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夢雪 李瑜 李洋 張瑞敏 供圖|貴陽公路管理局

省道104線貴羅石門路段 鐘慶全 攝
今年夏天,貴州旅游火爆“出圈”,貴州省會城市“爽爽的貴陽”也成為各大社交平臺推薦的熱門旅游城市,來貴陽旅游的眾多游客下了飛機、出了高鐵站,通過貴陽市國省干線的交通網絡銜接到達貴陽周邊各個景區(qū),“沉浸式”體驗貴陽夏季的涼爽與舒適,真正實現(xiàn)了在貴州醉人的山水中“快行漫游”。
貴陽公路管理局管養(yǎng)的多條公路途經旅游景區(qū),為當?shù)芈糜伟l(fā)展與鄉(xiāng)村振興注入了動力。貴陽市“強省會”五年行動方案提出,將加快構建現(xiàn)代化綜合交通體系,貴陽公路局始終堅持以“設施數(shù)字化、養(yǎng)護專業(yè)化、管理現(xiàn)代化、運行高效化、服務優(yōu)質化”為發(fā)展重點,為“強省會”五年行動提供公路保障。
8月18日,在國道320線上瑞段花魚洞大橋的一側,來自貴州省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的路橋工程系教師向程龍帶著一隊暑期研學的學生到花魚洞大橋進行現(xiàn)場教學。學校把課堂搬到現(xiàn)場,既能開闊學生眼界,又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距離學校僅20分鐘車程的山區(qū)峽谷橋梁“小而精”的代表作——花魚洞大橋成為他們首選的研學基地。
花魚洞大橋自建成通車以來,先后獲得國際橋梁大會IBC2022年度“古斯塔夫·林德撒爾獎”、2022年“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創(chuàng)新獎一等獎”、2022年“貴州省黃果樹杯優(yōu)質工程獎”等榮譽,且獲得了4項省級工法、實用新型專利7項等豐碩成果,儼然成為貴州國省干線橋梁建設工程的典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省內外橋梁愛好者和研學者前來觀賞、學習。
“花魚洞大橋地處的紅楓湖很特殊,不僅是國家4A級旅游區(qū),更是哺育貴陽人民的‘大水缸’,被譽為生態(tài)之眼。在這樣的水源保護地拆舊橋建新橋,難度非常大。”貴陽公路管理局高級工程師、花魚洞大橋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秦瑜正在給研學的學生介紹建橋的理念和施工難點,“在保護水源的前提下,我們創(chuàng)新性的采用了‘舊橋建新拱、新拱拆舊橋’的設計思路,首先將舊橋作為施工平臺和運輸通道,安裝新橋拱肋,‘包住’舊橋;其次沿新橋拱肋法向布置臨時扣索,將舊橋整體扣掛在新建鋼管拱肋上……”參加研學的學生們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著秦瑜講解的重點,并被花魚洞大橋生態(tài)建橋的建設理念所折服。“我們是從浙江過來,特地到貴州來看橋的,今天來到了花魚洞大橋,遇到了設計團隊,在貴州這樣的地質條件下,設計出來的橋梁除了能夠有交通的功能之外,另外又具有美觀和欣賞的功能,是非常了不起的。”杭州游客黃尹雋說道,新建的花魚洞大橋已成為“網紅”打卡新地標。
貴陽北線,位于國道212線蘭龍段上的貴州省十大文化產業(yè)園之首——中國陽明文化園則是貴州的思想文化研學圣地。作為“心學圣地,王學之源”的中國陽明文化園是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貴州省重點名勝古跡“陽明洞”為核心景區(qū)的文化旅游園區(qū),是集旅游、文化、休閑養(yǎng)心、研學體驗、度假及商業(yè)開發(fā)為一體的綜合項目。每到節(jié)假日,到陽明文化園訪學、研學的游客絡繹不絕。