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姍姍
“五育并舉”指教育應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只有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和生存,才能求得“五育”的整體效應(徐紅紅2009)。新北師大版(2019 年)高中英語教材的編寫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將“五育”元素融入教材內容。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認真研讀教材內容,挖掘其中的“五育”元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他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知中華文化的魅力,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和提高。
英語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對其道德品質的培養。德育是“五育”的核心,應貫穿英語教學的全過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用教材中的正面人物形象對學生進行德育,為他們樹立榜樣。
新北師大版(2019 年)高中《英語》必修二第六單元第一課介紹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為治療瘧疾不斷進行試驗和研究,在經歷了數次失敗后仍然不氣不餒,最終發現青蒿素的偉大事跡。屠呦呦對待科學嚴謹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能夠讓學生產生對科學家的敬佩與崇拜之情,從而奮發努力,自強不息,立志為祖國發展作出貢獻。必修三第八單元第一課引導學生形成“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觀點,使其認識到生活中一個很小的舉動都會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造成難以復原的破壞。珍·古道爾(Jean Goodall)建立Roots&Shoots 組織的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的環境保護意識,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這項行動。必修三第八單元第二課以聽力材料的形式向學生介紹了易解放為完成兒子的遺愿在荒漠中植樹的故事;第三課介紹了共享單車在阿姆斯特丹的發展過程,并將其與我國的共享單車進行對比,引發學生關于出行方式對環境的影響的思考;整個第八單元從環保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讓他們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通過一些名人事跡為其樹立環保榜樣,對其道德品質進行正向引導。
在教學必修三第八單元第二課時,教師以《感動中國》節目視頻導入,讓學生體會易解放作為母親的偉大,以及她多年來對環保事業的堅守、為環保作出的貢獻,以榜樣的力量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在教學必修二第六單元第一課時,教師播放相關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屠呦呦發現青蒿素過程的艱辛,以及她作為醫療科研人員的崇高與偉大,從而使其在心中樹立起高尚的道德榜樣。
智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劉若谷2019),是使學生獲得知識和形成科學世界觀、發展認識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過程。課堂是實施智育的主陣地。
新北師大版(2019 年)高中英語教材中各單元的Writing Workshop 詳細介紹了各種文體的寫作方法。例如:必修二第四單元介紹了個人簡歷的寫作方法;必修三第七單元介紹了電子郵件的寫作方法,第八單元介紹了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法。必修三第九單元圍繞“學習”主題展開,第一課向學生展示了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及如何成為主動學習者:積極聽取別人的意見、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專注于獲取的信息等;第二課針對英語學科從學習方法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對語言學習的建議,包括記憶單詞、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合理運用詞典、學會猜測生詞的意思等,對學生具有指導意義;第三課從記憶的角度出發,以回答四個問題的形式解決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經常“記不住”的困惑,通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證明了背過的單詞容易遺忘是很正常的現象,從而讓他們明白“溫故而知新”的道理,為其今后的學習提供一定的啟發。
智育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鍛煉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為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材中的課文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能夠對其人生觀的建立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實現智育和德育的有機結合。比如:針對很多學生習慣被動學習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必修三第九單元第一課的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分析,讓他們明白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和內驅力的作用,潛移默化地轉變其學習思維。只有將智育融入生動的日常教學,才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體育不僅能強健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能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還能培養其觀察力、專注力、記憶力和創造力,磨煉其遇到困難不怕苦、不服輸的精神,與智育相輔相成。
