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麗絲·萊辛是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劇作家以及詩人,被譽為繼伍爾芙之后最偉大的女性作家,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以及世界級文學獎項。2007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這位英國女作家。《金色筆記》以其混亂而意味深刻的結構,被公認是多麗絲·萊辛的代表作。頒獎詞中稱《金色筆記》為“一部先鋒作品,是二十世紀審視男女關系的巔峰之作”。本文意圖分析其獨特的結構及對主題的建構,揭示多麗絲·萊辛寫作的特點,即通過書的結構形狀說明問題。
1 關于作者多麗絲·萊辛及《金色筆記》
作為一位多產的作家,多麗絲·萊辛參與了20世紀所有重要的學術和政治運動。20世紀見證了多麗絲·萊辛巨大的創造力:50多部小說及短片故事、大量的戲劇和詩歌、各種非小說類文學作品。在所有這些作品中,《金色筆記》被公認是其代表作。《金色筆記》在藝術形式上表現出大膽的改革與嘗試,它不僅在當時文學界產生了巨大的反響,還為后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同時,小說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和人性思考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女權主義小說。對此,這部小說的作者多麗絲·萊辛并不這樣認為。多麗絲·萊辛后來寫道:“精神崩潰作為一種把自身從幻境中治療和解放出來的方法的主題被批評家們所忽視。”多麗絲·萊辛對批評家們沒能欣賞到這部小說獨特的結構也感到惋惜[1]。
《金色筆記》的結構混亂而意義深刻。《金色筆記》從一個傳統短篇小說“自由女性”開始,其中“自由女性”被分成五部分,中間依次穿插進黑、紅、黃、藍四種筆記。第一部分“自由女性”后是四部分不同顏色的筆記,這種模式重復了四次,之后出現了金色筆記,最后一部分“自由女性”結束了全書。這種貌似混亂無序的結構其實是作者精心設計的小說主旨圖。這是一部結構高度嚴謹、布局非常認真的小說。本文基于多麗絲·萊辛寫作此書的目的—— “使一本書的組合形式不需要文字說明就能表明意義,即通過書的結構形狀說明問題”[2],分析小說《金色筆記》獨特的結構及對主題的建構。
2《金色筆記》中破碎的網狀結構
形式和內容是文學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關系正如載體和附體的關系。自從文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這兩個概念就時常被提起,但從來沒有被混淆,因為它們的功能和界線十分明顯。但是當文學發展到20世紀,某些人試圖使形式突破限制。多麗絲·萊辛這位極富創造力的作家在1962年以一本《金色筆記》把新的概念帶入了文學。那些過去常常喜歡看異域愛情故事和精彩冒險的人看到《金色筆記》的情節或許對此失望至極,因為它的結構看起來混亂無比而且沒有緊湊的故事,因此,《金色筆記》被一些讀者比喻成一份由多種菜式混合而成的中式拼盤。
《金色筆記》由一個“自由女性”的短篇故事和五本筆記組成,并沒有明顯的章節,主要講述了20世紀50年代年輕的作家安娜在倫敦和非洲殖民地的生活、記憶和寫作。“自由女性”大約60000字,被分成了五個部分,分別插入四本筆記,內容十分豐富。第一眼看來,《金色筆記》確實給人一團亂麻、毫無辭藻、言語生硬的感覺。但是,該作品的形式復雜,是作者仔細認真創作出來的。多麗絲·萊辛多次重復說到《金色筆記》是一部結構高度嚴謹、布局非常認真的小說。小說的意義在于它各個部分的相互關系,寓意于形。小說的結構貌似混亂無序,實際上,主題和結構相互呼應。《金色筆記》的結構在表達意義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它的結構構建了一幅龐大而引人注目的圖畫,這幅圖通過形式和內容完美地表達作品的意義。[3]”
《金色筆記》的結構是作者精心有意設計的。多麗絲·萊辛把“自由女性”分成五個部分,然后分別插入四本筆記。這四本筆記探討了性、政治以及創造性之間潛藏的混亂關系。“自由女性”和這些筆記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網狀結構。這張網縱向和橫向都包含了大量復雜的思想,暗指當時混亂的世界。正如陳才宇在他書中描述的那樣:“這種結構展示了這樣一張網:四本筆記、金色筆記和‘自由女性’小說都是《金色筆記》這張大網中相互連接的網點。”如果我們把“自由女性”當作經線,四本筆記當作緯線,那么這本書的結構就像一張網,這張網覆蓋了整個內容[4]。
可以說,這些筆記和“自由女性”彼此聯系,共同構成了《金色筆記》的形式。
3 破碎的結構揭露深刻的主題
多麗絲·萊辛曾說過小說的意義在于它各個部分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盡管結構如此復雜,《金色筆記》的各個部分依然是有跡可循的。在接下來的段落中,將詳細解釋《金色筆記》中各個部分的相互關系。一旦理解了這個特殊的結構和各部分相互的關系,讀者就能更好地理解主題和小說巨大的價值。
因為“自由女性”和各筆記的交叉并置,所以讀者能同時看到現在的安娜和過去的安娜。《金色筆記》特殊的結構暗含了大量的內容:安娜的經歷、感受、安娜不同的身份(作家、母親、共產黨員和虛構角色)。黑色筆記中,安娜主要描述了她在非洲的經歷。黑色筆記以一條黑線為分界線,被分為兩個部分:源頭和金錢。在源頭部分,安娜回憶了創作第一部小說《戰爭前線》時,她在非洲的經歷。金錢部分主要關于她的金融狀況。安娜從她的小說、一些小說評論以及各種各樣的關于把她的小說改編成電影搬上熒幕的商業訪談中收獲了大量金錢。但是在黑色筆記后面的部分出現了許多報紙剪貼,而且它們大部分是關于非洲暴力、死亡、暴亂和仇恨的。黑色筆記是多麗絲·萊辛基于自己在非洲的經歷寫成的,有自傳體性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多麗絲·萊辛就是安娜,安娜就是多麗絲·萊辛。
