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關于山東法院金融犯罪司法審判的調研報告

2024-01-10 01:35:40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課題組
關鍵詞:金融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一庭課題組

金融犯罪對經濟社會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嚴重侵蝕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市場原則,損害投資者權益,擾亂金融秩序,對國家的金融安全構成威脅,還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因素不斷積累,甚至有可能觸發社會動蕩。維護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大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維護金融安全,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①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 年版,第95 頁。為更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和助力平安山東建設,更好服務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課題組梳理了近五年(2018—2022 年)金融犯罪審判數據,②本文金融犯罪審判數據統計范圍為《刑法》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和第五節(金融詐騙罪)所有罪名,涉及案件類數據均為一審數據。系統總結山東法院在審判實踐中的經驗做法和遇到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提升金融犯罪審判工作質效、強化金融安全的對策建議。

一、山東省金融犯罪司法審判現狀

(一)案件整體概況

1.基本數據

山東省各級法院共審結案件數量6317 件,年均審結1264 件。其中,2018 年審結1171 件;2019 年審結1141 件,較2018 年同比降低2.56%;2020 年審結1187 件,較2019 年同比增長4.03%;2021 年審結1443 件,較2020 年同比增長21.57%;2022 年審結1375 件,較2021 年同比降低4.71%(見圖1)。

圖1 山東近五年審結金融犯罪案件數量 (單位:件)

金融犯罪案件數量占經濟犯罪案件總數的比例年均為31.7%。①金融犯罪以《刑法》第三章第四節、第五節為統計范圍,共涉及37 個罪名,經濟犯罪以《刑法》第三章為統計范圍,共涉及109 個罪名。其中,2018 年金融犯罪案件占比32.27%,2019 年占比25.84%,2020 年占比29.65%,2021 年占比36.07%,2022 年占比34.67%。

從山東近五年的案件分析,金融犯罪案件總量較大,整體案件變化態勢比較平穩,截至2021 年呈現小幅度增長,2022 年開始小幅下降。2023 年1-6 月份,金融犯罪案件結案數為530 件,與2022 年同期相比下降23%,全年可能保持2022 年以來的下降趨勢。

2.分類統計情況

(1)金融犯罪共涉及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和金融詐騙罪兩大類,從兩類案件的情況分析。第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五年來,山東法院共審結各類案件4852 件,判決被告人8518人,年均970 案1704 人。其中,2018年審結716 件,2019 年審結820 件,2020 年審結922 件,2021 年審結1213件,2022 年1181 件。案件變化趨勢與金融犯罪整體變化趨勢相同。第二,金融詐騙罪案件。五年來,山東法院共審結各類案件1465 件,被告人1972 人,年均293 件395 人。其中,2018 年審結455 件,2019年審結321 件,2020 年審結265 件,2021 年審結230 件,2022 年審結194 件。案件變化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與金融犯罪整體變化趨勢相反(見圖2)。

圖2 破壞金融管理秩序與金融詐騙罪案件數量及趨勢(單位:件)

(2)具體罪名分布情況

五年來審結的金融犯罪案件中,居前五位的案件數量及占比情況依次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3159 件,占金融犯罪案件總數的50.01%;信用卡詐騙罪781 件,占金融犯罪案件總數的12.36%;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558 件,占金融犯罪案件總數的8.83%;妨害信用卡管理罪448 件,占金融犯罪案件總數的7.09%;集資詐騙罪297 件,占金融犯罪案件總數的4.70%。以上五類主要罪名共占金融犯罪案件總數的83%(見圖3)。

圖3 審結金融犯罪案件前五位罪名及案件數量 (單位:件)

從上述分類統計分析,破壞金融管理秩序案件整體上呈逐年上升趨勢,金融詐騙犯罪呈逐年下降趨勢。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在案件數量上遠多于金融詐騙罪,且差距呈擴大趨勢。金融犯罪的重點罪名比較集中,非法集資類案件尤為突出,涉金融機構犯罪次之。綜上認為,山東金融安全風險點較為集中。

