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論述壯錦元素在中職美術設計教學中的實踐,分析壯錦在中職學校的應用情況,從壯錦圖案在基礎圖案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壯錦色彩在色彩構成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壯錦元素在中職美術創作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等方面論述壯錦在中職美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關鍵詞】壯錦元素 中職學校 美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32-0141-04
壯錦是壯族民間文化的縮影,是廣西壯族地區古老而優秀的文化遺產之一。壯錦以棉、麻線作地經、地緯平紋交織,并在基礎底料上以彩色絲線織出圖案,是民俗風情的物化形式,體現了壯鄉人民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壯錦的圖案大多數來源于大自然和圖騰崇拜,承載著壯族人民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信仰。壯錦用色較重,以對比色為主,通常以飽和度極高的紅、黃、藍、綠為基本色,其余色為補色,因此壯錦的色彩對比十分鮮明、強烈,其圖案與色彩強烈地反映出壯族人民對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崇敬,因此壯錦成了承載壯族文化記憶的“活化石”。
一、廣西中職學校運用民族元素現狀
經過多年觀察筆者發現,廣西部分中職學校美術專業對本地區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率不高,開設課程和教學內容與民族地域文化脫節,導致本地區民族文化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利用。為了更準確地掌握廣西中職生對廣西民族文化元素的了解情況,研究民族文化元素進課堂的可行性,筆者對南寧市第四職業技術學校繪畫專業和部分與美術相關的專業進行了針對性的問卷調查。本次調查一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95份,有效率達97.50%,本次問卷統計的數據結果具有可靠性。
從分析問卷我們可以得知,學生在小學、初中的美術課堂中接觸廣西民族美術元素較少,他們對廣西民族文化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問卷中的第四問“你希望在美術課堂上學習廣西民族美術嗎?”,超過98.98%的學生渴望學習廣西民族美術知識,同時他們希望有更多新的教學方式,渴望親身體驗學習。
二、壯錦在中職美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有利于提升中職生的民族文化素養
在壯錦圖案里,每一個圖案都描述壯族人民的故事,承載著民族的記憶。鳳紋是壯錦最常見的紋樣,古語有云:“十件壯錦九件鳳,活似鳳從錦中出?!眽彦\上的鳳紋是理想化的圖案形象,它的造型融合了孔雀、錦雞、公雞的特征,孔雀的尊貴與吉祥、錦雞的美麗、公雞的品德都蘊含在鳳紋中。古時會用雞占卜,驅邪避害,同時雞與“吉”同音,因此雞在壯族先人心里具有保護神的功能,包含有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通過學習壯錦圖案的文化內涵,學生對壯錦產生濃厚的民族感情,形成強烈的民族認同感。因此,將壯錦融入中職美術設計教學不僅提高學生的壯族文化知識水平,更促進了學生對廣西民族文化的認同。
(二)有利于促進中職生對民族美術的傳承
中職生的身心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他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具有較強的探索欲望。將壯錦圖案引入課堂,不僅能滿足學生對民族美術資源的好奇心,而且能激發學生探索民族美術資源的欲望,讓民族文化傳承意識厚植在學生心間,推動壯錦等民族美術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三)有利于提高教師開發民族課程資源的積極性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師、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務,其中“三教”改革中教師是根本,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改革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廣西是一個多民族地區,民族文化資源豐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區民族美術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教學活動,從而既適應學校自身發展和民族文化傳承的需要,又滿足學生個性特點和綜合發展的需求。
三、壯錦在中職美術設計教學中的實踐
(一)壯錦圖案在基礎圖案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圖案是裝飾壯錦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壯錦圖案源于自然和生活,圖案內容生動、結構嚴謹、寓意美好,是一種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符號?;A圖案課程在藝術設計專業中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設計課程,是學生汲取、借鑒傳統圖案的基礎,壯錦豐富的圖案資源,為基礎圖案設計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
壯錦圖案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連綿重復的幾何紋樣圖案,這類圖案樸素而明快,一般以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幾何紋為主,如水波紋、回字紋、同心圓紋等;第二類是以動植物圖案為主,各種幾何紋為底輔助,形成多層次的復合圖形,圖案豐富生動,如魚紋、蛙紋等;第三類是以第一、第二類為基礎,用多種幾何紋大小結合,編織成繁密而富有韻律感的復合幾何圖案,圖案內容豐富,層次感強,寓意突出,具有和諧之美,如鳳凰紋、雙獅子滾球紋、蟒龍紋等。在基礎圖案課程關于連續紋樣組織形式內容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連續紋樣——壯錦連綿重復的美》這個教學內容,將連續紋樣的知識點與壯錦紋樣相結合,使學生更清晰地理解二方連續、四方連續是重復排列形成的連續紋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壯錦格式圖案以及圖案的不同寓意的認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對民族文化的認識。學生對連續紋樣的字面意思比較容易理解,但如何將連續紋樣的概念與圖案相聯系,怎樣設計既好看又具有寓意的圖案是本課的難點。
