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2017年我國對新金融工具準則進行了修訂。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至今,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質量特別是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產生什么影響及影響程度如何,是會計信息使用者和監管者非常關心的問題。選擇商業銀行群體作為研究樣本,對會計信息可比性進行衡量。研究發現,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增強了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這表明,新金融工具準則通過金融資產分類管理、減值準備計提等措施,提升了商業銀行會計信息質量。進一步地,區分上市商業銀行的規模和產權性質的影響,發現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和非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在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后,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更好。希望研究結論有助于梳理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執行后果,拓展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研究領域。
關鍵詞:新金融工具準則;商業銀行;會計信息;可比性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境內外各種投資活動的開展,企業對可比會計信息的需求顯著增加。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的廣泛采用在全球范圍內增加了財務報告相關信息的可比性。許多研究已經檢驗了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各種影響。然而,就目前的研究而言,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對我國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尚未得到充分驗證。因此,本文希望為相關研究提供更多經驗證據。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指出,信息可比性是“一種信息質量,它使用戶能夠識別出兩組經濟現象的異同”。FASB進一步指出,“大多數人都認為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是值得每家公司追求的目標,它的實現要求不同的事物看起來是不同的,相似的事物看起來是相同的”。這些陳述認為,會計信息可比性包括兩個同等重要的方面:①相似性方面,即從事類似經濟活動的公司是否報告相似的財務結果;②差異性方面,即從事不同經濟活動的公司是否報告不同的財務結果。可以把會計看作一個系統,它通過系統處理企業的經濟事件,最終輸出到財務報告上。如果對于一個給定的經濟事件,兩家公司的會計系統能夠最終生成相似的財務報告,那么這兩家公司的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
以往的研究表明,采用國際會計準則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我國于2017年發布了修訂后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企業會計準則第24號——套期會計》《企業會計準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以下簡稱“新金融工具準則”),實現了金融工具準則的國際趨同。這一舉措是否會對我國商業銀行會計信息可比性產生影響,以及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本文從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這一角度進行研究。本文研究發現,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能夠促進商業銀行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升。另外,考慮到會計信息質量與商業銀行規模和產權性質緊密相關,本文繼續對以上結論按照商業銀行的規模和產權特征進行分樣本檢驗,發現可比性的提升主要體現在大中型商業銀行及國有控股的商業銀行中。本研究證明了新金融工具準則在增強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提升財務報告質量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1 相關文獻綜述
過去幾十年,經濟和投資迅速發展,顯著增加了不同公司之間的經濟聯系,這反過來又引發了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要求。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可以緩解公司與外部的信息不對稱,改善信息環境,引導資源優化配置,提升投資效率。例如,FASB和IASB都認為,更多的可比性信息可以緩解全球市場的矛盾和沖突。一些研究表明,信息可比性的增強有利于促進國際交易,減少交換成本。
最近10多年來,關于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研究日益增多。Franco等[1]使用兩種方法度量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測試了它們的結構效度,并使用美國的數據來檢驗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研究發現,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與分析師預測的準確性呈正相關關系,與預測的樂觀度和離散度呈負相關關系。Bradshaw等[2]使用美國數據研究了會計政策的可變性(作為可比性的代理變量)和分析師特征之間的關聯,發現較低水平的可比性與較大的分析師預測誤差和離散度相關。
也有不少研究分析了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帶來的信息可比性問題。Barth等[3]利用1995—2006年26個國家的數據,發現股票收益和股票賬面價值在美國之外的國家之間更具可比性。Beuselinck等[4]利用14個歐盟國家的數據,通過1990—2005年期間應計收益和現金流之間的關聯分析,研究了收益可比性的影響因素,發現該關聯并沒有因為強制采用國際會計準則而發生改變。DeFond等[5]利用14個歐洲國家的數據,使用會計處理的統一性作為衡量可比性的代理變量,發現強制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國家,其共同主權基金也隨著信息可信度的提高而增長。Li[6]指出,歐盟國家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后,由于其信息的可比性增強,股權融資成本有所降低。Wu和Zhang[7]發現,在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后,與其他同業公司相比,歐盟國家的公司績效有所增加。
