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雯
國慶假期前,老師為全班同學每人買了一個草頭娃娃,讓我們培育并觀察、記錄。我在老師那里領了一個草頭娃娃,歡天喜地把它帶回了家。
它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圓。腦袋、眼睛、鼻子、身體全是圓的,連腳都是圓的,所以我為它取了個符合它氣質的名字——圓墩墩。它被一層白色的網包裹著,胸前別著藍色的蝴蝶,黑眼珠一上一下,顯得可愛又呆萌。
這是我第一次培育草頭娃娃,我很好奇它到底會長成什么樣。當天晚上,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草頭娃娃放在水中浸泡了20分鐘,接著將吸飽了水的它放到陽臺上,讓它端端正正地坐在碟子里,這樣它就可以沐浴陽光,快快發芽了。真希望它能在我的照料下茁壯成長,成為一抹最亮的綠。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就跑去陽臺,高興地跟圓墩墩打招呼:“早上好呀!”一天之中,我時常跑去觀察它,除了碟子中的水被它吸干外,似乎看不出它有什么變化。
第三天上午,圓墩墩頭上冒出了幾根紅棕色的小芽,脖子上也鉆出了白色的小根須,我興奮地大喊:“快來看啊,草頭娃娃發芽了!”當天下午,圓墩墩頭上冒出的嫩芽更多了,長度不一,媽媽戲稱圓墩墩是個毛刺頭。
一個星期過去了,一根根碧綠的草芽像展開了一場比賽似的往上長,讓圓墩墩變成了一個“爆炸頭”。半個月過去,我的圓墩墩已經長得郁郁蔥蔥了,小苗們挺拔著身姿,展現著它們旺盛的生命力。
圓墩墩長發飄飄之時,我也接到了老師的任務——裝扮草頭娃娃。我拿著梳子和皮筋,卻遲遲不敢下手,生怕把圓墩墩的嫩苗給掐斷,再加上它的頭頂有一小塊地方未長草,弄不好會影響它的整體形象。猶豫很久之后,我決定給它扎個沖天的馬尾辮,還別了一個特別漂亮的花形發卡。咦,
這么一打扮,它顯得特別精神,讓人眼前一亮!我捧著圓墩墩親了又親,決定將它擺放在教室窗臺上,讓它陪伴著我們學習,累了的時候看著那一抹綠,就能振奮精神繼續前行!
(指導老師樊細英)
開篇交代了草頭娃娃的由來。
根據外觀給它取的名字,形象又貼切地寫出了初見草娃娃的第一印象。
作者的觀察非常認真,具體描繪了草頭娃娃的生長變化,字里行間洋溢著喜悅之情。
觀察細致,善于運用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引起讀者興趣,寫得非常精彩哦!
此處寫出了作者內心的糾結和矛盾。
同學點評:
錦雯同學,你連續細致的觀察將草頭娃娃的變化寫得十分詳細,字里行間透露著你對草頭娃娃的喜愛。你的文章邏輯清晰,讓人覺得眼前一亮;你將草頭娃娃擬人化,語言活潑俏皮,充滿童趣,草頭娃娃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調皮可愛!
——湖南省湘潭市九華和平科大小學柳舒苒李嘉悅郝凌萱
鄧亦,湖南省湘潭市九華和平科大小學語文老師。湖南省教學能手,湘潭市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躬耕三尺講臺26年,致力追求“思維味、語文味、文化味”的語文課堂。
攤面餅
湖南省湘潭市九華和平科大小學張羽翔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六,天氣特別好。一大早太陽就出來了,給云朵涂上了腮紅。鳥兒在枝頭跳來跳去,唱著歡快的歌謠。媽媽踩著輕快的步伐來到我房間,挑了挑眉:“寶,今天幫你解鎖一項新技能——攤面餅。”
一聽說要攤面餅,我就感覺既期待又害怕。你想啊,能親手做出圓圓的、香香的面餅,多新鮮啊!可那藍色的火舌、四濺的油珠也太恐怖了吧!似乎是看出了我的顧忌,媽媽拍了拍我的肩膀:“放心吧,有我呢!”
我點點頭,將面粉、清水、雞蛋放入碗中,拿起筷子用力攪拌,不一會兒就將它們變成了“酸奶”。
該攤面餅了!我按捺住心里的恐懼,打開燃氣灶,藍色的火舌立馬竄了出來,貪婪地舔著鍋底,激起縷縷青煙。我用顫抖的右手往鍋中倒入食用油,又舀了一勺面糊,快速地拋到鍋里。只聽“嗞嗞”幾聲,面糊和油開戰了!可憐的面糊被油逼得四處逃竄,邊緣一抖一抖的,狼狽不堪。“說好的圓餅呢?”我焦急萬分,拿起鍋鏟,試圖把面糊抹圓一點兒。可惜還是慢了一步,面糊已經被煎干了。它形狀怪異,表面高低不平,直挺挺地躺在鍋里,仿佛海中的一座孤島。
“你把面糊放進鍋里的時候要慢一點,盡量鋪圓一些,放完之后就用鍋鏟刷,這樣餅就圓了。”聽了媽媽的話,我收斂起沮喪的心情,開始了新一輪嘗試。我將湯勺裝滿面糊,端到鍋中央,輕輕一翻手腕,讓面糊緩緩流到鍋里,再拿起鍋鏟,將不圓的地方刷了刷。哈,這次的面餅漂亮多了,勉強可以算得上是個橢圓了!
不一會兒,面餅變得微黃,我將它翻了個面,盛入盤中,香氣直奔鼻孔。我趕緊嘗了一口,嗯,真好吃!
從此我愛上了攤面餅,攤得也越來越好。大家都親切地稱我為“張大廚”,我可開心了!
(指導老師鄧亦)
環境描寫奠定了愉悅的基調,注定今天是個好日子。
借助事例說明自己矛盾的心理,作者的表達形象而具體。
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攤面餅的過程寫得活靈活現;連續動作、心情變化的描寫將作者的慌亂體現得淋漓盡致,有身臨其境之感。
此處的淡定從容與前面的害怕緊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者觀察細致、用詞準確,寫作能力可見一斑。
同學點評:
羽翔同學詳細地描寫了和媽媽一起攤面餅的過程,從開始的期待、害怕,到中間的緊張、慌亂,再到后來的鼓起勇氣、再次嘗試,最后到品嘗自己勞動果實時的高興,讀著讀著,我們的心情也跟隨著作者的變化而變化。讀完細品,我們更是能從中領悟到成長中堅持的意義。
——湖南省湘鄉市向陽學校陳毓琛陳涵棋田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