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語音產品面世,智能語音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近些年,一大批智能語音公司涌現,其中語音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公司是唯一連續10年營業收入年增長率均超25%的上市公司。可見,該公司具有高成長性和高業績增長率。選取科大訊飛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分別計算該公司2017—2021年的傳統財務指標及EVA,并通過深入分析財務數據和公司基本信息,探究其價值實現的路徑。研究發現,科大訊飛公司主要通過研發投入、股權激勵及戰略聯盟等措施創造企業價值。
關鍵詞:EVA估值;業績評價;價值創造
0 引言
隨著科技的快速迭代,智能語音迅猛發展。2017年,《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7〕35號)發布,部署“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等重點任務;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這些都為依賴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語音產業帶來了良好的政策支撐,體現了我國智能語音產業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和良好的發展潛能。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訊飛公司”)是智能語音產業的龍頭企業,其技術處于領先水平,并且擁有多個重點實驗室,積極賦能多個行業領域,推動產品研發與創新,實現產品應用的落地,市場占有率在國內外都表現優秀。2008年,科大訊飛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2022年4月11日,科大訊飛公司披露的《關于積極響應投資者普遍關切的經營情況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顯示,該公司在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83.14億元,同比增長40.61%;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5.56億元,同比增長14.1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9.79億元,同比增長27.54%,經營質量進一步提升。在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科大訊飛公司是唯一一家連續10年營業收入年增長率均超25%的企業。科大訊飛公司“根據地業務”深入扎根,落地應用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根據地業務”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 50%以上。截至2021年12月31日,科大訊飛公司平臺匯聚開發者數量達293萬戶,平臺應用數量超過137萬個。同時,以科大訊飛公司為中心的產業生態持續構建,進一步鞏固了科大訊飛公司人工智能“領頭羊”的地位。根據科大訊飛公司發布的財報,2022年第一季度,其營業收入達35.06億元,同比增長40.1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45億元,同比增長36.71%。該財報發布之后,申港證券、國盛證券紛紛發布對科大訊飛公司的評級結果,并全部給予其“買入”評級。著名券商中金公司也看好科大訊飛公司在未來的高成長性。
價值創造是企業經營、管理等業務活動的出發點與目的,是企業長期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本文選取智能語音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公司作為案例,基于其財務報表數據,分別計算出傳統財務指標和EVA(經濟增加值),對其進行經營評價和價值評估,探究其實現價值創造的路徑。本文的研究意義在于:第一,有利于科大訊飛公司在后續發展中把控那些創造企業價值的根本驅動因素;第二,為其他同類型企業提供借鑒和參考。
1 科大訊飛公司傳統財務指標分析
1.1 經營能力分析
對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進行分析,可以考察企業的經營能力。體現企業經營能力的財務指標主要包括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天數、總資產周轉率及應收賬款周轉率等。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經營能力指標見表1。
存貨周轉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體現了一定時期內企業庫存的周轉速度。存貨周轉速度越快,表明存貨轉為資金的速度越快,流動性越強,公司變現能力越強,經營能力也就越強。由表1可知,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存貨周轉率總體表現良好,僅2020年出現同比下降。同時,存貨周轉天數波動較大,總體上存貨周轉期限較長,說明該公司存貨變現能力變差,可能出現存貨積壓情況。
1.2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指標反映企業資產增值能力,包括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凈利率及凈利率等。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盈利能力指標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2017—2020年,科大訊飛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及總資產凈利率3個指標均呈上升趨勢,僅在2021年有所下降。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凈利率雖呈現波動變化趨勢,但全部保持在7%以上,說明其總體獲利能力較強。據此可知,科大訊飛公司盈利能力較強。
1.3 償債能力分析
從靜態角度考慮,償債能力是企業用資產清償債務的能力;從動態角度考慮,償債能力是企業用資產和經營過程中創造的收益償還債務的能力。企業現金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的強弱是其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償債能力指標見表3。