在國內,邵麗麗[8]通過研究發現,新金融工具準則對金融工具的分類進行明確劃分,降低了企業的主觀選擇性,增強了會計信息可比性。袁媛等[9]發現,會計信息可比性在提升資本市場運行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影響。江軒宇等[10]發現,信息可比性的提高可以促進企業創新。唐雪松[11]認為,信息可比性的提升有利于增強會計信息的決策相關性。雷嘯和唐雪松[12]發現,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有利于改善財務報告質量,從而緩解信息不對稱風險,減少違規行為的發生。楊開元等[13]發現,審計報告準則有利于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然而,我國對于會計準則國際趨同帶來的信息可比性改變的研究較少。2017年,財政部公布了新金融工具準則并于2018年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實施,這也是我國金融工具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一個重要舉措。因此,本文希望以此為契機,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使用兩種不同的可比性度量方法,探討新金融工具準則的采用是否增強了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可比性。Beuselinck等[4]對可比性的度量使用的是非價格相關的指標。Li[6]對可比性的度量使用的是輸入變量和非特定公司的變量。與以往研究不同,本文采用基于輸出法的公司特定變量來度量可比性,以研究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商業銀行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
2 研究假設與研究模型
2.1 研究假設的提出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一套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可以提高資本市場財務報告的質量,從而幫助市場參與者做出正確的經濟決策。Yip和Young[14]使用17個歐洲國家的樣本,證明了采用國際會計準則后,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會增強。以往的研究表明,國際會計準則的使用提高了財務報告的質量和信息的可比性。在我國,在舊的金融工具準則下,金融工具分類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不同銀行對于同一類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很可能是不同的。為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我國于2017年頒布了新修訂的金融工具準則,改變了金融資產的分類方法,將金融資產分類方法由原來的四分類法變為三分類法,減少了管理層操縱金融資產類比的空間,降低了主觀選擇性,使得分類更加客觀。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商業銀行財務報告的質量,而且有利于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設1:
H1: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使用將增強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2.2 樣本的選擇
選擇2014—2021年上市商業銀行作為研究對象。在剔除部分數據缺失的樣本后,共獲得209條符合條件的銀行年度數據。本文所使用的銀行財務報表相關數據和指標來自國泰安數據庫,經濟景氣程度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經濟景氣指數,對所有連續變量進行了1%和99%分位上的縮尾處理(Winsorize)。本文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2.3 可比性的度量
本文采用的可比性度量方法與現有文獻中使用的其他度量方法有所區別。以往的研究多使用輸入法(Input Method)來度量可比性,若企業采用相似的會計方法,則可以被認為會計信息是可比的。例如,DeFond等[5]認為,會計選擇異質性(如存貨計量上后進先出法與先進先出法的差異)增加了企業間收益比較的難度。Bradshaw等[2]根據會計方法在行業中是否典型來定義會計異質性。
與這些研究不同的是,在建立可比性的度量方法時,本文關注的是財務報告的產出。輸出法與基于投入的方法相比有許多優點。第一,以輸入法為基礎的可比性度量方法面臨很多挑戰,如選擇哪種方法、如何權衡它們、如何解釋它們在實施過程中的差異等。因此,在構建一個度量指標時,研究者很難做出恰當的選擇。相比之下,輸出法簡化了這些問題,使用了公司在計算報告收益時的實際權重。第二,對于一個給定的經濟事件,使用相同會計輸入法的公司將產生相同的產出。然而,兩家使用不同會計輸入法的公司仍然可能有相同的產出,如當價格和庫存水平不變時的FIFO(先進先出)和LIFO(后進先出)。從用戶角度來看,這種輸入法雖然缺乏可比性,但是并不影響報表使用者的決策。第三,從實際操作角度看,收集關于會計選擇的數據通常非常困難或非常昂貴。相比之下,輸出法是使用財務報表和股票回報數據來計算的,數據收集非常方便、快捷。
其他衡量可比性的方法,主要使用同期指標(如股本回報率、公司規模、價格倍數)的相似性來測算各公司之間的差異。輸出法的度量是動態的,并且基于公司層面展開。輸出法的度量指標也不同于通常所研究的收益的各種屬性,如應計質量、可預測性、平滑性等。這些屬性是基于公司層面的,并且要獨立于公司的其他屬性進行計算。正如FASB指出的那樣,“可比性是……兩個或多個信息之間關系的質量”。因此,如果發現公司之間的信息具有可比性,則可以預期輸出法的度量指標與這些公司收益屬性具有相似性有關。
輸出法是由Franco等[1]首先提出的,他們認為,會計本質上是經濟交易在財務報告上的反映。因此,如果將會計系統看作將經濟交易轉化為財務報告數據的會計函數,那么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可以被定義為不同公司會計函數(會計轉換系統)的相近程度。在本文的研究中,首先應用以下公式來估計每家銀行的會計函數
ROAit=ai+biRETit+εit(1)
式中,ROAit(會計業績指標)為銀行i在t期的資產回報率,等于凈收入除以總資產;RETit為經濟事件的代理變量,是銀行i在t期的股票回報率;系數ai和bi為經過估算的銀行會計函數。利用半年報數據,分別估計每家銀行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前后的會計函數。
銀行i和銀行j的會計函數的相似度計算過程如下:利用半年報數據將銀行i的經濟活動分別按照其自身的會計函數(ai和bi)及銀行j的會計函數(aj和bj)轉化為會計上的ROA。因此,本文得到了半年的期望值E(ROA)iit和E(ROA)jit及二者之差的絕對值。計算公式如下
E(ROA)iit=ai+biRETit(2)
E(ROA)jit=aj+bjRETit(3)
這個過程產生了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前(2014—2017年)的8個ROA差異的絕對值,以及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后(2018—2021年)的8個ROA差異的絕對值。
然后,計算出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前16個ROA差異的平均值和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后16個ROA差異的平均值,作為銀行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前后兩個不同時期的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代理變量。把平均值乘以-1,這樣數值越高,會計信息可比性就越強。計算公式如下
