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事審判中涉嫌犯罪案件的處理研究

2024-01-10 01:35:40郭鄭超

朱 珠 郭鄭超

一、問題與緣起

在民事審判中,處理當事人的某些行為可能構成犯罪的問題,對法官而言通常頗具挑戰。隨著經濟社會進步,人與人往來頻繁且民事關系日益復雜化,我國法律對此提供了一般性的判斷指引。盡管如此,遇到疑似犯罪情形時,由于缺少具體的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及可參考的前案,某些案件在裁判標準上出現分歧,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一)刑民交叉案件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所謂刑民交叉案件,又稱為刑民交織、刑民互涉案件,是指既涉及刑事法律關系,又涉及民事法律關系,且相互之間存在交叉、牽連、影響的案件。①參見何帆:《刑民交叉案件審理的基本思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年版,第25 頁。刑民交叉案件具有法律問題的復雜性、法律責任性質的差異性、法律程序的協調性以及法律責任的關聯性等特點。司法實踐中對刑民交叉案件的處理存在以下問題:

1.不予審查徑行駁回起訴:當事人訴權被忽視

實踐中,有些法院不審查民刑交叉案件的具體案情而徑行以案件涉及刑事犯罪為由裁定駁回原告起訴。例如,在賈某訴段某等知識產權合同糾紛案中,一審法院與二審法院均以巴林左旗公安局向一審法院發函表示案件相關當事人涉嫌詐騙為依據認定案件涉嫌犯罪,駁回了原告及反訴原告的起訴,將案件移送至公安機關處理。最高人民法院再審認為該案系履行合同產生的爭議,應當由人民法院繼續審理。①參見賈某訴段某等知識產權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民再346 號民事裁定書。又如吉林舒蘭農商行訴濟南農商行合同糾紛案,一審法院以濟南市公安局函告稱劉某某通過偽造濟南農商行公章及相關資料的方式騙取舒蘭農商行貸款的事實涉嫌刑事犯罪為依據,裁定駁回原告舒蘭農商行的起訴。最高人民法院二審認為,該案中舒蘭農商行與濟南農商行之間的民事糾紛與劉某某、李某某等涉嫌犯罪的行為不屬于同一法律關系,民事糾紛與刑事案件應分別處理。②參見吉林舒蘭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訴濟南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民終733 號民事裁定書。上述案例中的一、二審法院均是相關公安機關給其發函后,在沒有詳盡審查案件事實的前提下,徑行裁定駁回原告起訴并將案件移送至公安機關。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當事人訴權被忽視的結果。

2.中止審理與駁回起訴的爭議:影響裁判的穩定性

在民刑交叉案件處理方式上,存在駁回起訴說與中止審理說。兩種處理方式的具體適用情形不明確。因法官個人的理解不同,實踐中經常出現民刑交叉案件適用中止審理還是駁回起訴的爭議,進而影響裁判的穩定性。例如,在沈陽市東陵區高官臺地區農工商聯合總公司訴沈陽市高官不銹鋼交易中心等租賃合同糾紛案中,一審法院認為被告趙某某涉嫌刑事案件的處理結果可能影響到此案基本事實的認定,故本案應駁回高官臺聯合總公司的起訴,待該刑事案件審結后,高官臺聯合總公司可再行處理。據此,一審裁定駁回高官臺聯合總公司的起訴。如果嚴格依據《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此時應當裁定中止審理,待被告趙某某涉嫌的刑事案件的處理結果作出后恢復對該案的審理,而一審法院卻裁定駁回原告高官臺公司的起訴。二審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再審認為,高官臺聯合總公司的訴訟權利及保全利益應得到保護,其訴訟請求中與刑事案件未交叉的部分,應納入民事受案范圍進行實體審理,原一、二審法院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1 條規定駁回高官臺聯合總公司的起訴,屬適用法律錯誤,故依法予以糾正。③參見沈陽市東陵區高官臺地區農工商聯合總公司訴沈陽市高官不銹鋼交易中心等租賃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21)最高法民再360 號民事裁定書。

3.司法移送后不了了之:當事人權利救濟缺失

雖然法院在受理民事案件后對某一法律事實是否涉嫌犯罪作出了判斷并移送偵查機關處理,但偵查機關經偵查發現沒有犯罪事實,作出不予立案的決定后事情便沒了下文,使得當事人救濟無門。例如,在吳某某訴濟寧某置業有限公司與濟寧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案中,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濟寧某置業公司在未取得涉案房屋所在樓的土地證的情況下,與眾多買房人簽訂《入會協議書》的行為涉嫌犯罪,遂以被告山東某房地產開發公司涉嫌無權銷售涉案房屋構成詐騙為由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將案件移送至公安機關處理。①參見吳某某訴濟寧某置業有限公司與濟寧某資產管理公司商品房銷售合同糾紛案,山東省汶上縣人民法院(2020)魯0830 民初5358 號民事裁定書。隨后公安機關經過初查,作出了不予立案的決定并向人民法院回函。上述案件所反映出的問題在司法實踐中時常發生,常因此種“扯皮”引發當事人不滿,有的甚至引發信訪問題。

