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從傳統文化傳承的視角出發,對52名幼兒教師(以下簡稱幼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與訪談,旨在收集具有教育價值的傳統文化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有助于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懷,還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價值觀。在此基礎上,整理出了三部樹葉影子劇本。在設計與制作幼兒園玩教具時,筆者融合了安全性、趣味性、教育性、環保性和創新性等原則,并選定了“樹葉影子劇場”作為玩教具的呈現形式。通過這一玩教具,幼兒可以在游戲中接觸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最后,筆者對未來的設計方向進行了展望,包括深化與傳統文化故事的結合、技術與玩教具的結合、個性化定制設計以及跨領域教育的應用。本文旨在探索傳統文化故事與幼兒園玩教具結合的創新路徑,為幼兒教育提供富有意義且創新的教學游戲體驗,從而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
1 基于傳統文化故事的幼兒園玩教具設計背景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可以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傳承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而傳統文化故事也是中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空間,為幼兒健康快樂的生長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2]。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是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的重要實踐,它不僅豐富了幼兒的游戲活動內容,還作為教學游戲活動的重要工具載體,承載著教育意義和文化價值。將傳統文化故事融入幼兒園自制玩教具,可作為一條可行的傳統文化傳承道路。
據統計,目前我國幼兒園玩教具市場上,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玩教具相對較少。大多數玩教具過于注重功能性和趣味性,而忽略了文化內涵的融入[3]。這一現象導致幼兒在使用玩教具的過程中,缺乏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難以深入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 基于傳統文化故事的幼兒園玩教具設計框架
2.1“樹葉影子劇場”的設計思路
設計團隊運用問卷調查和訪談,對Z市幼兒園進行走訪,收集并篩選幼兒喜歡的、有教育價值的傳統文化故事。根據幼兒的年齡階段發展水平,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理論,基于“樹葉影子劇場”玩教具的設計意圖,遵循玩教具的設計原則,將篩選出的傳統文化故事進行劇本改寫。對于每一個劇本,整理出了多幕劇情,并詳細梳理了故事的主要角色以及他們的臺詞。接著,利用不同樹種的樹葉,根據它們的形狀與顏色,通過粘貼、剪切等精細的手工技藝,在透明膠片上精心制作出一幕幕生動的劇情背景畫面和栩栩如生的故事角色。通過將同一劇本的每一劇幕背景畫面,按照故事發生的先后順序精心串聯,并配以故事主要角色在特定背景下的動態演繹,“樹葉影子劇場”幼兒園玩教具成品模型得以生動呈現。在劇場演繹中,幼兒操作故事人物進行表演,并對故事人物進行配音,生動形象地再現傳統文化故事。
2.2“樹葉影子劇場”遵循的設計原則
2.2.1 安全性原則
玩教具的安全性是設計過程中首要考慮的因素。幼兒年齡小,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因此,玩教具必須注重安全。例如,在材料的選擇上,應避免使用尖銳、有毒、有害的材料,可以選擇柔軟的樹葉,避免使用有硬刺或容易劃傷幼兒的樹葉。此外,還應注重玩教具的消毒處理,確保衛生安全,如對于收集來的樹葉,可以進行清洗和晾曬,去除可能存在的細菌和灰塵。
2.2.2 趣味性原則
玩教具的設計要具備趣味性原則。興趣是幼兒愛好某種活動或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傾向,興趣也是最好的老師。例如,幼兒開始認讀漢字時,采用一些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使他們興致勃勃地去大膽讀、大膽說,在學會以后,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和愉快的興趣體驗,從而產生更進一步閱讀的興趣[4]。
2.2.3 教育性原則
玩教具的設計要具備教育性原則。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是教師引發和支持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來獲取認知經驗、發展行為技能、進行主動學習的重要載體。主要體現在:通過引導幼兒操作玩教具演繹傳統文化故事,可以增進幼兒傳統文化故事的認知,發展幼兒的動作技能,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認同[5]。
2.2.4 環保性原則
玩教具的設計要具備環保性原則。“樹葉影子劇場”玩教具制作方面則具有獨特的價值。它取材于大自然,無處不在,成本極低且方便創作。不同地域和不同季節的樹葉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為幼兒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絕佳材料。
2.2.5 創新性原則
玩教具的設計應強調創新性原則。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梢酝ㄟ^一物多玩的方式,提高玩教具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例如,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鼓勵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影子劇本進行再次創作,使幼兒更進一步地了解傳統文化故事的內涵。
3 基于傳統文化故事的幼兒園玩教具設計過程
3.1 樹葉影子劇本的篩選