據(jù)景區(qū)管理人員介紹,目前陽明文化園日接待量為1000人左右,游客分為散客和團隊,散客以自駕游為主,每天至少有一半的人會從高速公路通過國道212線蘭龍段來到園區(qū),團隊則有三分之二的大巴車通過國道212線蘭龍段來到園區(qū)。可以說,國道212線蘭龍段對于中國陽明文化園乃至整個修文縣的旅游業(yè)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貴陽往四周輻射,省道104線貴羅段途徑的桐埜書屋、國道354線南興段雙流鎮(zhèn)上的張學良幽禁之地、國道212線蘭龍段上的貴州野生動物園、青巖古鎮(zhèn)等眾多景點,已經成為貴州省內研學游的好去處,游客、學者、學生們都能在享受通行條件的前提下,在知識與文化的海洋里恣意探尋。

省道104線貴羅石門路段 鐘慶全 攝
每到周末,帶上家人,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度過周末閑暇時光,休閑舒適的“周末微度假”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自駕出行成為周末短途游的主流出行方式。貴陽公路管理局管養(yǎng)的省道104線貴羅段就是一條體驗感極佳的自駕游線路,沿線景點眾多,農家樂、露營基地、夏季的花海、冬季的滑雪場……一年四季,玩法不一。
每年5月至9月,花溪高坡苗族鄉(xiāng)石門村的紫色馬鞭草進入盛開期,前往石門花海賞景、拍照的游客絡繹不絕,石門花海景區(qū)大門就在省道104線的沿途,紫色夢境般的花海成為在路上就可以欣賞的美景,呈現(xiàn)一幅路景相融的和諧景象。
花溪黔陶馬場村周邊的農家樂,集燒烤、游泳、特色農家打糍粑等活動為一體,每到周末游客爆滿,往往需要提前三四天才能訂到位置。“每年夏天都會自駕到這里來玩水,這條路很方便,路面很平坦,沿線的風景也多,基本上可以一路玩到高坡云頂,是周末出行線路的極佳選擇。”和家人一起出行的市民郭女士告訴筆者,她每年夏天都會到這里游玩,短途周末游需要的是更多的時間來放松娛樂。
石門觀景臺位于省道104線貴羅段上,依山而建的一座天橋式觀景臺,視線開闊、風景宜人。在觀景臺上可以遠眺連綿起伏的群山,可以俯瞰四季景色俱佳的石門梯田,不少追求自然體驗的游客都會到觀景臺上看一看。“我們來自山東,今年貴州旅游特別火爆我們就跟風來了,這里很涼快、很漂亮。”來自山東的年輕人尹柳丫說道,比起人山人海的著名景點,他們更喜歡小眾一些的景點。
周末微度假推動城鄉(xiāng)文旅融合,給當?shù)毓妿砹嗽鍪罩赂坏暮脵C會。“省道104線貴羅段是我們到花溪、貴陽的必經之路,對居住在高坡的少數(shù)民族居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條出行通道,更是我們認識外面世界的紐帶。”花溪區(qū)高坡鄉(xiāng)石門村黨支部書記劉德琴介紹,“這些年政府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周末和節(jié)假日來高坡玩的人越來越多,我們村民也能在家里開農家樂、民宿,或者到景區(qū)務工。”劉德琴表示,現(xiàn)在全村人均年收入可以達到18000余元,相較于2016年的8000元翻了一倍還要多。
據(jù)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沿線公眾的出行,為花溪旅游經濟提供交通保障,近幾年,貴陽公路管理局在省道104線貴羅段實施了公路連續(xù)長陡下坡路段整治行動、彎道會車智能預警系統(tǒng)建設、預防性養(yǎng)護工程、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等,同時積極開展了小修養(yǎng)護工作,確保公路的日常通行。
從貴陽出發(fā),周末出游兩個小時自駕游可選的目的地實在是數(shù)不勝數(shù),而為公眾出行提供基礎交通保障的國省干線也在周末短途游爆發(fā)時滿足了更多公眾的出行需求。