(二)問題之緣起

1.先刑觀念及片面提高訴訟效率的影響

與先刑后民規則不同,先刑觀念實際上是一種刑事實體法思維觀念,②參見楊興培:《刑民交叉案件中“先刑觀念”的反思與批評》,載《法治研究》2014 年第9 期。而先刑后民規則實際上是一個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原則,但兩者本質上并無二致,都強調在涉嫌犯罪問題上優先考慮刑事追究。這種觀念的延續導致法官在對待涉嫌犯罪的案件時會過于草率地作出移送裁定,使得當事人的民事權利得不到及時救濟。這種情況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僅未能得到有效保護,反而造成了司法資源的浪費,最終不利于訴訟效率的提升。然而,實踐中片面追求訴訟效率導致民事案件過分延遲的情況屢見不鮮,一些法院為了縮短自身平均辦案天數,對本應中止審理的案件不作中止審理的裁定,而是直接駁回原告的起訴,損害了原告的程序性權利。

這種先刑偏向的觀念以及相應的行為,忽視了當事人的民事權益和程序性權利的保護。司法機關應當充分認識到先刑觀念的局限性,并在實踐中平衡刑事和民事的關系,確保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同時,應加強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案件管理,在提高訴訟效率的同時,確保程序公正和當事人權益的平衡。這需要法官具備全面的法律素養和專業判斷力,以便在處理案件時能夠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作出公正而合理的裁決。

2.相關法律在適用范圍上過于狹窄

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案情種類復雜,而相關法律依據存在不足,僅在《民事訴訟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以及《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法發〔2019〕254 號文,以下簡稱《九民紀要》)中對刑民交叉案件進行了概括性表述。《規定》雖在2020 年12 月23 日進行了修改,但大體上仍延續了法釋〔1998〕7 號中的具體條文。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其中的局限逐漸顯露。至于對《規定》的理解,其雖對關于不同的或同一法律事實引起的民事責任問題及訴訟程序問題進行了適用上的說明,但并未指出具體何種情形應適用什么樣的處理方式。同時《規定》中也存在一些需要采取解釋方法予以細化的問題。

3.民事訴訟取證手段的缺乏及部門間的溝通不暢

首先,刑事訴訟中,可以采用包括訊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勘驗、檢查等多種措施搜集證據、認定案件事實,而在民事訴訟中一般通過詢問各方當事人、審查各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以及人民法院依申請或依職權調查取證認定案件事實,調查手段較為缺乏。其次,根據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證明涉嫌犯罪的舉證責任天然分配到了受害方,而讓受害方舉證證明犯罪事實存在較大困難,受害方往往無法舉出充分的證據,造成移送程序的啟動困難。最后,因調查手段的相對缺乏,司法實踐中也出現了一審法院裁定駁回起訴,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后,一方當事人不服裁定上訴,二審法院以涉嫌犯罪證據不足為由撤銷一審裁定,指令一審法院重新審理案件的情況。此時,更加劇了基層法院在民事審理中遇到可能涉嫌犯罪問題上的認定標準的混亂以及移送程序更加難以啟動的問題。

二、對涉嫌犯罪案件司法處理的學理思辨

針對我國司法實踐中由來已久的先刑后民觀念,學界對其在刑民交叉案件中的適用進行了批評和反思。大多數學者立足法秩序統一的角度,認為先刑后民不應當作為刑民交叉案件的裁判原則。

(一)解決部門法間沖突的理論流派之分野

“所謂法秩序的統一性,是指由憲法、刑法、民法等多個法領域構成的法秩序之間互不矛盾,更為準確地說,在這些個別的法領域之間不應作出相互矛盾、沖突的解釋。比如,在某一法領域中被認為是合法的行為,在其他的法領域就不能認定為違法而加以禁止,或者不可能出現與之相反的事態。”①王駿:《違法性判斷必須一元嗎?——以刑民實體關系為視角》,載《法學家》2013 年第5 期。法秩序統一視域下,秩序的內在要求應當是統一的,在各部門法調整的社會關系中,對于某一法律事實涉及多個部門法認定問題上,各部門法應當持統一的評價。然而,如此邏輯自洽的法律原理,在現實中卻也存在捉襟見肘的場域。

