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陽明 張青青
農業化學主要研究植物營養、土壤養分、肥料管理、農藥風險評估、農產加工、作物成份與食品安全管理等項目,對于農業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推進意義。硒作為人體重要的微量元素,有調節和強化肌體免疫力、預防多種疾病的作用,因此它在現代農業中的地位愈加突出(段亮亮2018)。近年來,國內外關于富硒農業的研究日益豐富,在中國知網平臺搜索關鍵詞“農業化學”,論文總量達4 千余條,輸入關鍵詞“富硒”,搜索結果更是多達1 萬余條,但是關于農業化工或硒元素文本的翻譯研究鮮有。為促進農業化工科技交流,對《中國富硒農業發展藍皮書(2017)》(節選)進行翻譯,借助賴斯(Reiss 1989)的文本類型理論粗略分析其翻譯方法,以期能幫助更多的農業化工文本翻譯。
20 世紀60 年代,賴斯提出文本類型理論,提出信息型(informative)、表情型(expressive)和感染型(operative)三類文本。信息型文本一般直接陳述并具有邏輯性,較少運用語言技巧,多見于公文、新聞、學術報告、操作指南、學科著作等,主要功能為傳遞客觀信息,其翻譯強調以原文內容為中心;表情型文本包括兼顧原文和譯文形式與美學風格的戲劇、傳記、詩歌等,其翻譯強調有效傳達原文的審美和藝術形式;感染性文本常見的有能引起共情并產生回應的廣告、演講等,目的在于呼吁或說服目的語讀者接受某一種行事方式,其譯文內容和形式可能偏離原文(丁建江2003;劉永杰、許悅萌2015)。
1.文本介紹
《中國富硒農業發展藍皮書(2017)》是我國富硒農業發展領域的權威研究報告,由中國富硒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發起并組織、中國農業大學負責編寫。全文共十二章,論述了富硒農業的含義、發展歷程和基本特征,國內外富硒農業產業的發展狀況和2017 年我國富硒農業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和新型富硒產業的發展情況,詳細講解了典型富硒地區農業發展現狀,提出了對我國富硒農業發展的建議與對策。其中,第八章即本研究節選的主要內容為富硒區和缺硒區農業生產技術及富硒農產品生產技術。
2.文本特征分析
節選內容共12 710 字(不含圖表),通過對翻譯材料進行文本分析,發現其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1)富含專業術語。作為化工科技類研究報告,文本具有極強的科學性、專業性,如鈣鎂磷肥(calcium phosphate fertilizer)、三氧化二鋁(aluminum oxide)、黏粒(clay)、電感耦合等離子質譜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色譜學分析法(chromatographic analysis)等專業術語頻繁出現。作為全文關鍵詞,“硒”(selenium)字出現了669 次。這對于譯者的學科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2)邏輯思維嚴謹。選材深入分析了富硒地區和缺硒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充分闡述了富硒農產品生產技術,內容豐富,涵蓋了土壤環境因素對硒的影響、硒對農產品的影響、富硒食品,以及硒保健品和醫藥產品開發加工,詳細介紹了富硒種植業和畜禽生產技術、硒肥種類及富硒檢測方法。結構上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由解釋為什么到指出怎么做,體現了科學研究報告的嚴密邏輯和清晰條理。
(3)用語客觀謹慎。作為工程科技類文本,該文基于科學實驗研究和事實分析,內容來源可靠,在表達上十分嚴謹,無夸大成分,也無主觀臆斷,多用數據闡明論斷,并且數據往往表現為一個范圍。
相比于尋求形式美的表情型文本和追求互動性的感染型文本,農業化工類信息型文本在翻譯上并不需要特別的翻譯技巧。根據賴斯提出的翻譯評價標準可知,譯者應堅持目的語讀者導向的原則,做到忠實傳達原文本內容即可。故此類文本應以直譯為主要方法,刪減贅述、重復表達,擴充專業術語或縮略語,結合目的語表達習慣和讀者閱讀需求適當調整結構,避免翻譯腔,確保可讀性、通俗性(羅彤2022)。
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翻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初譯稿進行修改,通過對比分析選擇更合適的譯本。基于前文所述,從詞語、句子、語篇三個角度對節選文本翻譯思路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為保持內容客觀性,針對專業術語,查詢了權威詞典譯法,參照其專業標準,遵循傳統表達習慣,采用約定俗成的詞義,確保譯文完整、準確、全面傳達原文的指涉功能。
例1:
原文:在富硒地區,土壤中硒呈片狀或灶狀分布,導致富硒地區富硒產品的硒含量存在不均一性。
初譯:In selenium-enriched areas,the distribution of selenium in the soil is in the form of flakes or stoves,which leads to the uneven selenium content of Selenium-enriched products in selenium-enriched areas.