Comp=-1/16×∑tt-15|E(ROA)ii,t-E(ROA)ji,t|(4)
Comp(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值越大,一家銀行與其他銀行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就越強。按照Franco等[1]的做法,計算出銀行與行業內其他銀行的會計信息可比性,然后將計算出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從大到小排列,取排在前4位的可比性值的平均值,記作Comp4i。該值越大,銀行i的會計信息可比性越強。此外,CompMni為所有與銀行i配對組合的可比性的中位數。
2.4 控制變量
在控制變量的選擇上,本文參考袁知柱和侯利娟[15]的研究,使用銀行規模(Size)、資產負債率(Lev)、成長性(Growth)、股權集中度(Con5)、總資產收益率(Roa)、股票收益的波動性(Vol)作為控制變量。
2.5 模型的構建
根據前文的分析,為了檢驗H1,構建以下多元回歸方程
Comp4i,t=b0+b1New+∑mq=2bq×Controls+εi,t(5)
各變量的定義與計算方法見表1。
3 實證檢驗結果與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
樣本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Comp4的均值(中位數)為-0.009(-0.012),表明會計信息可比性最高的4家銀行與銀行i可比性的均值(中位數)誤差為0.9%(1.2%)。Comp4的標準差為0.019,說明樣本銀行的會計信息可比性存在一定的差異。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情況的虛擬變量New的均值為0.482,說明樣本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前后分布比較均勻。其他變量均在合理范圍內。
3.2 回歸分析
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與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回歸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會計信息可比性衡量指標(Comp4和CompMn)與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呈正相關關系。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的虛擬變量New與會計信息可比性指標Comp4和CompMn的系數分別為0.003 1和0.002 2,相應在10%和5%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后,通過金融工具的分類等措施增強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總的來說,表3中的回歸結果證實了研究假設,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與會計信息可比性之間存在正相關性。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本文進行了分樣本檢驗,結果仍然一致。此外,銀行規模與會計信息可比性之間呈正相關關系,即銀行規模越大,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越好。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率與會計信息可比性之間呈負相關關系,即資產負債率越高,企業可支配資金規模越小,會計信息可比性越差。
3.3 穩健性檢驗
在穩健性測試時,本文使用非價格指標來度量會計信息可比性,從而驗證新金融工具準則與會計信息可比性的關系。參照Beuselinck等[4]的研究,假設收益可比性受到會計系統損失確認及時性的影響。使用來自Ball和Shivakumar[16]的修正模型來分別確定兩家銀行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執行前后的可比性分數,如下
ACCjt=b0+b1CFjt+b2NegCFjt+b3CFjt×NegCFjt+εjt(6)
式中,ACCt為應計收益,CFt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二者均除以總資產來消除規模的影響;NegCFt為負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指標;b0為截距項;b1~b3為系數。如果系數b3顯著,表明兩家銀行的會計系統以相似(可比)的方式確認應計財務損失。在此同樣發現,新金融工具準則執行后的平均可比性得分明顯高于新金融工具準則執行前的得分。這一結果與以價格為基礎度量可比性的結果一致,即在采用新金融工具準則后,商業銀行會計信息可比性得到增強。
4 進一步研究
4.1 商業銀行規模的影響
根據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上市商業銀行的規模相差較大,其資產配置方式、管理模式、負債比例也大相徑庭。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增強了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但是這種可比性的改善是否在不同規模的銀行會有所不同?一方面,大中型商業銀行比小型商業銀行擁有更多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在進行會計處理和財務報告編制過程中,會使用更加專業的人才和技術,因而財務報告的質量更高。而小型的商業銀行資源有限,人才的專業能力也略遜于大中型的商業銀行。另一方面,大中型商業銀行如果不能嚴格按照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要求進行會計處理,導致財務報告質量不高,其聲譽受到的損失遠比小型商業銀行大。因此,大中型商業銀行比小型商業銀行更有動力嚴格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以避免各種可能的錯誤與問題,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本文對前文的假設按照大中型商業銀行與小型商業銀行進行分樣本檢驗,結果見表4。由表4中第2列和第3列可知,無論是用Comp4還是用CompMn作為會計信息可比性的衡量指標,在大中型商業銀行(Big=1)的樣本中,系數均在10%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說明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大中型商業銀行
會計信息
可比性的增強作用更加明顯。
4.2 商業銀行產權性質的影響
相比國有控股商業銀行,非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在面臨復雜的環境及不確定性行為的合法性時,參考同行業做法的可能性更高。特別是當運用某一會計政策需要較高的職業判斷時,非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模仿同行業其他銀行選擇會計政策的可能性更高。這就導致非國有控股商業銀行與其他銀行在會計政策選擇上更加接近,會計信息可比性更強。
表4中第4列和第5列報告了不同產權性質(非國有控股商業銀行,Nsow取值為1;國有控股商業銀行,Nsow值為0)下新金融工具準則與會計信息可比性之間的關系。新金融工具準則虛擬變量(New)的回歸系數均為正,并通過了5%水平的顯著性檢驗。這說明相比國有控股商業銀行,非國有控股商業銀行中新金融工具準則與會計信息可比性之間的關系更為顯著。上述結果表明,非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更加嚴格地遵循了新金融工具準則,進而增強了會計信息可比性。
