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廣州全成多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1400)
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是我國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近年來,國家和廣東省先后出臺了《關于做好2019 年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通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實施意見》《廣東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指引(2022 版)》等文件[1],逐漸加大城市老舊小區改造的力度和強度,在取得一成效的同時也存在幾點不足:1)老舊小區改造管理機制不完善,改造項目缺乏有效全周期管理;2)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資金申貸和資金管理機制不完善,改造項目資金缺乏實時和全程監管;3)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相應的管理平臺,導致展示效果差、查詢統計難。基于上述問題,利用先進技術,開發一套老舊小區改造管理系統是城市老舊小區改造辦公室亟需解決的問題[2]。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將WebGIS、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應用于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全周期管理和資金全過程監管中,通過構建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為核心的時空數據一體化管理模式和動態監管模式,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管理難、資金費用發放監管不足、資金費用重復申報等問題。在此基礎上,依托“天地圖-廣東”豐富的在線地圖資源和功能服務接口,搭建了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可視化表達。業務從規劃、施工到驗收的全周期管理,資金費用從上報、審核、放款到支付的全流程監管,使得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可展示、可定位、可跟蹤以及可統計,極大提高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管理能力。
根據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業務管理需求,采用安全、豐富和高效的設計理念進行平臺框架設計,主要包括軟硬件支撐層、數據層、服務層、應用層和用戶層。建立健全了老舊小區管理的長效機制和標準規范等,保證平臺的穩定運行。平臺框架設計示意圖如圖1 所示。

圖1 平臺框架設計示意圖
軟硬件支撐層是采用虛擬化技術,將各類硬件設備進行虛擬化,從而提高計算、存儲資源利用效率,并在虛擬化服務器上部署平臺運行相關軟件[3]。數據層是根據統一規范和技術標準,通過調用“天地圖-廣東”地理信息服務、梳理和處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空間數據、業務數據和資金費用數據等,構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管理數據庫。服務層是根據用戶層對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應用的共性需求,設計可擴展、可復用、可靈活配置的功能接口,為應用層提供服務,如,地圖服務、工作流服務、查詢統計服務等。應用層是基于SOA 架構,搭建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綜合管理平臺,為用戶層提供操作窗口。用戶層是平臺管理和使用人員,主要包括老舊小區改造管理辦公室、城市管理部門、施工公司以及街道辦事處等。
數據庫設計是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綜合管理平臺開發的基礎,標準的數據庫設計能有效提高平臺開發效率和使用性能。本文一方面調用“天地圖-廣東”的地理信息服務;另一方面按照統一的數據標準對各類老舊小區空間和屬性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和建庫,共同構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管理數據庫,實現多源異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數據的集成管理,以權威的、統一的數據版本,解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業務應用的實際需求,為管理人員和使用人員提供全面且詳實的數據參考。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管理數據庫包括“天地圖-廣東”地理信息數據庫、改造項目空間數據庫、改造項目業務數據庫、資金費用數據庫以及檔案數據庫。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管理數據庫建設內容設計示意圖如圖2 所示。

圖2 數據庫建設內容設計示意圖
為了實現平臺數據的更新和共享、業務的協同處理,本文設計了3 類共享服務接口。1)平臺底圖地圖服務更新接口。地圖服務的現勢性是平臺進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監管的基礎,平臺利用天地圖提供的API 接口實現地理信息數據的調用和相關功能開發[4];2)政府相關部門數據交換接口。平臺為發改委、住建委、自然資源局以及國開行等部門進行改造項目會審工作提供業務調用接口,同時還接入數據資源;3)平臺對外提供各類報表導出接口。為了能更好將改造項目各類報表導出應用,利用接口,按需導出各類報表,如,改造項目進度計劃表、資金費用支付審批表以及付款通知書等。
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綜合管理平臺基于SOA 架構、B/S 結構進行功能開發,采用SpringMVC 框架和Java 開發語言,GIS 相關功能開發ArcGIS 系列軟件。平臺功能模塊包括5 部分內容:“一張圖”展示、改造項目管理、改造項目進度管理、資金費用管理以及運維管理。平臺功能結構設計示意圖如圖3 所示。

