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佳輝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江蘇 南通 226001)
膝關節鏡手術是一種臨床應用率非常廣泛的膝關節疾病治療方式,這種手術方法主要是借助關節鏡對患者膝關節部位情況進行探查和治療,經過近幾年的不斷改良和發展,已經擁有術中開口創傷小﹑術后恢復速度快﹑患者疼痛感小﹑并發癥概率小等優點,逐漸成為治療膝關節損傷和內部病變的首選治療方式[1]。但是膝關節鏡手術畢竟屬于一種需要麻醉的有創手術,雖然其臨床應用優勢較大,仍然不可避免會有導致患者傷口感染﹑治療部位黏連﹑膝關節腫痛僵硬等恢復期并發癥的風險[2],因此有研究指出,常規性的護理干預手段難以為患者提供更好地護理保障,提高護理專業性是此類手術護理發展的方向[3]。預見性護理干預將預見性理論與護理專業技巧相結合,能夠幫助患者減輕術后并發癥負擔[4],因此本文對所選患者進行預見性護理和常規性護理的對比研究,以期觀察預見性護理的應用價值,具體情況如下。
隨機選取2022年2月— 2023年2月期間來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接受膝關節鏡手術治療的7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盲選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8)和觀察組(n=38)。其中對照組患者38例,男性2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37.16±3.18)歲,其中半月板損傷患者17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11例﹑膝關節內骨折患者6例﹑關節炎患者4例。觀察組患者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37.51±3.26)歲,其中半月板損傷患者16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13例﹑膝關節內骨折患者5例﹑關節炎患者4例,經統計學分析,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自愿簽署研究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 符合膝關節鏡手術治療指征;② 符合半月板損傷﹑膝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內骨折﹑關節炎等癥狀的診斷標準;③ 對研究治療方式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 存在凝血功能障礙;② 合并血液系統疾病;③ 合并傳染性疾病;④ 合并惡性腫瘤疾病;⑤ 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礙;⑥ 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⑦ 合并精神疾病。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手術護理,包括術前準備事項宣講﹑常規手術所用物品準備﹑術前資料核對﹑常規術中配合﹑術后注意事項宣講等。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對照組常規手術護理基礎上,增加預見性護理干預,包括護理前評估診斷﹑術前護理干預﹑護理實施幾個要點,具體情況如下:
(1)護理前評估診斷。將需要參與患者膝關節鏡手術護理流程的護理人員召集在一起成立術前評估小組,選取其中護理經驗更為豐富的護理人員作為小組組長,負責預見性手術護理小組術前評估研討會﹑術前護理規劃﹑術中術后護理實施的召集和敲定工作。護理小組需要以預見性思維為護理開展的先行原則,根據患者的疾病特點和發展方向集思廣益,預測出患者在術前可能會出現的心理狀況﹑疾病變化﹑所遇困難等,據此展開合理的術前護理;還需要根據以往手術護理經驗和記錄在冊的手術不良事件,推斷患者進行手術時可能會出現的種種問題,并提前進行對策設定,在小組內開展手術應急措施演習,避免出現術中慌亂;最后需要對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情況進行明確,對術后注意事項宣講內容進行提前編排,針對常見術后并發癥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改善患者預后。
(2)術前護理干預。預見性術前護理干預包括心理安撫﹑病情評估﹑健康宣教。進行膝關節鏡手術患者不良于行,膝關節疼痛感隨著病程推移而加重,在手術前會出現焦慮﹑煩躁等心理狀態,膝關節鏡手術也屬于需要麻醉的有創類手術,患者術前心理壓力一般會比較嚴重,心理安撫指的是護理人員對膝關節鏡手術患者開展術前心理狀態評估,利用一對一心理咨詢﹑不良情緒引導等方法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手術治療依從性;病情評估指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膝關節病情狀況和各項身體指標檢查結果進行評估,如果患者不適宜進行手術治療,需要與醫師及時溝通,若患者因病況比較特殊,術中可能會出現不良情況,也需要進行提前報備;健康宣教是指護理人員需要將膝關節手術相關事項告知患者,并且對患者進行術前術后膝關節保護措施宣教,減少患者因疾病認知不明而造成的二次傷害。
(3)預見性護理實施。護理實施環節包括術中護理和術后護理兩個板塊:① 首先是術中護理,護理人員需要備齊患者手術所需要的所有器材和一次性消耗用品;患者可能會出現術后感染的風險,所以應該進行全面的身體消毒﹑指甲清剪和備皮操作;在手術進行期間,需要嚴密關注患者各項身體體征數據,與主治醫師保持良好溝通,以沉著﹑穩定的心理素質應對術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因術中有大量沖洗需求,如果造成手術視野遮擋需要盡快幫助醫師調整;進行完整嚴謹的術中護理記錄,在之后的護理中不斷總結﹑進步。② 術后護理時幫助患者進行床上排便操作,避免尿潴留和便秘情況發生;每天一次播放有關膝關節術后康復訓練練習視頻,通過醫生診斷和患者自我感知情況,及早幫助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避免下肢靜脈血栓和褥瘡的發生;每天對患者膝關節功能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和記錄,使用冷敷操作減輕患者術后痛苦,言語鼓勵患者,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改善術后心理狀態。
(1)對護理后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分,采用HSS膝關節功能評分量表,其中評分結果≥85 分為膝關節功能優秀;70 ~ 84 分為膝關節功能一般;60 ~ 69 分為膝關節功能中度障礙;≤59分為膝關節功能重度障礙,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率 =(優秀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膝關節功能恢復率越高,護理干預效果越好。
(2)比較2組患者護理后并發癥情況,包括膝關節僵硬腫脹﹑傷口感染和下靜脈血栓,患者并發癥概率越小,護理干預效果越好。
(3)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后手術用時和住院用時,患者用時越短,護理干預效果越好。
將數據納入SPSS 22.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據統計數據顯示,經過預見性手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率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護理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對比表[n(%)]
據統計數據顯示,經過預見性手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護理后并發癥情況對比表[n(%)]
據統計數據顯示,經過預見性手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手術用時和住院用時都叫對照組更短(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后手術與住院用時情況對比表()

表3 2組患者護理后手術與住院用時情況對比表()
?
膝關節是人體中重要的負重關節,人體憑借膝關節處的小部位接觸面維持著直立行走的大半重量[5],有研究發現,當人類行走時,膝蓋的負重量約為個人體重的兩倍,如果長期處于高壓力狀態,還會引發骨關節炎等病癥,而一旦膝關節因多種因素受到損壞,患者將面臨不能行走﹑腿部肌肉萎縮﹑軟骨剝脫等情況,嚴重影響患病后的生活質量。根據目前臨床接診的膝關節疾病來看,半月板受傷﹑韌帶損傷和骨折是最常見的三類病癥,此外還有流膿性關節炎﹑關節內部感染疾病等,無論是哪種病癥,在臨床治療時都需要利用膝關節鏡進行病情探查,手術環節也需要在膝關節鏡的幫助下進行。有研究發現,膝關節鏡手術患者手術成效和術后恢復進程與手術護理質量息息相關。
本研究將預見性護理應用于膝關節鏡手術護理中,結果顯示,經過預見性手術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護理后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較對照組更優,其術后并發癥概率也更低,手術用時和住院用時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提前進行病情判斷﹑有危機意識﹑安排完善的預見性護理工作方式更適宜此類手術患者,能夠幫助其加快康復進程。
綜上所述,將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于接受膝關節鏡手術治療的患者中,能夠幫助患者減少手術用時,降低多種并發癥發生概率,加快其膝關節功能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