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金葉青 陳錦文
摘要:為進一步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利用自身體育文化基因與國際化運動相結合的優勢,形成“鄉村+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興業態,是當前突破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困境的重要路徑之一。近年來,鄉村以極具地域特色的非遺文化融入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已初見成效,但是政府、企業和社會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仍存在一定的發展困境。本文以浙江省嘉興市徐家埭村為例,通過實地調研與深入訪談等研究方法,分析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和面臨挑戰,探索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治理路徑,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關鍵詞:鄉村振興? 體育旅游產業? 發展困境? 治理路徑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體育在中國式現代化中的綜合價值與多元功能,推動鄉村體育發展新格局的形成,浙江嘉興徐家埭村以自身體育非遺文化為基礎,以棒球運動為契機發展體育旅游產業,不斷延長村莊體育旅游產業鏈以激發游客消費潛力來促進自身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為徐家埭村體育旅游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而體育旅游能夠促進徐家埭村治理的深層次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
1、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價值意蘊
1.1、實現產業興旺的有效途徑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日益縮小,但鄉村產業結構相比于城鎮結構發展來說依舊相對單一,一般以第一產業為主,第二和第三產業為輔,農民多數以在家務農或外出務工為主業。發展體育旅游為我國鄉村推進產業轉型、實現產業興旺提供了重要途徑,能夠在一定范圍內促進產業的優化升級,實現區域內產業發展的優勢互補。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提供體育場地、舉辦相應的體育賽事吸引廣大游客來村旅游,以第三產業發展帶來的客流反哺第一產業,創辦農家樂、民宿、建設農業風景區留住游客,鄉村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相融合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1.2、促進生態宜居的有力推手
鄉村生態環境良好,體育旅游發展對環境的影響較小,不需要大規模的破土動工,只需要政府對當地基礎設施進行相應的建設和完善,依托于當地的人文、自然風光來開發完備的體育旅游產業鏈。目前,多數鄉村居民以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來源,鄉村土地大量閑置。推動體育旅游產業建設,將閑置的土地資源重新利用起來,建設體育場地、安裝體育設施、舉辦體育賽事;發展農家樂、民宿、田園景區既合理利用了鄉村原本荒置的土地又進一步美化了鄉村的生態環境,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促進了鄉村生態宜居的實現。
1.3、推進鄉風文明的關鍵舉措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以體育資源為中心,通過“鄉村+體育+文化+旅游”的結合發展鄉村旅游新形態,充分展現了鄉村的體育文化潛能和價值。以生態景觀為基礎,圍繞鄉村振興需求,依托鄉間民俗文化,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體育文化氛圍,保護和傳承了鄉村的人文意蘊。體育融入鄉村旅游發展,讓鄉村“動起來”、“活起來”,有利于弘揚民族體育精神,打牢體育文化根基,增強鄉土文化自信,讓鄉風文明,為新時代鄉村振興賦魂注能。
1.4、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方法
鄉村振興與鄉村體育旅游、鄉村治理是“一體兩翼”的關系,鄉村體育旅游能夠帶動鄉村治理,而鄉村治理能夠促進鄉村體育旅游發展。鄉村體育旅游加強了政府、市場和村民的多層次互動,推動鄉村治理從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在政府的指導下,通過整合體育旅游資源,企業和村民共同參與產業發展秩序的維護、鄉村治理方式的協調。同時,鄉村將自身體育民俗文化和鄉村公共服務結合起來,通過舉辦各種體育活動提高村民們的身體素質、充實村民們的精神生活,營造出濃厚的鄉村體育文化氣氛,讓鄉村的人際關系得到更好的發展,從而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1.5、實現生活富裕的最終目標
