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彩琴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在學習中建立自信心及獲得成就感(教育部2022)。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是衡量其英語學習水平和學習成果的重要標準之一(蔡小芳2021)。小學生正處在學習語言的黃金年齡階段,有較強的記憶力,樂于接受新事物,對于英語,他們往往充滿新鮮感和濃厚的興趣。教師要抓住學生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培養和提高其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英語教學的發展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是,當前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在口語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很多小學英語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一味重視講解教材中的知識內容,甚至把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的唯一目的,對于其英語口語重視程度不夠,忽視了口語交際方面的策略和技巧指導,致使課堂氛圍沉悶,學生被動接收知識,學習興趣不濃,缺乏積極性、主動性。
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其最重要的學習途徑便是實際運用。然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些教師不注重對英語口語交際環境和氛圍的營造,僅僅圍繞教材按部就班地講解知識,導致學生缺少英語口語交際的機會和平臺。這種傳統的“滿堂灌”英語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新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它使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知識的境地,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英語口語交際中不夠積極和缺乏自信,甚至不敢、不愿開口說英語。
在《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成為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注重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口語學習與訓練活動,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徐蓓2017),有效提高其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英語作為學生的第二語言,學習它需要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對英語口語交際環境和氛圍的營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全程用英語施教、與學生互動,少說漢語并逐漸過渡到不說漢語。剛開始學生可能不太適應,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就會逐漸適應。在小學低年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多用肢體動作配合英語口語與學生溝通和交流。當用英語提問后發現學生聽不懂、沒有理解意思時,教師要配合肢體語言適度進行重復和提示,直至他們明白自己的意思并作出相應的反應(賴江麗2014)。比如,課堂剛開始,教師站在講臺上對學生說:“Look at me carefully!”如果學生沒有領會其中的意思,教師就要及時配合手勢或肢體動作重復一遍。這樣學生就能領悟。教師想讓學生拿出課本就直接說“Take out your books.”。如果學生不明白口令的意思,教師就可以拿起手邊的課本再說一遍。這樣學生就能立即明白教師的意思。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慢慢適應純英語授課方式。
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 至12 歲之間,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善于模仿,記憶力、可塑性很強,在口語學習中敢于開口,愿意開口,樂于開口,教師要抓住他們的這些特點,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在英語口語方面多模仿,多鍛煉。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開展口語交際活動,給學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機會和平臺。在這類活動中,教師好比導演,學生則是演員。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展示和表演的欲望,從而提高他們參與英語口語交際的積極性。授課方式靈活了,學生也就慢慢喜歡上英語課,對口語交際也感興趣了,會逐漸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在課前,教師可以讓一名學生上講臺用英語作2—3 分鐘的自我介紹,包含姓名、性別、年齡、家庭成員及興趣愛好等。可以由教師隨機點名,也可以全班學生輪流進行。為了在同學面前完美展示,學生會認真準備,包括查閱單詞、請教他人等。準備的過程既能鍛煉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又有助于提升其學習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樂意與自己交流。對于不愿開口說英語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鼓勵,消除其膽怯心理。教師的鼓勵是讓學生充滿信心的法寶。學生有信心了,敢說了,就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對于在英語口語交際中表現優秀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教師發自內心的鼓勵和表揚會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讓不敢說英語的學生敢于開口,讓敢于說英語的學生表現得更優秀。
經過20余年的發展,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比重逐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總量為7570萬千瓦(見圖1),占全國電力總裝機的4.3%,發電量為2028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3.16%。相比發達國家,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及發電量所占比重都非常低,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課堂上鍛煉英語口語的時間畢竟很有限,要真正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還需要在課外盡可能地用英語交流。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校園里用英語交流,讓英語口語程度好的學生帶動程度差一些的,促進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整體提升。教師可以創設“英語角”,鼓勵學生定期進行英語口語交際。比如,用英語進行讀書分享、電影推介等。
新時代的教育發展日新月異,英語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和轉變教學模式,依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將先進的教學技術融入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水平。
如今的教育已經進入多媒體網絡教學時代,幾乎每個學校都配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多媒體具有視聽功能,能便捷、直觀、生動、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在英語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能為學生搭建更好的英語口語交際平臺。同時,教師借助海量的網絡教學資源,能為學生提供英語口語學習和訓練的豐富資源,幫助他們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或者相關視頻,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網絡資源優勢,引導學生以便捷的方式在新、舊知識融合中開展口語學習和訓練,從而提高其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文曉 2017)。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事先錄制的師生對話小視頻,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如何進行英語口語交際。教師可以多播放幾遍,讓學生跟著練習說英語,以達到培養語感、強化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教師要積極組織并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口語交際實踐活動,在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的同時,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英語口語練習的熱情和積極性。
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倡和鼓勵學生之間在課后進行角色扮演,用英語進行對話交流。教師也可以創設情境,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完成對話任務,讓他們在鍛煉表演能力的同時有效提升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2.朗誦
英語能力包含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朗誦屬于說的范疇。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適時朗誦一些英語材料,能促使其培養英語語感、掌握英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有效提高其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要精選適合學生年齡段和緊扣教學內容的朗讀材料。在課堂練習和鞏固環節,教師要適時在電子白板上出示或者播放相關朗誦材料,讓學生跟著朗讀。在學生能夠熟練朗讀后,教師要組織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朗讀比賽。對于朗誦精彩的小組,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肯定和獎勵,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英語口語交際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其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3.觀看英語動畫片或視頻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提升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在每堂課的拓展提高環節,教師可以適時播放與課本內容有關的英語動畫片或者有趣的英語視頻,組織和引導學生認真觀看。這些動畫片或視頻中有大量的人物對話,學生能在欣賞動畫片或者視頻內容的同時,無形中理解對話內容,掌握英語口語交際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和水平。
4.寫、讀英語日記
讀寫結合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又有助于促進其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學習和積累了一些單詞、句子和日常交際用語,教師可以讓他們寫英語日記并反復閱讀。在寫英語日記的過程中,學生會反復斟酌英語詞句的運用。長時間堅持寫日記,學生會在英語口語交際中做到對這些詞句的運用自如。
在新課標理念下,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已經成為衡量其英語學習能力和學習成果的重要標準之一。要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教師不僅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還要注重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和氛圍,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同時多組織并開展英語口語交際實踐活動,促使其真正把英語當作一種交際工具勤于使用。只要堅持每天說英語,練習口語交際,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