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克
人生,總是在一個又一個不經意之間與毫無關聯甚至無法預知的機遇撞個滿懷,如四年前從部隊轉業的我,從沒想過能與審計結緣。
轉業軍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工作的前半程和后半程分屬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退出現役重新安置選崗開始地方職場生涯,是所有轉業軍人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抉擇。選擇單位就是選擇行業,抑或是選擇一種生活。與絕大多數轉業軍人一樣,我之前有過多種考慮和選擇方向,卻在最后擇崗時作了一閃念的改變,由一名軍隊領導干部變成了一名地方審計新兵。
得益于領導和同事的人文關懷、工作指導、學習幫助,讓我沒有新人乍到的孤單與冷落,內心始終暖意洋洋,在共同的事業和追求中相識、相助、相知,并激勵我勇毅前行。
有幸見證了中央審計委員會領導下的國家審計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審計從聚焦于賬目上查錯糾弊,到偏重于對經濟領域微觀事項監督和控制,再到立足政治學角度強調審計作為一種權力制約,成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審計工作的地位作用更加彰顯。
有幸見證了各級審計機關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生動實踐,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炬火,看齊追隨、聽令景從成為政治自覺,篤行不怠、守正創新持續推動各項建設,“治已病、防未病”審計監督效應更加顯現,經濟監督“特種部隊”戰斗作風越來越強,作戰水平越來越高。
有幸見證了廣大審計人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逆行出征、奮不顧身的最美身影,在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中只爭朝夕、奮斗圓夢的最美姿態,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忠誠履職、奮勇擔當的最美形象。
……
這些印記和感受,或許有工作環境的改變帶來的新鮮感,或許是服務對象的不同引發的心理體驗,但我想,更深層次的原因,源自于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長風踏歌而行的時代脈動,源自于國家審計機關四十年來領導體制持續深化改革滋養的創新創造,源自于紅色審計精神賡續的堅持人民至上的社會責任和人文情懷。這些強烈的感受,如綿綿的春雨溫潤著了內心,化成了深深的感動與熱愛。
四年的審計時光,經歷的一點一滴,絲絲縷縷,已經為我搭建了一座牢不可破的精神木屋。不是我改變了什么,而是共同的審計事業和各級領導、同事的長期堅守默默付出深刻地改變了我、凈化了我,讓我學到并遵守了一個國家審計人該有的操守、取舍和輕重,在想妥協、退讓甚至是放棄的時候,知道咬咬牙、打打氣,多一點堅持,多一點堅韌,多一點堅瞭守;讓我更加努力地相信和望遠方的星辰、大海,始終涵養和保持一些精神性的成長、伸展的進取銳氣;讓我總是不間斷地自我審視思想和能力,更加懂得了“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不把偏執當原則,不把無效當勤奮,總是以不懈怠自己、不辜負審計的灼灼初心自我加壓奮勇向前。
古老而又年輕的審計洋溢著朝氣與活力,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上傳承著希望與夢想,也讓每一名平凡的審計人有機會散發出力量與光芒。“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的審計工作經歷不長,卻不甘也不應是審計機關的匆匆過客,矢志做一名審計征途的追光人和逐夢者,以審計精神立身,以創新規范立業,以自身素質立信,把個人的崇高追求融入到審計大事業,匯聚起新時代強審興審的磅礴偉力。這無關其他,而是因為責任厚重,所以不敢有絲毫的懈怠,這所有的努力,我必須用激情、擔當、情懷來支撐。
我知道,此生無法走出審計人共同的夢想,只因我最寶貴的年華,最熾熱的情感,都已經融進了審計這方沃土。我見審計多嫵媚,料審計待我應如是。
(作者單位:江西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