3.地區分布情況

從金融犯罪案件地區分布情況看,審結案件數前五名地區及其占山東金融犯罪案件總量的比例依次為,青島轄區占比12.32%,濟南轄區占比9.12%,淄博轄區占比7.87%,臨沂轄區占比7.04%,菏澤轄區占比6.71%(見圖4)。從近兩年山東各地市的GDP 排名看,排名前5 位的地市為青島、濟南、煙臺、濰坊、臨沂。

圖4 金融犯罪案件數量地區分布情況 (單位:件)

通過對案件數與各地GDP 排名對比分析發現,山東金融犯罪發案情況與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基本相互對應,主要體現在與金融活動的頻繁程度相關,但也有例外,例如煙臺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但是金融犯罪案件數較少,菏澤地區GDP 排名與金融犯罪案件分布情況亦不完全對應。

4.被告人情況

(1)基本情況。從被告人年齡上看,十八周歲及以下20 人,十八周歲至二十五周歲933 人,二十五周歲至六十周歲8992 人,六十周歲以上545 人。從數據看,中年人為犯罪主體,大學學齡群體與老年群體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值得關注。從被告人身份情況看,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案件中犯罪人數前五位職業分別為:務工人員1634人,私營企業主與個體勞動者709 人,無業人員697 人,其他637 人,職員517 人;金融詐騙罪案件中犯罪人數前五位職業分別為:務工人員445 人,無業人員326 人,私營企業主與個體勞動者206 人,其他162 人,職員98 人。

對被告人群體進一步細分發現,私營企業主、個體勞動者等群體犯罪與其在市場經營過程中不當的融資行為有關,這與金融犯罪成因分析中上述市場主體存在的融資難問題有一定的關系。而無業人員、務工人員等群體涉及犯罪,主要集中在信用卡詐騙、騙取貸款等罪名。另外,還有無業人員甚至在校學生,求職警惕性不強,受指使、引誘參與金融犯罪。

(2)刑罰適用情況。近五年審結金融犯罪案件中,對11644 名被告人判處刑罰,判處刑罰人數比例為98.01%,其中被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389 人,重刑率11.93%,十五年有期徒刑以上138 人,占比1.19%。對5925 名被告人判處罰金刑,占比50.88%。從刑罰適用上看,山東法院對金融犯罪堅持從嚴打擊,保持了高壓打擊的態勢。

(二)重點罪名分析

1.非法集資類犯罪①主要罪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

(1)案件數逐年增長。五年來,山東法院共審結非法集資犯罪案件3456 件,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總數的54.71%。其中,2018 年476 件;2019年528 件,同比增長10.92%;2020 年684 件,同比增長29.55%;2021 年835件,同比增長22.08%;2022 年933 件,同比增長11.74%(見圖5)。案件呈現出逐年較大幅度的增長。

圖5 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數量(單位:件)

(2)大案增多,個別行業風險高。據相關統計,山東過億元案件占比上升。傳統行業風險形勢依舊嚴峻,民間投融資類中介和市場零售領域仍然是非法集資高發區,涉及地區多,風險集中度較高,作案手法主要為直接融資、消費返利等。私募或偽私募風險加速爆發,立案數和案涉金額同比分別上升30%、10%。農村專業合作社非法集資維持多發態勢,立案數和案涉金額同比上升33%。養老領域風險加速暴露,立案數、案涉金額和案涉人數分別同比上升50%、52%、10%。

(3)單位犯罪占比高、行業特征明顯。從犯罪主體看,以單位為主體的案件占比達60%。從涉案單位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分析,其中含有“咨詢”“科技”“管理”“財富”“商貿”“經貿”等字樣的居多,占以單位為主體的非法集資案件的1/3。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中帶有“文旅”“旅游”“黃金”“珠寶”字樣的涉案主體同比明顯上升,其中,“黃金”“珠寶”字樣刑事案件同比上升3 倍;“文旅”“旅游”字樣刑事案件同比上升44%。此外,以共同富裕、共享、生態、“云+”、智能等名義從事非法集資開始顯現。