基于興趣導向與教育性原則,傳統文化故事的篩選主要有兩個依據:其一,故事內容是否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幼兒發展需求以及吸引幼兒興趣。遵循以上原則,通過對不同幼兒園52名幼兒教師的問卷調查與訪談結果,分析得出了在日常教學中講授的傳統文化故事及幼兒反映滿意度(滿分5分)情況。表1所示為,團隊選取教師講授次數最多的前8篇傳統文化故事及幼兒滿意度平均分情況。
3.2 樹葉影子劇本的制作
設計團隊選取《春節》《精忠報國》《孔融讓梨》3篇傳統文化故事,進行樹葉影子劇本的改寫。以《孔融讓梨》為例。首先,將故事分別劃分為三幕,第一幕孔融的自述,第二幕孔融讓梨,第三幕孔融讓梨的原因。其次,根據不同的劇幕故事,用樹葉在透明膠片上設計出三幅故事背景畫面。再次,將故事主要人物孔融、孔融的父母、送梨的人等,同樣用樹葉粘貼設計出形體樣貌,每個人物用兩根小木棍支撐。保證人物尺寸一致,場景的構圖上手法一致,追求達到該玩教具表現的最佳效果。接著,根據故事內容改寫出人物臺詞。最后,設計團隊將劇幕背景、角色、臺詞巧妙結合,構成《孔融讓梨》的樹葉影子劇本。
3.3 “樹葉影子劇場”的呈現
3.3.1 劇場幕布的選擇
特殊材質的紙張對影子效果有不同影響。以帶有金屬光澤的紙張為例,當燈光照射在這種紙張上時,會產生獨特的反射效果,使樹葉的影子更加明亮、清晰。半透明的磨砂紙能夠使影子變得柔和,營造出一種夢幻的氛圍。在黑暗環境中,用紫外線燈照射熒光紙制作的樹葉影子玩教具,會發出絢麗的光芒,可以極大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相比之下,設計團隊最后選擇了半透明的磨砂紙作為劇場幕布,以便可以更好地達到置身于傳統文化故事情景的效果。
3.3.2 劇場演繹場地的制作
首先是材料的準備,需要幕布、劇幕背景、大紙箱、直木棍、手電筒、小凳子等。這些材料大多容易獲取,成本低廉,適合幼兒園開展活動使用。制作過程:先將大紙箱底部剪開并挖空,然后在上下兩端制作卡槽,將劇幕背景第一幕放在卡槽內,其余劇幕背景放在右邊,黑幕的時候進行背景更換,右近左出,再把大紙箱放在小凳子上,舞臺就做好了。最后用手電筒對準有劇幕背景的一面,在大紙箱和手電筒之間拿起樹葉角色,精彩的故事就開幕了。
4 基于“樹葉影子劇場”玩教具未來的拓展方向
4.1 深化與傳統文化故事的結合
目前,在幼兒園玩教具設計中所應用的傳統文化故事還比較有限。未來,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故事資源,不僅僅局限于一些廣為人知的故事,還可以探索一些相對小眾且具有教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故事。例如,各地方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
4.2 技術與玩教具的結合
引入數字技術,如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為樹葉影子玩教具增添新的體驗[6]。例如,通過增強現實技術,當幼兒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樹葉影子時,可以出現與繪本故事相關的動畫、聲音等,增強互動性和趣味性。
4.3 個性化定制設計
開展個性化定制活動,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設計專屬的樹葉影子玩教具。教師可以提供各種材料和工具,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樣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需求,還能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
4.4 跨領域教育的應用
“樹葉影子劇場”玩教具可以與其他領域進行融合,開展跨領域教育活動。例如,與科學領域相結合,讓幼兒通過樹葉影子的形狀和大小進行分類、排序、測量等活動,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與藝術領域相結合,根據傳統文化故事創作音樂,配合樹葉影子表演,提高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表現力。
5 結語
本文以傳統文化故事為切入點,設計出“樹葉影子劇場”幼兒園玩教具,并作出未來的設計方向規劃。這種結合不僅豐富了玩教具的文化內涵,還為幼兒提供了更具教育價值的游戲體驗。一方面,傳統文化故事能夠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懷;另一方面,傳統文化故事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價值觀[7],如誠實、謙讓等傳統美德。通過故事的演繹和玩教具的操作,讓幼兒在身體力行中產生情感體驗與認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p>
引用
[1]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 2023(7):1-2.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 王永杰.徽文化背景下幼兒園玩教具的開發與應用研究[J].品位·經典,2021(24):170-172.
[4] 張其菊.趣味識字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微[J].成才之路,2023(28):101-104.
[5] 戴晶晶,黃瑜凡,盧春霞.基于廣西天等霜降節非遺文化的幼兒園玩教具設計與制作研究[J].玩具世界,2024(4):124-126.
[6] 呂艷.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實訓課程的教學創新實踐研究——以“幼兒游戲與指導”課程為例[J].大學,2024 (14):43-46.
[7] 姚兆芳.幼兒園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路徑探索[J].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4(1):178-180.
本文系2024年度河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棋·豫·記——河南文化融入棋盤游戲實踐研究”(202414169002)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馬林普(2002—),男,河南新鄉人,本科,就讀于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崔婧瀟,女,河南許昌人,本科,就讀于河南科技職業大學;喬葉青(2003—),女,河南洛陽人,本科,就讀于河南科技職業大學;胡藝馨,女,河南開封人,本科,就讀于河南科技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