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傳統體育是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重要代表,在新時代我國大力發展非物質文化發展背景下,高校作為傳承與發展文化的重要場地,要注重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工作,為研究新時代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路徑,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等研究方法,以健身氣功為例對新時代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展開了研究。研究認為:新時代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能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引導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迎合了當前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但是目前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當中還存在,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等問題。建議:可以通過優化健身氣功師資隊伍,積極編創健身氣功教學教材,創新高校健身氣功課程,拓展健身氣功的宣傳渠道等方式,來推進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民族傳統體育;健身氣功;傳承發展
Research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 Take fitness Qigong as an example
Abstract: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angible culture development,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venue fo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for the study of the new era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path, this paper adopt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health qigong as an example of the new era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believes that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ca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body and mind, guide students to shape the correct life values, and cater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no clear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he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 Suggestion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can be promoted by optimizing the team of fitness Qigong teachers, actively compiling and creating fitness Qigong teaching textbooks, innovating the fitness Qigong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xpanding the publicity channels of fitness Qigong.
Key words: new era;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fitness Qigong;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健身氣功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項目,其功法當中融合了形體活動、呼吸吐納、精神引導等多個方面的功能,具有較高的健身作用與價值。近年來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發展不太樂觀,很多高校在積極探索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體育教學課程體系,于是像健身氣功這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逐漸進入到了高校體育教學發展的視野當中。在高校內通過積極推廣健身氣功課程,有助于促進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健康發展,調節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引導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迎合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趨勢等作用與價值,因此高校要積極探索健身氣功的傳承與發展方式,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健身氣功運動,讓大學生既能成為健身氣功的收益者,也能成為健身氣功的傳承者,以全面推進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發展[1]。
1 健身氣功的功法特點和作用
健身氣功的鍛煉功法主要包括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等環節,其中不同功法的特點和要求均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每一類功法都離不開調身、調息、調心等要素。健身氣功本質上屬于一種有氧運動,練習者可以通過這項運動達到養生預防、陶冶情操、延年益壽、強身健體、增強體質等多種目的。健身氣功具有的放松效果還能有效緩解人體大腦皮層對應激事件的緊張感,同時提供休息、修復、調整等多種有利條件,盡可能緩解惡劣性外部刺激對人體造成的擾亂狀態,通過調整、修復等功能減少人體的整體耗能,進一步增強人體的抵抗能力,并為人體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先決條件。健身氣功的技術動作較為緩慢,練習者在短時間內可以快速掌握相關動作要領,整個鍛煉過程也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在健身氣功鍛煉過程中主要強調剛柔并濟、動靜結合、虛實相間、循序漸進等功法,因此練習健身氣功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情況,并對人體的某個部位加強鍛煉,使得人體具備抵抗情緒帶來的干擾的能力,在提升人體生理、生化狀態的同時,還能為人體提供強筋健骨、增強體質等多種積極的作用。
2新時代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意義