(4)刑罰適用上寬嚴相濟。從量刑情況看,在總計6781 名被告人中,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4866 人,五到十年有期徒刑596 人,十到十五年有期徒刑180 人,十五年有期徒刑以上的96 人,重刑率12.91%,高于金融犯罪整體重刑率;緩刑817 人,緩刑率12.09%;拘役100 人,管制1 人,免于刑事處罰125 人。

2.信用卡類犯罪①主要罪名:信用卡詐騙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

(1)案件總量波動性變化。五年來,山東法院審結信用卡類犯罪案件共計1464 件,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23.18%。其中,2018年審結364件;2019年審結260件,同比下降28.57%;2020 年審結246 年,同比下降5.38%;2021 年審結362 件,同比增長47.15%;2022 年審結232 件,同比下降35.91%(見圖6)。案件總量呈現出波動性變化。

圖6 信用卡類犯罪案件數量(單位:件)

(2)信用卡詐騙數量最多但逐年下降。五年來,信用卡詐騙罪數量最多,共781 件,占信用卡類犯罪總量的 53.35%,2018 至2022 年分別是315、192、124、85、65 件,明顯呈逐年下降趨勢。實踐中,惡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詐騙占比較大,“惡意”的認定不易把握,入刑趨于謹慎。2018 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修正《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惡意透支型信用卡詐騙犯罪“數額較大”的入罪標準從1 萬元提高到5 萬元,并明確“惡意透支數額較大,在提起公訴前全部歸還或者具有其他情節輕微情形的,可以不起訴”。上述司法解釋及政策的調整是此類犯罪數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3)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案件數占比分別為30.60%、16.05%。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共448 件,2018 至2022年分別是35、49、69、157、138 件,竊取、收買、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共235 件,2018 至2022 年分別是14、19、53、120、29 件。兩個罪名近年來整體呈上升趨勢,2022 年明顯下降(見圖7)。此類犯罪往往系電信網絡詐騙等犯罪的上下游犯罪,其案件數量的變化與電信網絡犯罪的變化關系較大。

圖7 信用卡類犯罪分類罪名案件數量及趨勢 (單位:件)

3.騙取貸款類犯罪①主要罪名:貸款詐騙罪,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違法發放貸款罪、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

五年來,山東法院共審結騙取貸款類犯罪案件共計776 件,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12.28%,2019 年后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其中,2018 年186 件;2019年225 件,同比增長20.97%;2020 年157件,同比降低30.22%;2021年124件,同比降低21.02%;2022 年84 件,同比降低32.26%(見圖8)。

圖8 騙取貸款類案件數量(單位:件)

該類犯罪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為主要罪名,從審判實踐看,涉案主體多為私營企業、個體經營者,案件的減少與國家保護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保護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尤其是與立法修改密切相關。例如,2020 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取消了以“情節”入罪的規定,以必須給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為前提。

4.證券、期貨類犯罪②主要罪名: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編造并傳播證券、期貨交易虛假信息罪、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期貨合約罪、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

(1)案件數量少,涉案金額大。五年來,山東法院共審結證券期貨類犯罪14 件,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0.22%。其中,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案件6 件;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罪案件4 件;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案件4 件。

(2)高智商犯罪特征明顯。青島證券期貨犯罪審判基地經對2015 年以來的數據進行統計,該類犯罪共24 個案件,罪名亦集中在上述三個罪名,涉及50 名被告人。其中研究生學歷8 人,大學學歷24 人,大專學歷8 人,高中學歷4 人,初中學歷6 人。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約占68%。被告人的職業涉及公司高管,如董事、總經理、實際控制人及金融從業人員等。上述被告人中,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16 人,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4 人。

