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壽蘭


【學習目標】
1.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知道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2.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體會人民幣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模擬購物等活動中,了解人民幣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人民幣的應用價值,養成愛護人民幣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認識面值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幣以及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2.在實際購物中,能靈活進行人民幣的換和取。
【教學過程】
一、動手分一分,感悟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1.課堂引入,認識100元
師:同學們,你們已經認識了哪些人民幣?
師:在這么多人民幣中,很多同學都認識這樣的一張人民幣(出示100元人民幣)。你是怎樣知道的,把你的方法介紹給同桌。
組織交流:說一說是怎樣辨認的?
生1:上面有數字100,就代表是100元。
生2:上面還有一個字“圓”。
生3:100元是紅顏色的。
師小結:人民幣可以通過看顏色、看數值、看單位進行辨認。人民幣上還有很多的信息,但是要想知道人民幣的面值,最關鍵還是需要通過看數值“100”和單位“元”確定人民幣的面值。
2.小組合作,認識其他人民幣
師:用剛才認識100元的方法,將學具盒中其他的人民幣在四人小組內介紹,這是多少元?將手中的人民幣分分類,說說你是怎樣認識的。
集體匯報:有哪些不認識的人民幣?小組內成員有沒有好方法,互相介紹。
快速檢測:快速報出這些人民幣的面值。
再次反思:怎樣才能快速認識人民幣的面值?
今天我們認識的是1元及以下的人民幣。
【思考】學生已經能夠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那么就可以抓住人民幣上的“數值”和“單位”進行集中的突破。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改變了教材中先認識“1元及以下的人民幣”,再認識大面額的人民幣的教學順序,調整為“先認識大面額人民幣再認識小面額人民幣”的教學順序。
通過學生已經認識的100元的人民幣入手,讓學生認識到辨認人民幣的關鍵是看數值和單位,這樣的教學過程順應了“兒童經驗”,與兒童的已有經驗進行對接,讓學生自己總結認識人民幣的方法。從方法總結到小組互動,運用方法在四人小組進行交流,體驗“抓關鍵”的方法,引導學生調動、激活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交流和互動中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模糊的感官認識走向清晰的、有目的的數學認識。
二、動手撥一撥,構建元、角、分的進率
1.用計數器表示元、角、分
教師首先呈現人民幣,然后用1根小棒表示1分,帶領大家一起數10根小棒,用10根小棒表示1角,接著繼續數10捆小棒表示1元。接著告訴大家人民幣和之前學習的百以內的數都是“滿十進一”。那么除了用小棒表示元、角、分,還可以用計數器表示元、角、分。
引導學生思考:個位可以表示什么單位?十位、百位呢?
一起在計數器上撥出以下的人民幣:1角、5角、1元、1分、1元2角。
追問:怎樣表示1元2角?怎樣從1角開始數到1元2角?
2.用計數器進行計算
7角+3角=?
獨立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同桌之間互相展示是怎樣撥的?
學生1:10角
學生2:1元,因為10角就可以直接進位,向元位進位就是1元。
4元3角+5角=?
獨立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小組交流是怎樣撥的?
追問:撥出4元3角之后,怎樣撥5角?為什么5角要和3角相加?
3.等式怎樣成立?
添加相應的元角分的單位,使等式“72-6=12”成立。
解法1:7元2角-6元=1元2角
解法2:7角2分-6角=1角2分
你能自己在計數器上撥一個這樣的算式嗎?同桌之間進行互動。
【思考】人民幣的單位換算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人民幣各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是十,這是十進制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人民幣的認識和數的認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從而借助已有的知識解決人民幣的相關問題。
讓學生在計數器上撥一撥喚醒了“兒童經驗”,用計數器計算的操作讓學生通過不同單位的錢數量的相加減,理解人民幣運算也是需要相同數位的對齊;拓展活動幫助學生進行逆運算,打破固有的經驗,是對“相同數位對齊”的深刻認識,建立起運用人民幣知識解決問題的經驗。將人民幣的單位與計數器的數位相結合,讓已有的“兒童經驗”進行新知和舊知之間的聯結,形成了完整的經驗體系,在活動中幫助學生體會貨幣單位的換算,加深對加減運算的理解,形成初步的量感。
三、動手換一換,運用模型解決問題
1.怎樣購物
小組內交流:我購買的物品是什么?物品的價格是多少?付了1元錢,夠不夠?如果夠,應該找回多少錢?
在這次的購物活動中,你知道怎樣購物付錢嗎?
2.怎樣付錢
師:你準備怎樣付錢?
生1:我可以付12個1角。
生2:還可以付兩個5角,就是1元,然后再拿2個1角。
生3:可以直接拿一個1元,然后2個1角。
教師小結:雖然付錢的方式不同,但是加起來都是1元2角。實際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地付錢。
【思考】教育家杜威說:“教學不僅僅是一種簡單地告訴,教學應該是一種過程的經歷、一種體驗、一種感悟。”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更要注意與兒童的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充分經歷,深度體驗。
兩次活動主要是讓學生用模擬的生活場景體驗“物品價格”“付出的錢”“找回的錢”三者之間的關系。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解決購物問題的基本模型,讓學生在觀察、比較、溝通中感悟和明晰他們之間的關系,靈活運用人民幣之間的進率付錢,形成關于貨幣大小的量感。
四、動腦想一想,提出問題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的是1元及以下的人民幣。可不要小看1分、1角、1元啊,生活中我們要養成節約的好習慣。想一想10個1分就是1角,10個1角就是1元,10個1元呢?更多呢?就這樣積少成多,我們可以用積累的錢去做什么呢?
【思考】我們處在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人民幣的教學并不僅僅只是認識人民幣或者會進行購物等活動,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人生啟蒙階段學會正確對待金錢,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養成初步的金融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