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光
在隴之東,平涼的崆峒山乃一旅游景點,凡隴上愛神游大自然之美的人,可能都已有所耳聞有所目睹。然而,在翻越山山水水,過平涼后,進入廣袤無垠的董志塬,誰又會知道,不善依靠大自然之美而取勝的塬上人,正用夜以繼日在田間勞作的繭手,在塬上建造一座以樓臺亭榭為主的小崆峒山。小崆峒山,言其小,委實很小,小得就像是從塬上伸出的一條枝椏,瘦而略顯長,日出月落,影子也能落到對面的塬上。
孩提時,每逢大人們笑談小崆峒山之美之小時,總會有一些莫名的遺憾和無奈涌上心頭,待到長大以后,和同學親自去游少時已心馳神往的小崆峒山時,才發現小崆峒的山脊確實很窄,仿佛伸開兩臂就能夠到其邊其沿。緩步走在其上,一邊游玩一邊還要倍加小心,似乎稍不留神,就會墜入走起來不深看起來卻令人眩暈的山澗。
和同學游小崆峒山,是在那年的三月三。那一天,但見塬上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幼都一個勁地向小崆峒山涌來,有來看舞臺上演得正火的秦腔戲的,有來擺小攤的,有來求問卦占卜吉兇的,還有來兜風游玩賞山閱水的人,總之,在這一天,在田間耕作侍弄莊稼的父老鄉親,都放下繁忙的農活兒,一個個都變成了閑人,閑得只有到小崆峒山來湊熱鬧。
那些看戲的別有一番興致,有撿來一塊爛磚頭坐的,還有站著的,更有甚者,還有把小孩扶上枝杈去看的,他們邊看邊議,而一些老輩,卻總是蹲在人后,說戲是聽的哩。而所有這些,都仿佛與年輕人無關,他們更多的是模仿那一本本雜志上驚險離奇的情節去爬山玩水,尋幽探奇,尋求大自然之美,也正合年輕人氣盛,走遍萬水千山的情懷。
平涼的大崆峒山美在其大,大得已有好些游歷了;西峰的小崆峒美在其小,小得只有塬上的人才知道。東西環顧,就能看見塬上的人怎樣在一方水土里安居樂業。一大一小兩山,小崆峒仿佛正在襯托著大崆峒,大崆峒又仿佛在關照著小崆峒,兩座崆峒山,都有可游處,都是游人的好去處。
注:隴,系甘肅省簡稱。崆峒山,在甘肅省平涼市;小崆峒山,在甘肅省慶陽市。
前幾年,我就對荒涼而又充滿神圣的戈壁灘情有獨鐘有所認識。不過,那是在中學里幽靜而又豁然的課堂上認識的,這種深深的眷戀如今已持續了十年之久。十年之中,我是依靠夜以繼日的苦讀和想象的翅膀相廝相守在心靈的凈土里,真正走進戈壁是在去年,乘著蘭州發往烏魯木齊的列車,我一路挾風帶塵和我朝思暮想的大戈壁灘接近。人,還在愈走愈冷的路上,心卻早已到了那片充滿智慧和火焰的圣土上。
向北,再向北一股凜冽的寒風便從那蒼茫空闊的戈壁上襲來,怒吼中夾雜著一片片雪花,使我逐漸淡忘功名利祿的沉與浮。那雜亂的一株挨著一株的蒿草,已在這里掙扎不朽了千年百年。仿佛互通了心靈,一棵棵挽起了手臂似的高歌列隊歡迎人類的進駐。長年累月的廝守,雨,已在廣袤無垠的戈壁這張舊歷上留下了道道溝壑。蒿草,以影子重重地敲打著天空,讓人走進戈壁不會感到空傷和寂寞,不會感到身陷一張白紙姍姍獨步那樣凄然,那樣無奈,而面對的是一群勃勃向上沖破死神的生命。
穿越之際,在棵棵白楊的映襯下,那座座相連的大山背后,突然間冒出幾座茅舍,兀立在空闊而又遼遠的戈壁灘下,那綿延萬里的戈壁灘擋不住你的目光,而那一座座矮矮的頗顯蕭條冷寂挨得很緊的茅草房,突然擋住了游人的目光,多少能給人空曠的心靈突然間平添幾分文段,茫茫人海中疲憊而又惆悵的背影,永久地得到了一種真實的慰藉。讓人在清醒中歌唱的途中,一曲撩人心魄的歌,讓生命如鐵似鋼,被重新擦拭得亮麗如初。
戈壁灘,一張白紙,矗立著一個大寫的“人”字。帶戈壁的太陽回家,帶戈壁的雪花回家。一路挾風帶塵,我的靈魂受到了空前的洗禮。日出日落,是大自然的沉淪與替代,夜,再黑再長,但是,總有生命在暗夜里生長。
前年,初進蘭州時,就聽身邊熟悉的朋友大談興隆山如何之美如何之風光,仿佛但凡在蘭州的人,唯有去過興隆山的人,才懂得了生活里的美,才有了向人四處炫耀自己人生之壯觀之壯闊的資本,所以充滿神奇而又美麗的興隆山那時就開始在心里神秘而又無限“興隆”了,美麗的輪廓在心里也并不隱約了,憑著記憶的感覺我想,興隆山肯定是游人成群、放逐靈魂的好地方了。
關于興隆山之古今,近有今人前有故人都曾對其以詩詞吟誦抒懷,雖境遇各不相同,卻是同一座山。最讓人引以為豪的是,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一場爭奪成吉思汗陵寢的較量,卻在中國北部邊陲展開。
當我和朋友攜手攀上這座自然之山時,我的游興竟一時被濃密而又高大的參天古樹給覆蓋了。拾級而上,曠古和神秘仿佛把我們拱手相迎,攀上山的每一個人,又仿佛觸到了歷史的脈搏。在半山腰里,一座座亭臺廟宇靜立無語,慧眼獨具的今之工匠總一再想替我們把歷史留住,把歷史里最動人的一幕盡相展現給游人。而眼前一棵棵參觀古松,無遠無近的綠意,并不顯蒼茫,仿佛在向游人說,一切都已過去,唯有歷史亮麗如故,教會每一個人用記憶去擦拭自己心靈的深處。
高些,再高些,我總想在山之極頂一覽萬物之壯觀,以期能看到歷史之妙之奇,而這奇想卻被滿眼的綠色遮擋得蕩然無存,以至又在心底期盼,還是待到大雪紛飛,一切經不住嚴冬清掃的腐物朽物都競相退隱眼簾之后,再來尋找歷史,再來看興隆山之高之美,那時,總想:一切歷史的骨頭已裸露無窮,一棵古松古柏便是唯一能與成吉思汗手中的弓和箭一比高低的靈物了,他們枝上根里都生長著歷史的遠古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