(3)從辦案實踐看,此類案件具有犯罪職業化、組織化,犯罪手段智能化、隱蔽性強,涉案金額大、獲利大等特征。例如,徐翔等人操縱證券市場罪案,被告人徐翔與多家上市公司高管共謀,操縱股票二級市場獲取巨額利益,被判處罰金人民幣120 億余元。

5.洗錢犯罪

山東法院近五年審結洗錢犯罪案件共計92 件,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1.46%,整體上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自2020 年開始,增長趨勢明顯。2018 年3 件;2019 年1 件;2020 年7 件;2021 年24件,同比增長242.86%;2022 年57 件,同比增長137.50%(見圖9)。

圖9 洗錢犯罪案件數量(單位:件)

案件數的變化主要與洗錢罪的法律規定變化有關。為適應國際上從嚴打擊洗錢犯罪的需要,更好維護國際國內金融安全,《刑法修正案十一》將自洗錢行為入刑,加大了對洗錢行為的打擊力度,是近兩年來案件數直線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山東金融犯罪呈現出的主要特點

(一)案件總量大、類型多,新型犯罪、犯罪復雜化特點突出

第一,如前分析,金融犯罪案件總量約占《刑法》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案件總數的1/3,案件總量相對較大。第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案件類型日益多樣,金融犯罪涉及貨幣、信貸、結算、證券、信用卡、信用證等金融領域各個方面。一些新的金融業務品種不斷出現,互聯網成為金融犯罪重要手段,且犯罪手段不斷更新,犯罪行為更加隱秘。第三,由于金融業務專業性、復雜性強,金融活動環節多、參與主體多,金融犯罪呈現出組織化、智能化、日趨復雜化的特點。另外,金融業務通常時間跨度長,犯罪的潛伏期也會較長,涉及范圍更廣,違法者利用專業知識逃避打擊,給案件偵破、取證帶來更大的挑戰。

(二)金融機構是金融犯罪的高風險點,對外經營、內部業務、從業人員管理均存在風險隱患

第一,如前分析,金融犯罪案件中,數量在前五位罪名中直接涉及銀行的有信用卡詐騙罪、騙取貸款、票據承兌、金融票證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再加上貸款詐騙罪、違法發放貸款罪、違規出具金融票證罪等罪名,涉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犯罪約占了金融犯罪案件總數的1/3 左右,金融機構金融風險需要高度關注。第二,在金融機構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中,比如對外開展貸款業務過程中,有的市場主體以非法手段獲取金融機構資金,動輒百萬千萬或者過億,給銀行資金安全造成巨大沖擊,甚至影響到地區金融安全和穩定。第三,金融機構自身管理漏洞造成的風險需要高度重視。很多金融犯罪源于銀行內部成員的違規操作,“一些金融機構逃避監管、非法套利、違法經營,違規擔保、違規投資、違規放貸、違規理財,脫離主業、脫實向虛,大搞表外賬外經營,形成巨大金融風險,給資金安全和金融穩定帶來嚴重威脅。”①王兆星:《金融法治是維護金融安全之基》,載《中國金融》2020 年第Z1 期。例如,恒豐銀行系列案件造成的后果至今仍在不斷清理當中。第四,金融機構工作人員涉嫌的犯罪會給金融機構帶來巨大風險隱患。比如,有的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自身身份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從事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往往會導致相關受害人向金融機構主張賠償責任。