學界對刑民交叉中涉及刑事的評價有違法一元論與違法相對性論這兩種觀點。嚴格的違法一元論主張“在某一法領域違法的行為,在其他法領域不能被認為是合法的;反之,某個法領域合法的行為,在別的法領域不能作為違法行為看待”①吳鏑飛:《法秩序統一視域下的刑事違法性判斷》,載《法學評論》2019 年第3 期。。即嚴格遵循法秩序統一,刑法領域評價某一行是為違法的,民法、行政法等領域均應評價該行為為違法;反之,若刑法領域評價某一行為合法,則民法、行政法等領域均應評價該行為合法。從嚴格的違法一元論來看,其太過于注重法的秩序統一而忽視了各部門法在其各自所調整領域內的作用。

對此,有學者進行了折中,提出了緩和的違法一元論,他們主張刑法中的違法具有獨特性,要具備特定的“量”的違法。②參見吳鏑飛:《法秩序統一視域下的刑事違法性判斷》,載《法學評論》2019 年第3 期。意即如果民法、行政法等領域認定合法的行為,刑法也認定其為合法的行為,但因刑法的特殊性,行為的違法性需要“量”的要求。也就是若民法、行政法等領域認定違法的行為,刑法不一定將該行為認定為違法行為。

違法相對性論則主張“承認法秩序的多義性,將違法性在民法、行政法、刑法等領域相對或多義地把握”③吳鏑飛:《法秩序統一視域下的刑事違法性判斷》,載《法學評論》2019 年第3 期。。即不同領域的法律對于某一行為性質的評價是相互獨立的。根據這一理論,民法、行政法、刑法等各個領域的法律只需要按照各自領域內的評價標準來評判該行為的合法性或違法性。比如,同一個行為可能在民法領域被視為合法行為,在行政法領域被視為違法行為,在刑法領域被視為犯罪行為。根據違法相對性論,這些評價是相互獨立的,各個領域的法律只需根據各自的規定和標準來評判該行為的合法性或違法性。這種觀點認為,不同領域的法律有各自的目的和特點,對于同一行為的評價也會有所不同。違法相對性論的主張是為了避免將不同領域的法律混淆在一起,保持各個領域法律的獨立性和專業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違法相對性論主張各部門法對某一行為性質的評價是相互獨立的,但在實際應用中,不同領域的法律之間可能存在交叉和重疊的情況。因此,在具體案件中,法院或相關機關可能需要綜合考慮各個領域的法律規定和評價標準,以便作出全面合理的判斷。

(二)合目的視野下先刑后民原則之提倡

目前,在民法與刑法就某一行為的性質認定問題上,學界對適用緩和的違法一元論與適用違法相對性論仍存在不小爭議,二者均是建構于法秩序統一的基礎之上,均對原有論斷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良與緩和,但二者的沖突與對立形式仍較為嚴峻。與理論界的沖突和對立截然相反的是,司法實務中,對某一行為的性質進行認定之過程中存有不同部門法間的競合或沖突情況下應當秉承何種態度這一問題的處理上,基本原則逐漸趨向統一,即以違法相對性論作為處理刑民交叉案件的基本原則。其原因不難總結。以各級人民法院為例,除部分法院內設少年審判法庭集中統一審理涉未成年人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外,各級法院均采取單一審理制的法庭分工模式,即刑事審判庭的法官只審理刑事案件并兼審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民事審判庭的法官只審理民事案件和部分民事訴訟特別程序案件。從法官個體角度,其在審理案件時所運用的部門法是單一的,久之對于整體法律保護原則的理解和適用將逐漸趨近于其所運用該類部門法對于法律保護的基本原則。表現在對某一行為進行性質評價時,刑事專職法官將更多地以刑罰打擊的視角得出評價結果,而民事專職法官將更多地以權利保護的視角得出評價結果,這種依照各自部門法得出相對獨立評價結果的情況,正契合違法相對性論的觀點。如果要以全面的視角對某一行為的性質得出評價結果時,其沖突就難以避免。

