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話語分析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關注的是人們在特定情境下使用語言的方式和目的。在高校英語課程中,語言的使用不僅僅是為了傳遞知識,還包括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價值觀引導。因此,通過有效的方法,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校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實踐,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文旨在探討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研究的應用,為促進高校大學英語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高校英語;課程思政
作者簡介:賽麗塔娜·艾合麥提(1993.03-),女,新疆師范大學,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話語分析。
高校大學英語課程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更應該承擔起思想教育和價值觀引導的使命。而語言作為思想的表達工具,其在高校英語課程中的使用方式和目的對于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探究高校英語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實踐,需要采用更為深入的研究方法。高校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可以揭示出語言使用的背后的思想和價值觀,為高校英語課程的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
1.強化學生思想教育和價值觀引導。作為大學英語課程的承載者,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價值觀引導,通過課堂教學和作業布置等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借助英語教學的平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國際文化,增強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提升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和實用性。大學英語課程應該注重實效性和實用性,培養學生具有實際應用能力的英語能力。因此,在英語課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內容的實際應用和實用技能的培養,通過實際應用來提升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和實用性。
3.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大學英語課程不僅僅是為了傳授語言知識,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英語課程的思政實施,可以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科學素養、人文素質等各方面的提升,為培養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質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的可行性
1.教材資源的支持。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實施需要有相應的教材和教學資源的支持。近年來,國內外很多出版社已經推出了針對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教材,為英語課程的思政實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2.教師隊伍的建設。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實施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院校應該注重培養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質和教學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師,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來保證英語課程思政實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3.教學模式的創新。傳統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的需求。因此,為了實現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實施,教學模式的創新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如問題解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英語教學的實效性和實用性。
二、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研究的新途徑
(一)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
第一,加強教師思想政治教育。要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首先要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組織教師參加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來提升教師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思想政治素質。同時,加強教師的政治思想引領,加深教師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來提高教師的價值觀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
第二,加強培養教師教學能力。首先,需要具備較強的英語教學能力。其次,需要加強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通過加強教學實踐,開展教學研討和教學培訓,培養教師的英語教學能力。
第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研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高校英語課程思政研究,開展教學實踐和教育教學研究,通過自身研究和實踐,提高教師對學科特色的認識和教學能力。同時,可以將研究成果分享給其他教師,促進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第四,提供資源和支持。為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需要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支持。例如,提供優秀的教材資源和教學資料,組織專業學習和培訓,提供適當的時間和空間,支持教師參與研究和實踐活動。此外,也可以通過建立相關的獎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思政教育研究,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思想意識。
第五,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在實施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需求和心理健康。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和表達,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辨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觀念。同時,要尊重學生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避免過分強調西方文化和價值觀,科學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二)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第一,加強思政教育和思政理論學習。大學英語教師要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首先要具備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思想意識。加強思政教育和思政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思想認識。只有教師自身思想政治素質過硬,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推動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
第二,建立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為實現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目標,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明確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明確要培養學生的什么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合適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并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中西方文化的關系,以此增強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性。
第三,注重教學內容的話語分析。在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中,話語分析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話語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探究話語背后的文化價值觀和權力關系,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和思想意識。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能力,需要具備一定的話語分析能力,能夠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將話語分析的思想和方法運用到課程設計和教學實踐中。