圖3 平臺功能結構設計示意圖
“一張圖”展示是以調用的“天地圖-廣東”電子地圖和影像圖等作為底圖,疊加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空間數據、改造項目三維實景數據等,實現圖文一體化、時空一體化以及二、三維一體化展示,并提供地圖基本操作、空間查詢和空間統計等功能。圖文一體化是在地圖上將改造項目的圖形信息和文字信息有機結合,一目了然地看到每個項目的具體位置和相關信息,便于理解項目的具體情況和改造內容。時空一體化是通過整合時間和空間數據,不僅可以看到當前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空間布局,還可以了解到這些項目在不同時間階段的發展和變化。二、三維一體化是結合二維地圖的廣闊視野和三維實景的直觀展示,更生動、更具體地感知改造前后的空間變化,增強了項目改造效果的直觀感受。基本操作包括地圖的縮放、平移等,靈活地瀏覽和查看不同區域的改造項目,更好地掌握整體和局部情況。空間查詢是根據位置或其他空間屬性進行查詢,快速找到特定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獲取詳細信息,提升信息檢索的效率。空間統計是提供基于地理空間的數據統計,幫助用戶分析項目的空間分布特征、改造規模、密度等,為改造規劃和資源配置提供參考數據[5]。
改造項目寫信息管理是對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信息管理,旨在對項目的整體規劃、執行和效果進行監控和分析,實現對改造項目的有效管理和決策支持,主要包括項目專題圖制作、項目專題統計以及項目信息匯總等功能。項目專題圖制作涉及制作各種改造項目專題地圖,如改造項目發布圖等。通過將地理信息和項目數據結合,專題圖能直觀地展示項目的地理位置、改造范圍和進展狀態,使項目信息更加形象、直觀。項目專題統計是通過分析和匯總改造項目的各類數據,如項目規模、成本、進度等,進行專題統計,有助于了解項目整體情況,發現規律,為項目管理和資源配置提供科學依據。項目信息匯總是將所有改造項目的關鍵信息進行匯總整理,包括項目基本信息、實施情況、成效評估等,為管理人員提供了全面、系統的視角,便于進行項目比較、綜合評估和決策。
改造項目進度管理是監控和管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實施進展,確保項目按照既定的時間表和質量標準進行,及時調整和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包括項目進度錄入、項目進度查詢、項目進度維護等功能。項目進度錄入是項目相關人員根據改造項目的實際進展情況,將相關的進展信息、屬性信息和附件等詳細數據進行錄入。項目進度查詢是管理人員和相關人員查詢項目的當前進度狀態,包括查看各個階段的完成情況、時間線、預期里程碑等,從而對項目實施的整體情況有一個清晰地了解。項目進度維護是管理人員根據項目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維護進度,主要包括修改階段的時間框架、任務清單或其他關鍵參數,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資金費用管理是對項目的資金流動和費用支出進行全面的管理和監控,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和準確分配,旨在為項目帶來透明度、預見性和有效性,從而避免資金浪費、濫用和其他相關風險,主要包括合同管理、貸款發放管理以及貸款支付等功能。合同管理是項目管理人員錄入、查看和修改與改造項目相關的合同,確保合同的透明性、合規性和準確性。貸款發放管理是跟蹤和管理項目的資金撥款和發放情況,可以查看哪些資金已經發放,哪些正在等待審批,以及哪些需要進一步地審核或調整。貸款支付是項目中的資金支出,跟蹤、審核和批準與項目相關的所有支付請求,確保資金支付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合規性,從而避免了潛在的資金濫用或錯誤。
運維管理是平臺的技術和日常操作的維護管理模塊,確保平臺的穩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滿足項目不斷變化和增長的需求,主要包括收發文管理、用戶權限管理以及檔案管理等功能。收發文管理用于處理、存儲和跟蹤與項目相關的所有文檔和通信,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和準確性。用戶權限管理是為不同的用戶或用戶組分配和調整權限,確保每個用戶只能訪問和操作其被授權的特定功能和數據,增加平臺的安全性和數據保密性。檔案管理是維護、存儲和管理與項目相關的所有檔案和記錄,提供一個系統化的方法來分類、歸檔和檢索項目數據,從而確保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可用性[6]。
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管理平臺成功應用到了廣東省某市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中,實現了全市至今300 個多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信息化管理,取得良好的應用效果:一方面實現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將傳統紙質管理轉變為以綜合管理平臺管項目的方式,提高了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建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業務全周期管理體系和資金全流程監管體系,讓管理工作更加流程化、透明化。
根據城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管理的需求,本文研究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綜合管理平臺借助WebGIS 技術、衛星遙感技術以及云計算技術等。構建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為核心的時空數據一體化管理模式和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動態監管模式,實現了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一張圖”展示、查詢和統計,業務從規劃、施工到竣工的全周期管理,資金費用從上報、審核、放款到支付的全流程監管,規范了業務管理和資金發放流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綜合管理平臺利用“天地圖-廣東”的建設成果,有效避免了地理信息數據重復建設,節約了財政資金,充分體現出地理信息對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管理、資金費用監管的獨特作用,為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監管工作提供支持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