鄉村體育旅游推動了鄉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了城鄉經濟循環,轉移了鄉村的剩余勞動力,為當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和創業機會。當地政府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優惠措施鼓勵農民回鄉創業,帶動農副產品、手工藝品、文創紀念品的生產與銷售。同時,通過專業的技能訓練,培養出愛體育、懂旅游、會管理,能利用土地、技術、勞動、資金等生產要素融入到鄉村體育旅游的經營和管理之中的新型職業農民,與當地政府和旅游企業保持緊密的聯系,讓村民們的收入得到更多的增長,進一步改善當地村民的生活質量,促進人民生活的共同富裕。
2、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現狀:以浙江省嘉興市徐家埭村為例
2.1、體育賽事與鄉村旅游組合發展
以政策支撐、政府支持、文化吸附、消費需求、賽事影響為動力,賽事活動與旅游組合發展是以體育賽事為核心資源,村莊提供與體育賽事相關的旅游體驗以及與之相關的旅游行為服務。徐家埭村立足平湖當地擁有棒球文化基礎的實際情況,以棒球賽事為突破口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專業棒球場地,通過承辦棒球聯賽將長三角地區青少年棒球隊以及平湖本地的棒球愛好者吸引到村落場地來競技休閑,營造鄉村棒球運動風尚,將棒球運動與鄉村特色巧妙結合,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2.2、民俗非遺融入鄉村體育旅游發展
基于鄉村民俗節慶,鄉村體育旅游以觀光游覽、參與體驗為主要形式來滿足游客對當地民俗體育非遺文化的感知和體驗。徐家埭村是浙江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九彩龍”、“平湖搖快船”的起源地,徐家埭村以此作為民俗體育文化旅游的基礎,將其轉化為民俗體育旅游產品,設立體驗場館,組建舞龍、賽船隊伍吸引游客前來觀光體驗,充分彰顯民俗體育文化的社會影響力與價值,為村集體創造了效益,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對助力鄉村振興、繁榮鄉村文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3、健身休閑氛圍激發鄉村旅游發展
“健身休閑+旅游”是以休閑運動資源為載體,以參與體驗為主要形式,以促進身心健康為目的,向游客提供相關產品和服務。徐家埭村營造獨特的鄉村健身場景與休閑氛圍體驗,以星火農場、大印農場為主,涵蓋棒球VR體驗館、環村自行車道、健身步道等多個戶外休閑景點。通過整合、開發和利用鄉村體育資源和休閑資源,把它們轉變成休閑娛樂產品,在整個村莊中營造出一種休閑的鄉村健身氣氛,從而使游客的消費需求得到相應的滿足,并產生可觀的旅游經濟效益增加徐家埭村村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
3、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現實困境
3.1、復合型體育專業人才不足影響產業發展
我國鄉村體育旅游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而產業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優秀的人才。徐家埭村以棒球為核心的體育旅游產業缺少“會策劃、懂經營、能導游、會指導”的復合型體育專業人才。一方面,是嘉興市缺少體育旅游方面的人才,人才數量、質量與近幾年鄉村體育旅游強勁的發展態勢形成鮮明對比;另一方面,則是以徐家埭為代表的體育旅游村留不住人才,鄉村與城市相比生活條件存在明顯的差異,對于體育旅游專業畢業的人才來說會更傾向于在城市中尋找相關行業工作。但是,徐家埭村體育旅游產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需要專業的體育旅游管理人才結合本村特色,借鑒全國各地乃至國際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經驗,因地制宜地開發徐家埭特色體育旅游產品,從而避免同質化、低質化的鄉村體育旅游競爭影響徐家埭村體育旅游的發展。
3.2、多元主體治理職能模糊制約“共治”深度
在政策支持以及消費需求刺激下,徐家埭村體育旅游產業蓬勃發展,不少體育旅游設施倉促開放。以徐家埭村棒球場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為例,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徐家埭村棒球場場地部分路面坑洼不平,平湖市場監督部門對于體育項目的安全性檢查、監管具有周期性空擋,加之體育場地部分安全標識不醒目、專業防護意識不到位導致場地還未完全修復卻已經處于開放狀態,游客在場地上打球存在潛在危險。此外,在修建棒球場和健身步道時,都會對周圍的自然環境造成一定影響,而有時由于環境保護部門的監督不力,加之村民的環保意識不高,不可避免地導致了鄉村生態環境破壞程度的加重,從而限制了徐家埭鄉村體育旅游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徐家埭村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多元主體參與資源整合,村民、開發者、村委會以及政府部門之間職能模糊導致部分問題的解決上各方行動者的不作為,這減緩了徐家埭村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速度。村民、村干部、開發者、政府部門等多元主體參與徐家埭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共治”深度依舊不足,需要理順各方治理關系,明確治理職能從而解決設施、環境等問題。
