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前階段,游戲是幼兒運動的主要形式,游戲為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了無限動力。我國學前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鑒于此,本次中班年級組開展的“森林運動會”就是以兒童為本,將運動和游戲兩者有機結合,同時基于兒童立場,圍繞幼兒的興趣和經驗,在運動會項目的組織與探索中建構了一場幼兒真正組織設計和參與的運動會。
《幼兒園工作規程》總則第三條提出:“幼兒園的任務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學前階段是幼兒一生中最具可塑性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充分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抓好這一時期的體育教育,因為其對幼兒未來身心發展及運動能力的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學有效地提高幼兒的運動能力,是我們當前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在我園的秋季運動會中,中班年級組教師基于兒童為本的理念,將與幼兒一同籌備和組織運動會,引導幼兒在參與競技的同時獲得多維度、深層次的關鍵經驗增長。
運動會開展前:三方共審議
組織有序、精彩紛呈的體育運動游戲能夠促進幼兒運動全領域的經驗增長,從而獲得終身受益的體育態度與體育精神。在運動會舉報前期,中班年級組的教師們根據對幼兒平時運動能力的觀察與分析,進行了初步的思考與審議,確定了整個運動會的組織策略將從兒童為本、經驗增長、認知發展三個方面來重點引導。基于這三方面的深度思考,中班年級組的教師們開始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深入審議:
1.以幼兒為主體的活動框架設計
教育的重心是兒童,運動會的主要參與者也是兒童,由此看來,兒童才是本次運動會的小主人。因此,中班組的教師們將本次運動會的組織設計權交給了幼兒,并與他們共同制定運動會方案。在籌備秋季運動會前期,中班年級組正在開展“可愛的動物”主題活動,在主題談話活動中,教師們有意識地融入有關運動會的話題,與幼兒共同探討運動會的基本流程與常見項目,意在了解幼兒對運動會的已有經驗,同時也向幼兒傳遞即將開展運動會的信息。通過開展律動活動“小白兔與大黑熊”和健康活動“螞蟻搬豆”,幼兒對動物競技類的體育游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教師把握時機向幼兒推出主題為“我心中的運動會之我想玩的比賽項目”活動調查表,以此來了解幼兒心目中的運動會。

通過分析幼兒的調查表,發現幼兒最想參與的項目包括:跑步、踢足球、走平衡木、跳圈、爬行、跳繩。不久,教師圍繞幼兒們的調查表展開討論:“如何支持并開展每位幼兒喜歡的運動項目?如何讓幼兒在這場運動會中獲得各個領域的經驗?”雨忻說:“我想玩跳圈圈,誰跳得最多誰就獲勝。”子茗說:“我最喜歡踢足球了,誰踢得好誰就贏了。”……“每位小朋友喜歡的項目都不一樣,那我們該怎樣選擇比賽項目呢?”中一班的權老師繼續追問幼兒。小米粒說:“那還不簡單,都參加唄!”
通過與幼兒的討論,我們能夠看到每位幼兒都是有能力、有潛力的個體,教師要敏感、機智地引導幼兒思考——根據與幼兒的對話,教師及時整理思路,引導幼兒將運動會項目串聯起來,并結合我們正在開展的動物主題課程,與幼兒共同設計出一場別開生面的森林冒險之旅——“森林運動會”。
2.以教師為引導者的目標價值引領
中班組的教師收集整理并分析了幼兒們對運動會的不同想法。結合教師對中班幼兒的實際觀察,發現幼兒的生活習慣與運動水平不一樣,而部分所謂的評價指標并不能真實地反映幼兒現階段的運動能力水平。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給出的指導與建議,我們需要充分考慮中班幼兒的基本動作(走、跑、跳躍、投、攀登、鉆、爬、傳、接、打、踢)、身體生長發育速度、體型等情況,并且這一階段的幼兒主要是頭大、軀干長、四肢短,體型與成人不同,生長發育速度快,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需要及其當前的運動能力,建立較為科學的運動會項目。結合上述三點考慮,教師結合幼兒的收集表與談話記錄,分析幼兒的運動能力水平,將運動會核心項目初步擬定為以下六種核心經驗,分別是十米折返跑、雙腳連續跳、立定跳遠、走平衡木、拋接球、身體支撐(見圖2)。