從實務出發,本文認為,在尊崇“各部門法之間只有所調整對象、法目的等不同,各部門法間并非存在必然的上下位關系”這一基本觀點的前提下,要正確的彌合這類沖突,就應跳脫出原有定式,在法秩序統一的框架下,結合對法益的保護,運用體系解釋的方法認定行為性質,并考量各部門法調整的對象、目的及權利保護實現方式等對案件事實進行綜合判斷。比如,在刑法與民法之間存有沖突的場域,首先分析刑法與民法各自的目的。刑法的目的在于懲罰犯罪和預防犯罪,保護法益為一切合法利益,著重在于國家、集體和公民合法權益;民法的目的在于保護私權利主體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保護法益為個人私權利,從二者各自目的而言,并不存有沖突。其次,在權利保護實現方式上,刑法在懲治犯罪的同時能夠有效發揮預防犯罪的作用,同時根據刑事訴訟的退贓手段仍然可以使私權利主體的合法權益得到救濟。民法通過民事賠償等方式,同時給不守約方設定與其行為過錯相當的違約責任追究機制以達到維護私權利主體的合法權益的目的。最后,在保障機制上,刑法依靠國家強制力實施;民法主要依靠私權利主體的調查取證實現。以此對刑法和民法之間的比較能夠表明,從保障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個人私權利的角度,采刑法優先評價的處理方式更有利于相關主體權益的保護。因此,先刑后民原則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適用的合理性。

三、對涉嫌犯罪案件的司法處理構想

(一)樹立刑民并重思維

所謂刑民并重,指的是刑事法律與民事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的地位應當是平等的,不應刻意拔高某一部門法在調整法律關系中所起的作用。但需要說明的是,在刑民交叉案件中,仍不應完全摒棄先刑后民的做法。契約精神是民法與刑法的共有精髓,契約精神決定了刑法具有補充性和謙抑性。①參見李蘭英:《契約精神與民刑沖突的法律適用——兼評〈保險法〉第54 條與〈刑法〉第198 條規定之沖突》,載《政法論壇》2006 年第6 期。這種刑法的補充性和謙抑性不必然代表需要刻意拔高民法這一部門法在事實認定上的作用,即在對刑民交叉案件的處置上不應“過度民事化”。

1.表面為刑事適法行為,實質為民事法律關系

在刑法與民法規范的保護目的相一致的場合,刑法應當絕對從屬于民法,這是法秩序統一性的當然要求。①參見于改之:《法域沖突的排除:立場、規則與適用》,載《中國法學》2018 年第4 期。實踐中出現如“北京天價葡萄案”等類似的案件,雖在外表上符合入罪標準,但實質上被害人可以通過民事法律體系中的具體規定向他人主張權利用以彌補自己損失。對此類沒有必要通過刑事評價解決的案件,法院應盡量在民事法律體系的框架內通過追究行為人的民事責任來填補當事人的損失。只要存在民事糾紛,就可以阻卻財產犯罪,包括某些經濟犯罪的成立。②參見陳興良:《刑民交叉案件的刑法適用》,載《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9 年第2 期。在黃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中,黃某是某半導體公司經營者,長期以高額投資收益許諾吸引不特定的公眾向其投資,黃某與投資人均簽訂《投資意向合同》,約定高額利息并將所得資金用于自身公司生產經營。后黃某因公司經營不善導致無法償還與投資人合同約定的款項,眾多投資人將黃某起訴至法院要求黃某依法按期償還相關款項。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實質上是類比銀行的吸納存款、對外放貸而獲取收益的方式。該案中黃某的行為雖然具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特征,但其資金去向為自身公司的生產經營,所以,吸收資金的用途是否改變并不足以影響定罪,司法上不能以此為由將合法的募集資金行為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③參見周光權:《刑法各論》(第三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年版,第259 頁。故黃某與投資人簽訂合同行為本可以通過民事法律評價其民事責任,無需通過刑法進行判斷。

2.民事法律行為被刑事違法行為吸收

先刑后民作為一項程序性原則,不應將其束之高閣。因刑法所保護的法益是一切合法權益,立足于更好地實現預防犯罪這一刑法的目的,基于我國集體思維的考量,若在此觀點上仍堅持先民后刑以保護公民私權利為主,則不利于刑法目的的實現與公共利益的保障。但需要明確的是,保護集體利益并不代表不發揮民法對私權利的救濟作用。以信用卡詐騙罪為例,一般而言,對于拖欠信用卡賬單款項的,銀行會進行針對性催收,但如果在民事審理過程中發現行為人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并惡意透支信用卡,則信用卡詐騙行為已經將民事部分的“透支信用卡但未按期還款”事實吸收,即民事事實實質上已被刑事事實所吸收且具備不可分性,出于優先保護集體利益的考量,法院應駁回原告起訴,將案件移送至偵查機關處理。