3.3、核心文化競爭力不足阻礙產業可持續發展
豐富的人文資源使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具有極大的優勢,徐家埭村具有“九彩龍”與“平湖搖快船”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通過定期組織比賽、建立景區的方式進行旅游開發,但是旅游管理者卻并沒有進行進一步的文化發掘只是淺顯的停留在了比賽的舉辦、景區的建設、游客的觀賞上。徐家埭村缺乏對“九彩龍”與“平湖搖快船”這兩項非物質文化前世今生以及精神文化內涵的展現。另外,徐家埭村在“九彩龍”與 “平湖搖快船”的開發上缺少對于自身體育民俗文化的深度挖掘,商業化開發過度,飲品和工藝品店比比皆是,導致地域特色不鮮明“千村一面”,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徐家埭村體育旅游的核心文化競爭力,游客難以體驗到徐家埭傳統的體育精神熏陶。同質化的旅游內容會加劇市場的惡性競爭,徐家埭體育旅游開發應體現傳統民俗體育文化和體育競技精神。
3.4、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影響游客觀感
鄉村體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基礎,而交通、服務和環境衛生等都會影響到游客對其的印象和評價。當前,徐家埭村一些路段道路陳舊,車位不足,嚴重影響了游客的觀感。在徐家埭鄉村體育旅游開發的進程中,體育元素的融合和利用,比如棒球比賽、舞龍、賽船、環村騎行、健身步道等,這些都需要前期投資、中期管理、后期維護,徐家埭村前期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用于場地設施的建設及安裝。但是對景區運營過程中的場地設施管理與維護工作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設施管理與維護工作存在缺位,部分場地設施使用壽命期限未到就出現提前老化的現象。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降低了游客的體驗感,是制約徐家埭體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
4、鄉村振興戰略中徐家埭村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治理路徑選擇
4.1、構建人才支撐體系,賦能鄉村體育旅游產業建設
對于徐家埭村而言,吸引一批熱愛鄉土文化,愿意投身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專業人才至關重要。徐家埭村可以通過校企合作、本地培訓、智力服務來構建自身產業發展人才體系。首先,徐家埭村可以與嘉興本地的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徐家埭體育旅游實訓基地,引導體育旅游、文化產業管理等專業的師生參與到鄉村體育旅游發展的實踐中,并通過創業扶持政策吸引大學生來村創業、就業,致力于為徐家埭村培養技能型(棒球專業技術)、管理型(項目的開發、策劃與運營)等人才;其次,為徐家埭村民提供訓練。大力培養“九彩龍”、“平湖搖快船”等民間文化的傳承人,使其成為展示鄉村文明的一個窗口;在此基礎上,引導廣大村民積極投身于旅游服務中,做好場館安全、環衛、保潔等各項工作,保證景區的優質服務;最后,構建徐家埭鄉村體育旅游發展智庫。以村民、教練、旅游管理人員和來村實習師生為主體,鼓勵廣大體育旅游從業人員、專業人士為徐家埭的體育旅游發展建言獻策,通過“線上指導+線下參與”相結合的數字化手段,為徐家埭村的開發建設提供智力支撐。
4.2、多元主體協同共治,促進體育旅游高質量發展
協同治理理論指出:“公共事務具有跨界性、動態性等特征,加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固有的局限性,意味著在處理公共事務的過程中需要形成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的局面。”一方面,要完善徐家埭村體育旅游產業規范,應由徐家埭村所在地平湖市文旅部門牽頭,徐家埭村黨支部、村委配合,制定并落實鄉村體育旅游發展相關規定,建立棒球運動安全體系;另一方面,因監管缺位而造成的環境損害,需要由環保主管單位對健身步道、棒球場等體育運動場地以及相關的體育設施建設進行及時監管,將旅游景點資源的開發范圍界定清楚,并對其進行詳細的量化管理。同時,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要發動廣大村民保護生態環境。文旅部門與村委會合作,通過開展環保宣傳、建立環保獎勵機制等方式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讓村民參與體育旅游的“共建”和“共治”,實現鄉村體育旅游的多主體聯動,進一步降低安全隱患、環境污染等問題的發生概率,推進徐家埭公共體育旅游健康、規范發展。
