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艷 安徽省合肥市紅星路小學

【推薦語】
孩子的內心時而像一本淺顯易懂的漫畫,時而像一本晦澀深奧的古文,父母只有用真心去體味,才能觸及他們心底真正的柔軟。我們渴望這是一段同頻的心靈旅行,讓真心得到表露,讓愛得以感知,直至幸福籠罩每一個家庭。
【書籍簡介】
《簡單心理學》由俄羅斯兒童心理專家、哲學家薩吉亞·達斯所著,是2021年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最近一周,我斷斷續續地讀完了俄羅斯著名兒童心理專家、哲學家薩吉亞地的《簡單兒童心理學》,他從事兒童心理教育16年,寫起兒童的心理,并沒有長篇大論、理論成堆,而是把心理學這門科學簡單化、清晰化,文筆居然還很生動幽默。
先分享我的第一個感受吧!
在小學工作,常聽見家長、同事抱怨:“這個孩子這么大了,怎么這樣、怎么那樣。”平時,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跟他們解釋清楚埃里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皮亞杰兒童發展四階段。書中,薩吉亞認為:從一個階段到另一個階段的過渡,即所謂的令人頭疼的“兒童過渡期”,孩子們會出現一些嚴重的問題。是誰導致了這些問題?孩子們嗎?不,是父母。因為他們要么沒有意識到孩子在每個階段都會有過渡期,要么就是直接無視過渡期。現實中,也有些孩子寧愿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需求,行為上讓他人滿意,這是由于兒童發展過程中,受心理對“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主導,我們看了也很心疼。
這些階段到底是什么呢?
本書把孩子成長分為三個階段:0~5歲“國王”階段,5~14歲“學生”階段,14歲以上“朋友”階段,從三個育兒階段詳細分析了孩子不同成長時期的心理特征,并根據孩子的行為表現,將孩子的性格分為“學術型”“感性型”“藝術型”等七種類型,幫助家長直觀地找到自己孩子的性格類型,讀懂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行為。同時,書中還總結了家長與孩子最容易出現的幾種錯誤溝通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父母避開育兒雷區,找到與孩子相處的正確方式。本書內容豐富,不僅可以幫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同時還為父母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育兒建議,無論孩子處于哪個年齡段,父母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切實有效的專業建議。
書中另一個引起我共鳴的話題是對負面情緒的闡述。
薩吉亞說:“孩子們需要表露自己的消極情緒,而你需要理解他們。這是孩子成長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需要為孩子創造機會,以便他們可以體驗和表達自己的消極情緒。”
我的收獲和感受是:對待情緒是我們和孩子共同的課題。
作為父母,我們應幫助孩子更好地意識到自己的情緒,鼓勵他把想法和感受說出來,感同身受地傾聽他的情感,而不要和孩子分享自己的負面情緒。
孩子剛降臨到這個世界上,對一切事物都還處于一個未知的狀態,尤其是在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健全之前,他們不懂該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自己內心的變化也不知道用什么詞語來形容。
這時候就需要做家長的充分理解孩子,和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幫助孩子去改善自己的情緒。比如自己家孩子看到別的小朋友有很多新奇的文具,自己卻沒有,感到很沮喪。
有些家長會和孩子說:“學習才是最主要的,文具多了也沒用,浪費!”
而懂得傾聽孩子情緒的家長就會和孩子說:“孩子,你是不是也想要呢?看別人有這么多新奇的文具而自己沒有,現在一定很不舒服吧!”然后再告訴孩子實際情況,這樣孩子會更有安全感。
讀完整本書,家長可以深刻了解到孩子行為的背后,蘊藏著某些語言。
身為父母,如果能解讀這些行為表象,破解行為密碼,就可以了解孩子的真實意圖。那時,你跟孩子的距離也就更進了一步。了解一些簡單的兒童心理學非常有必要,你跟孩子之間的溝通之門也由此打開。

掃碼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