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華
(天津廣播電視臺 天津 300221)
我國已經正式進入人口老齡化時代,老年人數量占比增加,老年人健康問題也成為了重要的社會問題。同時,人口老齡化也給中青年群體帶來了更多的工作和生活壓力:青年人作為參與社會工作的主體,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喪失了自由運動和活動的時間與精力,長期高負荷的工作對其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中年人則需要承擔照顧老人和撫養孩子的雙重壓力,更加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在此社會背景下,人們對于健康養生的需求逐漸增加,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重回人們的視野。電視節目制作人應當調查中老年受眾對于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訴求,不斷豐富電視節目的內容,提升健康養生知識的專業性,為觀眾提供權威的養生保健信息,改善中老年健康狀態,減輕社會的壓力。
亞健康的概念已經被提出十多年,且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而加劇。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逐漸增加,很多中青年人發現了自己在健康方面的問題,感受到亞健康狀態帶來的不良影響。對此,人們開始調整工作與生活狀態,將重心轉移到個人健康與生活品質方面。大部分青年人與中年人希望從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中,了解更多健康保健信息,能夠引導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勵其積極參與戶外活動、健身活動;同時通過電視節目實現足不出戶健身鍛煉,調整身體狀態,釋放自我壓力,改善亞健康狀態。
在信息時代中,青少年傾向于通過網絡以及新媒體獲取信息,但對于大部分中老年人來說,他們對新事物接受程度較低,在使用新媒體與互聯網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傳統的電視節目就能夠發揮巨大作用,抓住中老年受眾的訴求,為其提供健康養生方面的資訊和知識,提升中老年人的自主保健能力,糾正其對于疾病的錯誤認知。中老年人具有強烈的健康養生需求,處于該年齡階段的人群往往身體已經存在一定的健康隱患,例如常見慢性疾病和腫瘤。而在疾病治療和預防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認知和不良情緒。此時,專業的健康養生節目能夠增進人們對于疾病的正確認知,提升自身的治療依從性,并為尚未患病的群體輸出更多疾病預防知識,改變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達到“治未病”的目的,從而提升受眾自身的健康水平。
由于中老年人自身信息素養不足、獲取健康知識的渠道較為有限,因此他們傾向于關注專業性更強、更有深度的健康養生節目。節目制作人應當根據這一訴求,拓寬健康養生節目的廣度與深度,提供權威性、專業性的養生知識,幫助中老年人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從而獲得更多觀眾的信賴。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開始關注和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即自身的生命狀態和生活品質。因此,當人們將關注點放在自身健康狀況上時,便希望通過一定的渠道獲取更多與自身健康相關的信息。參與社會工作的人群在經歷了高強度的工作與快節奏的生活后,生理與心理也進入了疲憊狀態,進而誘發健康問題。研究發現,我國約70%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由此可見,亞健康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在社會經濟與自身需求共同發展的前提下,人們逐漸重視健康保健,轉變了“有病治病”的傳統醫療觀念。現代人更加關注與健康保健有關的行業和領域,這就為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發展提供了機會。
當前,我國已經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國老年人數量占比增加,而老年人對于醫療資源、健康資訊等的需求也更高,除了正在患病接受治療的老年人之外,更多的是具有健康隱患的、希望自我保健和養生的老年群體。對于這類老年人來說,對疾病的正確認知與健康生活理念將對其養老生活產生正向的影響,因此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受到眾多老年人的歡迎和關注。老年人愿意在養生方面投入更多資金和時間,具有高漲的養生熱情,同時也是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龐大受眾群。
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關注,也體現出人們對于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對于關注自身健康的老年人來說,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其關注的焦點之一。因此,他們對與食品安全相關的電視節目需求更高,希望通過此類節目,提升自己對食品安全的鑒別能力,購買到具有安全保障的健康食品。比如《養生堂》《健康一身輕》等節目均推出過日常食物處理的內容,如《如何處理蔬菜,吃出營養來》《烹肉有秘方,烹出營養來》等,這樣的節目不僅受到老年人的關注,還受到更多青年人、中年人的歡迎[1]。
養生屬于我國傳統中醫范疇,中醫強調的整體觀念、辨證論治、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等思想理論,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歷久而彌新。在文化強國的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傳統中醫藥與國學經典內容,掀起了一陣國學熱潮。也正是這樣的國學熱潮,促進了國內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激發了更多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而養生熱則是國學熱在健康養生方面的延續,影響著人們的健康養生追求與生活方式。中醫講究“治未病”,即在疾病顯露之前,通過養生預防的方式進行疾病防御或根治,這也是中醫養生的基本理念。中老年人群體信賴中醫的占比較大,因此更多人都愿意觀看有關中醫養生理論的電視節目,并通過這樣的電視節目獲取更多中醫養生的知識和方法,改善自己的養老狀態[2]。