5月26日,開陽枇杷節(jié)在南江鄉(xiāng)苗寨村舉行,此時正是開陽富硒琵琶上市的旺季,漫山遍野掛滿了“黃金果”,空氣中彌漫著枇杷的香甜氣味,來參加枇杷節(jié)的游客絡繹不絕。
省道101線貴獅段公路兩旁,枇杷掛滿枝頭,果園主人肖大姐笑盈盈地介紹:“本地枇杷正是上市的時候,我們都賣了幾天了,大的賣8元至10元,小的賣3元、4元,每天可以賣200來斤,每天收入有一千多元,這兩天枇杷節(jié),游客變多了,我們也會多賣點,大概每天賣300斤至400斤。”位于省道101線貴獅段的開陽富曬枇杷交易市場,一排排裝滿枇杷的箱子擺放整齊,吆喝聲不絕于耳……不時有游客駐足詢價,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購買自己心儀的產品。“這箱有11斤,剛買的,挺甜。”游客陳先生表示。
據(jù)了解,開陽枇杷種植歷史悠久,是貴州省最大的枇杷生產基地,枇杷種植面積達8.3萬畝,年產量3萬噸以上,年交易量2萬噸以上。南江鄉(xiāng)是最大的枇杷種植基地。不管是到南江采摘枇杷,還是在炎熱的夏季到南江大峽谷漂流,省道101線貴獅段都是必經之路。
“最近開陽南江的枇杷上市了,這里的枇杷又大又甜,果肉多,色澤好,從貴陽開車走這條公路很方便。”收購商陳先生高興地說道。

省道101線貴獅段旁的南江大峽谷景區(qū) 任珍宇 攝
依托政策優(yōu)勢和便捷交通,南江鄉(xiāng)龍廣村和苗寨村等地大力發(fā)展枇杷種植業(yè),枇杷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量超過7000噸,收入達6000萬元以上。省道101線貴獅段方便特色農產品“出山”的同時,更為一方百姓的安居樂業(yè)提供了交通保障。“我有七八年沒出去打工了,以前都是到廣東一帶打工,工作辛苦還賺不了幾個錢,后來政府搞大規(guī)模枇杷種植,提供資金、技術支持,效益也不錯,我就回家種枇杷了,每年收入有六、七萬元。”談及工作變化,龍廣村村民陶秋運笑得合不攏嘴。
同樣,在國道320線上瑞段公路旁,貴州智聯(lián)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種植的優(yōu)質“陽光玫瑰”也成了北上廣一線城市市民的桌上水果。該公司從選址、產品種植品類、數(shù)量、市場定位等方面,都經過周密的市場調研,種植出來的產品也能快速輸送到一線城市。在葡萄園務工的當?shù)卮迕瘢粌H將土地流轉給公司種植葡萄,還能在葡萄園務工掙工資,收入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貴州旅游的持續(xù)“出圈”,在貴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發(fā)展旅游產業(yè)的決策部署下,貴陽公路管理局緊跟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省公路局的決策部署,持續(xù)在提升公路路況,不斷推進“公路+”的拓展深化,推動路、旅、農、工等多業(yè)態(tài)、多維度的深度融合。
貴陽公路管理局突破傳統(tǒng)公路交通管理僅僅提供公路基礎設施服務的單一功能,圍繞“把公路打成一條景,同時融入景區(qū)”這個目標,在2019年至2023年期間,累計投入37800余萬元資金,用于日常養(yǎng)護、小修保養(yǎng)、水毀恢復、危橋維修改造、安全精細化提升及省級掛牌督辦項目上的公路建管養(yǎng)工作,實現(xiàn)了路在景中,景在路中,路旅融合的發(fā)展目標。
“貴陽公路管理局將繼續(xù)圍繞公路建管養(yǎng)中心工作,突出‘多彩貴州路·暢安舒美行’主題,全面推進暢安舒美公路建設,繼續(xù)在貴陽這塊土地上續(xù)寫好‘路旅融合’的文章,為‘強省會’行動提供堅實的公路保障。”貴陽公路管理局局長楊剛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