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新娟 甘肅省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效改善了農村幼兒園的辦學條件,但現階段農村幼兒園中仍舊存在諸多問題,如幼兒園生源較少,這直接制約了部分農村幼兒園的發展。為了加強農村學前教育,改善農村幼兒園辦學條件,我們通過對農村學前教育困境進行探析,提出了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對策,旨在助力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辦學水平差距大。我國長期以來都較為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但教育資源有限、城鄉發展不均衡等問題直接制約了教育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尤其是農村學前教育,長期處于滯后發展的狀態。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盡管部分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基礎設施得以改善,但與城鎮地區相比,仍存在著諸多不足;在教學方式上,農村幼兒園學前教育理念滯后,多為家庭作坊式、拔苗助長式教育;在師資隊伍上,農村幼兒園的教師能力參差不齊,且園所福利待遇差,無法吸引優秀的教師。
農村進城務工人數多,適齡幼兒被動流失。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不斷向城市涌入,獲得了諸多就業機會,也加快了城鎮化的發展,同時也造成了農村空心化、生源流失等問題。農村勞動力的流動與子女的教育問題有著緊密的聯系。農村勞動力在社會激烈競爭下,會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知識技能,但也會因為城市文化的影響,傾向于將適齡幼兒放在城市,從而導致農村地區適齡兒童的被動流失。
農村家庭教育多樣化,適齡生源自動流失。農民進城務工,其收入水平與生活質量會逐漸提高,開始接觸城市地區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也讓更多的農村家庭更加向往城市的教育資源,會利用各種渠道將適齡幼兒送往城鎮幼兒園。此種情況下,會出現“農村適齡兒童往城市擠,農村幼兒園卻無人上”的現象。另外,部分農村適齡兒童還會由于諸多原因,無法接受幼兒教育,從而導致農村幼兒園生源減少,如:部分農村家長認為幼兒此時不懂事,上不上幼兒園并不重要;留守兒童家中生活窘迫,幼兒入園困難等。此部分的家庭占比雖不大,但仍然是目前農村地區學前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不可忽視此類問題。
優化辦園理念,提高教學與管理質量。為了能留住農村地區的生源,農村幼兒園需提高自身的辦學理念與辦學質量,此為關鍵舉措。其一,要秉持科學教育觀,學習先進的辦學理念。在農村學前教育開展過程中,需充分尊重幼兒的人格與權力,在教學中依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與學習特點,開展適宜幼兒的教育教學活動。比如,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教學中秉持保教并重,還要學會關注幼兒個體存在的差異性,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確保每個幼兒都能發展自我,切勿為了追求生源而放棄科學的教育觀。
其二,充分發揮農村資源特色,堅持“活教育”方法論。幼兒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農村地區資源的優勢,將其應用于幼兒教育中。比如,利用身邊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文化資源等,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提高幼兒的各方面能力。其三,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實現對師資資質的動態監督。為了能更好地規范農村幼兒園的辦學行為,需開展培訓活動,讓教師能通過線上學習活動與線下觀摩教學,將理論與實踐融合,提高各方面素質與綜合能力。
做好宣傳工作,獲取周邊群眾的信任。農村幼兒園要想獲取更多生源,需要大力宣傳自身的優勢,以此來吸引社會的關注。其一,農村幼兒園要學會宣傳自我,突出幼兒園的辦學特色。要將幼兒園的辦園特色、師資能力、辦學的硬件設施等全方位地展現在群眾面前,讓群眾能進一步認識與了解幼兒園,借此打造出農村幼兒園的良好形象。其二,農村幼兒園要加強對農村家長、社會的普及教育,科學開展保教工作。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對幼兒的心智進行啟發,讓幼兒能提高對學習的興趣與知識的渴望,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增強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周邊村莊具有豐富的生源,對幼兒園工作具有發表意見與參與管理、評價監督的權利,幼兒園需積極吸引周邊群眾參與其中,成立家長委員會與鄉鎮教委,并發揮其作用。比如,可以定期向家長匯報幼兒園的工作情況,引導家長參與到農村幼兒園的發展前景、發展計劃、改進方案等的制定工作中。利用此種管理模式,能督促幼兒園不斷增強自身的服務意識、提高教學質量,在群眾的支持下確保生源的供給。
創新管理體制,城鄉資源聯動吸引生源。管理體制創新是吸引生源的重要基礎,與城鎮地區的幼兒園相比,農村幼兒園并沒有優勢,因此,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創新農村幼兒園的管理體制,發揮城市帶動作用,讓城鄉一體化順利實施,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讓教育經費發揮最大化作用。比如,可以采用名園+ 農園的形式,以城市知名幼兒園為總集團,農村幼兒園則作為分園,讓城市總幼兒園為農村地區的幼兒園輸送優質的辦學理念、管理理念、經費支持等,借此來改善農村幼兒園的辦學條件,從而在城鄉資源的協作下實現共贏,讓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全覆蓋。
加大扶持力度,大力發展農村幼兒教育。地方政府要發揮自身的扶持作用,大力扶持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其一,要為農村幼兒園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要大力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把握好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在教育中始終秉持著公辦、民辦幼兒園并舉的態度,增加對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不斷擴大對農村幼兒園學前教育的資源供給。其二,要拓寬農村資源的供給途徑。要為學前教育安排多項教育經費,不斷優化經費的投入結構,健全經費的投入長效機制,確保農村學前教育能在充足的資金支持下實現持續發展。其三,要提高教師隊伍的待遇,吸引更多人才。幼兒園教師本身就比普通教師辛苦,尤其是農村幼兒園教師,在過重的工作壓力與社會壓力下,教師崗位的流動性會比較大,教師本身還會產生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因此要適當減輕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壓力,給予教師充分的尊重。例如,可用優厚的薪資待遇吸引教師,并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機制,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防止人才流失。通過此種方式,可以讓教師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價值,打造出高質量的課堂,促進農村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
農村學前教育中的生源問題不容小覷,它直接關系到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也會影響到國家的穩定和諧發展。因此,需要針對農村學前教育生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及時地改進農村學前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讓農村幼兒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確保農村兒童能擁有璀璨的發展前景,真正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推動我國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實現教育資源的合理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