(三)涉眾型犯罪突出,涉案金額大、社會影響大、矛盾化解難

第一,分析發現,金融犯罪案件非法集資類案件數量最為突出,占近五年金融犯罪案件總數的50%多,該類案件涉及人數眾多、涉案資金巨大。據統計,截至2022 年底,山東尚有存量刑事案件443 起,涉及288 億余元、33 萬余人。其中涉案金額1 億元以上的案件24 起,涉及225 億余元、26 萬余人,立案五年以上的案件仍有6 起未完全處置完畢。第二,由于金融貫穿經濟生活的全過程,“金融犯罪危害具有‘乘數化效應’,往往某一領域的金融犯罪會引發其他領域的連鎖反應,進而引發整個市場的金融危機”②劉遠、趙瑋:《金融刑法立法理念的宏觀分析——為金融刑法改革進言》,載《河北法學》2006 年第9 期。。比如,有的縣區支柱企業之間采取相互擔保的方式從銀行獲取過億元的信用額度,一旦有一家企業出現騙取貸款行為,將對其他企業帶來毀滅式的連鎖反應,整個縣區的經濟將面臨重大沖擊。第三,涉眾型犯罪受害群體復雜,尤其是非法集資犯罪老年人占比高,普遍追贓挽損率偏低,容易衍生出群體性信訪事件,給社會穩定帶來巨大壓力。

(四)務工人員、無業人員、在校學生、未就業大學生等特殊群體犯罪需要引起關注

第一,如前統計,金融犯罪案件中務工人員約占罪犯總人數的20%,無業人員約占罪犯總人數的10%,這與涉眾型犯罪組織化、層級多、多為共同犯罪的特點相吻合。第二,該類犯罪的主犯往往以較高的報酬和專業、創新等名義吸引、籠絡工作時間比較彈性的務工人員、個體勞動者、無業人員參與犯罪,有的還會誘騙缺乏社會經驗的在校學生、未就業大學生群體參與。第三,由于有的犯罪需要具有金融和互聯網知識,金融犯罪案件的被告人有年輕化、高智商化的趨勢。一些犯罪人不僅具有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還有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機構的工作經歷。

三、山東金融犯罪的成因

(一)金融制度及監管跟不上金融經濟高速發展的需要

互聯網金融、移動支付、區塊鏈、數字貨幣等技術的應用,正在改變金融行業的業務模式和發展方式,未來發展速度可能會更快。然而,金融制度的完善需要時間,當前的金融制度并未根據經濟發展作出及時的跟進調整,金融市場監管不到位。目前,金融監管體系雖逐步完善,但仍存在監管權力劃分不明確、監管機構之間配合協調不夠、監管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尤其是民營金融企業、互聯網金融平臺等缺乏有效監管、市場準入把關不嚴,使得一些非法金融機構大量成立,機構成立后也缺乏系統的摸排、整頓和管理,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缺乏全面的研判和預警。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內控機制、風險管理存在漏洞,導致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犯罪或者內外勾結犯罪多發。

(二)互聯網推動金融創新的同時,也為金融犯罪提供了溫床

“隨著網絡犯罪的發展,金融犯罪的互聯網化值得高度重視。互聯網從犯罪對象、犯罪手段擴展至犯罪空間,任何傳統犯罪和互聯網結合,都使犯罪危害性和輻射面呈幾何倍數增長,金融犯罪也不例外。”①俞啟泳、羅曦:《德國打擊金融犯罪相關司法制度及啟示》,載《人民檢察》2020 年第3 期。信息網絡的飛速發展為金融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一方面,信息技術及互聯網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催生了眾多金融平臺、產品、交易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推動了金融經濟的高速發展。另一方面,網絡的虛擬性為偽造資料、偽造平臺、偽造網站提供了便利;網絡易傳播性,讓違法宣傳更加容易,犯罪分子通過主流媒體網站或社交網絡平臺發布虛假廣告,甚至利用知名人士、網絡達人推廣介紹,傳播速度更快;互聯網的開放性又讓更多不特定的人成為犯罪分子捕獵的對象。以P2P 平臺為例,其創新的融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解決了一些企業融資難的困境,但由于監管不到位,眾多平臺虛假宣傳、偽造資料、設立資金池,逐漸異化為非法集資的平臺,相繼暴雷后,給成千上萬的網絡投資人造成巨大財產損失。