3.刑、民表面交叉但獨立可分

我國民事法律體系中存在許多當事人具有多種民事救濟途徑的法律關系,一般表現為主合同與從合同關系。如借款合同與保證合同、主擔保與反擔保、侵權中的侵權行為與保險合同關系等。對于一般的民事類糾紛,特別是當債權人向保證人主張權利及侵權人向保險人主張權利情形時,若被告一方沒參與刑事犯罪,法院應當適用分別審理原則進行處理。在同時具備一方當事人存在詐騙嫌疑的情況下,當事人之間簽訂的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在浦發銀行烏魯木齊分行訴新疆中泰公司、新疆七星公司、博湖葦業合同糾紛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就該案而言,原告要求博湖葦業償還債務并要求七星建工、中泰公司承擔最高額保證責任,此為因保理合同引發的經濟糾紛,屬于人民法院審理的范圍。原告有權請求變更或撤銷合同,如不請求變更或撤銷,《保理協議書》仍應按有效處理,故即使博湖葦業或其工作人員應承擔刑事責任,也不能免除博湖葦業承擔還款責任。①參見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分行訴新疆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七星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博湖葦業股份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申2536 號民事裁定書。從該案裁判觀點來看,最高人民法院實際上肯定了在事實上對合同效力問題應當從民事法律體系的范圍內進行認定這一觀點。從民法的角度,合同需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雖經詐騙的一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被誤導,但該意思表示仍為特定情形下(詐騙事由若事實上成立)的真實意思表示,此時該合同因欺詐屬于民法中可撤銷的合同,并非因詐騙而必然無效。在當事人未提出請求撤銷涉案合同的主張時,法院依舊可以獨立審查案涉合同的效力并作出裁判。

(二)擴大法律適用范圍

面對立法現狀中存在的適用范圍過于狹窄的問題,在啟動法定修改程序前,應在法教義學框架下對我國現有法律法規進行重新審視,采取合理的解釋方法擴大法律適用范圍,以應對實踐中復雜的案情。

1.行為之間存在“牽連”應采體系解釋

企業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目的在于利用預算管理對生產的成本收入以及利潤等進行全面的估算,繼而找出恰當的方法來解決成本和收入之間的問題,推動業務活動以合理方式開展[3]。當前預算編制工作開展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和協調不及時,導致下屬的能動性不足,預算編制的效率也受到了影響,使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出現了許多問題。

從刑法學觀點來看,牽連犯屬處斷的一罪,實質上行為人犯罪的手段行為或結果行為已經構成其他犯罪。例如,實施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行為并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欺詐,按照刑法學的觀點應當擇一重罪處斷。然而,刑法學并沒有對牽連犯所犯罪行之間的牽連程度和判斷標準作出統一分析。在刑法學領域,仍有一些學者持取消牽連犯這一概念的主張。本文認為,《規定》第10 條的“牽連”應從民事法律范圍內進行認定,即參照民事證明標準中的“高度蓋然性”進行綜合認定。在陰明與陰才全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認定該案系鐵路運貿公司與牛頭山公司之間的買賣合同糾紛,與馬傳忠涉嫌刑事犯罪案件雖有牽連,但并非基于同一法律事實和法律關系,故此案無需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又如,當事人實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行為時,常巧立名目與受害人簽訂投資合同或借款合同,簽訂投資合同或借款合同的行為與當事人實施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具有高度關聯性,此情形下民事案件與刑事案件事實認定應作統一分析。

2.《規定》的適用范圍應適當擴大

《規定》規制的對象是經濟犯罪,而刑法學意義上的經濟犯罪,僅指《刑法》分則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及第五章侵犯財產罪。民事訴訟中涉及犯罪的絕大多數為合同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等,實踐中也曾出現過涉嫌暴力的犯罪。比如,張某向王某借款現金10 萬元,張某收到款項后向王某出具了借條,王某與張某聊天時也對張某提到借條一直放在家中抽屜內。張某因無法按期償還借款,便持刀蒙面到王某家中威脅王某妻子交出借條,對張某的該行為應如何評價?雖張某僅僅取得了王某所保存的借條,看似未取得王某及其妻子的財物,但借條實際系財產性權利,是王某對張某10 萬元借款的債權憑證,張某的行為應構成搶劫罪。那么諸如此類暴力犯罪能否適用《規定》進行處理?筆者認為,應對特定用詞作擴大解釋,即含有侵犯財產內容的犯罪行為均可適用《規定》予以處理。搶劫罪雖規定于刑法分則第四章,但搶劫罪實質上同時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故應擴大解釋為《規定》第1 條中所規定的經濟犯罪,在處理民刑交叉案件時可以適用《規定》進行處理。

(三)對涉嫌犯罪的具體認定及處理

因對法律事實進行刑事評價與民事評價的先后順序的不同會極大影響對涉嫌犯罪案件的評價難度,也會給不同情況下各種案件的處理方式帶來差異。在此,根據刑事案件與民事案件受案及審結的先后順序不同,分為三種情形:

1.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受案前已審結

若刑事訴訟啟動前,民事訴訟已終結,應對案件分別審理。依照我國法律規定,在前民事案件的終結與生效并不能阻卻在后刑事案件的立案追責。在此情形下,在前民事訴訟的生效裁判文書不對行為人的刑事評價產生影響。

在張某某詐騙罪案中,張某某系養鴨專業戶,其與吳某某簽訂了《契約養殖批次合同》,約定吳某某為張某某提供鴨苗,張某某向吳某某支付了部分款項。后張某某在鴨尚未成熟時低價出賣并逃匿。后吳某某找到張某某,張某某通過案外人王某某替其部分還款后再次逃匿下落不明。吳某某尋找張某某未果,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張某某償還其欠款,法院經審理作出缺席判決,判決張某某償還吳某某相應欠款。因之前張某某多次采取同樣方式騙取他人款項,被公安機關抓獲并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對張某某詐騙吳某某的行為是否作為犯罪處理,產生了爭議。①參見高波:《刑民交叉案件:生效民事裁判能否阻止刑事追訴》,載《山東法官培訓學院學報》2011年第6 期。該案中,雖然張某某對吳某某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已經人民法院生效民事判決予以確認,但民事判決結果并不對行為本身刑事價值判斷產生影響,民事部分與刑事部分本就相互獨立,各自有一套行為認定標準。故人民法院在遇到類似案件時不應過多關注在前民事裁判的結果。

同時,應注意刑事案件退贓退賠的處理。若在前民事案件已生效并經執行程序彌補了當事人的部分或全部損失,則刑事案件退贓退賠亦應遵循填平原則,對民事部分未彌補部分進行退贓退賠。此外,若在后的刑事訴訟結果對在前民事訴訟的結果產生影響,甚至實質上推翻了在前民事訴訟結果,則應依照《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對在前民事訴訟啟動審判監督程序予以糾正。

2.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受案前已審結

若在前刑事案件中并未認定在后民事案件的事實,應如何處理?在雙峰縣華劍公司訴湖南華劍事業公司民間借貸糾紛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雖然六寶公司高管田某的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但刑事判決書中并未將涉案7 人列入受害人名單,涉案7 人的損失也未通過刑事退賠程序受償,一審法院未駁回起訴合法。①參見劉庭權等訴雙峰縣華劍置業有限公司、湖南華劍實業公司等民間借貸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民終633 號民事判決書。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裁判思路給司法實踐提供了參考,當在前刑事案件中并未認定在后民事案件的事實時,出于保護合法權益、彌補損失的目的,法院應對在后民事案件正常立案審理。

3.刑事案件與民事案件均已受案且均未審結

此種情形在司法實踐中占絕大多數,也是對涉嫌犯罪案件認定困難的情形。根據案件事實涉嫌犯罪的程度對民事部分的影響大小,可細分為兩種情形。

(1)案件基礎法律事實涉嫌犯罪

《九民紀要》第128 條、第130 條及《規定》第2 條至第8 條均以列舉和歸納方式概括了部分民商事糾紛案件應當分別審理的具體情形。綜合以上規定,可以將其總結為判斷是否應當對民事案件與刑事案件分別審理的兩個審查要件與一個例外情形:

要件一:民商事案件與刑事案件的當事人應當同一。民事合同法律規范體系中,以合同的相對性為原則,僅有部分情況下才能突破合同相對性進行處理。在葉嘉評新疆京中公司、何曉燕保證合同糾紛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認定該案當事人何曉燕、京中公司均不涉及刑事案件,該案的保證合同糾紛與趙新輝涉嫌詐騙案件并非基于同一法律關系,不存在必須移送公安機關處理的問題。①參見葉嘉訴新疆京中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何曉燕保證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19)最高法民申1934 號民事裁定書。民事訴訟中,除了必須依職權追加的當事人之外,法院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若案件當事人本人不涉嫌刑事犯罪,法院應對民事部分繼續審理。另外,在南充農商行與吉林舒蘭農商行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中,對是否應當適用先刑后民原則中止審理的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基于民事與刑事法律所保護的法益進行了深入闡述。在該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該案民事糾紛解決的是合同的性質、效力及責任承擔問題,而刑事案件解決的是犯罪嫌疑人是否構成犯罪及定罪量刑的問題,民事糾紛與犯罪行為不屬于同一法律關系,二者訴訟目的、事實基礎及法律依據均不相同,故而認為民事案件與刑事案件應分別處理。②參見吉林舒蘭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訴南充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20)最高法民申788 號民事裁定書。