健康養生類節目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出現,但很多節目的收視率并不高,因此在后續的節目編排中被調整或縮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健康養生知識和資訊,各電視臺也抓住了發展的機會,重新制作并推出了各自的健康養生類節目。但當前的很多節目并未了解觀眾的訴求,存在節目形式單一的問題,再加上養生節目的主要受眾定位為老年人,因此節目的播出時間大多為白天,很難吸引參與工作的青年人、中年人的關注,出現節目邊緣化的問題。當下的很多養生類節目缺乏自身的品牌創意,節目形式主要為串口播報、熱點事件、專家采訪等,與之前的健康養生類節目形式如出一轍,趣味性和新聞價值較低,時效性也不好,達不到觀眾對高品質養生節目的要求[3]。
只有優質、豐富的內容才能夠支撐起一檔優秀的電視節目,對于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亦是如此,觀眾對于電視節目內容的要求也隨著其對養生健康知識需求的增加而提升。但從目前的電視節目現狀來看,很多養生電視節目都存在內容趨同性、跟風性等問題,缺乏創意和新意,無法給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節目展示的健康養生知識也跟隨社會熱點進行重復講解,導致觀眾出現審美疲勞。這樣的電視節目很難吸引觀眾,長此以往會導致自身觀眾的大量流失。比如:成都電視臺目前制作的幾檔健康養生類節目《大健康》《醫話實說》《養生龍門陣》,從內容和風格上都能夠看出是模仿央視的《健康之路》。趨同性的節目很難吸引觀眾,也無法帶給觀眾更多新的知識,難以發揮養生健康知識的作用[4]。
盡管本文中研究的是傳統的電視媒體節目,但在信息技術與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電視節目也可以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不斷創新自己的節目內容和形式,豐富資訊傳播的載體,在當前的發展環境中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不斷擴大自己的受眾群體。但目前大部分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均被傳統定位所限制,認為老年人群體對于新媒體以及信息技術的掌握與應用能力不足,因此并未在新媒體傳播方面下足功夫,這樣就限制了電視節目的傳播和影響。實際上,現代青年人、中年人均有健康養生方面的需求,節目制作人應當意識到目前存在的節目傳播形式單一、互動性不足等問題,改進節目形式與內容。當前傳統電視節目基本上通過專家連線方式展開互動,但這樣的互動卻并未拓展至觀眾群體,導致觀眾參與度降低,難以擴大知識傳播的范圍,嚴重影響觀眾的穩定性[5]。
針對目前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存在的形式單一老舊和內容趨同性問題,節目制作人應當提前開展廣泛的社會調查活動,了解各年齡段人群對于養生類節目的真實訴求,主動承擔起健康知識傳播和健康生活方式引導的責任,將各年齡段人群關注的健康問題與養生知識融入節目制作中,提升節目內容的多樣性,滿足不同群體對于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需求。另外,制作人員還應保障養生健康知識的專業性以及相關病例的真實性,杜絕節目過度商業化或娛樂化的現象,將養生健康當作一個嚴肅的概念進行創作。比如央視推出的《健康之路》就是很好的榜樣,該節目以健康為主題推出相關節目,每期節目都聚焦于不同的健康養生問題,為觀眾邀請醫學專家進行知識講解,并提供熱線電話實現與觀眾的互動,為觀眾解決其存在的疑問[6]。
盡管健康養生與疾病治療存在概念上的差異,但醫療養生知識也是非常專業化和嚴肅化的內容,如果電視節目中出現了錯誤的養生知識,就有可能誤導觀眾,使其對疾病的認知出現偏差,甚至對身體健康造成損害。因此節目制作人在邀請專家或醫師之前,應做好篩選和調查工作,選擇專業性更高、行業信服力更強的嘉賓參與節目制作和錄制,這樣才能夠提升健康養生知識的專業性和準確性。在知識講解方面,制作人員可采取模塊化講解的形式,從熱點的養生事件或知識切入,逐步拓展養生知識,融合中西醫養生保健的理念,培養觀眾正確的養生理念,提高節目品質[7]。
所謂的規范化,就是從電視節目與大眾傳媒的角度樹立行業規范,加強節目監管,保障養生健康知識的真實性與專業性,規范節目中的商業行為,避免低俗的娛樂元素,從而達到正確宣傳養生知識的效果,避免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流失觀眾。在此基礎上,制作人員還應創新節目形式,增加互動環節,調動觀眾參與節目、觀看節目的積極性,進一步提升節目的知名度,創建良好的節目品牌形象。在節目流程設計與內容制作方面,工作人員應加大監管與審核的力度,杜絕不具備專業資質的“專家”進入節目中,避免錯誤信息對觀眾的誤導,立足于制作高質量的養生節目,為觀眾輸出有價值的養生保健知識。健康養生節目的目的就在于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講解專業的養生知識,如果健康理念與養生知識的準確性都無法保障,那么整個節目也就無從談品質和意義。尤其是在節目價值與商業行為緊密關聯的當下環境中,養生保健類電視節目更應該堅持自己的節目制作原則,更多地關注節目的社會效益,加強對商業廣告的監管,杜絕藥品的夸大宣傳,避免虛假信息出現在節目中,從而提升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規范性[8]。
綜上所述,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健康化都為健康養生類電視節目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制作人員應關注各年齡段受眾的訴求,豐富節目的內容,創新節目的形式,加強節目監管,杜絕錯誤信息或虛假廣告出現在節目中,制作出規范性、創新性、實用性相結合的養生節目,輸出更多權威的健康養生知識,引導人們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