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紫霞



最近,銘銘感覺嗓子很疼,去醫院驗了血后發現是細菌感染導致的扁桃體炎。醫生在確認不會過敏的情況下,給銘銘開了一些藥物,銘銘的病情很快就有了好轉。他不由得好奇地詢問爸爸:這是什么神奇的藥物?它是誰發明的?
爸爸:青霉素,是一種抗生素,用于治療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扁桃體炎、肺炎等。它的發現者是英國的細菌學教授亞歷山大·弗萊明。
弗萊明:在引入抗生素前,人類沒辦法有效治療由細菌引起的感染病,而我發現青霉素也純屬偶然。1928年9月,我在倫敦圣瑪麗醫院的實驗室里研究導致人體發熱的葡萄球菌。有一天,我發現培養細菌用的培養皿被污染了,上面長了一層青霉菌。應該是樓上實驗室在做“過敏試驗”,而那些霉菌孢子恰好從窗口飄落進來了。使我感到驚訝的是,在青霉菌的周圍,葡萄球菌不見了,好像被消滅了一樣。我對這個現象很感興趣,接下來設法培養這種青霉菌,并進行了多次試驗,最后證明青霉菌可以在幾小時內將葡萄球菌全部殺死。我還發現青霉菌對其他細菌也有類似的效果,但對人體細胞沒有毒性。我于1929年撰寫論文公布了這一重大發現,并將這種物質命名為“青霉素”。
爸爸:難怪有人稱青霉素為“意外落入培養皿的神奇救星”呢!
弗萊明:不過,我對青霉素的研究就到此為止了。因為當時的科技水平還不夠高,無法大量提取和純化青霉素,也無法確定其有效劑量和安全范圍。很可惜,我未能將其制成可以用于臨床治療的藥物。青霉素在接下來十多年內都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好在我發表的論文成為別人研究的起點,他們在不斷推進這一研究。接下來有請牛津大學的兩位科學家霍華德·弗洛里和恩斯特·錢恩!
弗洛里:1939年,我在雜志上讀到了弗萊明的論文,于是和同事們重新開始了對青霉素的研究。我們改進了培養和提取青霉素的方法,并用動物進行了試驗。1941年,病入膏肓的亞歷山大接受了第一劑試驗青霉素。短短幾天內,新藥品見效了,他身患的感染開始得到治療。可惜因為提純的藥物量不夠,亞歷山大在被完全治愈之前就病死了。一年后,我們團隊生產了足夠多的青霉素,找來了第二位測試患者,她因流產而患上血液感染。幸運的是,足量的青霉素治好了她。這也證實了青霉素對治療多種細菌感染有顯著效果。
爸爸:可以說,青霉素的意外發現開創了醫學的新時代。
錢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青霉素開始大規模生產,并用于治療傷病士兵的感染。從歷史上看,感染在戰爭中殺死的傷兵數量遠多于戰死的士兵。青霉素的出現拯救了數以百萬計的人類生命,被譽為“奇跡之藥”。
爸爸:1945年,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三位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弗洛里:青霉素作為第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好處。它可以有效地殺死或抑制引起各種感染性疾病的細菌,如肺炎、傷寒、喉炎、中耳炎等;可以減少死亡率和并發癥,縮短病程和住院時間,提高治愈率;也可以預防繼發感染或手術后感染,降低傳染性疾病在人群中傳播的風險。
錢恩:盡管如此,青霉素也不是完美無缺的。其中最主要和最常見的就是過敏反應。有些人如果接觸或使用這些藥物,會出現皮膚紅斑、蕁麻疹、呼吸困難或血壓下降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過敏性休克或死亡。因此,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必須先做皮試或血清試驗,以檢測是否有過敏反應,并在使用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的身體反應。
爸爸:如今,青霉素家族不斷擴大,出現了許多天然和合成類型的青霉素以及青霉素的衍生物,用于治療各種疾病。隨著人類對細菌感染的認識和治療的要求不斷提高,又發現和開發了許多其他類型和品種的抗生素,如鏈霉素、四環素、紅霉素等,形成了一個龐大而多樣化的抗生素家族。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加強了人類對抗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并推動了醫學和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