由表3可知,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資產負債率處于40%~50%正常區間內,說明其負債和資產的比例較為合理,長期償債能力較強。
1.4 發展能力分析
發展能力指標體現企業未來發展潛力,主要包括營業總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等。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發展能力指標見表4。
由表3可知,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營業總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及總資產增長率都為正,且總體增長幅度較大,特別是凈利潤增長率,5年均在100%以上,說明該公司發展能力較強,未來發展潛力較大。
2 基于EVA的科大訊飛公司價值評估
本文基于財務報表數據,計算出科大訊飛公司的歷史EVA。對企業的息稅前利潤和總投入資本數據進行調整,調整的會計項目借鑒相關研究的做法[1]。EVA計算公式為
EVA=NOPAT-TC×WACC(1)
式中,EVA為經濟增加值;NOPAT為調整后的稅后凈營業利潤;TC為調整后的資本總額;WACC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2.1 稅后凈營業利潤的調整和計算
稅后凈營業利潤的會計調整項目及調整方式為:①研發費用按照利潤表中管理費用本年發生額的稅后值調整;②營業外收入與營業外支出按照本年利潤表發生額稅后值調整;③遞延所得稅負債及遞延所得稅資產分別按照本年發生額調整;④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按照本年發生額調整。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調整后的稅后凈營業利潤計算結果見表5。
2.2 資本總額的調整和計算
資本總額的會計調整項目及調整方式為:①遞延所得稅負債按照本年發生額調整;②普通股股權、少數股東權益按照本年年末余額調整;③遞延所得稅負債按照本年發生額調整;④短期借款、長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在建工程按照本年年末余額調整;⑤營業外支出與營業外收入按照本年利潤表發生額稅后值調整;⑥研發費用資本化金額、資產減值準備按照本年的發生額調整。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資本總額計算結果見表6。
2.3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
資本成本可以劃分為債權成本和股權成本兩部分,其是圍繞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展開的,指的是公司使用資本所需承擔的責任。公司資本通常來源于股東投資,以及通過利息獲得的利潤。由于債權人借出的資金和股東投資的資金所承擔的風險不一樣,所以二者的預期回報率也不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公式為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債務資本成本×(1-所得稅稅率)×(債務成本/總資本)+權益資本成本×(權益資本/總資本)(2)
2.3.1 稅后債務資本成本的計算
以下計算所需的科大訊飛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及長期負債數據通過國泰安數據庫獲得。科大訊飛公司所得稅稅率從其年報中知曉,短期借款資本成本和長期負債資本成本分別選取1年期銀行貸款利率和5年期銀行貸款利率。稅后債務資本成本計算公式為
稅后債務資本成本=(短期借款占比×短期借款資本成本+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占比×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資本成本+長期負債比例×長期負債資本成本)×(1-所得稅稅率)(3)
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的稅后債務資本成本計算結果見表7。
2.3.2 權益資本成本的計算
權益資本成本是基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確定的。該模型是計算普通股資本成本的常用方法,如下
權益資本成本=無風險利率+貝塔系數×風險溢價(4)
式中,無風險利率選取各年份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貝塔系數來自國泰安數據庫;風險溢價借鑒趙治綱[2]EVA相關研究的做法,數值取4.8%。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權益資本成本計算結果見表8。
2.3.3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計算
根據以上計算得出的稅后債務資本成本和權益資本成本計算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所需的所有者權益占比和債務占比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公式調整為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債務占比×稅后債務資本成本+ 所有者權益占比×權益資本成本(5)
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計算結果見表9。
2.4 歷史EVA的計算
依據式(1),并使用上文的數據計算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EVA,結果見表10。
3 傳統財務指標與EVA對比分析
根據已經計算出來的科大訊飛公司EVA,與其凈利潤進行對比分析,具體數值見表11和圖1。
從圖1可以看出,2017—2020年,科大訊飛公司的凈利潤與能夠反映股東財富增加程度的 EVA 走勢大致相同,而2021年其凈利潤與EVA開始分化,其中凈利潤仍然在上升,EVA卻有所下降。這主要是因為科大訊飛公司加大了科研團隊投入,同時有大額項目尚未完結。
結合科大訊飛公司實際發展情況看,在技術方面,2017—2021年,其核心技術持續在國際上名列前茅,呈現出明顯的競爭優勢。該公司深入開展關于認知及感知智能的關鍵技術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效,構筑了高技術壁壘。在產品方面,在研發人員的不懈努力下,除智能語音行業外,該公司積極拓展其他行業,如在教育、醫療及司法等領域推動人工智能和智能算法的應用。隨著科大訊飛公司實力的增強,其持續擴大平臺落地和應用規模,營業收入逐年上升,吸引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加入。由圖1可知,科大訊飛公司的凈利潤呈上升趨勢,不斷為企業創造價值。這與該公司堅持自主創新、積極構建可持續發展和長期盈利的戰略布局是分不開的。
