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舜
每年回鄉,都不免勾起我對童年的回憶。
在思緒的那頭是我的眷戀和不舍——童年鄉村的生活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雋永的詩,一曲悠遠的歌!
村頭大門前后的坪地是童年歡樂的天堂,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愛往這里聚。特別是夏日,中午烈日當空,熱浪襲人,蟬鳴不斷,而大門內的那棵大樹下卻是一片陰涼。大人們興許太累了,往往說笑一會兒便坐著打盹了,有的干脆躺在石板上打起了呼嚕。孩子們卻玩得興起,有的在用黏土做轎車、飛機模型,有的在玩石子,也有的拿了小人書圍在一起看……晚上倦鳥歸林,月明星稀,田野里蛙聲如潮。這時大家都轉到大門外的坪地去了,人越聚越多,三五成群:大人們往往在石凳或臺階上坐著,手中拿了蒲扇,一邊扇風驅蚊,一邊聊天說笑;小孩子一般坐不住,一個個瘋了似的追逐嬉戲,不過只要五大伯在,我們是一定要纏著他講故事的……實在瞌睡了,人們才一個個地散去。這時夜闌人靜,也有那不愿回家去的,就靜靜地或坐或躺,看螢火蟲飛來飛去,聽小蟲子唧唧嗤嗤,望蒼穹星星點點,任思緒漫天遨游。這時,天更高遠地更闊,蛙聲更緊月更明,別是一番情趣在心頭!
童年我們玩的花樣很多,并不斷翻新。我喜歡用竹管做成水槍打水仗、爬上樹去摘樹籽、蕩秋千、打乒乓球、滾鐵環、捉迷藏、抓“小雞”……我們也是很會想法子玩的,沒有現成的玩具,我們便自己制作。比如秋千,用草繩掛在門頭上就是了;打乒乓球,取下一塊門板支在凳子上就是球臺,用木板削成方塊留一個手柄就是球拍了。
最有趣的還是那次“當老師”,那時我還沒有上學,偷偷趴在教室外看老師上課,回家來便召集七八個孩子當“學生”,自己拾塊白墻灰在黑木壁上涂畫講解,一本正經地當起“老師”了。
春末夏初是捉泥鰍和鱔魚的好時節。倘若晚上天氣晴朗,尤其是微風輕拂、星漢燦爛時,我和小姐姐是必定要去捉魚的。吃過晚飯,我們便出發了。田洞里早有一盞盞燈火在閃耀,斑斑點點,好像天上的星星。我們走在田埂上,姐姐走在前面,左手提起用細竹竿挑著的煤油燈,從田里的秧苗間一直照過去,一發現睡著的泥鰍或鱔魚,右手就緊握著帶有幾排大號針的竹竿扎下去,一扎一個準,很少有溜走的,我在后面趕緊舉起魚簍將魚接住。而哥哥每天在天擦黑時,便會挑上幾十個放了香噴噴的魚餌的魚籠子,埋在稻田間,待第二天清早再將籠子收回,總會收獲一些小小的驚喜。為了參與進來,我和弟弟主動請纓,負責炒魚餌,每天下午我倆便挖好蚯蚓,用爛鐵鍋將糠頭和蚯蚓混合著炒,香噴噴的氣味溢滿了童年。
看電影也是鄉村的一件大喜事。縣里來慰問巡演,一年也就一兩回,人們自然比過年還要興奮!一看見大隊部后面的曬谷場上掛上了幕布,孩子們便早早地吃過晚飯,搬了凳子去占位置了。每次放映前,都要等待好一會兒,電影才正式登場,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孩子們等得有些不耐煩,大人們則嘻嘻哈哈地聊著天。那時的電影也就那么幾部,《南征北戰》《上甘嶺》《鐵道游擊隊》……屈指可數。但那些電影都很經典,放了又放,人們還是看了又看,每次都看得如癡如醉、群情激昂。看到窮人受苦受難,好多人都悄悄地抹淚;看到敵人狠毒囂張,大家無不咬牙切齒;看到解放軍痛擊敵人,全場又是一片歡呼!影片中的很多段落我們都能如數家珍,平常開玩笑時也常常要模仿一些片段。那些主題曲更是爛熟于胸了,如《地道戰》的主題曲一出,全場就全部跟著唱起來……
斗轉星移,童年已好遠好遠!歷經滄桑,回望來時的路,我總是惘然若失:現在生活富裕了,似乎什么都不缺了,卻再也找不回童年那么美好的時光,再也找不回童年那么單純的快樂了!
我能穿越時光再回到童年嗎?
楊賢舜,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才子小學教師,冷水灘區學科帶頭人,永州市骨干教師,中國奧林匹克二級教練員。教學競賽曾獲湖南省特等獎,教學論文多次獲省部級獎。工作之余,偶作詩文自娛,曾以白白、鈴子、九巍舜風等筆名發表作品。善良待人,真情作文!詩意看生活,石頭也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