
怎樣才能真正保護好“黑土熊貓”?作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北大荒集團,做出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佳績。北大荒集團紅興隆分公司一直秉承“走在前、做示范”的理念,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牢記心間,胸懷“國之大者”,40年來一直在白漿土改良工作上執著探索,用“二十連豐”的豐碩成果將“壓艙石”的底氣做得更足。

“三江平原區白漿土障礙消減與產能提升關鍵技術與示范”項目啟動會在八五二農場有限公司召開
近年來,紅興隆分公司針對土壤資源有暗棕壤、白漿土、黑土、草甸土、沼澤土、泛濫地土壤、水稻土和風沙鹽堿土8個類型的實際,推行和落實了一系列黑土地保護措施,耕地面積持續鞏固,并有增長,但還存在水土流失、土層變薄、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質量退化等風險,對高質量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構成影響,抓好黑土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迫在眉睫。
分公司黨委認為,只有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構建綠色農藥替代技術、病蟲害預測預報技術、高效施藥技術等相結合的綠色防控體系,才是黑土地保護的關鍵之舉。于是,“六個替代”“侵蝕溝治理”等黑土地綜合保護措施一項接著一項,秸稈還田、坡耕地等高種植、有機肥替代化肥、土壤檢測、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技術一個接著一個。
二九一農場有限公司水旱田通過全面積秸稈還田和大力實施保護性耕作等科技舉措,63萬畝耕地實現了全面積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示范面積超過10萬畝,示范區土壤有機質從3.7%提高到現在的4%以上。
在與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合作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項目后,中科院北大荒友誼實驗站、黑土保護重點實驗室和黑土保護研究中心也如雨后春筍般在紅興隆建立起來。
科技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北興農場有限公司在科技創新上“大做文章”,創新推廣“五段營養法”,在作物生長的各階段合理進行施肥作業,在保證作物長勢的條件下,減肥減藥,以起到減少土地污染的目的。
八五二農場有限公司承擔起了“三江平原區白漿土障礙消減與產能提升關鍵技術與示范”項目啟動會的任務。
一系列科技措施,換回滿當當的成果。目前,分公司秸稈綜合利用率、土壤檢測和配方施肥技術常年保持100%。2020年以來,分公司耕地質量平均提高0.1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03個百分點。
友誼農場有限公司第七管理區一邊收獲玉米一邊收儲青貯飼料,收獲后的玉米地里,兩臺裝滿肥水的車輛將發酵好的有機肥水均勻地噴灑在田間,增加土地肥力。
種養循環讓農業走上回歸線。分公司暢通“種養循環”鏈、串起“綠色生態”鏈,依托境內犇犇牧業、大鵝產業等畜牧業發展實際,以專業化第三方或合作社連接種養兩端,解決養殖場糞污處理難題,逐步建立和完善有機肥閉環生態產業鏈。
五九七農場有限公司應用“糞肥拋灑還田”“翻耙壟前液施基肥”“松耙壟前液施基肥”等技術模式,實現有機肥替代化肥,為黑土地充分補充營養餐,提升還田糞肥質量。

機車進行糞肥還田作業,實現生態循環農業
分公司充分挖掘有機市場,積極將糞肥轉化為有機肥,對養殖場產生的糞便、糞水等進行集中收集,進入氧化塘貯存,檢測達標后再施用到農田。農田玉米收獲后,采取一地雙收的模式,建立“養殖—收集—處理—施用—收獲—青儲—養殖”的閉環生態循環,實現農業、畜牧雙向循環綠色產業持續發展。
分公司全面逐級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強化網格化管理體系,并深入落實“田長制”,制定下發了《紅興隆分公司落實“田長制”和黑土耕地保護專項行動項目方案》 《紅興隆分公司“田長制”工作規則和配套工作制度》等多項工作方案,構建了分公司、農場有限公司、管理區、作業組、網絡和種植戶“六級田長”共計6.5萬人的網格化管理體系,耕地面積逐年穩中有升。
紅旗嶺農場有限公司本著不讓一寸土地“無人管”的宗旨,創建了農場有限公司、管理區、作業組、網格和種植戶“五級”體系,形成橫到邊、縱到底、全員管、全覆蓋的黑土耕地保護管理新格局。督導考核、群眾監督、責任追究、宣傳引導等機制紛紛上墻了,“田長”名單和監督電話也公開亮相了,勇于接受社會監督。
紅興隆分公司副總經理趙英春說:“建立黑土地保護領導責任、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督導問責四個體系,發揮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作用,實行清單化管理,加強考核評價和督導問責,用‘長牙齒’措施保護每一寸耕地。”隨之而來的是,種植戶的黑土地保護意識也提升了,保護更加有力、執行更加順暢、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護新格局悄然形成。
分公司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認真貫徹二十大精神及“兩山”理論,深入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堅決扛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讓保護“黑土熊貓”的腳步一直鏗鏘有力。
紅興隆人知道,黑土地絕不會辜負善待它的人們,待到收獲的季節,“青紗帳”必將變成“金紗帳”,“鐵飯碗”變成“金飯碗”。

網格員發揮監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