(三)金融投資市場不夠成熟

一方面被害人往往投資專業知識儲備不足,比如缺乏證券、期貨類投資常識而盲目投入,投資心理也不成熟,風險意識不強,輕信存在既有高收益又可以穩定保值的投資方式;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應增長,但社會供群眾投資的正規渠道不夠健全,不能充分解決投資人的投資需求。違法者正是摸準了群眾投資現狀的“脈象”,打著金融創新的名義,編織各種名目,以高利息、高回報、低風險為誘餌,騙取被害人資金。

(四)追贓挽損、涉案資產處置、信訪維穩協調機制不夠健全

金融犯罪普遍存在涉案財產處置難、追贓挽損難等問題,并由此產生了信訪等系列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違法者借助地下錢莊、虛擬貨幣等手段轉移贓款,導致案件資金流向較難查清;二是此類案件往往跨地區、跨省市,甚至跨境,被告人可能歸多地司法機關管轄,處置協調不夠順暢,地方保護主義普遍存在;三是重定罪量刑、輕財產處置,偵查、審查起訴環節圍繞涉案財產的調查取證不足,過分依賴法院審判環節,導致在審判環節出現“無財產可供處置”或者“無證據審查財產”的困境,另外,在審判實務中除當地黨委政府主動組成專班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均要獨自應對信訪問題,信訪壓力大,處置效果不佳;四是刑行銜接機制不暢,以非法集資案件為例,對于前期獲利離場的集資參與人或者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非法集資人員,尚未建立行政處罰、刑事處罰之間的銜接機制,上述人員的違法所得追繳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涉案資產無法追回,影響打擊效果。

四、預防治理金融犯罪的對策

近年來,山東法院高度重視金融犯罪審判工作,強化黨對法院工作絕對領導的工作機制,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堅持能動司法,主動構建與公安機關、檢察院等司法部門的聯動協調機制,①2020 年以來,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山東省公安廳、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先后制定出臺《關于騙取貸款犯罪相關問題的參考》《山東省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涉案車輛先行處置規定》《關于審理非法集資案件相關問題的解答》等指導性文件。著重推動完善涉案財物處置工作機制,堅持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堅持對下指導,主動參與金融風險防范。②2020 年以來,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先后發布了《山東法院金融犯罪審判白皮書》《關于非法集資犯罪的調研報告》《關于騙取貸款犯罪的調研報告》,全面總結金融犯罪審判面臨的形勢任務,就金融風險防范提出意見建議。同時,針對經濟犯罪涉案財產處置的難點問題,以非法集資案件作為藍本,承擔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重大調研課題《非法集資案件涉案財物處置的調研》,推動解決山東非法集資涉案財物處置的突出問題。先后向工商銀行山東分行、中國銀行山東分行發出強化內部管理、加強人民幣保護等司法建議。為山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然而,預防治理金融犯罪工作任重道遠,有必要持續做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金融監管,筑牢預防金融犯罪的防火墻

1.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加大金融監管力度。第一,從能動司法的角度,需要進一步探索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工作對接,及時共享信息,有針對性地為金融機構及監管部門提出查堵漏洞和防范風險的司法建議。通過總結辦案經驗,協助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涉眾型金融犯罪案件的監測預警,及時進行風險提示。通過與金融部門的密切配合,切實為人民群眾筑牢防范金融犯罪的防火墻。第二,從加強金融行業管理的角度,山東應以當前正在推進的金融機構體制改革為契機,進一步理順中央、地方金融機關行政管理部門的職能,充實人員力量,強化前端金融監管行政執法,及時發現金融風險,打早打小打苗頭,更多地運用行政手段、民事手段提前化解金融風險隱患。

