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麗萍 鄧森
艾滋病是一種慢性傳染性疾病, 可防可控, 但目前無法治愈, 只能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終身治療。沙縣區隨著沙縣小吃業的發展、交通的便利、經濟水平的提高, 促使艾滋病傳播速度加快、感染人群不斷增多,成為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本研究通過對沙縣區2004~2021 年間艾滋病流行特征進行分析, 為制定下一步防治策略提供依據。
1.1 一般資料 選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的監測報告管理-流病調查模塊中2004~2021 年現住址為三明市沙縣區(含港澳臺)、標志為已審核的所有艾滋病患者病例資料。人口數據來源于疾病預防控制綜合管理系統。
1.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2007、SPSS25 分析統計數據, 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分析艾滋病流行趨勢、時間分布、地區分布、人群分布、婚姻狀況分布、文化程度分布、職業分布、傳播途徑分布、MSM 人群分布情況。
2.1 流行趨勢 沙縣區2004~2021 年期間共有艾滋病病例220 例, 死亡61 例, 發病率為0/10 萬~13.16/10 萬,病死率27.73%。2004~2011 年處于低流行水平, 病例共17例, 占7.73%。從2012年開始, 病例開始大幅增長,2012~2021 年共報告病例203 例, 占92.27%。
2.2 時間分布 2004 年沙縣區首次出現1 例艾滋病病例后, 除2005 年、2007 年、2010 年無病例報告外,其余年度均有病例報告。2004~2021 年疫情呈階梯上升趨勢, 2015 年發病率(13.16/10 萬)最高, 其次為2016 年(11.74/10 萬)。見圖1。

圖1 2004~2021 年沙縣區艾滋病發病情況
2.3 地區分布 沙縣區轄6 鎮4 鄉2 個街道:鳳崗街道、虬江街道、青州鎮、夏茂鎮、高砂鎮、高橋鎮、富口鎮、大洛鎮、南霞鄉、南陽鄉、鄭湖鄉、湖源鄉。其中鳳崗街道53 例, 占24.09%;虬江街道26 例, 占11.82%;青州鎮(含青紙)42 例, 占19.09%;夏茂鎮39 例, 占17.73%;高砂鎮23 例, 占10.45%;高橋鎮13 例, 占5.91%;富口鎮7 例, 占3.18%;大洛鎮2 例,占0.91%;南霞鄉3 例, 占1.36%;南陽鄉5 例, 占2.27%;鄭湖鄉6 例, 占2.73%;湖源鄉1 例, 占0.45%。病例數居地區分布前三位的是鳳崗街道、青州鎮(含青紙)、夏茂鎮。見圖2。

圖2 2004~2021 年沙縣區各鄉(鎮、街道)艾滋病發病例數
2.4 人群分布
2.4.1 性別與年齡分布 220 例病例中, 男189 例,占85.91%, 女31 例, 占14.09%, 男女比例6.10∶1。年平均發病率男8.66/10 萬, 女1.55/10 萬, 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病例數較多集中于20~79 歲年齡組, 共204 例,占92.73%。病例年齡最小18 個月, 最大94 歲, 平均年齡(47.75±19.45)歲。病例數居前五位的年齡組分別是20~29 歲組(46 例, 占20.91%)、40~49 歲組(38 例,占17.27%)、30~39 歲組(35 例, 占15.91%)、60~69 歲組(34 例, 占15.45%)、70~79 歲組(29 例, 占13.18%)。20~29 歲有逐年上升趨勢, 到2017 年達高峰, 后4 年保持在一定流行水平;70~79 歲組有逐年上升趨勢,到2018 年達高峰, 后緩慢下降。見圖3。年平均發病率居前四位的是70~79 歲組(14.23/10 萬)、≥80 歲組(12.46/10 萬)、60~69 歲 組(10.47/10 萬)、20~29 歲 組(8.70/10)萬。見表1。

