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欣祺

央視網批部分甜寵劇將糖色當作離譜劇情的保護色,引起網友的熱烈反響。
多年來,為什么吐嘈聲不絕于耳,而甜寵劇依然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因為創(chuàng)作甜寵劇相對容易。無論置于什么年代、什么場合、什么職業(yè),編劇只需要將關注點放在男女主角的感情進度、撩撥尺度上,一部披著職業(yè)劇外套的甜寵劇就此產生。制片方也只需要將當紅男女明星進行排列組合,便能批量生產這些看似各異、實則雷同的劇集。
甜寵劇之所以泛濫,還因為它們有明確的收視群體——粉絲。這些劇的制作初衷本就不是面向大眾,而是為粉絲或潛在粉絲專屬定制“撒糖”福利。制片方只要滿足了粉絲的需求,也許就能收回制作成本,甚至賺取利潤。既然制作手法簡單,且有人愿意為此買單,那么何樂而不為呢?
但從另一個角度講,甜寵劇,本質上就是某些從業(yè)者盲目趨利、投機取巧的產物,其量產的背后更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浮躁之風。
這股浮躁之風不可長,是因為兌了工業(yè)糖精的甜寵劇,只是齁,并不甜。誠然,愛情是一個超越時代、不分職業(yè)的永恒話題。但愛情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又受到時代的影響,所以每個時代有特殊的感情表達,每個職業(yè)的人群也有特定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跳脫出時代和生活而塑造出的愛情,縱使男女主演有傾國傾城的容貌,也注定空洞懸浮,注定難以觸動人心。
兌了“糖水”的甜寵劇,誤讀了愛情,也褻瀆了職業(yè)。前段時間熱播的某部電視劇中,男主角身為消防戰(zhàn)士,竟將滅火器當作和女主角調情的道具,招致一片非議。為了渲染甜寵的氛圍而無視常識原則,為了推進感情線的一波三折而無視職業(yè)身份的約束,此類創(chuàng)作手法非但喧賓奪主,用注水情節(jié)填充偽職業(yè)劇,更是在不經意間反復踐踏某些行業(yè)的操守底線,成了這些職業(yè)的反面宣傳素材。
事實上,“甜寵”本身就是脫離現實的概念,也是對愛情的片面注腳。作為觀眾,我們從不排斥影視劇中的愛情,但是對于流水線上生產的甜寵劇,我們完全有理由說不。
鏈接丨
別再生產無腦“糖劇”
部分甜寵劇是:
只要“男女主愛情駕到,其他通通閃開”。
常情、常理要靠邊站,你看不懂,劇里說你不懂浪漫。
常識也不用管,急診醫(yī)生拋下病人勇敢追愛,用手術刀給愛人修眉也算是小意思。
沒有理由,沒有鋪墊,超級情侶,一眼萬年。有矛盾了,來個吻。受傷了,來個吻。仿佛沒有什么事情是一個吻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來兩個。
有些甜寵劇的尬,往往在于情節(jié)與現實的脫離。
沒有多少人上了一天班,還能坦然面對劇里“霸總”要求同事休息時間去給嫂子搬床。沒人認真?zhèn)淇紩r,面對劇里動不動就放棄上學,勇敢追愛,還能心平氣和。那些劇情中的浪漫邂逅,放在現實里我只覺得是“殺豬盤”警告。
別再把“糖色”當成劇集的保護色,讓大家吃點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