紅色筆記記錄了安娜的政治生活,講述了她是如何脫離共產黨的。紅色筆記的后面部分和黑色筆記后半部分一樣,運用了報紙剪貼,但內容主要是關于發生在歐洲、蘇聯、美國和亞洲的一些事情,并未涉及非洲。
黃色筆記是安娜嘗試通過小說中虛構的另一個自我艾拉(Ella)從新的視角看自己。艾拉的境況和個人生活跟安娜的十分相似。黃色筆記以一些未完成的大綱或者說一些短篇小說段落結束。
藍色筆記主要是安娜的經歷和近乎瘋狂的真實日記。這些日記記載了自1950年到1956年間發生的事情,并無大的遺漏。但是1956年3月起,到1957年9月間的18個月沒有標注確切的日期。這些日記主要記錄了安娜在倫敦和美國移民作家索爾·格林的一些初期來往。
每本筆記都描寫了安娜生活的一個方面,每個方面又代表了不同的安娜。安娜內心的分裂破碎通過此種方式呈現在讀者的面前。這種平行的結構對表達此書在破碎中尋求完整的主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看似混亂的結構突出了多麗絲·萊辛想要表達的復雜主題:嘗試探討個人性格的多面性和分裂性;暴露了安娜生活的城市——倫敦的社會、文化和性別的混亂;掙扎在各種社會破碎中對情感的一致和完整性的追求。“自由女性”和筆記被仔細地設計在這張特別的網狀結構中,這展示了多麗絲·萊辛在文學寫作方面的創新性實驗。“這部小說試圖打破形式,打破某種意識并且超越它們。”這種有意義的結構是她對戰后混亂的世界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破碎的人們的回應。
4 安娜在混亂中尋求完整
《金色筆記》特殊的網狀結構不僅反映了當時混亂的世界,而且暗示人們內心的分裂與破碎。在這個世界中,“毀滅”被稱作“一種力量”,“戰爭”被說成“我們時代的真理”。正如布拉德伯里(Bradbury)說的:《金色筆記》是戰后英國小說中最具影響力的一部作品:它是一個復雜且多層次的文學文本,同時也是一位非凡女性的生動寫照。這位女性因個人不完整感、政治責任感以及心理分析的好奇心等元素,在自我與話語中遭遇了危機,而這一切在此得以展現[5]。
當安娜認識到分裂的社會和身邊破碎的人們時,她收集四本筆記并將其整理為一本新的筆記(最后的“金色筆記”),她努力在這個“男人、女人、束縛、自由、好、壞、是、非、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性、愛……”混淆的混亂世界中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通過閱讀作者對分裂人們的描述,讀者能感覺到他們對完整的渴望。在發現“分裂的太陽”后,安娜以及和安娜類似的人努力追求完整,試圖抓住生活的意義,無論他們前進得有多慢,但只要在前進,就不是后退。安娜通過對四本筆記的整理和總結,最終形成了金色筆記,這一過程象征著她在混亂中尋求完整的努力。金色筆記代表著一種整合和超越,是安娜對自己過去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期許,也是她在混亂中找到的一絲秩序和希望。總的來說,特殊的結構構建了小說的主題,說明了小說內涵和外在意義。小說主人公通過在破碎中追求完整,實現了平衡。
5 結語
多麗絲·萊辛所有作品中,《金色筆記》以其創新的結構和主題策略領先于其他作品。女權主義只是這本重要小說的一小部分。它特殊的網狀結構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筆記和“自由女性”小說的交叉并置完美地實現了多麗絲·萊辛的寫作目的。通過討論筆記中和夢中變化多端的安娜,讀者能看到安娜在破碎中追求完整和自我認識的努力。多麗絲·萊辛運用有意義的結構來表達小說的主題。通過結構構建的主題又和小說的結構密切相連。多麗絲·萊辛已經讓小說“通過自己的結構說話”。讓結構被用來反映當時混亂的世界和人們破碎的內心世界。《金色筆記》的主題和結構在破碎中統一,小說的結構反映了小說的主題,小說破碎的主題更凸顯了小說結構的獨特性,兩者相得益彰。《金色筆記》的混亂不僅表現在結構上的多視角敘事和內容碎片化,還表現在主人公安娜的精神混亂,如自我身份的迷失與追尋、政治理想的破滅與消亡、愛情與婚姻的迷茫與困境等。■
引用
[1] 多麗絲·萊辛,著.金色筆記[M].陳才宇,劉新民,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2] Lessing,Doris.The Golden Notebook [M].The United States:Simon amp;Schuster,Inc,1981.
[3] Fahim,Shadia S.Doris Lessing: Sufi Equilibrium and the Form of the Novel[M].St.Martin's Press,1994.
[4] 陳才宇.形式也是內容:《金色筆記》釋讀[J].外國文學評論,1999(4):72-76.
[5] Bradbury,Malcolm.The Modern British Novel 1878-2001[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作者簡介:唐艷(1986—),女,湖南永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就職于海南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