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香艷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袁莊鎮袁莊幼兒園

一直以來,幼兒園對幼兒的音樂教育都不夠重視,幼兒音樂教育工作的開展也不太順利。以往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是帶領幼兒唱唱兒歌、跳跳舞,這種音樂教育過于形式化,幼兒無法從中學到基礎的樂理知識,無法對音樂旋律進行深入的感知。為了提高音樂教育的質量,教師應該注重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對整體教育結構的完善,不斷激發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學習。下面,我們將分析打擊樂對幼兒音樂教育的意義,探討如何將民族打擊樂融入幼兒音樂教育課堂中,并提出幾個有效的教學方法。
促進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適當融入民族打擊樂,可以使幼兒活動開展的方向和形式變得多種多樣,為幼兒帶來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還可以利用打擊樂節奏明快的音樂特色,鼓勵幼兒跟隨節奏進行拍打或擺動,不斷挖掘幼兒自身的樂感,培養幼兒的音樂感知力。在這樣的音樂活動中,幼兒得到了將自身感知能力和肢體進行有效融合的機會,教師應鼓勵幼兒通過打擊樂的節奏和自身肢體的擺動,表達自己對音樂旋律的理解,以此開展對孩子的音樂素質教育。
培養幼兒的積極情緒。音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情緒和心態。因此,在幼兒教育活動中適當融入打擊樂,可以為幼兒帶來全新的課堂體驗,利用音樂調節人的心情和陶冶情操,激發幼兒對音樂內容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鼓勵幼兒在課余生活中利用音樂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抒發自己的情緒,培養幼兒的綜合素養。生活中,一些積極、健康、正能量的音樂作品可以讓幼兒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以及世界的豐富多彩,培養幼兒的積極情感。
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在幼兒園音樂教育課程中開展打擊樂活動時,幼兒需要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或是與集體進行同一頻次的演奏,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鍛煉幼兒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激發幼兒的集體榮譽感。教師也可為幼兒組建一支表演小隊,讓幼兒展示自己的樂器演奏技巧,鼓勵幼兒與其他同學展開對音樂內容的交流,加強幼兒對音樂作品的共鳴和理解,使幼兒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培養幼兒的團結合作意識,以此促進幼兒良好意志品質的形成。
選擇合適樂曲。想要在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使音樂活動順利圓滿地完成,首先要做到的是為音樂活動定下正向基調,選擇適合現階段幼兒學習的樂曲。教師應從理解的難易程度、音樂表達的情感,以及音樂帶給人的思想感受三方面出發,綜合考察該樂曲是否適合作為音樂活動內容。
教師在民族打擊樂的龐大音樂庫中,可優先選擇一些節奏明快的音樂教育素材,這些素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培養幼兒的積極情感。除此之外,還可將音樂素材的旋律是否優美、音樂的相關歷史故事是否能夠激發幼兒對民族打擊樂的探索熱情和學習積極性等,作為教育樂曲的選擇標準,促使幼兒在參與音樂活動、跟隨教師的思想引導時,能夠聆聽著悅耳的音樂,感受到其中強烈鮮明的節奏感和優美的旋律,為下一步教師與幼兒共同感受樂曲表達的情感奠定基礎。
分析樂曲特點。最適合幼兒園民族打擊樂教育活動的音樂作品是有著明快節奏、優美旋律的音樂,要摒棄那些節奏復雜、強弱拍子要求較高的音樂教育素材,這種打擊樂對學習初期的幼兒來說難度過高。所以,教師要幫助幼兒打下堅實的音樂理解能力基礎,提高幼兒對音樂內容的認知水平和打擊樂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為幼兒學習更多類型的打擊樂曲和不同打擊樂器的練習奠定基礎。
同時,教師需要在準備音樂教育主題以及選擇音樂曲目時,認真分析音樂作品的特點,并在確定音樂活動的主題后,根據音樂作品的特點,如輕松活潑、舒緩優美、激情澎湃等,選擇相符合的輔助教育素材,可利用相關聯的音樂典故和歷史故事,做好課前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若教師偏愛輕松活潑的音樂作品,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就可選擇節奏明快、強弱拍比較簡單的音樂作品,與幼兒一起跟隨節奏,通過拍手、拍腿、跺腳等方式,引導幼兒運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從而將民族打擊樂融入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
引導幼兒辨認。在教師已經做好課前準備,選定合適的音樂樂曲,分析過音樂教育素材的特點,做好教學準備方案后,可以與幼兒進行打擊樂的融合表演,提高幼兒對打擊樂的理解和表現能力。
在幼兒有一定音樂理解能力和打擊樂學習基礎后,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打擊樂器的圖片和正確使用方法的視頻,引導幼兒對打擊樂器的外形和正確使用方法進行基礎的了解,引導幼兒練習沙錘、大镲、手鼓、木魚、三角鐵等,引導幼兒辨認不同的打擊樂器。這樣能為幼兒提供多種形式的打擊樂器學習機會,豐富音樂教育活動的內容與層次,不斷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深入理解興趣和認真學習熱情。
鼓勵幼兒嘗試。開展幼兒階段的音樂教育活動,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如引導幼兒對音樂進行基礎性認識和淺顯的了解,使幼兒感受到音樂的藝術魅力,對音樂產生興趣和喜愛。教師可通過多種教育方法和豐富的教育素材,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并將音樂教育內容適當生活化,與現實生活進行鏈接,這樣既能讓幼兒接受音樂活動形式,又能為幼兒的課余生活提供高層次的音樂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具有節奏性的聲音,對幼兒進行打擊樂的指導教學,同時組織相關主題的音樂教育活動,根據不同物品發出聲音的節奏和方式,鼓勵幼兒進行情景模擬活動,加強對幼兒打擊樂節奏感的訓練,激發幼兒對民族打擊樂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組成表演小隊。教師為了鼓勵幼兒進行小組式打擊樂練習,通過組成表演小隊的形式展開競賽,將音樂教育活動轉變成多種形式的音樂主題游戲,在增加活動趣味性的同時,保證了這一活動的教育性,提高了音樂活動對幼兒打擊樂的教學效果。表演小隊可以結合耳熟能詳的兒歌,對其中的節奏和旋律進行打擊樂表演,如《兩只老虎》《一閃一閃亮晶晶》《小小樂隊》《小籬笆》等,鼓勵幼兒代入角色,與小組內的其他幼兒團結合作、共同努力,進行打擊樂表演。這種活動形式在為幼兒帶來全新學習體驗的同時,也能讓幼兒在協作過程中提升綜合素養,感受打擊樂對音樂節奏的凸顯以及音樂活動的趣味性。
打擊樂在音樂教育課堂中,可以有效促進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積極情感的培養和個人意志品質的形成,在參與音樂活動時,能夠鍛煉幼兒的綜合表演能力,響應素質教育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幼兒現階段理解能力和思想觀念的樂曲,并對樂曲特點進行有效分析,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課上引導幼兒認真辨認各種打擊樂器,鼓勵幼兒勇敢嘗試,并通過表演小隊的方式,強化幼兒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通過這些方式將民族打擊樂有效融入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中,提高音樂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