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晨陽
(黃河出版傳媒集團陽光出版社 寧夏 銀川 750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這不僅指明了未來中國文化的發展方向,更是同樣適用于繪本的創作。中國傳統文化是經過幾千年的歲月積淀,長期的篩選與選擇,最終形成不斷傳承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民間習俗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總和,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要不斷傳承和繼承發揚的。繪本作為幼兒的啟蒙讀物,更是兒童所接受的第一次教育,繪本有別于傳統的圖畫書,更加強調情緒的沉浸與主題的連續性,通過圖畫的視覺元素,在腦海中構建連續的影像。
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但是時代在變遷,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在離開原來的社會背景下會顯得并不太容易理解,很難讓兒童共情。傳統文化繪本的故事敘述脈絡有時難以避免地直白的講道理,或者簡單地對古代故事的配圖,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不斷地發展,內涵也同樣在不斷地豐富,摒棄糟粕,傳承經典,中國傳統文化繪本不是簡單地講述傳統故事,中國傳統文化繪本的教育意義體現在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內核的宣傳,應當在繪本中巧妙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通過講述新時代背景下的故事來加深兒童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內核的理解。
繪本多從直接講道理的教育出發,沒有以兒童為視角。從家長角度來說,更加喜歡直接講道理的兒童讀物去教育孩子,因為簡單高效,但是教育就是潤物細無聲,只有通過自身的體會和理解,才能達到教育的意義。中國傳統文化要想發展必須要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和藝術特色。還應以兒童的角度出發,用兒童的語言描繪兒童的繪本,從兒童心理出發,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不拘泥于形式,培養孩子的審美,通過感知美來塑造健全的人格,通過繪本去探索世界的行為準則和勇氣。
少兒板塊作為重要的圖書剛需,出版社對占領少兒圖書的市場份額積極且主動。快速地擴張發展必然導致繪本的內容缺乏新意,更加會忽略了原創內容上的精耕細作。同時,繪本的創作往往就是文字配圖,但是在前期作品的創作應當從兒童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其心理特點,在繪制配圖時應當考慮兒童的審美,目前市場上的作品不少,但是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繪本還不夠多、不夠豐富。我國原創兒童繪本發展時間雖短,但涌現了一批獨具特色的原創中國傳統文化繪本,如“百年百部中國兒童圖畫書經典書系”,這部繪本搶救性地整理了從1919—2018年一百年來的經典童書3000余種,目前出版了近50個品種,第一輯共8種,包括《哪吒鬧海》《神筆馬良》《河馬幼兒園》《蘿卜回來了》等。這套童書的出版令人欣喜,這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繪本的傳承與繼承,對優秀作品的最好尊重。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使文化的地位再一次被提高,文化自信對于中國來說,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國家興盛實力增強的表現,時代發展的需求。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哲學思想、生活經驗等各方面的總結與提煉,只有將中國傳統文化繼續傳承與發揚,才能將文化自信根植于心。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千年所總結的重要寶貴經驗,更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是來自于五千年的文化、來自于愛國主義、來自于中華民族的強大生命力。文化自信更是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的內在驅動力。
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力發揚必會將新生一代的兒童血液中的民族基因激活。中國傳統文化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更是與時俱進的文化,它的強大的生命力、崇尚道德禮儀、培養愛國主義等這些優秀的品質對于發展國家軟實力具有促進作用,愛國主義是時代發展的主旋律,更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強國途徑。這對于祖國的發展、兒童的教育、時代的發展需要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就是體現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因此,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是實現文化自信的路徑之一。
“國潮”筆者認為可以理解為中國文化、本土品牌、中國美學的流行潮流,是愛國主義的外在表達,更是內在的文化認同。“國潮”可以理解為中國傳統文化新時期的新發展潮流。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座寶庫,是中國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底蘊,中國傳統文化歷經滄桑卻歷久彌新,隨著愛國主義思想、文化認同感的不斷提升,中國傳統文化被大眾所喜愛、助推了世界范圍的中國文化熱。中國人民的消費水平和鑒賞能力不斷升級,愛國主義思想在不斷表現。華為、李寧、小米本土品牌的興起,在產品質量越來越同質化的前提下,大眾對于消費的重心開始轉移,更愿意為能帶來文化認同感、帶來情感歸屬感而買單。“故宮聯名款”的火爆使得故宮已經成為一個最具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識,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國風美少年》讓人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大魚海棠》的口碑見證了國漫崛起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長安三萬里》考究的唐裝和大唐盛世將各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予以體現,呈現出了獨特的中國韻味。立體書《打開故宮》叫好又叫座,全景式地呈現了故宮文化,突破了圖書的閱讀功能,更具收藏價值。
“國潮熱”的興起,折射出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價值歸屬的認可。“國潮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蘇和中國美學的再次發揚。諸如漢服、故宮、國樂等文化元素被廣泛認可,以及時尚、文化、科技等產業應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并獲得廣泛認同,中國傳統文化逐漸與多領域融合。各類故宮聯名款的銷售火爆,中國傳統文化逐漸變為了審美主流和市場潮流。同樣,繪本也可以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繪本之于兒童的美育教育,不僅是培養審美的教育意義。中國傳統文化繪本在基本的美育教育功能上,更多了一項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使命,更是對于美育教育中培養一個健全的人格的重要作用。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含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優良的品德與做事準則、面對困難迎難而上等中華民族品格。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繪本將這些優秀的品格根植于心,為發展我國的文化自信,培育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審美的新一代具有重要意義。