改譯:In selenium-enriched areas,selenium shows as schistose and focal distribution in the soil,which leads to the uneven selenium content of Selenium-enriched products.
分析:flake(a small,very thin layer or piece of sth.,especially one that has broken off from sth.larger)意為“小薄片”(尤指小碎片),而土壤中硒的分布應該是大片的,與巖石類似;stove(a piece of equipment that can burn various fuels and is used for heating rooms)意為“爐灶、廚灶”,而原文的灶狀意為中心突出、數量集中(相似用法可參考“病灶”),因此這兩個表達是不符合原文的。經查閱詞典,schistose(having a laminar structure like that of schist)、focal(of or relating to the center or main point of interest)更恰當。
例2:
原文:另一方面,硒促進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生成,提高植物抗氧化能力,緩解重金屬脅迫。
初譯:On the other hand,selenium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improves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plants,and alleviates heavy metal intimidation.
改譯:On the other hand,selenium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of glutathione peroxidase,improves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of plants,and alleviates heavy metal stress.
分析:intimidation(the feeling of discouragement in the face of someone’s superior fame or wealth or status etc.)意為“恐嚇、脅迫”,用于人。重金屬脅迫指重金屬對環境和生態系統具有長期毒性,并會在動植物體內造成毒害效應,顯然此脅迫非彼脅迫,譯為intimidation 體現了翻譯過程中的思維定式,而stress(pressure put on sth that can damage it or make it lose its shape)意為“壓力”,更貼合原文含義的重金屬對植物造成的惡性影響。經查詢環境科學研究相關表述,證實heavy metal stress 為專業術語。
英文著作常使用結構復雜、修飾成分堆積、并列句和從句交叉出現的長難句,漢語文本中也有許多復雜句式,短句靈活疊加或同時出現多個主語,被譯為英文后,從句的過多使用易導致主語模糊化,不利于讀者理解文義。在英譯漢時,譯者往往采用拆譯法,同理,在漢譯英時,也可根據句子結構進行拆分。
例1:
原文:植物吸收的硒酸鹽很容易通過木質部從根部轉移到地上部,且硒酸鹽在輸送過程中不會發生形態轉化,然后在葉綠體中通過酶的催化作用還原為亞硒酸鹽,再進一步還原為其他形態的硒,最后再分配到植物的其他組織中。
譯文:Selenate absorbed by plants can easily be transferred from the root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ground through the xylem,and it will not undergo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during transportation.Then it is reduced to selenite in the chloroplast through the catalytic action of enzymes,further reduced to other forms of selenium,and finally distributed to other tissues of the plant.
分析:本句講解了硒酸鹽形態的轉化過程,其由植物根部轉移到地上部的過程中形態不變,隨后發生兩次還原變化,層層遞進。為簡化句子翻譯,譯者將此句分為兩部分,先翻譯不變的階段,再翻譯變化的階段,使論述邏輯更鮮明,避免了長難句產生,并采用了被動句式,更符合英語母語者的表達風格。
例2:
原文:在動植物生長的過程中,施用或添加特別研制的含硒專用肥料和飼料,將無機硒營養因子通過生物轉化導入農作物以及畜禽體內,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以及相適應的溫、光、水、熱的條件作用下,通過動植物自身的生命運動,將硒以有機態富集在果、菜、肉、蛋和子實中,使其可食用的農產品中硒含量達到適宜水平。
譯文:During the growth of animals and plants,special selenium containing fertilizers and feedstuffs are applied or added to introduce inorganic selenium nutritional factors into crops and livestock and poultry through biological transformation.Under the action of a certain time range and appropriate temperature,light,water and heat conditions,selenium is enriched organically in fruits,vegetables,meat,eggs and seeds through the life movement of animals and plants,of which the selenium content in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reach an appropriate level.
