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娟
自主學習指學習者根據自身情況設定學習目標,圍繞既定學習目標在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的支持下,自主、自愿開展的學習活動(張曉進2017)。自主學習是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根本的學習理論,學習者的學習需求是其自主學習的動力,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由個體自己決定(齊悅惠2021)。自主學習需要充足的學習資源,這里的學習資源可以由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尋找、獲取,也可以由教師提供。在自主學習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為了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采用合理的方法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以便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學習方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拓展課堂的寬度,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示、鍛煉自己,以發掘其潛力,不斷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21 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在這個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它不僅是最關鍵的資源,而且是最寶貴的社會財富。要想獲取知識,就要加強學習、自律,掌握自主學習技巧和工具。在此背景下,終身學習成為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整個社會越來越看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是獲取、運用和創新知識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成為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一項基礎性教學內容和目標(覃海燕2020)。《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年修訂)》明確提出:培養學習能力,讓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參與的精神和積極思考的行為(教育部2020)。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學習能力的重要分支。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英語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視為英語教學的使命和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減少對他們的支配和干預,以他們為主體設計教學過程、安排教學活動,積極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其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讓其走出借助他律來自律、被動消極的狀態,在學習方面加強自律,變得更加主動、積極。
教書育人是教育的使命和職能。要想讓學生成才,教學的一體兩面要密切結合、和諧互動。雖然教師的“教”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但是學生的“學”更重要,因為內因是決定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無論教師多么努力,如果學生缺少學習的熱情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法,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默契,增強教學的目標感。自主學習需要目標明確、方向清晰,它對個體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這些恰恰是目前高中生普遍欠缺的。高中英語教學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彈性。借助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改變傳統的“以師為本”的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加強元認知策略訓練。這不僅可以活躍教學氛圍,還可以為學生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創造條件,有助于其全面發展。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自主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其學習能力乃至綜合素養的提升。
大多數高中生雖然知道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在自主學習中缺乏目標和方向感。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很多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是跟著感覺走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就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學習水平、自主時間等,制訂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案,采取相應的措施,引導他們合理安排自主學習與訓練時間。導學案是一種具有導學、導讀、導練的學習方案,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有效工具。教師可以精心設計導學案,利用導學案改變傳統的傳授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讓他們借助導學案自主學習,修正學習策略,培養學習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例如,在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 的教學中,教師在備課時參考名師課件與相關資料制作導學案,借助導學案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并安排了基礎學習任務和基礎訓練,供他們進行課前預習。本單元第一個重要的學習目標為“看單元詞匯表,掌握所有黑體詞匯與白體詞匯的正確發音和詞義,以及詞匯的常見搭配;探討confuse 變形容詞的規律,知道如何正確使用以-ing 結尾的形容詞和以-ed 結尾的形容詞;掌握賓語從句中虛擬語氣的結構和用法;了解和思考青少年生活”。依據教學目標,教師在導學案中讓學生預習課文,查詞典,翻譯單詞和短語,完成填空訓練,從而掌握基礎知識點。同時,教師以“賓語從句中虛擬語氣的結構和用法”為主題,從英文期刊上篩選有關高中生活的素材,讓學生通過閱讀這些課外素材了解同齡人的生活狀態,就高中課程選擇、社團活動、興趣愛好、人際交往等談談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然后以Letter to the Future為題寫一封信,從而學會以積極的心態規劃高中學習和生活,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養成預習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以課堂為主陣地,發掘學生的潛能,傳授自主學習方法,培養其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是根本,也是必然。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壓縮自己講解的時間,基于精講精練,合理把控課堂教學節奏,讓學生有更多交流、互動的時間,并在此過程中不僅變得開朗和自信,而且能發現自身的優缺點,明確在之后的學習尤其是自主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例如,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 的課文The Freshman Challenge 主要介紹了美國學生亞當(Adam)剛剛進入高中的生活及其面臨的挑戰。課文看似簡單,實際上涉及國家的教育文化和教育觀,有許多值得深挖的點。考慮到學生有一定的英語知識積累,而課文相對簡單,教師在講解課文前留出時間,讓他們熟悉課文,討論導學階段發現、遺留的問題,并通過討論解決。然后,教師結合導學案、學生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和指導,幫助他們掃清學習障礙。學生對單詞掌握得不夠牢固,教師就讓他們掃讀課文,摘抄詞匯和句式,進行單詞專項學習、訓練;在講解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課文的言外之意,教師給出時間,以校園生活為切入點,讓他們就中外校園文化、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等進行對比,展開討論,從而拓展其知識面,培養其文化素養和自學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也是學習的源動力。