要件二:審理民商事糾紛與涉嫌刑事犯罪所依據的案件事實不同。所謂案件事實,是指在民事訴訟中影響案件結果的主要事實。《規定》第10 條、《九民紀要》第128 條、第130 條均提到了對“同一法律事實”的判斷問題。以借款合同與保證合同為例,民事法律規范體系中,保證合同系借款合同的從合同,債權人可根據保證合同中約定的保證方式通過多種渠道實現自身債權。此種情形下,若債務人涉嫌犯罪,當債權人起訴保證人要求其承擔保證責任時,刑事案件所基于的法律事實為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借款合同關系,而民事案件所基于的法律事實為債權人與保證人之間的保證合同關系,如此即可認定該民事案件與刑事案件所依據的事實不同。

例外情形:《九民紀要》第130 條所規定的民商事案件不是必須以相關的刑事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

當具備要件一、二其中之一時,法院對民商事案件與刑事案件應當分別審理。如若不具備二要件而符合例外情形,亦可以分別審理。在濟南鐵路煤炭運貿公司訴江蘇銀行彭城支行買賣合同糾紛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現有證據足以認定案涉擔保書的效力和責任承擔等問題,該案不屬于《民事訴訟法》第150 條規定的依法應當中止審理的情形,原審法院未中止審理并無不當。③參見濟南鐵路煤炭運貿集團有限公司訴江蘇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彭城支行等買賣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民申5994 號民事裁定書。因此,當要件一、二均不具備,也不符合例外情形,則應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適用駁回起訴移送案件或中止審理,等待另一案件裁判結果。

實踐中的難點問題在于表見代理產生的法律效果,《九民紀要》第41 條規定了蓋章行為的法律效力,綜合《規定》第2 條至第8 條,可以得出結論:不論行為人以何種方式取得法人公章并以法人名義對外從事民事活動,相對方在民事訴訟中將法人列為被告的,均應分別審理民事部分與刑事部分。對民事部分,則重點審查行為人取得法人公章的合法性與法人是否存在過錯,以此來判斷法人是否應就相對方的損失承擔民事責任。通過民事法律評價,若行為人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則法人應承擔償還借款的責任,償還后可以向行為人追償;若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表見代理,則法人不承擔借款的返還責任,法院可直接判決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行為人的貸款詐騙行為僅僅影響到行為人自身的刑事責任。以此來看,該類案件的民事部分與刑事部分在上下位關系上屬于相互獨立的同位關系,故法院對該案件所涉及刑事部分與民事部分應分別審理。

在處理方式上,不予受理與駁回起訴移送移交、中止審理實質上同屬于適用“先刑后民”原則下根據同一法律事實引起的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的各自形成先后順序不同,依照訴訟法的具體規定所作出的不同處理方式。

其一,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移送移交是根據案件立案受理的前后不同所引起的兩個不同的法律處理方式,即立案前適用不予受理的方式,立案后適用駁回起訴的方式,實質上都是當事人的起訴請求違反了程序性法律規定。當刑事訴訟程序尚未啟動時,法院發現應當采取先刑后民原則作出處理的民事案件,且該民事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時,應當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另外,若民事案件的當事人沒有承擔民事責任的可能性的,對應當采取先刑后民原則處理的,也應當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

在王某買賣合同糾紛案中,原告王某與他人合伙開辦某公司,原告為該公司法定代表人。該公司及原告王某個人未取得《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及成品油倉儲經營批準證書、消防檢查合格意見書等專營審批手續。2013 年前后,原告王某自建倉儲油罐,用汽車運輸后灌裝在罐中,再以該公司名義進行分銷。2014 年4 月,被告李某經人介紹開始幫原告一起分銷柴油,2015 年10 月至2016 年9 月,被告在原告處購買柴油后,再行分銷至其他客戶,其中有多人拖欠被告柴油款合計47.5 萬元。2017 年上半年,原告自行將倉儲油庫關閉,停止銷售至今。后雙方因上述拖欠的柴油款償付問題產生糾紛,原告遂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所欠油款。①參見聶婷:《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刑事犯罪是中止審理還是駁回起訴?》,載中國法院網2019 年2 月21 日,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9/02/id/3733782.shtml。在該案中,王某及公司銷售柴油的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其非法所得應當予以收繳。雖然多人拖欠柴油款,但柴油款仍為非法所得,在追究王某及公司刑事責任后應當依法通過刑事程序予以收繳,該民事案件中不存在承擔民事責任的主體,故法院應當駁回原告起訴。

