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佳
在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堅強物質支撐。”當前,全球正在經歷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必將帶來生產技術的重大變革和生產方式的重構,這將為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釋放新動力,提供新機遇。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立足實際,放眼未來,構建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產業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本錢,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也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應有之義。
我省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龍江,以高水平創新引領高質量振興發展。要根據經濟發展新趨勢,結合實際,把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智能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新經濟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近年來,我省持續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實施產業振興計劃,加快構建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產業技術方向和我省實際的“4567”現代產業體系,向產業創新發展邁出了新步伐。
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應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抓住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領域和方向,力爭實施一批具有較大牽動能力的高新技術攻關項目。按照攻克技術、培育產品、引導產業、加快發展的思路,瞄準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在航空航天、綠色食品、高端裝備、石油化工、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智能機器人等領域開展科技攻關,促進新動能培育發展、舊動能轉型升級。
打造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是世界高科技產業競相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趨勢。我省的糧食加工、食品加工、煤炭化工、石化工業、醫藥工業、機電工業等行業產業鏈有很大提升空間。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優勢,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把資源產業做大做強做精。通過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和資源轉化動能,為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發展替代產業提供相對充裕的時間和資金。增強替代產業發展的后勁,由傳統資源型產業向新興科技型和替代產業發展。
在繼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導的同時,還要注重需求側改革。要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升級擴大高質量供給。農業方面,著力進行農作物新品種研發推廣、擴大大豆和雜糧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糧食、畜牧養殖和畜產品深加工;工業方面,著力開發智能機器人、新型能源、節能環保、現代農機、石墨烯新材料等既有龍江獨特優勢、又有廣泛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服務業方面,著力發展旅游、養老、金融、文化教育、體育健身、醫療保健、交通物流、網絡數據、信息通信等行業。積極完善市場體系,著力打造黑龍江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銷售網絡,繼續鼓勵在省外開設黑龍江特產專賣店。
在金融市場的管理中,要為實體經濟的發展預留一定金融資金比例,不斷加大實體經濟企業的金融融資支持力度與支持幅度,保證金融資金可以合理流向實體經濟,增強扶持實體經濟企業的能力。在金融市場上,要保證實體經濟企業的金融籌資途徑健全合理,完善實體經濟的融資渠道。加快金融市場支持實體經濟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保證實體經濟企業按時、按需得到金融資金支持。要強化金融制度執行。加大對實體經濟企業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減輕實體經濟企業金融借貸的利息成本與稅負成本,為實體經濟和現代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