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茂 周婷婷
(成都市廣播電視臺 四川 610059)
新時代融媒體背景下廣大觀眾對電視新聞報道品質提出更高要求。此種情況下,為了凸顯出電視新聞報道的即時性、準確性,就需要新聞記者做好現場報道。但要想做好現場報道,就需要新聞記者思路清晰且連貫,一氣呵成。為此,新聞記者應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注重自我學習、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等,掌握現場報道的技巧,特別是在客戶端新聞直播報道中把握好節奏,運用恰當的語言對大小屏觀眾進行新聞事件描述,向觀眾傳遞重要的新聞信息[1]。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是一種重要的新聞傳播形式,它具有直觀、時效、參與、互動和真實等多種優點。正因如此,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已經成為現代新聞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實時、直觀、生動的形式向觀眾傳遞新聞信息,增強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感和現場感。具體而言,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作用為:第一,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能夠讓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新聞事件。通過現場報道,觀眾可以聽到現場的聲音、看到現場的場景,感受到現場的氣氛,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聞事件。這種直觀的感受是傳統新聞報道無法比擬的。在一線新聞報道從事20年間,四個字“走進現場”一直銘記于心。在汶川大地震中,走進十秒鐘石塊壘砌的百米山坡,在泥石流現場走進曾經的校園,在城市街巷中涉水走進爆管現場等等無不是用心聽,真切看。第二,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增強了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現場報道可以實時傳遞新聞事件,使觀眾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事件的發生和發展[2]。第三,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可以增強觀眾的參與感。現場報道可以讓觀眾參與到新聞事件中來,通過與主持人的互動,觀眾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種參與感可以增強觀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和認同感。國慶70周年前夕,成都市廣播電視臺與央視聯合拍攝的特別節目《我和我的祖國》街頭快閃錄制過程中,歌手陳彼得現場領唱,市民自發大合唱,就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抓住這一情況共鳴時刻,采訪市民,結果采訪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市民對著鏡頭流露出對祖國深深的愛。一名環衛工人正好在街邊清掃,聽著歌聲響起,不由地跟著大伙合唱起來,他接受采訪,說自己很少唱歌,但這首歌從小就會唱,從未忘記,說著眼眶便濕潤了,讓人感動。而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和我的祖國》快閃特別節目榮獲“四川新聞獎”,全網瀏覽量超十億。第四,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可以增強新聞報道的互動性。現場報道可以讓觀眾參與到新聞事件中來,通過與主持人的互動,觀眾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種互動性可以增強觀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和認同感。第五,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可以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感。現場報道可以讓觀眾感受到現場的氣氛和場景,這種真實感可以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聞事件。這種真實感可以讓觀眾更加信任和認同新聞報道。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基本原則是真實性、公正性、敏感性、專業性和尊重人權等方面的綜合要求,旨在確保報道的可信度、準確性和社會責任感,以滿足公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并為社會提供公正、客觀的信息傳播平臺。
(一)真實性原則。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應當真實反映事件的發生過程和現場情況,避免虛假、夸張或歪曲事實的報道。記者必須慎重核實信息的真實性,采用權威來源和多方證實的方式,確保報道的準確性。