5 結語
以往的研究表明,采用國際會計準則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增強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本文使用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的相關數據為這種假設提供了經驗證據。本文使用Comp4及CompMn作為代理變量來衡量會計信息的可比性。總體而言,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增強了上市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這表明,新金融工具準則通過金融資產的分類管理、減值準備的計提等措施,提升了商業銀行財務報告的質量。本文的研究結果與各國強制采用IFRS提升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相關研究觀點一致。進一步地,本文區分了上市商業銀行的規模和產權性質的影響。研究發現,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和非國有控股銀行在執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后,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更好。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梳理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執行效果,也拓展了會計信息可比性相關的研究領域。在實踐上,監管部門應通過加強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的指引和督導,將該準則落到實處,從而增強商業銀行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本文的研究可能存在以下局限性:①受到樣本數據的限制,且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時間不長,采用新金融工具準則的樣本時間跨度較小,可能會影響研究結論的穩健性;②本文的研究模型使用了基于市場的股票收益數據,該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資本市場有效性的影響。在未來的研究中,可使用其他數據來進一步驗證本文的研究結論。
參考文獻
[1]FRANCO G D,KOTHARI S P,VERDI R S.The benefi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 comparabi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49(4):895-931.
[2]BRADSHAW M T,MILLER G S,SERAFEIM G.Accounting method heterogeneity and analysts'forecasts[EB/OL].(2009-03-25)[2023-06-28].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55611106_Accounting_Method_Heterogeneity_and_Analysts_Forecasts.
[3]BARTH M E,LANDSMAN W R,LANG M H,et al.Are IFRS-based and U.S.GAAP based accounting amounts comparabl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2,54(1):68-93.
[4]BEUSELINCK C,JOOS P,MEULEN S V.International earnings comparability[EB/OL].(2007-12-10)[2023-07-05].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293810_International_Earnings_Comparability.
[5]DEFOND M,HU X,HUNG M,et al.The impact of IFRS adoption on foreign mutual fund ownership:the role of comparability[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51(3):240-258.
[6]LI S.Does mandatory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in the European Union reduce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J].The Accounting Review,85(2):607-636.
[7]WU J,ZHANG I.Accounting integration and comparability:evidence from rel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ound IFRS adoption[EB/OL].(2010-07-19)[2023-07-06].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8171222_Accounting_Integration_and_Comparability_Evidence_from_Relative_Performance_Evaluation_Around_IFRS_Adoption.
[8]邵麗麗,高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的國際經驗與國內現狀[J].金融會計,2020(6):38-48.
[9]袁媛,田高良,廖明情.投資者保護環境、會計信息可比性與股價信息含量[J].管理評論,2019(1):206-220.
[10]江軒宇,申丹琳,李穎.會計信息可比性影響企業創新嗎?[J].南開管理評論,2017(4):82-92.
[11]唐雪松.會計信息可比性與高管薪酬契約有效性[J].會計研究,2019(1):37-44.
[12]雷嘯,唐雪松.會計信息可比性與公司違規行為[J].財經論叢,2021(1):72-84.
[13]楊開元,霍曉艷,劉斌.新審計報告準則提高了會計信息可比性嗎?[J].中國注冊會計師,2020(10):45-52.
[14]YIP R W Y,YOUNG D Q.Does mandatory IFRS adoption improve information comparabi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5):1767-1789.
[15]袁知柱,侯利娟.會計信息可比性與企業勞動力投資效率[J].財貿研究,2022(12):74-92.
[16]BALL R,SHIVAKUMAR L.Earnings quality in U.K.private fifirms: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9(1):83-128.
收稿日期:2023-07-01
作者簡介:
孫娜,女,1978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資本市場會計與審計。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后期項目“新金融工具準則、財務報告影響與商業銀行風險”(21FJYB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