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榮
[甘肅卓榮稅務師事務所(普通合伙),酒泉 735000]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公共服務涉及的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行政事業單位的地位、作用日益凸顯。財務績效評價是借助財務考核指標,對于單位績效、經營等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從而科學、合理地調整相關目標,持續性地改進和優化評價方法,推動單位提升服務質量和內部管理水平。因此,為了切實發揮財務績效評價的作用,應全面掌握其實施的重要性,厘清財務績效評價中的不足,從多維度、多層次提出改進策略和方法,保證財務績效評價實施到位,以展示自身效用,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服務質量。
行政事業單位并非一類非營利組織,制定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不能完全參照企業的財務績效評價理念,財務績效評價主要是將績效考核融入各環節中,核心在于對職工的積極性、工作效率和質量等進行評價,確保評價結果更具客觀性、真實性,最大限度地避免單位浪費財政資金。加強財務績效評價具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首先,提升財政資金利用率。科學地配置、使用財政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是當前關注的課題。借助財務績效評價,能夠實時追蹤和掌握每筆財政資金的配置、使用情況,使得每筆資金真正用于“刀刃”上,從源頭上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其次,提升單位財務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良好發展。應用財務績效評價,可以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狀況,找出財務管理中的不足,有效做好改進和優化,保證財務管理實現精益化,科學配置資源,提升財務管理水平[1]。
最后,支持單位科學決策。應用財務績效評價,根據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實際狀況,系統性考量各方面的因素,構建多層次的績效評價指標,可以真實、客觀地評估各責任部門的實際成果,為單位的科學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必須要注重財務績效評價工作,需要簡潔、高效的工作流程做支撐。結合行政事業單位自身的現實狀況,重塑、改進績效評價流程,高質量地開展每項活動,才能提升財務績效評價有效性、可靠性,為財務管理實施和經營決策提供參考。財務績效評價流程缺少完善性、合理性,是當前財務績效評價成效不理想的關鍵,必須對其高度重視。核心是人員過于注重績效評價的過程、結果,沒有重新梳理和分析財務績效評價流程,仍存在煩瑣、冗余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財務績效評價結果,難以提升財務績效評價的有效性、客觀性,阻礙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
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財務績效評價時,應當分析自身現狀,參考標桿單位的經驗,制定嚴格、可行的績效評價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每項活動,為財務績效評價工作的開展夯實基礎。但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尚未分析現實需求,制定科學、明確的財務績效評價目標,不能為后續各項活動的開展提供導向,不能保證評價結果的權威性、可靠性。尤其是對于不同的績效評價對象、范圍,所設定的財務績效評價目標存在差異。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忽視了這項工作,無法結合現實要求和狀況,設定符合單位需求的評價目標,造成財務績效評價缺少科學性、準確性,難以為行政事業單位配置資源、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夯實基礎。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較為復雜、專業,要求單位結合現實狀況,合理篩選科學、恰當的績效評價方法,才能真正保證評價結果的可靠性、準確性。當前可選用的財務績效評價方法較多,如沃爾評分法、EVA 評價體系等,不同方法的適用范圍、對象和優勢不盡相同,要合理選用。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根據自身需求來應用科學、合理的財務績效評價方法,難以保證最終評價結果的完整性、客觀性、有效性。同時,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也沒有主動創新和升級,單一、滯后的財務績效評價無法評估單位的財務情況,也不能客觀反映財政支出狀況,弱化了財務績效評價的功能。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的核心工具,其設定是否科學、有效,直接影響最終評價結果的全面性、客觀性。目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設定不合理,表現如下。①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設定指標時,一味注重業務指標、財務指標等,忽視了其他指標,如滿意度指標,無法全面、真實地反映各部門、各崗位的真實情況。②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定性指標過多,定量指標偏少,二者不均衡,使得績效考核缺少公平性,部分職工對績效考核最終結果存在疑慮。③考核指標缺少動態性。財務績效評價指標要結合實際,主動改進和調整,展示其動態性,但是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沒有結合工作要求、職工要求,及時改進和優化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造成其缺少動態化[2]。
新時代,行政事業單位實施財務績效評價,要求注重最終評價結果的應用,既可以為財政資金支出效果評定、預算調整提供參考,又能夠逐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規范財務管理過程,從而實現財務精細化管理水平,樹立良好的單位形象。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過于注重財務績效評價的過程,忽視了最終結果的應用,導致整個財務績效評價效果不佳,僅僅將最終結果作為單位管理的輔助工具,反饋到考核部門進行評分或者傳遞到管理層,不能主動與內部結構調整、資源配置決策、實施財務監督等關聯,無法展示財務績效評價的效用,難以為單位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