2.重點加強金融機構金融業務和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管理。第一,加強金融機構合規管理。金融機構在從事貸款、出具金融票證等對外業務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金融業務相關工作流程的規定進行,調查、審批等不同環節均要認真履職、層層把關,確保金融業務安全、資金安全。同時,要避免因為績效考核等因素的影響而違反規定開展金融業務。第二,加強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管理。審判實務中發現,除存在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實施職務侵占、挪用金融機構資金給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的案件外,還存在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挪作他用或者揮霍,以及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與犯罪分子內外勾結實施貸款詐騙等犯罪案件。另外,還有離職人員利用之前的存單等實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犯罪的案件。上述犯罪均造成金融機構直接資金損失,或對外承擔責任。

3.切實加強互聯網金融等新興金融業態的監管。第一,從健全監管法律體系的角度,要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法規,及時填補監管漏洞。比如對虛擬貨幣的交易、投資的管理,更多的是規范性文件,而非法律法規,需要從更高層面明確虛擬貨幣的財產屬性、發展方向等。第二,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監督管理。樹立金融安全是金融創新前提的觀念至關重要,只有在金融安全的基礎上,才能有條件地鼓勵金融創新,同時也需防范金融創新至上主義,尤其要警惕假借金融創新之名的偽金融創新。嚴格互聯網金融平臺注冊成立的審核把關,提高準入門檻,避免假借金融創新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第三,加大對經營環節的監督管理。主管行政部門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經營范圍定期跟蹤審查,加大對虛假、違法互聯網金融廣告的查處力度,落實廣告發布者、參與者、發布平臺等的責任,暢通虛假、違法金融廣告的舉報、獎勵渠道,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

(二)完善法律政策,規范法律適用

1.將企業合規作為治理涉企金融犯罪的重要手段。以2022 年非法集資犯罪為例,單位為主體的案件占比達60%,面對大量的企業融資需求和越來越多的新型金融活動,外部監管力量終究是有限的,金融風險的防范必須重視企業自身的合規建設。第一,行政監管。金融監管部門、相關行政主管部門應把企業合規建設作為監管的重要內容。可結合合規制度探索建立企業的金融風險排查制度,幫助企業消解可能遇到的刑事風險。第二,金融激勵。對于合規的優質企業,在金融業務方面設置多方面激勵措施;對于制定并實施了有效合規計劃的企業,設置一定的激勵措施;對于審慎經營的合規企業,在金融業務的準入等方面設置一定的激勵措施;對于改正違法違規行為后建構了良好合規計劃的企業,行政部門也可以在行政處罰的減免方面給予一定的寬待。第三,司法助力。司法機關要充分考慮融資的背景、社會環境,準確區分罪與非罪,發揮合規不起訴制度的作用。目前,山東法院正在積極參與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合規司法制度,進一步推進刑事訴訟全流程適用,用法治的力量助力企業健康發展。

2.全面加強金融犯罪涉案財物處置機制建設。第一,構建各部門共同參與的追贓挽損機制。涉眾類金融犯罪案件被害人數眾多,追贓挽損難度大,僅僅依靠法院審判部門、執行部門無法完成。實踐中成功經驗證明,由政法委牽頭公檢法與金融部門等相關部門建立涉案財物處置機制,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各部門群策群力,能較好解決涉眾型案件的資產處置問題。第二,加強行刑銜接處置機制建設。以非法集資案件追贓挽損為例,堅持行政處罰、刑事追繳兩端發力,由金融監管部門主導,更多通過行政手段敦促集資人積極退回違法所得,采取行政手段追繳前期獲利提前離場參與人的違法所得。對于經過審查未被追究刑事責任的集資人員,由司法機關向行政主管部門移送。第三,健全完善涉案財物處置程序。加強與偵查機關、檢察機關的溝通協作,健全重大金融犯罪案件案件會商、案情通報等專業化辦案制度,切實形成打擊金融犯罪的工作合力。進一步強化公檢法聯席會議等協商機制,解決金融犯罪的法律適用、證據標準、刑事政策方面的突出問題,優化金融犯罪取證、審查、判決、追贓等流程和模式。