第四,提高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在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中,教師需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加強互動交流,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課堂管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中獲得成長和進步。
第五,加強教學評估和反思。教師需要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了解教學效果,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同時,教師還需要認真反思教學過程,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思政教育水平。
(三)深度挖掘和轉化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元素
1.深入理解課程中的話語。為了深度挖掘和轉化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元素,教師首先要深入理解課程中的話語。話語是指在一定的社會語境下,人們用于表達自己觀點、態度和情感的一種語言行為。對于英語課程來說,話語不僅是學習英語語言的重要手段,也是表達思想、傳達價值觀念的重要途徑。因此,通過對大學英語課程中的話語進行深入分析,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學英語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
2.注重教學的方法和技巧。在開展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對話語的語言形式、語言功能、語言背景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例如,可以分析話語的情感色彩、語言表達的權力關系、語言的隱喻和暗示等,以此來深入挖掘話語所蘊含的思政元素。
3.將思政元素轉化為教學資源。通過將思政元素轉化為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加深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可以將課程中的話語轉化為教學案例,引導學生思考話語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政素養和思辨能力。
4.加強教學實踐和反思。教學實踐和反思是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環節。在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挖掘到的思政元素,設計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教師還需要不斷反思教學實踐,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例如,可以對課程進行反思,思考哪些話語所蘊含的思政元素還沒有被深度挖掘,并嘗試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技巧,以此來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語言和文化知識,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思政教育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因此,學校可以通過開展相關的師資培訓和研討會,來提升教師的思政教育理論和實踐水平。此外,學校還可以加強對教師的思政素質評價和激勵,以此來營造更加積極的思政教育氛圍。
6.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融合。大學英語課程中的思政元素與其他學科的思政元素存在交叉融合的情況。因此,在深度挖掘和轉化大學英語課程的思政元素時,教師可以結合其他學科的思政元素進行分析。例如,可以結合政治學、哲學、社會學等學科的思想,對大學英語課程中的話語進行分析,從而更加深入地挖掘和轉化思政元素。
(四)拓展第二課堂, 提升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成果
1.建立英語學術社團。學術社團是學生自主組織的團體,是學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學術社團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研究方向和內容,進行討論和交流,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同時,英語學術社團也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舉辦講座和研討,增強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師可以通過結合語境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專家講座和學術研究中的話語結構和語用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內涵,進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水平。
2.開展英語主題演講比賽。主題演講比賽是一種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通過參加主題演講比賽,學生可以鍛煉自己的演講技巧和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深入思考和探討與課程相關的主題,來增強自己的思政教育水平。在主題演講比賽中,教師可以通過對主題的剖析深入性,引導學生分析優秀演講者的話語結構和語用功能,幫助學生了解和應用語言知識和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評選和表彰優秀演講者的方式,激勵學生參與到主題演講比賽中,以此推動自主學習和發展。
3.組織英語文化活動。英語文化活動是一種增強學生英語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通過參與英語文化活動,學生可以了解英語語言和文化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增強自己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自信。在英語文化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交流各地不同的文化內容,引導學生分析文化活動中的語言表達和文化內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思政教育水平。
4.設計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形式。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是一種重要的思政教育方式。通過設計課程思政教育形式,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了解社會、了解自己,提高他們的思政教育水平。在設計大學英語思政課程教育形式時,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教材和課堂中的話語結構和語用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內涵。
5.組織英語辯論賽和模擬聯合國。英語辯論賽和模擬聯合國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口語表達和思辨能力的活動。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辯論和模擬聯合國中所用的話語結構和語用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思政教育水平。
6.開展英語寫作和翻譯比賽。英語寫作和翻譯比賽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寫作和翻譯能力的活動。在開展這些比賽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作品中所用的話語結構和語用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應用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思政教育水平。
7.組織英語文學閱讀和討論活動。英語文學閱讀和討論活動是一種能夠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和思辨能力的活動。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學作品中所用的話語結構和語用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思政教育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發現,在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研究中探討課程思政的價值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高校大學英語課程中的語言使用進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實踐情況,并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相信,隨著話語分析方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將為高校大學英語教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思路和方法,為培養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質的人才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珈彤,杜艷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英語課程的教學開展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1):162-164.
[2]尹付.高校英語專業課堂課程思政實施途徑[J].高教學刊,2023(1):186-188,192.
[3]郭薇.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實踐的有效性分析[J].教學學術,2022(2):1-13.
[4]王晶.“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語課堂實踐研究:以汽車專業英語為例[J].大學,2022(36):157-160.
[5]朱敏.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4):43-46.
[6]趙瑩.大思政格局下高校英語課程思政創新模式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2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