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有貴 顧洪洲
摘? 要:《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將美術鑒賞定義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它要求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表達、評價等方式欣賞、理解美術作品,從而滿足審美要求。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下,美術鑒賞課程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加關注如何更好地指導和提升高中生的藝術修養。文章重點探討了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策略,以期為高中教師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高中美術;美術鑒賞;審美素養
一、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優化方向
(一)明確教學目的,實施生本教育
在高中階段,教師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包括讓學生通過觀察和研究各種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來深入了解它們背后所隱含的美感和藝術價值,并從中獲得更多關于藝術家個人情感和思想的啟示;此外,還應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再創造”這部分內容。為了達到高中美術鑒賞的目標,教師應該根據學科的特性、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校的設備條件,制訂出一套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方案,以期達到更加有效的教學成果。
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并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本研究提出了一種“以生活為導向”的美術鑒賞課堂教學方法。該方法包括:第一步,讓學生進行課前準備;第二步,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表意見,并進行質疑;第三步,讓學生進行探究與小組討論;第四步,讓學生進行課后反思,并深入研究問題。
具體而言,在上課前,學生應該先進行預習,搜集相關的資料,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外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并通過小組討論篩選出最為重要和關鍵的知識點;在課堂上,學生通過交流、傾聽、質疑不斷加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并積極地欣賞、評價藝術作品,從而具有良好的審美觀念;同時,他們還會參與小組討論,以增強自己對藝術作品的認知,提升自身的表達、鑒賞、創新等技能;在課后,學生會反思課堂所學,歸納出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努力完善自己所掌握的知識。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為了更好地將“教材”中的“人間生活”內容融入實際生活,教師可以利用各種實際場景創設教學情境,如將《清明上河圖》的畫面放到網絡上,讓學生觀看汴梁的繁華景象,同時學生可以跟著音樂一起走進北宋的都城汴梁,從而更好地體驗當地的文化氛圍,這能夠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并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觀察藝術作品,學生能夠感受到作品當時的生活氛圍。
藝術家需要不斷積累生活中的經驗來創作精彩的作品。他們將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描繪出來,并將其轉化為藝術形式,使藝術與日常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過參加美術鑒賞課程,學生能夠用藝術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物,從而提高對美的感知能力,并提升了對創造美的興趣。
“音美不分家”,通過將藝術和音樂相結合,學生能夠發揮想象力,并將日常生活中的情緒與藝術作品相關聯。例如,當欣賞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時,學生會聽到三段配樂:第一段是潺潺的溪流聲,第二段是快速的琵琶彈奏,第三段則是悠揚的《平湖秋色》。學生在情境中通過傾聽、觀察、聯想和思考來理解該作品。此時,教師提出問題:“當聽到山泉水的聲音時,你會想到什么?”于是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畫家如何利用圖像來表現聲音,以及中國畫又是通過什么方式為聯想活動提供空間的。學生積極討論,分享他們在情境中的感受,并深入理解:欣賞寫意畫時,要學會把握畫家的技巧,讓畫面的虛實相間,以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
(三)鼓勵個性表達,提升文化素養
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社會的發展。在藝術課堂上,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置于首位,努力提升他們的文化意識。通過藝術欣賞,學生能夠從藝術的角度出發理解藝術,從而更好地欣賞藝術作品,并受到作品所傳達的文化價值的影響。為了促進學生對文化的理解,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閱讀和欣賞活動中發表觀點,并允許學生展示自己的觀點和對文化的看法。
此外,教師還應該組織討論會,尊重學生的獨特見解。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蒙娜麗莎》這幅畫所傳達的文化內涵,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問題,如:“大家對文藝復興時期的社會狀況有什么看法?達·芬奇為什么要創作這幅畫?”通過深入探究蒙娜麗莎坐姿的原因,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并從文化角度深刻領會作品的精髓。
(四)轉變教學方式,開展合作式學習
根據最新的調查結果,超過一半的學生期待通過團隊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作品鑒賞任務。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師生間的合作和交流,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準備教材資料時,教師應該認真制訂一系列要求,以便每個學生都能夠掌握;還可以通過一些案例幫助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式的學習。如在研究《夜巡》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三組,收集課后資料:第一組探討作品的主題及其背后的歷史故事;第二組深入探討大師倫勃朗的精湛技巧,如光影、心理、色彩等;第三組則著重探討作者一生中跌宕起伏的經歷、性格特點以及對藝術的熱愛。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專業知識,還深入了解了歷史文化背景。
此外,在介紹藝術家的人生經歷時,教師還可以從新穎的角度讓學生進行觀察、思考和講解,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傊?,團隊合作的教學方法能夠帶來顯著的教學成果。
(五)創新教學模式,搭建信息化平臺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飛速發展,教育行業正在邁向信息化的時代。高中美術教師應該努力探索和實踐,以便讓美術鑒賞課程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下的社會環境。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美術鑒賞課堂,采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這樣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課堂內容,增加學生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教師還應該建立信息化的多媒體平臺,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為了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對藝術教育的需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技術開發一個平臺,用于上傳課件,方便學生隨時下載、查閱,并在課后繼續學習,這樣能夠有效提高藝術教育的效率和質量。目前,高中美術教學應該努力改變和完善現有的教學模式,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應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在藝術鑒賞方面提升認知,從而達到更好的藝術鑒賞教育成果。
二、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策略