(二)公正性原則。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應當堅持公正、客觀、中立的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記者應當以客觀的眼光呈現事實,避免個人主觀色彩和偏見的介入,確保報道的公正性。
(三)敏感性原則。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應當對敏感事件給予充分的關注和處理,同時也要謹慎處理敏感信息,避免對相關當事人產生不必要的侵害或傷害。記者在報道敏感事件時應當尊重道德底線和個人隱私。
(四)專業性原則。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要求記者具備專業知識和報道技巧,能夠準確把握事實細節和事件的本質,避免不當的判斷和主觀臆斷。記者應當進行充分的調查和采訪工作,理性、客觀地呈現事件,并提供對事件背后原因的深入分析[3]。
(五)尊重人權原則: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應當尊重個人權益和人格尊嚴,不侵犯他人的隱私,避免對當事人進行任何形式的誹謗、中傷或侮辱。記者要注重在報道中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避免給他們帶來額外的傷害。
(一)現場報道對新聞記者的基本要求
數字化媒體時代背景下現場報道已成為電視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強調即時性和現場感,讓觀眾能夠直接、全面地了解事件的現場情況。新聞記者作為現場報道的主體,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高超的采訪技巧和卓越的表達能力。第一,要求新聞記者具備敏銳地觀察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新聞事件發生時,記者需要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細致地觀察和采訪。他們需要了解事件的背景、相關人員、地點等信息,并根據自己的分析和判斷,對事件進行評估和預測。只有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記者才能發現事件背后的真相,作出正確的報道。第二,新聞記者需要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在現場報道中,記者需要與被采訪者建立良好的關系,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才能獲取真實、全面的信息;與團隊合作,協同作戰,確保報道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第三,新聞記者要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在進行現場報道時新聞記者扮演主持人、播音員的角色,需要將重要的、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傳達給觀眾,因此他們必須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夠清晰而準確地表達語言,做到字正腔圓、發音標準。第四,新聞記者要具備較強的邏輯編排能力,由于電視新聞報道時長有限,相應的現場報道時長控制嚴格,所以新聞記者要在短暫的報道時間內將重要的、關鍵的新聞信息呈現出來,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在新聞現場獲得新聞信息后進行合理編排,之后進行高效報道,促使觀眾能夠深入了解新聞事件。第五,新聞記者必須掌握各種新聞采訪和報道的技能。這些技能包括攝影、錄音、視頻拍攝、采訪技巧、寫作技巧等[4]。
(二)新聞記者應掌握的現場報道技巧
1.注重提高職業素養
從事現場報道的新聞記者需要在新聞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迅速找到新聞報道的切入點,對新聞事件發生過程、新聞現場等方面予以報道,將真實且準確的新聞信息傳遞給廣大觀眾。為了能夠做好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將其作用凸顯出來,就需要新聞記者注意提高個人職業素養。也就是新聞記者要具有較強的終身學習的意識,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之中持續學習和閱讀,以此來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增強專業知識,以便能夠對各類新聞事件進行準確、客觀的報道。為了能夠對新聞材料進行深入地分析和判斷,還需要新聞記者學會提出合理的問題,準確辨別真實與虛假信息,追求事實真相,做出客觀公正的報道。當下媒體環境越發復雜,各種短視頻、直播充斥其中,各種達人博主在各大平臺探店、體驗、帶貨等。其中很多語言表達不夠規范,衣著不整,甚至口吐芬芳,說三道四。這樣的表達都不符合新聞報道的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報道中切記不能參考模仿,特別是年輕的電視人。電視新聞記者還要注重在日常工作中鍛煉和強化自身的溝通能力,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以便在現場報道的過程中能夠與采訪對象進行良好溝通,獨立完成采訪和報道工作。電視新聞記者應該不斷反思和總結自己的工作經驗,及時調整工作方法和策略。他們可以通過參加專業培訓、學習優秀同行的經驗、拓寬自己的見識等方式來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2.注重提高表達技巧