必修一第二單元的主題為“體育與健康”,第一課講述了身高只有一米六的男孩保羅(Paul)有著一個籃球夢,最終在賽場上證明自己的實力并贏得了所有人的認同和稱贊的故事。保羅的故事告訴學生,即便先天條件不足,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只要持之以恒,加上不斷練習,終有一天會實現夢想;第二課以聽力對話材料的形式展示了各項運動的比賽規則,使學生對不熟悉的體育運動有所了解并學會用英語描述比賽規則;第三課以男孩杰里米(Jeremy)的視角向馬丁博士(Dr.Martin)發問:“體育考試總是不及格該怎么辦呢?如何提高身體素質呢?”馬丁博士在回信中給出了實用且詳細的建議:只需要一雙跑鞋的長跑就是一項不錯的運動,重在堅持,切忌過度運動。本單元的Reading Club 1介紹了中華傳統體育運動——武術,將之與太極、日本空手道相比較,從起源到發展,為學生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Reading Club 2 介紹了瑜伽、拉丁舞和動感單車等新興運動,加深了學生對體育運動形式多樣性的認識與了解。
在必修一第二單元第二課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并用英語向全班同學介紹該運動項目的比賽規則。該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讓他們了解了多項體育運動,增強了運動強身健體的意識。在向學生介紹保羅的故事時,教師在導入環節展示了幾位優秀籃球運動員的圖片,并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最喜歡的籃球明星是誰?”在學生閱讀完保羅的故事后,教師向他們展示具有同樣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的優秀籃球運動員的事跡,利用他們了解并感興趣的人物作對比,從而讓他們更好地感受體育的魅力,進而跟隨榜樣的力量積極參與體育活動。
美育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五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王美霞2021)。美育不應是音樂、美術課的專屬,而應融入各個學科的日常教學,讓學生能夠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培養其高尚、健康的審美價值觀。
必修三第七單元第一課的素材選取就是對美育的最好詮釋,如課文介紹了三幅世界名畫——《星空》《吶喊》《光之帝國》,并配以三幅名畫的原作圖片,讓學生一邊閱讀英語課文,一邊欣賞精美的畫作,感受藝術的魅力。強大的視覺沖擊讓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經典作品相互碰撞,使單調的文字不再枯燥,讓他們對英語學習感到有趣,對美產生向往。第三課介紹了音樂家貝多芬(Beethoven)創造《第九交響曲》的艱難過程,他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仍然執著于音樂創作,并最終在第一次演出時就大獲成功,一夜之間名聲大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第九交響曲》,讓學生感受音樂藝術的震撼,熏陶其審美情趣和能力。選擇性必修三第八單元第一課的The Last Leaf 節選自歐·亨利(O.Henry)的著名短篇小說,以意想不到的結尾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啟發,能提升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審美能力。英語教材中融合了美術、音樂、文學等藝術形式,將美育元素體現在每一堂英語課中。
美育離不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藝術的魅力。在必修三第七單元第一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將三幅世界名畫放大呈現在屏幕上,讓學生用心感受藝術的震撼力。視覺上帶來的沖擊使學生注意到畫作中細膩的筆觸及獨特的繪畫技巧,加上教師的引導,使他們更容易說出自己對每幅畫的評價和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第二課呈現了視覺藝術,第三課展示了音樂藝術。在課堂上讓學生學會傾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利用多媒體播放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讓學生感知其韻律和節奏,體會創作者當時的心境和情感,再結合貝多芬雙耳失聰的創作背景,使他們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被這位偉大作曲家堅韌不拔的精神折服,從而培養其正確的審美觀和藝術鑒賞能力。
勞育是中小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勞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勞動觀念、增強動手能力、掌握勞動技能,培養其動手的習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還能引導其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增強對勞動人民的尊重和敬意、體會勞動創造美和勞動創造世界的真實含義,從而促進其良好個性和道德品質的發展(劉華秀2021)。
新北師大版(2019 年)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勞育元素集中體現在選擇性必修三第七單元中,Viewing Workshop 探討了在未來世界中,機器人經濟是否會對工作和勞動力產生影響,以及當機器人擁有了“大腦”后,人類該何去何從;Reading Club介紹了兩份特殊職業——太空攝影員和鐵路修理工,不同于大多數工種的工作時間,由于職業的特殊性需要,他們在夜間工作,通過對這兩種不太尋常的工作的介紹,讓學生了解不一樣的勞動性質,體會從業人員的艱辛,產生對勞動者的敬畏與欽佩之情。
為了讓學生更加重視勞育,教師在課堂的開始鼓勵他們想一想身邊值得欽佩的勞動者有哪些,他們的工作有哪些特殊性,如果沒有他們,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等,由此引出太空攝影員和鐵路修理工這兩個特殊的職業。通過在閱讀過程中對這兩個特殊職業的了解,讓學生體會到勞動工作者的不易,從而奮發圖強,力爭為社會作出貢獻。此外,教師還通過學校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請從事代表性職業的家長來學校向學生介紹不同職業的主要工作任務及意義,以及工作過程中不為人知的艱辛。這些對親身經歷的描述,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勞動的多樣性,體會勞動的不易和對社會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其認識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樹立積極、正確的勞動觀,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勞動活動。
高中英語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五育”元素,積極探索育人路徑,實現由英語教學走向英語教育,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