其二,中止審理的實質是程序上的“倒位”。對什么情形下適用中止審理的問題,重點在于如何判斷“以刑事審理的結果為基礎”。所謂“以刑事審理的結果為基礎”,就是民事訴訟形成的時機發生在刑事訴訟之前,與不予受理與駁回起訴適用情形不同,此時的刑事訴訟程序已經啟動,故而應適用先刑后民原則中止民事訴訟程序。特殊情況下,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56 條的規定對民事案件中可以就分別審理的部分先行判決,與刑事案件存在交叉的部分待刑事案件作出結論后再作出判決。在沈陽市東陵區高官臺公司訴沈陽市高官不銹鋼交易中心等租賃合同糾紛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原告的第一項要求解除《土地所有權入股合同》以及第3 項中要求四被告支付2016 年至2020 年1 月期間欠付土地使用費的訴訟請求與相關刑事案件無交叉,對該無交叉的部分,可以在民事范圍內審理后先行判決。①參見沈陽市東陵區高官臺地區農工商聯合總公司訴沈陽市高官不銹鋼交易中心等租賃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21)最高法民再360 號民事裁定書。該案例為法院處理相關案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2)訴訟活動中某一訴訟行為涉嫌犯罪

民事訴訟中就偽造證據、毀滅證據等妨礙民事訴訟行為,《民事訴訟法》第114 條明確規定了其后果。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虛假訴訟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 條中,也規定了民事訴訟活動中偽造證據騙取人民法院裁判文書構成犯罪的,以《刑法》第280 條、第307 條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在民事案件中,若當事人偽造證據等行為涉嫌犯罪,該偽造證據等行為實質意義上屬于妨礙訴訟的行為,雖對民事案件程序及事實認定有一定影響,但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處理。從這一角度來看,偽造證據等行為必然與待審理的案件事實不同一,故不影響民事案件的繼續審理。因此,在法院發現當事人在民事案件過程中實施偽造證據等行為的,應當將案件線索移交偵查機關或檢察機關予以處理,原民事案件應待民事訴訟程序排除妨礙后,繼續進行審理。

4.對司法移送案件后偵查機關不予立案情形的處理

綜合上文,實踐中往往出現法院向有權偵查機關移送案件后偵查機關不予立案的情況。一方面,該問題的發生是民事訴訟缺乏調查手段所導致的。對調查手段的問題,不應通過向民事訴訟“賦權”的方式解決。若賦予民事法官過大的調查權,則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的界限模糊,更嚴重的會致使民事訴訟實質上發揮刑事訴訟的效果。司法實踐中,有法院重新建構了一套“刑庭預審移送制度”(見圖1),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值得借鑒。

圖1 刑庭預審移送制度

刑庭預審移送制度指民事庭室在遇到可能涉嫌犯罪問題上,先行利用民事審理手段對當事人的行為進行初步調查,再將調查結果與本院刑事審判庭進行對接,先通過刑事審判庭初步審查現有案件材料,認為當事人的某一行為有構成犯罪的極大可能性的,以刑事審判庭為主體將當事人犯罪線索向偵查機關或檢察機關移送,民事審判庭視要件構成情況判斷應采取駁回起訴還是中止審理。同時,建立溝通協調機制,若偵查機關或檢察機關認為該行為不構成犯罪的,法院可以與相關部門協商,若協商不成,通過報請上級部門再行協商或報請同級黨委政法委員會進行協調解決。該制度能夠避免民事庭室承辦人因對不同部門法理解不同導致的移送困境,并且能夠通過協商方式解決不同機關之間的事實判斷爭議。

另一方面,如果偵查機關經過初步偵查發現當事人的行為沒有涉嫌犯罪或者證據不足的,在接到偵查機關函件或不予立案決定書后,基于訴訟效率的考量以及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的角度,法院應當及時就原案重新立案審理。

結 語

民刑交叉案件是司法實踐中的一大難點,在處理這類案件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重點審查《九民紀要》中明確的審理二要件標準及例外情形。同時,要結合民事事實與刑事事實的上下位關系、是否存在吸收關系方面的因素,綜合案件具體事實來判斷在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涉嫌犯罪的具體處理方式。在實踐中,需避免矯枉過正,既要批判重刑輕民思想以及先刑后民原則,也要避免“一刀切”式的否定。應肯定先刑后民原則在處理保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公民個人私權利競合情況中的積極作用。在需要優先保護國家、公共利益,需要優先動用公權力評價某一犯罪行為時,應嚴格貫徹先刑后民原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论片一区| 无码丝袜人妻|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美女国产在线| 制服丝袜 91视频| 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欧美成人A视频| 日本影院一区| 国产门事件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国模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av在线无码浏览|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美女免费黄网站| 91国内在线视频|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精品琪琪| 中文字幕无码制服中字|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毛片视频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9啪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2014|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国产三区二区| 国产精品性|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欧美精品二区| 在线观看无码a∨|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91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久久中文电影|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男女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91www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亚洲精品91|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全部毛片免费看|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女人18毛片久久|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中文字幕 91|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91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