為了科學配置資源,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行政事業單位應結合自身現實狀況,加強財務績效評價工作,主動參考我國出臺的相關規范和文件,主動分析診斷“管理短板”,第一時間堵塞漏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較為復雜,應結合單位現實狀況和要求,持續改進和優化財務績效評價流程,為各項活動的開展夯實基礎。行政事業單位要發揮主觀能動性,深入學習優秀單位的經驗,考量自身情況,有計劃、有目的地優化財務績效評價流程,梳理工作流程中的不足和困境,去除冗余、煩瑣的內容,確保整個工作流程較為簡潔、明了,切實提升財務績效評價的效率、質量,為單位財務管理提供保障[3]。另外,在后續的實際應用中,還要結合實踐狀況改進工作流程,使得每項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有序,緊扣關鍵環節和關鍵問題,去除不合理的環節,保障財務績效評價流程的高效。
行政事業單位在全面推進財務績效評價時,必須考量各方面因素,設置嚴格、明確的工作目標,堅持以財務績效評價目標為指引,提升財務績效評價水平,以獲得良好的成效,推動單位的穩定、健康發展。為了保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獲得較佳的效果,應系統性考量各方面因素,設定符合現實需求的評價結果,將其作為財務績效評價的導向,高質量地開展財務績效評價工作,使最終評價結果具有權威性、可靠性。行政事業單位設定財務績效評價目標時,要嚴格遵循適用性、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則,并且緊扣以下兩方面:①綜合性分析單位每項業務開展的基本特征,掌握內外部環境,按照各類評價對象和主體,設定嚴格、科學的評價目標,有助于為每項活動開展提供指導;②嚴格遵循合法、合規的基本原則,保證財務績效評價目標設定具有針對性,使財務績效評價工作更具有效性、可靠性,為行政事業單位構建良好的環境,有效發揮財務績效評價的作用。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可以科學配置資源、防范經營風險、提升財務資金效益,幫助單位穩定、健康地發展,高質量履行自身職能。財務績效評價最終成效的優劣,取決于財務績效評價方法是否先進、正確,首要任務是摒棄傳統單一、滯后的財務績效評價理念和方法,主動創新和改進財務績效評價方法。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可選用的財務績效評價方法較多,不同方法的適用對象和優勢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實踐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財務績效評價方法[4]。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可以聯合使用多種財務績效評價方法,展示各類方法的優勢、價值,使得各類方法相輔相成,展示財務績效評價的作用,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另外,在財務績效評價實施中,要利用好信息手段和方法,為相關工作的實施提供技術支持,打造財務績效評價系統,確保績效評價可以深層次融入各環節中,實現信息互聯共享,保證績效評價工作前移,以提升工作的有效性、準確性。
財務績效評價指標是否科學、有效、可靠,直接影響行政事業單位的最終評價結果,借助一系列的財務績效評價指標,客觀、全面地衡量單位整體運營水平和能力,有利于按照指標實際完成進度和狀況,科學配置資源,提升資金使用效益。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嚴格遵循可比性、重要性、互補性、個性化的原則,并且在實踐中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①綜合性考量單位現實需求,改進績效考核指標。建議從多視角、多層次設定財務績效考核指標,以展示其全面性、完整性。全方位考核各部門、各崗位現狀,提升績效考核的真實價值。②實現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相結合,展示考核的公平性、透明化。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財務績效考核時,建議分別從定性、定量等方面分析,參考廣大職工的意見,確保財務績效評價的有序化、規范化[5]。③財務績效指標要具備動態性。隨著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財務績效評價指標的要求較高。為了保證其適用性、可操作性,在設定財務績效指標時,必須實時了解單位發展目標、工作要求等改進指標,逐步完善和優化財務績效指標體系,以保證其更具適用性、可操作性,可以客觀、全面、真實地評價財務活動的實施狀況。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的最終目標是實施資源配置、提供政策傾斜依據、找到管理中的風險、提升內部管理水平等。要想實現整個財務績效評價閉環控制,就必須注重財務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選取可行性較高的評價指標、方法,將最終評價結果與反饋整改、預算安排等掛鉤,提升財務績效評價結果的利用率,有效展示其作用。在實踐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對財務績效評價結果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短時間內確定單位經營中的痛點、難點和堵點,進而提出改進策略和方法[6]。要想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結果的利用率,建議強化以下幾方面。①第一時間將財務績效評價結果反饋到不同部門、人員,使各部門職工都可以掌握自身的權限、職責,從而了解工作進度和質量,明確其與初期目標間的實際差異,及時調整和改進,減少二者間的差距。②將評價結果傳遞到績效評價部門,對其結果進行剖析,靈活改進和調整評價指標,主動淘汰價值創造力低的業務和資產。③借助財務績效評價結果,為資源配置決策提供參考。將其與年度預算等掛鉤,評價結果較差的部門,原則上不予以安排新增預算。④將財務績效評價結果應用于各職能部門的計劃、決策中,高質量地落實每項職能,展示財務績效評價的作用,為單位構建較佳的發展環境,以提升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作為一種以結果為導向的管理活動,可以促使單位提高工作效率、轉變職能、優化資源配置,有利于單位的穩定、健康發展。但是,由于多個因素的制約,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仍面臨著一些不足和困境,使得評價功能弱化,難以構建較佳的環境。因此,行政事業單位要做好自身定位,厘清財務績效評價中的不足,并提出解決方案和措施,以提升財務績效評價水平,提升單位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