(一)開展以圖像識讀和美術表現為基礎的美術鑒賞教學
1. 開展圖像識讀式美術鑒賞教學
藝術作品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展示,例如攝影、TV節目、繪畫等。在傳統的藝術課程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僅關注課本內容,導致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不足。因此,美術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藝術作品,并從中獲得藝術欣賞帶來的樂趣。高中階段對學生而言至關重要,教師在授課的同時,應該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作為首要任務,并采取創新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例如,當教師帶領學生欣賞《蒙娜麗莎》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收集信息、了解作品的背景,并表達自己的理解和看法。這樣學生就能夠對圖像藝術形式和內涵產生獨特的見解,具有了批判性思維,并提高了識讀圖像的能力。在美術課上,教師應該創造有利的教學情境,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還可以培養他們對美術圖像的敏銳度,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并通過自己的思考、感官和感受評價美術作品。
2. 開展美術表現式美術鑒賞教學
如果想讓學生在美術鑒賞課上取得進步,教師就需要夯實學生的基礎美術知識,并將其作為重點來提升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發揮想象力,并不斷提升藝術技巧。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藝術感悟能力,導致他們缺乏創造力。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更加注重藝術的整體性和表現形式,并通過分級授課的方法鼓勵學生接觸西方藝術,以及汲取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新的美術史年代對照表,將不同歷史時期的美術作品與當下的美術作品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加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術創作情況,這樣學生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并能夠運用相關知識提升自己的美術鑒賞水平。
(二)開展源于審美判斷式和文化理解式的美術鑒賞教學
1. 實施審美判斷式教學
當美術教師講授鑒賞課程時,必須首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營造出一個有利于學生欣賞藝術作品的環境;以核心能力作為基礎,根據能力培養的要求,幫助學生從不同視角理解藝術作品,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果學生不會運用藝術審美技巧解決日常問題,那么學生就無法充分發揮藝術審美的價值。對此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根據日常經驗選擇適合學生的藝術課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鑒賞課堂上,教師應該挑選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內容,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幫助他們將抽象的概念轉換為具體的事物,從而提高學生對情緒到理智的認知。通過藝術課程,學生不僅能夠積極地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還能將這些知識融入他們的藝術修養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欣賞藝術作品,并幫助學生理解課程重點,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藝術的魅力。學生也可以在這樣的氛圍中展示他們的獨特見解,從而具有了審美能力。例如,在《清明上河圖》《向日葵》畫作的欣賞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其中的藝術風格、文化內涵以及當下的社會環境,以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
2. 實施文化理解式教學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人喜好和年齡段,設計出富有創造力、趣味性的美術鑒賞活動,以便為學生提供一個適合他們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讓他們更深刻地體會到藝術鑒賞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欣賞態度;應該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展示文化,如選擇一些能幫助學生更好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對比與聯系的教學內容,并確保這些內容具有鑒賞意義和正確的價值觀。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提升對文化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對不同文化的判斷力,并更加熱愛我國的民族文化,促進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和創新,從而樹立了民族文化自信。
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盡量為學生提供一個富有藝術氣息的環境。這樣學生就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從而更好地理解相關藝術作品的內涵。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例如,在講授古代宮殿建筑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精彩的建筑特寫鏡頭,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古代宮殿建筑的精致,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
三、結語
高中美術課的核心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這將對學生的全面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當今,高中開設美術鑒賞課程顯得尤為必要,它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審美素養。在教學中,教師需要認真、負責地指導學生,幫助學生充分發揮審美潛能。同時學生也需要認真對待美術鑒賞課,認識到它對個人成長的重大影響。只有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促進教育的發展,并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艷. 微課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的應用[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13):156.
[2]徐婉君. 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分析[J].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04):69-71.
[3]彭瓊. 關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的策略研究[J]. 中學課程資源,2022,18(10):42-43.
[4]張曉東. 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提升學生人文素養[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19):106-107.
[5]季華占.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策略探究[J]. 華夏教師,2022(25):92-94.
[6]任可. “跟上時代的步伐,創建多元化美術特色課堂”——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有效教學策略研究[A]∥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 2021教學改革成果交流暨專業發展戰略研討會論文集:四[C]. 2021:7.
[7]魯粲. 核心素養下高中美術鑒賞教材使用現狀與教學策略——以新修訂的湘版高中《美術鑒賞》(必修)為例[J]. 新課程評論,2021(05):83-90.
[8]林娜.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美術教學策略分析[J].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4):40-41.
(責任編輯:張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