分析:整句話中“施用、添加、將……導入”等動詞并沒有明確使動方,故在翻譯時均采用了被動句式。提高農產品硒含量的過程分兩步,首先是無機硒導入農作物體內,其次是將有機硒富集在農產品中。為了更清楚地體現這個流程,譯者采用拆譯法。前部分施用肥料和無機硒導入農作物之間是必然的因果關系,也體現了目的性,因此翻譯為“to introduce...”。后部分使用兩個介詞短語作狀語,使有機硒富集的必要條件更明顯,同時,譯者將“使其可食用的……”作為非限定性定語從句進行翻譯,避免重復冗雜。
在翻譯信息型文本時,不僅要注重詞、句與原文的內容對等,還要注意語篇上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適當進行結構調整,便于讀者準確把握原義。遇到歧義或表達有誤時,要結合上下文精準分析作者意圖。
例1:
原文:有機硒可以提高育肥牛的ADG 和飼料報酬,同時還能改善肉質和風味,增加肉中Ca、P、Fe、Mg、Na 等的含量,硒含量極顯著增加,必需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的含量增加。
譯文:Organic selenium can enhance the ADG and feed reward of fattening cattle,improve meat quality and flavor,increase the content of Ca,P,Fe,Mg,Na,etc.and in meat,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selenium content,and lift the content of essential amino acids and flavor amino acids.
分析:歧義所在之處為最后一句,與前文表達的結構有所不同,由于原文作者的表達失誤,前半部分主語為“有機硒”,后半部分主語改為“硒含量”“必需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使整段文字的因果關系讓人費解。經過分析,此句同樣是在闡述有機硒對育肥牛品質的影響,除了可以“提高育肥牛的ADG……Na 等的含量”外,還會提升肉的硒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因此譯者對原表達方式進行了調整,采用了enhance、improve、increase、promote、lift 五個動詞,統一了句式,更便于讀者理解。
例2:
原文:殷金巖等研究了不同富硒肥對馬鈴薯產量和硒含量的影響,通過吸附的方法將亞硒酸鈉吸附制成生物炭基富硒肥和保稅緩釋肥,實驗證明這種肥料硒含量為1.5mg/kg 時,馬鈴薯硒含量增加同時產量增加,效果要優于硒酸鈉和亞硒酸鈉。
譯文:Yin Jinyan et al.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elenium-enriched fertilizers on potato yield and selenium content.The method of adsorption was used to make sodium selenite into biochar-based selenium-enriched fertilizer and bonded slow-release fertilizer.The experiment proves that when the selenium content of this fertilizer is 1.5mg/kg,the selenium content of potato increase and so does the yield, and the effec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odium selenite and sodium selenite.
分析:本句中出現了兩個“吸附”,在翻譯成英語時,由于“吸附”“制成”都屬于動詞,可直接將此處的“吸附”省略,使行文更加流暢,也更符合英語的語法表達習慣,避免重復。譯者將此句話拆分為三個短句,采用“總—分”的結構,使層次更加分明。最后一個短句中“馬鈴薯硒含量增加同時產量增加”,譯者將第二個增加替換為“so do...”結構這一更地道的表達。
以賴斯的文本類型理論為框架,以《中國富硒農業發展藍皮書(2017)》(節選)為例,探討該理論框架下的農業化工文本翻譯。首先,從文本類型理論出發,分析了翻譯材料的文本特征,指出此類信息型文本具有客觀性、科學性、邏輯嚴謹、表達規范等特征。其次,從專業術語、長難句、語篇三個方面說明信息型文本的翻譯原則,即必須準確、全面傳達原義。在此基礎上列舉部分翻譯實例,分析其翻譯方法。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始終堅持原文的準確、規范,在機器輔助翻譯的基礎上,仔細研究字詞句的翻譯,對部分內容作進一步優化,盡量做到文風簡明,便于讀者理解,最終譯本的質量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本文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在于譯者本身的翻譯水平和學科素養還不夠,對農業化工文本的翻譯見解較為淺顯,且選取的翻譯材料篇幅有限,案例不夠豐富,限制了本文的闡述。后期將進一步深入學習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強農業化工類材料的研讀,發掘更多有代表性的案例,為此類文本的翻譯提供更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