實踐發現:學生若缺少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便無法有效學習、深度學習。學習動力源于專注的學習精神、積極的學習態度及強烈的學習欲望。高中生雖然身心接近成熟,相對沉穩,但是活潑開朗,相對敏感。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借助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其興趣,讓其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喜好,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以激發其學習、探究的熱情和欲望,使其養成積極、自主學習的習慣,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例如,在講授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5 Music 的課文The Virtual Choir 前,教師通過網絡搜集有關虛擬合唱團和其創始人埃里克·惠特克(Eric Whitacre)的資料,并將相關資料整理制作成視頻、PPT 課件,以供課堂教學使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視頻、PPT 課件,引導學生了解虛擬合唱團的發展歷程及創始人埃里克·惠特克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在此基礎上,從埃里克·惠特克國際暢銷、登頂古典音樂流行榜的合唱專輯《傾盆大雨》中選擇一首優美的歌曲,播放相關表演視頻,讓學生結合一些著名樂隊的發展教訓,想象、預判虛擬合唱團的未來發展前景,探討現代技術在藝術發展中的作用,從而喚醒他們的文化意識和自學熱情。
在新課程改革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習慣了“大水漫灌”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很少給其展示、鍛煉、質疑、反思、探究的機會,導致其在課堂教學中雖然能接收一定的信息,但是無法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對于教師來說,它不僅指根據教學要求積極講授文化知識,還包括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促使其調動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學習,養成手、腦、耳、眼并用的習慣(陳芹2022)。個性化、自主式的學習任務具有改善學習氛圍、培養學習能力的功效。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個性化、自主式的學習任務,營造自主學習氛圍,讓他們自主、有效地學習,實現自主學習能力乃至綜合素養的發展。
例如,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的Beautiful Ireland and Its Traditions 主要介紹了愛爾蘭的地理位置、人文和自然風情。愛爾蘭作為一個歐洲國家,與我國有著顯著的文化差異。教師從課文中發掘一些有趣的點,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為了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熱情,教師播放愛爾蘭宣傳片片段及廣為流傳的愛爾蘭民謠The Last Rose of Summer,吸引其注意力,激發其學習興趣。然后,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完成以下學習任務:(1)分析文章結構、寫作對象、描寫角度、描寫順序、語言特色;(2)討論:首段主要介紹了哪些景點,在介紹景點時采用了什么方法(舉例),結尾的概括有什么作用,分析一般現在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強調客觀事實);(3)給英國筆友塞萊娜(Selena)寫一封信,邀請她今年暑假來自己所在的城市旅游,并參照課文結構,介紹自己所在的城市,注意在寫作前羅列要點,以及信件的開頭和結尾。教師借助學習任務,使課堂教學由教師講授向學生自主學習轉變,既能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又能有效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在信息技術普及前,高中英語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后學習,學生所能利用的材料、資源主要是紙質材料,即自主學習可用、能用的資源有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利于其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各種形式的多媒體資源應有盡有,并且都適用于英語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這也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視覺、聽覺角度搜集不同形式的學習資源,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自學、復習,以拓展其學習空間,促使其養成自學和復習習慣。學生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英語,開闊視野。
例如,在講授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的課文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時,為了達成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了解節日的意義、由來、發展和變遷,培養文化素養和文化自信,教師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引領,讓學生利用信息化平臺開展一系列自主學習活動,活動內容包括:閱讀英語報刊上的相關報道,觀看相關英文電影、宣傳片,了解中外節日文化,形成深刻的認知;針對不同國家的傳統節日及文化習俗進行文化對比,借助寫作、演講等形式表達對傳統節日及節日文化的見解,體會節日文化所體現的追求和期望,反思社會發展;梳理與節日、慶典相關的詞匯,根據文本、圖片開展讀寫訓練,并記錄學習情況,將學習成果及時匯報、上傳。這樣既給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空間,又有助于鞏固課堂學習成果,促進其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是提高教學成效的一種重要途徑,具有導向、監督、鑒定和促進作用。傳統的英語教學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法,教學評價則是由期末考試決定的(覃海燕2020)。這種教學評價方式關注的是教學結果,忽略了教學過程及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要想提高學生對自主學習的重視程度,教師要制訂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體系,完善考核機制,突出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評價中的地位,促使教學評價在學生主動學習中起引領作用。當前的英語教學評價顯然無法滿足以上要求。有鑒于此,針對高中英語教學,要改進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評價方法,完善教學評價機制、考核體系,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將自主學習納入考核范疇,以激發其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例如,在講授新牛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 時,教師根據單元主題及學生的心理特點,以The Beauty of Youth(青春之美)為主題,組織他們開展項目化學習。首先,借助圖文并茂的影像資源,讓學生見識高中生的青春風采,有直觀、生動的體驗,促使他們獨立完成一幅英語圖鑒,概括說明The Beauty of Youth的形式和表現;其次,銜接所學課文,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最后,結合課外視頻、圖片資源,讓學生探究一些青春期問題,如青春期心理問題、學習成績停滯不前、追求名牌、追星等。在教學評價環節,將學習能力、態度、成果等納入學習評價,對學生的自學情況進行評價。同時,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多維度其學習狀態。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實際對學生、教學進行總評,引導學生全面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并制訂自學目標,同時對一些問題進行深思、判斷,從而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他們深度掌握知識和實現全面發展,也是時代的要求和英語教學創新發展的必然選擇。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當作大事要事,想方設法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提供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空間,激發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賦能其終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