表1 2004~2021 年沙縣區艾滋病患者年齡分組年平均發病率情況(n, 1/10 萬)
2.4.2 婚姻狀況分布 未婚77 例, 占35.00%;已婚有配偶97 例, 占44.09%;離異或喪偶45 例, 占20.45%;不詳1 例, 占0.45%。
2.4.3 文化程度分布 文盲37 例, 占16.82%;小學66 例, 占30.00%;初中52 例, 占23.64%;高中或中專39 例, 占17.73%;大專及以上26 例, 占11.82%。
2.4.4 職業分布 病例涉及到各種職業, 農民97 例,占44.09%;民工4 例, 占1.82%;商業服務14 例, 占6.36%;家務及待業31 例, 占14.09%;餐飲食品業21 例,占9.55%;干部職員4 例, 占1.82%;工人8 例, 占3.64%;離退人員9 例, 占4.09%;學生9 例, 占4.09%;教師1 例,占0.45%;散居兒童1 例, 占0.45%;其他和不詳21 例,占9.55%。職業分布中, 占比前三位的是農民、家務及待業、餐飲食品業。
2.5 傳播途徑分布 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三種途徑均存在。其中以性傳播為主, 異性傳播152 例,占69.09%;MSM 傳播53 例, 占24.09%;輸血及血制品傳播1 例, 占0.45%;注射吸毒2 例, 占0.91%;母嬰傳播1 例, 占0.45%;不詳11 例, 占5.00%。有性病史39 例, 占17.73%;無性病史156 例, 占70.91%;不詳25 例, 占11.36%。
2.6 MSM 人群分布 2008~2021 年期間, 除2010 年和2011 年無病例報告外, 其余年度均有病例報告, 病例數居前3 位的是2020 年[9 例(16.98%)]、2015 年[8 例(15.09%)]、2019 年[7 例(13.21%)]。53 例病例中年齡最小18 歲, 最大66 歲, 其中20~29 歲患者最多,占54.72%(29/53), 其次為30~39 歲, 占22.64%(12/53)。未婚占83.02%(44/53), 已婚占16.98%(9/53)。學歷越高病例越多, 大專及以上學歷占35.85%(19/53), 高中或中專學歷占28.30(15/53), 初中學歷占24.53%(13/53), 小學占9.43%(5/53), 文盲占1.89%(1/53)。在職業分布中, 商業服務占比最高, 占18.87%(10/53), 其次為學生、餐飲食品業、農民占比, 均為15.09%(8/53)。
從人群分布看, 沙縣區男性艾滋病發病率遠遠高于女性, 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20~79 歲, 這些與沙縣小吃業的發展有極大關系[1-4]。隨著沙縣小吃業不斷發展, 沙縣人民走南闖北, 外出經營沙縣小吃的大多都是青壯年, 尤其是男性, 女性大多都留在家里照顧孩子。男性長期在外地經營沙縣小吃, 這部分人群又是性最活躍的人群, 為解決性問題, 往往以小吃經營地的暗娼或娛樂場所的服務小姐來滿足性需求。為了對小吃業主們進行艾滋病防治宣傳, 沙縣區疾控中心與沙縣小吃培訓學校聯系, 主動進入學校為每期學員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培訓, 促進小吃業主對艾滋病的認識,提高自我防范意識。老年人發病人數不斷增加, 這與老年人大部分為喪偶或子女外出經營小吃或子女未與其同住而感到孤寂, 往往以暗娼滿足性需求有關[5-9]。由于暗娼隱蔽, 以出租房形式流動, 且收費低, 老年人更容易接受, 而且老年人在發生性行為時, 一般都不采取防護措施, 艾滋病感染率高。另一個原因是隨著社會經濟及生活條件的改善, 老年人群性活躍較以往持續更長時間[10-15]。老年人群體又是文化水平較低人群, 對這部分人群開展宣傳要結合他們的生活特性,采取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 來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15-22]。建議將艾滋病病毒(HIV)抗體檢測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老年人體檢項目中, 可以暴露出更多的感染者。沙縣區從2008 年報告MSM 病例后, 就不斷有相關病例報告, 學歷越高, 發病例數占比越高,尤其是20~39 歲組人群發病例數最多, 占比77.36%,這與相關社交軟件平臺的應用有關。通過VCT 中發現, 多數男性在未發生男男同性戀前, 并沒有這方面的性別取向, 在讀高校期間, 通過相關社交平臺認識相關朋友后, 經嘗試發現感覺不一般, 從而成了MSM 人群。因此, 對中學生及以上群體進行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必不可少。
綜上所述, 通過對沙縣區2004~2021 年間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沙縣區患者在三明市內居前位, 發病率逐年上升。青壯年男性發病人數多, 老年人群也占一定比例, 青壯年男性人群大多為沙縣小吃業主。應加強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與健康監測, 以減少疾病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