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萬林 鄭瑩瑩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興永中心學校

習近平總書記說:“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由此可見,孩子的良好習慣也要從小培養。如果能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十分有益。可怎樣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這成了縈繞在家長心中的難題。而對農村家長來說,這個難題顯然更加棘手。
為了生計,無數農村家長離開了家鄉故土,涌入了城市的鋼筋水泥森林,只為謀求更好的生活,給家里的孩子、老人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于是,這些孩子留在了鄉村,成了留守兒童。他們的教育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境:農村教育資源匱乏;農村幼兒教師帶的學生數量多;工作十分忙碌且辛苦,沒有時間抓孩子的學習問題,等等。
尤其是在幼小銜接這個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與學習行為的黃金時期,實施有效的農村兒童教育、幫助農村兒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更加關鍵。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直面困境,把困境當作向前沖的動力,想方設法地培養農村兒童的良好生活習慣,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兒童教育中,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比向兒童傳授知識重要得多。我們要明確培養方向,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生活衛生習慣良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等為指導,設計大致的培養方案和流程,確定實施方向。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習慣,具體包括以下內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熱愛勞動、調節不良情緒、合作與互助、幫助他人、禮貌尋求他人幫助、愛衛生、守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等。
例如:家長可以在家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這個方面,農村家長有著顯著優勢。他們或在田間地頭汗流浹背地辛苦耕種,或在家中料理著家務雜事,如做飯、洗衣服、喂雞喂鴨等。在孩子的眼里,他們總是在辛勤勞動,這使得農村兒童從小就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因此,當農村家長讓孩子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時,農村兒童會非常積極,且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訣竅,順利地完成擦桌子、掃地等簡單的家務勞動。久而久之,農村兒童就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
環境能影響、塑造人。不同環境下長大的兒童在性格、生活、學習、社會交往等方面會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因此,教師和家長要為兒童創設優質的教育環境,充分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然而,農村幼兒園經費有限,教育資源匱乏,園所環境也相對較差,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開動腦筋,充分利用幼兒園及周邊環境資源,為農村兒童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例如,農村兒童家中大多有土地,家里的爺爺奶奶都是種地種菜的能手,教師可以在幼兒園中開辟一塊種植區域,帶領兒童種植當季的蔬菜瓜果,讓孩子們體驗翻土、播種、澆水等勞動樂趣。
家長也要盡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這個環境不僅指物質環境,也指精神環境。
農村家長常年在外,孩子多由爺爺奶奶照顧,長輩們對孩子難免溺愛,這時候家長要發揮作用,多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千萬不能任由孩子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
另一方面,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會更加優秀。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
教師要多表揚生活習慣好的小朋友,適時發揮同齡人的作用,引導兒童向優秀者學習,進而形成良好的向上氛圍。
評價激勵是支持兒童持之以恒的動力。
為了幫助農村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師可在教室的一角布置“打卡地”,結合每周的“主題周”設置每周的“主題任務”,并精心制作或挑選有趣的獎章、小紅花等,兒童需要每天完成相應的“打卡”,教師則根據兒童的“打卡”和堅持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與獎勵,并在每周結束后及時評價兒童的生活習慣養成情況,鼓勵兒童積極參與活動,并養成良好習慣。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多給予孩子正面評價,多說一些鼓勵的話,多肯定、表揚孩子,比如和孩子說:“你真是太厲害了,每天都能按時起床、堅持上幼兒園。”“寶貝,你又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媽媽為你自豪!”
這些積極的評價能讓孩子在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過程中,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情,有助于他們養成良好習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家庭教育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因此,家長要多和老師溝通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日常表現,同時配合老師的教育教學,和老師一起,共同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家園合作,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教師也要多和農村兒童的家長溝通,了解家長的痛點,并針對每一個孩子的心理特點和生活特點,制定恰當的習慣養成計劃,充分發揮教師引導的作用,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由于農村家長常年外出務工,極少能來參加幼兒園舉辦的家長會、家長講座等,教師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線上溝通渠道和農村家長進行交流,積極引導他們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從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兒童是祖國的未來。農村幼兒教師要分析農村幼兒園教育的現狀和困境,通過不斷學習、不斷精進,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不斷解決各種教育問題,并與農村家長多溝通交流,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
同時,農村家長也要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努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只有教師和家長攜手共進,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