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和 王寧眉/ 江蘇省農業宣傳教育與文化體育中心

沭陽水稻育種中心
沭陽縣是江蘇省產糧大縣,連續14年獲評“全國超級產糧大縣”榮譽稱號。近年來,沭陽縣依托稻米產業特色和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稻米產業鏈發展,打出了優質稻米產業延鏈強鏈的組合拳。
早在水稻播種育秧的時節,沭陽縣水稻育種研發基地就緊鑼密鼓地進行了新一年的水稻育種工作。江蘇歡騰農業有限公司育種研發部工作人員滕翀說:“我們做的水稻基因抗性檢測,可確定品種是否具有抗性基因,從而加快育種速度。基地現在每年有近五萬份育種材料,主攻高產、優質、綜合抗性強。”
緊緊圍繞市場需求,沭陽縣建成現代種業自主研發平臺,突破創新關鍵技術,研發出一批高質量的水稻“金種子”。沭陽縣農業農村局作物栽培指導站站長胡波說:“全縣擁有水稻種子生產繁育主體3個,建設制種基地1.6萬畝,年產水稻種子192萬公斤,種業產值超億元。自主繁育的‘嘉優中科1號’‘沭優9號’等系列水稻品種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
沭陽縣是江蘇省糧食生產第一大縣,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77.86萬畝,總產128.85萬噸,其中水稻109.06萬畝,總產64.74萬噸。在穩產高產的基礎上,沭陽縣進一步圍繞“強鏈、補鏈、延鏈”做文章,推動稻米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從米糠中提煉出米糠油,榨油后形成的米糠粕能夠重返飼料用途,將每一粒稻米營養“吃干榨凈”。江蘇康之源糧油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浩說:“以前老百姓把米糠用作豬飼料,現在卻是‘寶貝’。”米糠,就是稻殼和凈米之間的米皮和米胚。曾經被當作飼料的米糠,為何就成了“寶貝”呢?李浩說:“我們把米糠經過一系列的加工,做成稻米油。稻米油含有豐富的谷維素、植物甾醇、維生素E 等營養成分,經濟效益很高。100斤稻米經過加工后,大概可以產出68斤大米、8斤米糠、1斤碎米、22斤稻殼。米糠經過深加工可產生15%~17%的米糠油。目前年產米糠粕超10萬噸、米糠毛油3萬噸、食用稻米油2萬噸,年產值達兩個億左右。”
從一顆種,到一粒米,再到一瓶油,沭陽縣通過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稻米產業煥發出了新活力。
“沭陽全力打造稻米產業強鏈,建成1個水稻育種自主研發平臺,建設65萬畝綠色優質水稻生產基地,打造3個稻米集中加工區,培育2個稻米精深加工企業,4個鄉鎮獲評‘味稻小鎮’,‘高墟大米’等稻米品牌影響力有效提升。沭陽將圍繞育種創新、生態綠色、精深加工、聯農帶農、品牌創優,打造出更高質量的稻米全產業鏈,為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支撐。”沭陽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殷建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