美育可以健全人格。美育不僅是培養審美或繪畫的鑒賞能力,對于生活來講,是培養發現美的能力;對于個人來講,是培養情感能力;對于社會來講,是提高全員素養,并通過心靈美而涵養出的創造力和創新力。在思想上營造自己理想中的精神花園,在現實中治愈心靈的創傷,美是有治愈能力的。審美不僅是生活的裝點,更是發現美、感受美的心靈構建。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繪本,不僅是培養審美趣味,更是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故事、故事中所蘊含的哲理以及繪本中所蘊含的中國哲學思想的學習,進一步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更應與從兒童的角度出發去調動兒童閱讀的積極性,并非是被動地接受,而應該是主動地思考。繪本是一座橋梁,兒童處于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關鍵時期。而中國傳統文化繪本對于美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直在思考美育教育的意義,美對于兒童的意義在哪里。筆者認為,事物提供的是身體的養分,美提供的是精神的養分。懂得美感知美會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中汲取更加充實的力量茁壯成長,只有學會感知美,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
一方面,傳統文化的創作不可避免地會運用到幾千年來的倫理觀念。以家長為主導,兒童是附庸,現代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兒童自我意識的覺醒為目標,以人為本,貫徹到中國傳統文化繪本中,就是要以兒童的自我覺醒為主導,以培養兒童獨立人格和獨立思考能力為目的,培養一個健全獨立的人格。另一方面,繪本的受眾是兒童,但是購買繪本的主體卻是家長,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喜歡具有教育意義的、形式豐富有趣的、色彩飽滿裝幀精美的、暢銷的繪本,但是卻忽略了兒童本身對于繪本的需求。兒童喜歡什么樣的繪本,兒童需要什么樣的繪本,以及對于兒童閱讀繪本后的感受都很容易被忽略。
教育家顧明遠在《未來教育的變與不變》中說道:“互聯網使教育發生重大的、可以說是革命性的變革。但教育的本質不會變,教育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本質不會變,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不會變。”
中國歷經教育觀念的不斷深入發展,從培養技能到培養兒童的自主意識,兒童現在是教育的主導。閱讀的意義在于使人專注的沉浸在故事中,這種安靜的專注力很寶貴,快節奏的生活、對物質的渴望、各種壓力導致人們的焦慮,紙質圖書的閱讀可以讓人獲得寧靜,而陪伴孩子閱讀繪本對于兒童成長來說,是一種心理上安全感的建立,對于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氣,以及被愛的感覺。這些都是兒童成長所需的養料。繪本的教育意義是潤物細無聲的,不是單純的教化作用,通過閱讀來感受愛、懂得善良的可貴、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這些才是閱讀繪本的重要意義。
鼓勵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繪本中的應用。從繪本獎項方面鼓勵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繪本的創作。建議通過在已有的兒童繪本獎項中增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兒童繪本獎,鼓勵故事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視覺形式上采用中國傳統文化美術元素繪本的創作,比如多采用龍、石像、剪紙、蠟染,以及民間的布老虎、兔兒爺、虎頭帽,還有加強傳統節日的宣傳。
從出版方面鼓勵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繪本的出版。出版社可以有意識地自發組稿,設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繪本的選題,同時可以爭取相關兒童繪本的政策傾斜,多出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繪本。
可以在兒童日常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節日的教育。加強對元旦、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五月初五端午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九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的內涵介紹、氛圍營造、舉辦特色活動等形式讓兒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國傳統節日。
加強在日常教育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繪本的日常學習。可以提倡幼兒園在繪本的采購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繪本的側重,并通過日常講故事等形式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與學習,同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兒童的民族自豪感。在美術學習中融入對中國傳統文化美術元素的學習。可以日常通過對毛筆、水墨畫等的學習,使兒童對中國傳統美術元素培養天然的親近感。還可以引導幼兒進行窗花的剪紙活動,讓幼兒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樹立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傳統文化中適合于調理社會關系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內容,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
中國傳統文化是對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的藝術、思想、道德、規范的高度概括與總結,中國傳統文化繪本不僅是簡單講述中國傳統文化故事,更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繼承與發揚,對中國傳統美術中寫意性和文人畫的繼承與發揚,對中國傳統美學的繼承與發揚,激活兒童血脈中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所以,大力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繪本是社會進步發展的需求、兒童教育的需求、發展文化自信的需求。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就是要大力提倡在繪本創作中運用中國傳統文化表現元素,如傳統節日、民間習俗、積極向上的古典故事以及傳遞愛國思想,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斷發揚,將愛國主義根植于心,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