為了良好地展開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傳達重要、關鍵的新聞信息,還需要新聞記者注重掌握表達技巧,也就是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注重總結每次現場報道,做好個人反思,及時發現自身語言表達不足之處,進而有意識地鍛煉和強化自身的表達能力,比如進行大量閱讀、口語訓練等等,以便準確、流利地進行語言表達;在日常工作中還要注重深入分析新聞事件、新聞文件及報告等,加強閱讀理解訓練,不斷強化自身的解讀能力,以便在現場報道了解新聞事件的基本情況,深度解讀,掌握事件發生的關鍵等等[5]。
為了避免電視新聞現場報道過程中出現表達錯誤,還需要新聞記者在具體進行新聞報道之前,仔細觀察和了解現場的基本情況;針對新聞事件發生情況予以深度剖析;基于以上兩個環節做出準確的判斷,進而在現場報道時組織語言,精準描述新聞事件。在今年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過程中,筆者參與了媒體工作者和志愿服務者培訓十余場,內容都是讓所有人了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從起源到最新的變化,并且在所有宣傳報道中運用、體現、表達。就是為了采訪報道不出錯,特別是低級錯誤,更加精準傳遞信息給受眾,足以可見專業賽事新聞報道背后有大量的背景資料收集整理。在現場報道中還需要新聞記者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凸顯自身的專業素養,準確而清晰地報道新聞事件,因此新聞記者還要注意目光直視鏡頭,自然大方地進行新聞事件描述,包括自然地做出輔助性的手勢或者自然地移動身體等。此外,現場報道時新聞記者還要做到清晰地、準確地表達,尤其是在特殊的新聞現場,比如大型活動開幕現場、重大工程開工現場等等,現場環境比較嘈雜,需要新聞記者適當增加音量、融入情感,促使新聞報道與現場氛圍相契合,傳遞情感,影響觀眾的情緒狀態。例如重要人物逝世之際,新聞記者進行現場報道,就需要保持莊嚴肅穆的情感狀態,講述重要人物的生平及現場情況,以此來感染和影響鏡頭前的觀眾,使之產生欽佩之情、悲痛之情等。
3.說明所在地理位置
現場報道是在新聞事件發生現場進行的,因此現場報道要時刻強調“我在新聞現場”。為此,新聞記者作為新聞事件的報道者、目擊者及參與者,進行現場報道的目的是向觀眾傳遞重要的新聞信息,促使其了解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而要想達成這一目的,選擇適合的出鏡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供“新聞記者在新聞現場”的外在表現[6]。對以往電視新聞報道的實際情況,現場報道中新聞記者的開場語往往是交代自己所在位置,比如“我所在地位置……”,有效證明了“我在新聞現場”,能夠為廣大觀眾提供真實的新聞信息,進而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說服力。因此,新聞記者在進入新聞現場之后應當詳細觀察與了解新聞事件,進而選擇最為適合的出鏡位置,在出鏡報道之際詳細說明地理位置,尤其是特殊的地理位置,比如自然災害發生位置、事故災害的現場及重大衛生安全事故現場,新聞記者不僅要詳細說明省市區,還要說明所在的街道或者地段,也可以以標志性建筑作為參考,說明自己的位置,在現場報道中新聞記者對于“位置”的介紹越具體、越細致,提供給觀眾的位置越準確,新聞信息失實的可能性則會越小。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在青川震區,強烈的地震引發一座大山在10秒鐘之內將自己“身上”石塊甩了出去,石塊在直線一公里范圍內壘砌成了另一座小山,距離原來地面高度100米。在走進現場時,筆者講道“我所站的位置兩天前還是場鎮的中心,一條必經的街道,而震后這里被土石掩埋,如今我站的地面就相當于原來場鎮一座20層高樓的樓頂。”
4.注重深度報道
為了保障電視新聞報道能夠得到受眾的青睞,深度報道是非常必要的。新聞記者在進行現場報道之際同樣需要思考和解決如何深度報道這一問題。新聞記者深入到新聞現場,應廣泛地收集新聞事件的相關信息,比如與相關負責人進行有效溝通、新聞現場全方位的了解等等,在此基礎上梳理所掌握的新聞信息,選擇新穎獨特的切入點進行新聞現場報道,運用簡潔而準確的語言進行新聞事件描述,并且將實時報道與評論相結合,夾敘夾議,突出現場報道的價值。
綜上所述,現場報道是電視新聞報道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直觀且準確地呈現新聞信息,促使廣大觀眾了解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況。當然,要想促使現場報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就需要新聞記者明確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基本原則及基本要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注重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及報道技巧,以便在現場報道之際保持良好的態度,準確切入,準確描述新聞事件,并用鏡頭將新聞現場情況呈現出來,滿足廣大觀眾信息獲取需求,為提高電視新聞報道效果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