3.以家長為合作者的資源優化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我們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態度爭取家長的參與。于是,中班組教師們發布了線上“‘云實幼2021年秋季運動會’家長資源征集”電子問卷,收集本年級組的家長資源,豐富并優化本次運動會。家長們都很積極地參與問卷調查,為我們的運動會提供了很多人力資源及物質資源。根據電子問卷表的數據,我們把所有家長資源匯總成一張總表,并進行分類整合(見表1)。

運動會進程中:師幼同推進
1.運動會賽前調試
賽前調試運動會是了解幼兒已有經驗的直接方式。經過前期與幼兒的討論,幼兒們對運動會充滿了期待,其在戶外活動與早操鍛煉中的愉悅程度明顯比之前是高了很多。于是,中班組的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在戶外活動結束后,增加了集體分享討論環節,為幼兒分享運動會過程提供了充足的時間。
中班組教師在與幼兒共同組建運動會項目時,與幼兒一起到幼兒園的各個角落收集所需器材,并根據運動會計劃組建運動會項目器材。經過兩輪的探索和調整,幼兒們在“探索—調整—再探索”的動態建構中,對運動會的項目內容進行組建。待所有項目組建并“調試”后,幼兒們在探索組建運動會項目的過程中,結合自己情緒體驗還為每一個項目設定了闖關名稱。項目一:跳躍沼澤(雙腳連續跳);項目二:飛躍地平線(20米跨欄跑);項目三:勇闖灌木叢(匍匐爬行);項目四:探險獨木橋(走平衡木);項目五:翻滾吧,球球(踢足球進球門);項目六:勝利“食”刻(向上跳躍摘物品)。
2.運動會比賽環節
期待已久的“森林運動會”如期舉行。幼兒們佩戴好自己制作的專屬號碼牌,在自己設計的運動會起跑線前做好賽前準備,在家長志愿者(裁判)吹哨之后,運動會比賽隨即熱烈展開。中班年級組共有109名幼兒參加運動會,每名幼兒都沉浸其中,享受著運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中三班世澤在平時參與集體活動時,顯得特別羞澀,總是回避各種活動。然而,這次的運動會,他一改往日的回避,全身心地地參與其中。中一班的童童平時思維活躍、運動天賦出眾,在這次運動會上,教師鼓勵他努力爭奪冠軍,童童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勵中不負眾望奪得了本屆“森林運動會”的冠軍,為班級贏得了榮譽,也收獲了滿滿的自信與喜悅。

運動會結束后:持續分析課程價值
一場運動會的成功舉辦,歷經了活動引發、活動準備、活動實踐、活動開展、活動后交流五個階段,這五個階段既是獨立存在的環節,又是相互關聯的活動流程,每一個環節都有幼兒成長的痕跡。
在活動引發階段,中班組教師巧妙地把運動會滲透于當月的主題教育之中,通過師幼互動與幼兒共同談論他們喜歡的運動會項目,并用各種方式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活動準備階段,幼兒、家長、幼兒園三方共同整合資源;在活動實踐階段,幼兒們在運動指標支架中組建具體的比賽項目,一次又一次地“調試”,在探索中解決真實問題;在活動開展階段,教師融合多元教育,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例如,在集體體操活動中,萌發幼兒的集體榮譽感;在森林運動會“森林冒險之旅”中,讓幼兒們感受體育競賽、努力拼搏以及規則的意義,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活動后交流階段,教師則繼續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以期讓幼兒養成每天鍛煉的良好運動習慣。

《指南》明確指出:“教師應當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同時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任何一次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都有可能引發幼兒的深度思考、獲得經驗。”在本次“森林運動會”的活動中,幼兒們親身參與其中,在規劃運動會項目、設計運動會流程、組建運動會器材、裝飾運動會場地、參與運動會游戲的整個過程中,幼兒們有探索、有思考、有交往、有分享、有構建、有解決問題也有活動反思,教師們則站在兒童立場,眼中看見了幼兒,心中尊重著幼兒,真正踐行了“追隨幼兒的興趣與需求”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