4.3、激活鄉村特色非遺文化,促進自身文旅品牌精品建設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為促進自身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徐家埭體育旅游需要突出鄉土文化特色與地域特點,打造精品的鄉村體育文旅品牌。徐家埭村應該注重“內在造血”和“文化激活”,把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和鄉村的體育旅游結合起來,做到“因地制宜”,利用自身的“九彩龍”、“平湖搖快船”吸引各地舞龍隊伍、賽船隊伍來徐家埭參與舞龍、賽船等特色體育活動。徐家埭應利用傳統民俗體育文化聯合現代化的棒球運動展開活動,提供親身體驗、拓展訓練、傳統手工藝制作等服務。如將徐家埭特色的“九彩龍”、“平湖搖快船”與國際化的棒球運動結合開展特色研學之旅,展現傳統民俗體育競賽與現代體育競賽各自的風采與特點,形成集棒球競賽、培訓、舞龍文化體驗、搖快船文化體驗、體育器材零售(棒球、棒球棍、棒球服、棒球吉祥物、特色文創等周邊產品)、 農產品采摘為一體的文旅發展新業態。使游客在閑暇之余,感受民族體育文化內涵,參與國際化的體育運動,讓徐家埭鄉村體育旅游的內容和質量得到持續的提升,打造極具地域特色的鄉村體育文旅品牌。
4.4、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提高自身旅游服務質量
完備的旅游服務設施是給游客留下良好觀感的基礎。首先,平湖市政府應圍繞“一環(環村行車道)、五網(路網、水網、 電網、光網、排污管網)、一宿一景點”的建設思路加大對徐家埭村基礎配套設施的財政投入力度,在徐家埭村委配合下完善停車場、周邊公路、景區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其次,鼓勵平湖的市場資本與村集體合作運營棒球場、民俗非遺景區等項目,為游客提供運動指導、住宿、餐飲等配套服務,負責運動場地及設施的維護與保養工作,滿足游客多樣的旅游需求,為徐家埭體育旅游發展注入持續動能;最后,應建立徐家埭體育旅游公眾號,提供旅游線路規劃、體育場地預約、后臺數據查詢等咨詢服務,為旅客提供便捷的服務,以便提前了解徐家埭村田園式運動旅游勝地的概況,通過完善公共設施及配套服務盡最大可能地提升徐家埭村體育旅游服務質量。
5、結束語
鄉村體育旅游為鄉村振興的進一步發展、為體育強國戰略的進一步落實提供了契機。徐家埭村充分發揮地域特色優勢,將自身體育文化基因與國際化體育運動相結合,形成“鄉村+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興業態,幫助徐家埭鄉村體育旅游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讓徐家埭村自身體育旅游品牌發展得更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推動體育強國建設,實現村民生活物質富足、精神富有,逐步實現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慧,李琳琳.鄉村振興視域下民族傳統體育促進體驗式旅游發展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29).
[2]王石鋒,夏江濤.體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邏輯思路、模式選擇與推進思路[J].體育文化導刊,2022(11).
[3]張莞.鄉村振興背景下羌族村寨體育非遺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9(05).
[4]蘇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民間體育與休閑健身產業融合發展探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9(09).
[5]趙響,趙玉蓮.鄉村振興戰略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創新驅動路徑研究[J].懷化學院學報,2022,41(03).
[6]劉博,管力,宋勇躍,吳振超,馬佼佼,張寧寧.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承德生態體育旅游產業開發研究[J].旅游縱覽,2022(13).
[7]徐文,白勝超,姚輝波.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民俗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路徑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22,44(05).
[8]臘甜甜,屈鈺豐,李延超.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體育旅游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與紓解路徑[J].遼寧體育科技,2023,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