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近期,筆者聽了不少初中語文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研討課等,每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獨具匠心,合理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重組教材,他們或幽默風趣、或親切和藹、或激情飛揚,展現(xiàn)了良好的業(yè)務能力與素質。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應多一點個性化思考和創(chuàng)新型探索。
一、板塊教學設計。“板塊式教學”的板塊設計,十分清晰地表現(xiàn)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教學內容“一塊一塊地來落實”,所以聽者輕松,教者從容,學習者愉快。如:可以用優(yōu)美的形式將《濟南的冬天》變形為四幅圖畫:“城之美”“山之美”“雪之美”“水之美”,畫面流轉俯仰有致,盡顯高妙教學設計水平。也可以設計“主問題”,組織高效的課堂閱讀活動,以《夢回繁華》為例,設計:尋“繁華”——欣賞一幅好畫;析“繁華”——品味一篇好文;悟“繁華”——深思一場夢境;識“瑰寶”——傳承一種文化。在《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品一品《孔乙己》中手的描寫”“賞析《孔乙己》中的挨打描寫”“品析《孔乙己》中錢的作用”,引導學生從微觀到宏觀,一步一步感受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的命運悲劇,進一步體會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
二、情境化教學。緊密落實新課標,將情境化理念細化到每節(jié)課中,設計任務驅動,在實際運用中帶領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如:《論語十二章》教學時,可創(chuàng)設情境:你的鄰居小文是個學困生,表現(xiàn)為學習方法不正確、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基礎薄弱。作為他的好友,你決定以《論語十二章》作為參考依據,為他制訂一份《學習進階修煉計劃》。《學習進階修煉計劃》分為以下幾個內容。計劃一:認識論語;計劃二:學有所法;計劃三:端正態(tài)度;計劃四:提高修養(yǎng)。教學《夢回繁華》時,可設計情境:同學們,假如故宮博物院將在2025年建院100周年之際,對外展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真跡,向全國招募優(yōu)秀講解員。那么今天,我們一起來合作,爭做優(yōu)秀講解員,助力本次文化盛宴。相信你們的精彩解說,將會讓《清明上河園》的展覽熠熠生輝。這樣的構思創(chuàng)意,文化味十足,孩子們不僅收獲了課本的知識,而且升華到對美的追尋、對生活的熱愛。[1]
三、大單元教學。大單元整合打破了語文教學“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課堂格局,強調內容的整合,要求將單元的各部分、各要素有機整合為一個結構化的整體。“活動·探究”單元在任務設計上呈現(xiàn)出很好的結構化特質,如“活動·探究”演講單元,學習流程分三個課段,按照“鑒賞分析”“寫作實踐”“綜合演說”的順序展開學習,三個課段為遞進關系,由簡單到復雜,各環(huán)節(jié)之間既有區(qū)分又有關聯(lián)。第一課段,學生通過學習《最后一次講演》《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理解演講詞的內容、思想,從而把握演講詞的普遍特點,并嘗試模擬演講,初步感受“讀”和“講”的區(qū)別;第二課段則以第一課段為基礎,圍繞話題,梳理演講詞的結構,自己撰寫一篇演講詞,發(fā)表對“生命的價值”的看法。第三課段則是在前兩個課段的基礎上舉辦演講比賽,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三個課段,先讀再寫后說,同時訓練了學生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的能力。通過大單元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2]
我們在語文的世界里欣賞詩篇,品味感動。教學上更要精益求精,鉆研教材,打磨課堂,做一名有匠心的設計者。我們是一群追夢人,追尋著語文教學的至美之境,雖然“道阻且長”,卻能尋幽攬勝,在“且行且思”中提高自己。
參考文獻:
[1]韋偉.“活動·探究”單元的設計程序與實施路徑[J].福建基礎教育,2020(08).
[2]余映潮.聽余映潮老師講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