4 科大訊飛公司價值創造路徑研究
4.1 研發投入的價值創造作用
創新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原動力。研發投入是指新技術或新產品的研究、試驗和發展經費,密切影響企業的創新活動,對利潤、績效改善起到積極影響。科大訊飛公司增加企業價值的路徑有以下3種:①推動企業產品創新[3];②提高企業生產效率[4];③使企業內部管理流程形成良性循環。企業通過研發投入來提升創新水平,能在同行業領域享有一定的競爭力,有利于收益的可持續性增長,實現價值提升。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稅后研發費用支出不斷增加,說明其對研發創新非常重視。
4.2 股權激勵的價值創造作用
企業管理者可能存在更注重自身利益的現象,因此會做出利己的短視決策,而企業所有者希望公司能夠長久、持續地發展。這就導致所有者與管理者之間出現委托代理矛盾,而股權激勵制度可以解決這一矛盾。實施股權激勵,不僅能幫助公司留下人才,而且能使管理者做出更有利于公司長遠發展的經營決策。除此之外,有研究發現,股權激勵能正向影響公司價值。例如,有學者基于利益趨同假說展開研究,發現股權激勵能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業績[5]。
科大訊飛公司于2017年1月推出了股權激勵計劃。其中,激勵模式是授予限制性股票;有效期為5年;行權條件為營業收入增長率達到30%、60%、90%、120%,以2016年的營業收入為基準。數據顯示,科大訊飛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率在2017年、2018年分別為63.97%、138.44%,2019年更是達到了203.53%,都滿足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條件。從前文財務指標也可以看出,在第三期股權激勵期間,即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凈利率均為正,表明其一直處于盈利狀態;同時,其營業總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及總資產增長率也都為正。這些指標都與企業價值息息相關,因此可以說,股權激勵計劃對企業價值創造起到了正向作用。
4.3 戰略聯盟伙伴選擇的價值創造作用
在經濟網格化、全球化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為克服自身不足,達到擴大市場份額、分攤開發研究成本及加入新市場等目標,將伙伴戰略聯盟視為有效手段,以獲取并學習外部信息知識[6]。有學者研究發現,戰略聯盟能夠給企業帶來更好的價值回報,因為它能使公司更高效地運用外部科技知識,推進新興技術和產品的開發和探索,通過價值強化路徑優化企業創新活動[7]。
2021年12月8日,科大訊飛公司與華潤置地有限公司、華潤萬象生活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各方將圍繞合作模式創新、標桿項目打造、智慧城市研發、雙創品牌共建、城市空間智慧科技產品研發、產業地產六大方向開展戰略性合作,引領科技行業進步和發展,推動智慧城市成果踏實落地。在此之前,科大訊飛公司就已分別于2017年、2018年與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東風啟辰汽車公司(以下簡稱“東風啟辰”)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該公司與騰訊合作主要是為了進一步保護自身的安全性;與東風啟辰合作主要是為了在智能人機交互技術、車載智能化、大數據分析、智能網聯平臺、智能客服及營銷創新等領域深入開展業務。除此之外,科大訊飛公司還與銳捷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等形成了戰略合作關系。以科技為發展支撐的公司,通過戰略聯盟,可以進一步確定自身技術定位,在降低研發風險和成本的同時,確保和提升產品或服務品質,有效縮短產品調研、研發和進入市場的周期,有利于公司生產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實現技術創新質量及規模的提升,從而增加企業價值[8]。
5 結語
在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企業管理者面臨來自各方各面的經營管理壓力和競爭壓力。為抓住發展機會,更好、更快地適應競爭環境,企業管理應以價值創造為出發點,提高綜合經營管理水平,以獲得社會認同,確保市場占有率。本文通過計算2017—2021年科大訊飛公司的傳統財務指標和EVA,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等。研究發現,該公司主要是通過研發投入、股權激勵及戰略聯盟伙伴選擇3種途徑實現價值創造。
參考文獻
[1]白璐.基于EVA的科大訊飛企業價值研究[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9.
[2]趙治綱.EVA業績考核理論與實務[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3]褚吉瑞.研發投入、縱向社會資本對企業創新的影響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3(10):176-180.
[4]路春城,王翠翠,姜常梅.政府補貼、創新投入與制造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3,39(1):50-61.
[5]陳耿,嚴彩紅.代理沖突、激勵約束機制與并購商譽[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0,35(2):65-76.
[6] NDUBISI N O,DAYAN M,YENIARAS V,et al. The effects of complementarity of knowledge and capabilities on joint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service innovation: the role of competitive intensity and demand uncertaint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20,89(1):196-208.
[7]黃勃,李海彤,江萍,等.戰略聯盟、要素流動與企業全要素生產率提升[J].管理世界,2022,38(10):195-212.
[8]李巍,談麗艷,張玉利.“借雞生蛋”還是“引狼入室”?新創企業戰略聯盟的效應機制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22,36(2):1-10.
收稿日期:2023-05-20
作者簡介:
韋雨霞,女,1999年生,碩士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