2.1 能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高校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整個民族的體質健康水平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國國民體質健康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成年群體、老年群體的身體機能健康水平正逐漸恢復[2],但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監測結果仍處于持續下降的趨勢。大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發展當中的主力人群,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在我國素質教育發展與改革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最新的素質健康教育也明確提出了高校貫徹“健康第一”這一指導思想的重要性。健身氣功作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3],其中蘊含著健身、養生等豐富的文化內涵,并且這項民族傳統體育還具有簡單易學、活動形式豐富、身體活動范圍廣等優點,其在高校當中的有效傳承與發展,能在推動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同時,還能對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養、人文品質、科學素質、個性化發展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2.2 有效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健身氣功不僅適合中老年群體參加,其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樣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健身氣功可以使得大學生始終保持輕盈、放松的狀態,大學生在自我身心鍛煉過程中既需要維持全身放松、肢體舒適的感覺,又需要控制自我做到心態平和、大腦寧靜,通過不斷排除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使得大腦獲得充分的休息時間[3],進而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以及植物神經系統進行調節。健身氣功不但能增強人體五臟六腑及相關組織細胞的生理功能,還能幫助人體維持心理平衡的良好狀態。在快節奏的生活背景下大學生普遍缺乏基本的體育鍛煉時間和意識,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大學生參加健身氣功練習活動,可以為大學生的心理調節提供良好的渠道,進一步降低大學生出現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與此同時,練習健身氣功還能幫助大學生調節精神情志和心理狀態,在沉重的學習和生活壓力下幫助大學生緩解精神層面的緊張感和焦慮感[4]。此外,健身氣功還能增強大學生的反應速度、肌肉力量、機體柔韌性、肢體協調能力等指標,同時有效改善大學生的肺活量、心率、血壓等生理機能,有效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3 引導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高校作為高素質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不僅肩負著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及相關專業技能的責任[5],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還需要開發每位大學生的智力和潛力[6],結合大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提高其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培養一批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豐富的文化知識儲備以及高尚道德情操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由于大學生普遍面臨著學業、就業等多個方面的壓力,這也使得越來越多大學生出現神經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但健身氣功可以從心理和生理層面為大學生帶來良好體驗,促使大學生對社會、生活、生命價值以及自我感受產生全新的思考。如人與自然的融合可以培養大學生形成堅韌不拔、豁達開朗等美好品質,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可以為大學生賦予真誠、美好、友善等品格。這也意味著健身氣功可以幫助大學生脫離于學習與工作帶來的負擔,使得大學生追求更積極向上的心靈體驗,并引導大學生塑造健全的人生觀、世界觀。
2.4迎合了當前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
健身氣功作為一項獨特的健身養生活動,主要追求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和諧發展,其不僅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還包含形式多樣的練習內容和方法,大學生可以選擇自娛自樂或群體參與等多種形式[7]。在高校內部推廣健身氣功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可以使得大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活動,從思想層面培養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幫助大學生掌握終身體育鍛煉的方法和手段。隨著新時代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必須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盡可能選擇大學生易于接受、民族特色鮮明、群眾基礎深厚、發展范圍廣、蘊含深刻民族文化含義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8]。目前很多高校開設了豐富多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尤其是健身氣功這樣的民族體育項目,具有內容豐富、動作通俗易懂、場地器械受限少等優點,在高校內部有著明顯的推廣和發展優勢,可以充分滿足不同性格、不同體質健康水平的大學生需求。在高校內部推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與普及,不僅有助于迎合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趨勢[9],還能帶動大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各項民族體育鍛煉活動,全面推進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繁榮與發展。
3新時代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存在的問題
3.1缺乏專業的師資隊伍
高校健身氣功課程的教學效率低,且嚴重缺乏專業的健身氣功教師隊伍。目前高校現有的健身氣功教師只符合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等方面的要求,大部分健身氣功教師的學歷層次、科研層次遠未達到相應的標準,部分健身氣功教師甚至不具備基本的科研能力,制約了健身氣功這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高校的有效開展。
3.2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體育專業開設健身氣功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行業人才,為現代社會發展輸送一批優秀的健身氣功人才。而非體育專業開展的健身氣功課程主要用于保障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引導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這也是促進高校體育教育與健身氣功課程相融合的重要基礎。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體育專業與非體育專業教師,對于開展健身氣功課程教學的理念、目標定位并太不明確,導致高校健身氣功課程效果開展的不理想。很多沒有設有體育專業高校不愿意開設健身氣功理論課程,只有一些開展體育專業的課程高校開展了健身氣功教學,但是也都是主要以選修課的形式存在,無法站在專業角度帶領大學生了解健身氣功功法的作用和價值,同時單調乏味的教學內容,也磨滅大學生對健身氣功課程的學習興趣。