在教學中,筆者將壯錦圖案分點分析,分為連續紋樣字紋及其寓意、連續紋樣動物紋及其寓意、連續紋樣植物紋及其寓意、連續紋樣幾何紋及其寓意等。每一個分析點舉例詳細分析,如字紋梵字紋的分析,起初梵字紋是出現在壯錦圖案頻率最高的字紋,它既用作上下和左右不斷連續的四方連續紋樣,又用作左右或上下不斷連續的二方連續紋樣。《辭海》中記載:“梵”(音“萬”)是古代的一種護符,代表太陽的符號,寓意吉祥萬福、富貴萬年,如果連續重復使用又代表著長久富貴、吉祥連綿。梵字紋(如圖1所示)是從使用梵文的藏傳密教中產生并傳播到漢地來的一種紋樣,壯族人民將其運用于民族服飾居多。又如對動物紋樣的分析,以交魚紋為例,壯錦中的交魚紋多運用于掛飾上,是四方連續紋樣。魚生活在水中,因其頑強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殖能力,一直以來都被壯族人民所崇拜。交魚紋是對魚類交配情節的概括,以一種高度抽象化的繁殖崇拜,表達出壯族人民對生生不息、代代繁衍的期望。
筆者通過《連續紋樣——壯錦連綿重復的美》一課教學總結出,壯錦上連綿的圖案是駱越先人對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通過教學,學生掌握了連續紋樣組織形式,認識了壯錦圖案的分類,對壯錦圖案的內涵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進而對自己所屬的地域民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壯錦色彩在色彩構成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廣西屬于亞熱帶氣候,陽光充足,植物種類繁多并蔥綠,四季植物盛放,百花爭艷,絢麗多彩,這為壯族人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自然色彩和資源。這樣的地理特點,造就了壯族藝人對壯錦的色彩概括——“紅配綠,看不俗”。“俗”色是壯族人民取于自然的色彩追求,反映了“俗”色的真實、生動。壯錦色彩的搭配體現了壯族人民的淳樸,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同時也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由此可見,壯錦色彩的運用與壯族人民所處的地理環境、生活習慣和思想情感有著密切關系。
壯錦多運用對比色,在色彩構成《互補色對比應用——壯錦的“俗”色》一課教學中,筆者通過課前任務、課中任務、課后任務的任務導向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互補色對比并能與壯錦用色相聯系。在課前任務設計中,筆者設計了“預習課本互補色對比應用知識點”“總結壯錦色彩特點”兩個子任務,引導學生復習并總結壯錦色彩的特點。在課中任務設計中,筆者設計了“找出壯錦中的互補色”“總結補色余色用色特點”兩個子任務,將學生分成“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三個小組,要求學生以各自的顏色為補色,搭配其他顏色完成教師提供的壯錦圖案配色。在課后任務設計環節,筆者也設計了“請運用信息技術工具,收集廣西關于有互補色的民族工藝品,在小組里相互分享”“預習下節課《色彩的明度構成》”兩個子任務,引導學生總結提升(具體任務如表2所示)。
本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完成一系列課程任務,不僅了解壯錦色彩,而且對壯錦的歷史、文化等多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三)壯錦元素在中職美術創作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美術創作設計教學是一種綜合性教學活動,是基于所有美術課程內容,將之前所學知識綜合運用的設計課程。將壯錦元素與美術創作相結合,更加凸顯民族特色。在美術創作設計中對元素的運用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元素運用,是指直接將所需要的元素原封不動搬來運用;另一種是隱性元素運用,是指將元素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如地域、民俗、價值觀等,經過考察、思考后取其文化內涵進行表達。不過,為了使作品更具內涵,設計師往往將隱性元素與直接元素結合起來運用。
青蛙因多產卵的自然特性被壯族先民祈求多子多孫,視為崇敬的圖騰。壯族人民以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對青蛙的形象進行創作、提煉,所產生的蛙紋圖案成為壯錦典型圖案之一。在包裝設計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提取壯錦傳統圖案中的蛙紋,依據形式美的原則,將蛙紋運用于手機殼設計中,巧妙地將壯錦傳統蛙紋與現代實用通信設備相結合(如圖2所示)。壯錦傳統圖案中的蛙紋作為獨特的民族符號語言與壯錦特色的互補色,運用于手機殼設計中,不僅可以展現別具一格的壯族文化內涵,還可以作為創新設計的途徑,對今后壯錦傳統圖案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海報作為一種視覺與信息的傳達方式,具有較大的傳播價值,也是創作設計課程中的重要部分。在海報設計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點、線、面等抽象手法對壯錦圖案進行概括和提煉。如《壯錦會說話——蟒龍紋的運用》系列教學,“蟒龍紋”以八邊形和六邊形組成邊緣輪廓,內嵌有圓點紋、云雷紋、八角幾何紋、條紋、鳥獸紋等形成的四方連續抽象組合圖案紋樣,其外形似蟒蛇皮圖案紋樣,風格華麗神秘。蟒龍紋是古代專供皇室的壯錦圖案之一,代表著高貴與尊榮,是生活美好、天下安寧的象征。此次設計活動在傳統壯錦蟒龍紋圖案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挖掘和提煉探究,將蟒蛇紋進行設計運用,采用淡化、拆分、提取等多種設計手法,在保留原有壯錦蟒龍紋的基礎上進行不同載體應用擴展,深刻體現了其文化內涵及變化形式特點。色彩在繼承傳統色的基礎上,以強對比色為主,以此吸引顧客,達到傳播文化的目的(如圖3所示)。
壯錦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民族傳統手工技藝的精彩呈現,其圖案與色彩更體現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通過解讀壯錦的文化價值,使得壯錦的精華得以傳承。因此,在中職美術設計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民族藝術的傳承、應用與發展,不斷運用新的思路和方法來推動民族藝術和美術教學的融合,從而在提高學生美術學習效果的同時,發展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促進民族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注:本文系2021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中職美術設計課程融入廣西民族元素滲透思政教育教學的實踐研究”(GXZZJG2021B26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文虹娟(1989— ),廣西灌陽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美術教育。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