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平
(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廣州 510650)
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既要注重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術的培養,又要關注學生的人文素養與職業精神的塑造。高職院校專業課課程思政通過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知識、職業道德、職業理念、專業自信等內容能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實現學生專業技術水平與綜合素質發展的有效統一。增值性評價是國際性的教育評價方法,即不僅通過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師的教學質量,還通過觀察學生多方位的變化和表現進行時間線的縱向對比,激發學生多元化、全面化的發展潛力[1],從思想品質、職業道德、生活態度、心理素質、政治理念、專業技能等方面全面衡量學生的發展狀況[2]。與書面化的理論考核相比,高職院校學生更擅長動手實踐和實驗創新,學生增值評價的研究視角更適用于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質量評價。
通過專家咨詢法與實驗對比法構建學生增值評價視角下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以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不是簡單在課堂上輸送思政知識,而是在課程講授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形式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文素養[3]。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的主體包括教師和學生,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組織者,會對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學生作為課程思政的參與者,能夠根據自身轉變和切身體會對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效果進行評價[2]。通過郵件、電話、電子問卷等形式對20名課程思政行業專家、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學生增值性評價研究專家、高職院校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學生增值評價視角下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建立的認知,并通過專家打分和指標量化建議對指標體系進行修改,繼續進行二輪調研咨詢,最終建立如表1所示的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共分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目標、教學效果5個一級指標,其中教學內容根據價值觀、職業素養、黨史國情3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教學方法根據啟發式學習、研討式學習、案例式學習3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教學態度根據專業嚴謹性、課堂氛圍、課堂準備情況3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思政融入、綜合素質培養、學習目標多元化3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教學效果根據專業水平、精神素養、職業素養3個二級指標進行評價。

表1 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Tab.1 Index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of software technology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對某高職院校120名軟件技術專業學生進行調研及數據分析,按照學生學號尾數奇偶性進行隨機分組對比,奇數為對照組,偶數為實驗組。兩組學生的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從性別來看,兩組性別占比相似,男多女少,符合該專業課程的基本情況。從年齡來看,兩組學生的平均年齡均在19歲左右。從身份來看,兩組學生的社團成員及班委成員數量占比基本相似。分組方式具有隨機性,兩組學生的基本情況相似,能夠進行對比。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課程思政教學方法。量化指標內容以便進行對比分析,選擇李克特五級量表法進行評分,分值范圍為1~5分,從大到小分別表示“很好、好、一般、不好、非常不好”5個層級,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高職院校軟件專業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評分。

表2 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生的基本情況Tab.2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n=120

表3 對照組與實驗組的評價指標描述性統計結果Tab.3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對照組與實驗組的指標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從教學內容來看,實驗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尤其是價值觀和黨史國情分值差較大,說明通過思政知識的融入無形中提升了軟件技術專業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我國黨史國情的了解;從教學方法來看,對照組與實驗組的評價指標均值接近,實驗組啟發式學習和案例式學習指標的均值大于對照組,說明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更加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在案例分析與經驗分享過程中傳遞價值理念;從教學態度來看,實驗組的專業嚴謹性、課堂氛圍、課堂準備情況指標均值均高于對照組,說明課程思政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嚴謹性,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課堂預習準備等學習習慣,引導學生思考教學過程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從教學目標來看,對照組與實驗組學習目標多元化指標的均值基本接近,說明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個人素養和價值情懷;實驗組綜合素質培養指標均值遠高于對照組,說明課程思政除了關注學生的專業成績外,更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從教學效果來看,課程思政更能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和職業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激發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從課堂中了解未來職業基本規范,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職業素養。
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能夠改善學生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等方面的表現,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研究習慣,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4]。
課程思政評價強調專業課程“育人”的重要性,學生增值評價為其提供了新思路。通過專家咨詢法建立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共分為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目標、教學效果5個一級指標。以學生為研究對象設立對照組和實驗組,發現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實現全面發展。
學生增值評價視角下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課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存在周期性困境,各項評價指標存在個體主觀性,難以精準量化,需積極引入專任教師、思政教師、學生管理者、家長、用人單位等不同評價主體,提高各項指標的可操作性與可測性及評價結果的有效性。增值評價作為長期性評價方式,高職院校應積極建立數據信息指標庫,追蹤學生的校內學習情況和校外職業發展,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比較不斷改進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課程思政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課程思政工作創新改革與質量提升,高職院校應根據課程思政評價結果進行數據反饋和預警,通過對比分析和原因探究積極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包括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方法、課外實踐活動等不同層次。課程思政創新改革中,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創新實踐等綜合能力,關注其在價值觀、愛國情懷、職業道德等精神素養方面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