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陽泉干部學院(南校區)
山西陽泉干部學院于2018年依托中共陽泉市委黨校成立,與陽泉市委黨校、陽泉行政學院、陽泉社會主義學院、陽泉國防教育學院合署辦學,實行“一校四院”辦學體制。學院位于被譽為“中共創建第一城、百團大戰主戰場、民族工業先行者、保礦運動策源地”的革命老區陽泉市,由南、北兩個校區組成,北校區主要承擔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和專題培訓班次,南校區主要承擔干部學院培訓班次,形成了由主體教學區、學習生活區、休閑活動區、紅色教育區“四大板塊”組成的紅色教育綜合體,可同時容納10個班次500余人學習培訓,能夠滿足不同類型、層次及規模的辦班需求,成為兼具教學培訓、學術研究、對外交流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平臺,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窗口,以及開展黨性教育和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陣地。
學院依托現有校園綠地,精心打造“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主題公園。主題公園設置有學習長廊、大型雕塑、初心大道等文化景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的重要論述重要講話為重點,面向黨員干部進行黨風廉政教育,營造了處處是課堂、時時受教育的濃厚氛圍。陽泉干部學院建設項目附屬工程“陽泉紅橋”建成投入使用,讓廣大黨員干部形象直觀地重溫陽泉紅色革命歷史、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在潛移默化中筑牢理想信念思想根基。利用獅腦山原有建筑將軍閣改造建設“黨建書苑”,共有各類藏書10000余冊,一層為藏書區、閱讀區,二層為教育培訓區、論壇交流區,為陽泉市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提供了豐富黨建知識、補充精神食糧的紅色基地。

山西陽泉干部學院紅橋
學院打破封閉式辦學傳統模式,推動各項資源向教學資源轉化,以紅色黨性教育基地為核心,加強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實訓基地建設,提標打造10大類55個實訓教育現場教學點(基地)。包含廉政教育實訓基地,如陽泉市廉政教育基地、桃林溝家風館、平定縣紅育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法治教育實訓基地,如大華社區、城區人民法院、陽泉市中級人民法院等;基層黨建實訓基地,如黨員政治生活中心、兩新組織黨建中心等;黨性教育實訓基地,如百團大戰紀念館、陽泉市委、市政府舊址、南莊抗戰地道舊址等;基層治理實訓基地,如甘泉井村、固莊村、段南溝社區等;鄉村振興實訓基地,如桃林溝村、王炭咀村、后元吉村等;文旅融合實訓基地,如1947文創產業園、東回鎮七亙村、駱駝道村等;產業轉型實訓基地,如陽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材料產業園、張莊鎮新能源電池小鎮等;數字經濟實訓基地,如山西智創城NO.7、百度云計算(陽泉)中心等;生態環保實訓基地,如桃河公園、濕地公園、盂縣華北奕豐生態園等。
學院利用各類實訓基地打磨形成了“一個主題,五條紅線”的多元互動現場教學體系,推動廣大學員在真實體驗中受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受啟迪、在和風細雨中受熏陶,打造具有陽泉記憶、共情共鳴的教育和宣介平臺。
學院充分發揮干部教育培訓主陣地作用,把黨風廉政教育作為黨員干部的“必修課”,在讀書班、青干班、領頭雁培訓班等班次中安排黨風廉政建設專題課程,把清廉教育融入黨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強化了學員廉潔從政意識。用好陽泉紅色資源,組織教職工和學員到百團大戰紀念館、“中共創建第一城”舊址、“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現場教學,提升黨員干部黨性修養,助推清廉陽泉建設。學院深入挖掘陽泉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強化清廉建設理論研究,組建專班開展《紅色陽泉家風廉吏文化叢書》編撰工作,其中陽泉廉吏故事8冊,陽泉好家風2冊,使陽泉歷史上的優秀廉政文化成為新形勢下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資源,為持續推進黨員干部黨風廉政教育提供教材支撐。
2023年5月,山西陽泉干部學院入選山西省第一批廉潔文化陣地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