3.重視金融犯罪法律適用問題的研究和指導。金融犯罪與金融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金融市場發展變化快,司法實踐容易出現新問題,產生法律適用的困惑,需要及時研究解決。第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與人民法院要加強業務交流研討,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和思路。比如騙取貸款類犯罪,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相關內容以后,新的司法解釋沒有出臺之前,如何把握入罪標準及量刑標準,如何認定“重大損失”,亟待統一思路。第二,加強重點罪名的研究和指導。比如非法集資共同犯罪,要進一步研究如何合理確定追責范圍,更好地解決量刑平衡問題,確保案件辦理達到“三個效果”統一。洗錢罪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相關內容以后,如何準確認定“自洗錢”行為,如何實現洗錢犯罪與上游犯罪的量刑均衡考驗著司法辦案人員的實踐智慧。

(三)常態化法治宣傳,加強金融犯罪預防工作

1.樹立一盤棋思想,形成宣傳合力。金融監管部門、公檢法司、地方黨委政府、金融機構,均要擔負起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責任,從各自職能出發,通力配合,加大金融犯罪的法治宣傳力度。人民法院要堅持通過公布典型案例、庭審直播等形式,借助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向社會公眾普及防范金融犯罪法律知識,提升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

2.開展靶向式宣傳,提高宣傳效率。第一,要加強對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法治宣傳。銀行、證券期貨、保險等金融機構要加強對重點崗位的合規教育,認真開展風險點梳理,規范業務流程,加強風險防控制度建設。同時,加強金融機構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規范業務行為,避免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參與違法犯罪活動。第二,要加強對社會重點人群的法治宣傳。鑒于務工人員、無業人員、私營企業主、個體勞動者等為金融犯罪高發人群,要進一步分析高發原因,針對性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精準宣傳金融犯罪風險防范知識,增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讓更多群眾遠離金融犯罪風險,避免成為金融犯罪行為實施者和受害者。

結 語

金融犯罪涉及罪名多,涉及面廣,金融犯罪審判實踐反映出金融犯罪特點突出,重點領域風險突出,且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存在制度監管跟不上金融發展、風險處置機制不健全、金融法治觀念不強等問題。金融犯罪審判工作是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戰線,承擔著為金融業發展保駕護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的重任。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時度效,扎實穩妥化解風險,堅決懲治違法犯罪和腐敗行為。山東法院將繼續充分發揮金融犯罪審判職能,踐行能動司法理念,及時調研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助力金融監管,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建言獻策。

猜你喜歡
金融
金融開放應在審慎中闊步前行
中國外匯(2019年20期)2019-11-25 09:55:00
祛魅金融衍生品
中國外匯(2019年7期)2019-07-13 05:44:54
金融與經濟
中國外匯(2019年7期)2019-07-13 05:44:50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金橋(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夢
央企金融權力榜
新財富(2017年7期)2017-09-02 20:06:58
民營金融權力榜
新財富(2017年7期)2017-09-02 20:03:21
P2P金融解讀
多元金融Ⅱ個股表現
支持“小金融”
金融法苑(2014年2期)2014-10-17 02:53: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精品在线看|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成人久久18免费网站| 天天色天天综合|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国产精品女主播|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欧美性天天|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久久中文电影| 欧美啪啪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日韩|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午夜丁香婷婷| 亚洲成网站|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欧美色视频网站| 澳门av无码| 午夜激情婷婷| 不卡的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欧美午夜网站|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亚洲区欧美区| 国产精品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国产91精品久久|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九九九精品视频|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午夜综合网| 日韩精品毛片| AV无码国产在线看岛国岛| 久久人体视频|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在线观看99|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98超碰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 久久国产拍爱| 日韩美毛片|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欧美影院久久|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亚洲经典在线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91精品久久|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中文字幕va| 毛片网站在线看| 伊人无码视屏|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