3.3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很多高校并未對健身氣功這項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發展給予足夠的重視,不愿意開展像健身氣功這樣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盡管有部分高校雖然也開設健身氣功課程,但是其一大半教師和大學生不滿意健身氣功課程開展的效果,健身氣功現有的運動形式也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多元運動需求。再加上高校非體育專業大學生上體育的選修課時相對較少,在有限體育課時內大學生很難真正了解健身氣功的內涵,制約了高校健身氣功的傳承與發展。
4 新時代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對策
4.1優化健身氣功師資隊伍
教師是推進新時代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主導者,所以負責開展健身氣功教學的教師需要具備較為專業的素質,才能有效促進新時代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更好地為高校為大學生進行服務。高校要積極地優化健身氣功師資隊伍,要積極對現有的負責開展健身氣功課程教學的教師進行培訓,要鼓勵教師多參與一些與健身氣功相關的學術類研究會議,多與一些健身氣功專家、學者、傳承人等進行交流與溝通,以全面提升教師的健身氣功教學專業度,全面促進新時代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
4.2積極編創健身氣功教學教材
目前多數高校都沒有使用專業的健身氣功課程教材,也有一些高校雖然也采購了相關的民族傳統體育書籍,但是關于健身氣功方面的教材內容非常的少,很多內容介紹的也比較的籠統,從而導致高校健身氣功教學的規范性無法得到有效地保證,影響到高校健身氣功開展的效果。當前各高校應該要組織相關的專家與學者共同編創統一式高校健身氣功教材,教材內容要結合高等院校的實際發展來進行編創,才能保證高校健身氣功課程的規范化、科學化。高校重新規劃健身氣功功法的動作路線,同時要明確每個技術動作背后代表的含義,在高校健身氣功推廣的初期階段樹立規范化的標簽,以免健身氣功功法的動作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甚至影響高校健身氣功的傳承發展。
4.3創新高校健身氣功課程
為了有效激發出大學生參與健身氣功大學生的積極性,高校要積極創新高校建設氣功的課程,要多引入一些創新的式教學方式與手段,如可以利用當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多媒體教學方式,來優化健身氣功的課程,讓大學生觀看一些關于健身氣功知識的視頻講解,以讓大學生能了解到更多的健身氣功知識,能認識到參與健身氣功鍛煉的價值。還有一些較為復雜的健身氣功動作,也可以通過視頻慢放功能,讓大學生更為直觀為的看到每個技術,全面提升健身氣功的訓練效果。同時高校要做好健身氣功的各個銜接工作,要為高校健身氣功教學事業良性發展奠定堅持的發展基礎。可以通過開展健康與養生課程,在課程教學中向大學生闡述正確的健康養生理念,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大學生塑造健康生活的觀念[10]。例如,教師可以向大學生傳授“六字訣”的功法,以激發大學生學習健身功法的興趣,并將課堂教學陣地延展到課外訓練場,促使大學生在了解健身氣功功法的基礎上,以實踐體驗的方式理解健康養生的知識和觀念。
4.4拓展健身氣功的宣傳渠道
在新時代高校健身氣功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必須不斷拓展宣傳渠道,要著重強調健身氣功在高校當中的自我發展能力,全面促進健身氣功在高校內部的自我發展。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可進行健身氣功的宣傳[11],也可以錄制一些大學生參與健身氣功訓練的視頻,積極傳播健身氣功文化,全面促進高校健身氣功的傳承與發展,讓更多的人們都能了解到健身氣功文化。同時高校也可以以組織競賽的方式來作為出發點,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健身氣功比賽,來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健身氣功運動,并引導大學生在健身氣功比賽過程中要建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全面推進健身氣功在高校內的開展。
結語
在國家大力發展非物質遺產保護的新時代背景下,各高校也加重了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視度,而健身氣功作為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以及是最佳養生健身方式之一,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當中將具有重要現實發展意義。高校要積極去分析當前健身氣功在高校傳承與發展當中的各種問題,要采用多樣的化的方式來促進健身氣功在高校當中的傳承與發展,以綜合提高新時代高校健身氣功傳承發展的普及面以及影響力,全面促進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群群,羅玲,吳湘軍.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解析——評《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理論、發展與技能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23(08):106.
[2]李立三,江紅梅,陳裕綽.民族傳統體育中武術文化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J].中華武術,2023(08):115-117.
[3]張成良,王錦.民族傳統體育元素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反思與實踐策略[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5(02):67-70.
[4]劉博,張澤一,楊傳凱等.高校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體系化建設[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15):151-154.
[5]杜曉敏,韓曉斌.文化傳承背景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05):120-123.
[6]陳祥奎.高校民族傳統體育課程思政實踐探究——以傳統射藝項目為例[J].中華武術,2023(02):114-116.
[7]孫延,王維智,劉延淼等.文化強國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以高校禮射課程建設為例[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22):13-16.
[8]潘秋雪,潘文文.文化傳承視角下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的發展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21,41(06):106-110.
[9]趙煜豪,高增,袁明煜.文化遺產視閾下我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武術研究,2021,6(01):133-136.
[10]張洪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研究[J].軍事體育學報,2019,38(04):114-116.
[11]賈成波,韓巍,華方紅.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評《高校民族傳統體育理論、發展與技能研究》[J].高教探索,2019(09):2.
基金項目:江蘇商貿職業學院2023年度科研機構專項課題? ZX2023007 課題名:新時代高校民族體育的傳承與發展——以健身氣功為例(ZX2023007 )。
作者簡介:張樂(1982—),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 競技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