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蓉,常永紅,南聯紅
(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 710613)
康復護理課程是高職院校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能夠使學生運用康復護理措施及技術彌補康復對象的功能缺陷,增強康復對象的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質量并助其重返社會,該課程在老年人照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以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1+X”老年照護課程體系為基礎,通過重構課程內容、優化教學設計、完善教學方法及考核機制推動康復護理學課程標準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有效銜接,推進課程改革與實踐,全面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加護生對老年照護職業的認同感。
結合“1+X”老年照護證書職業技能目標和要求,根據康復護理學課程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將老年照護初中級證書與康復護理課程相關內容進行對接與融合,重新梳理優化課程內容,重構課程教學重難點,詳見表1。

表1 康復護理課程教學重難點Tab.1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urse teaching
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堅持產教融合的基本原則,以養老行業、養老機構的需求為驅動,培養學生照護老年人的能力。教學過程采取“理-實-境”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塊,即根據課程安排采用理實一體化授課方式,待章節內容講授結束后,帶學生進入校企合作養老機構進行見習與實踐鍛煉,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對接。參與此次教學實踐改革的護理專業教師共4名,均為“雙師型”教師,均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副高職稱、中級職稱教師各2名,均經過專業的老年照護師資培訓并取得證書。2019級和2020級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2019級學生采用傳統教學方法,2020級學生采用“課堂教學+學習通平臺”混合式教學方法。課堂評價包括教師評價、組間評價、組內評價及學生自評等方式,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能夠起到查缺補漏、強化知識的效果。教學效果評價指標詳見表2。

表2 教學效果評價指標Tab.2 Teaching effect evaluation index
采用SPSS 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意味著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選擇2020級護理專業4個班級和2019級護理專業4個班級的學生進行比較,學生的基本信息情況詳見表3。兩組學生在綜合成績(t=0.69,P=0.53)、性別(χ2=0.19,P=0.74)、年齡(t=0.42,P=0.92)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數據可用于進行統計分析。
2020級和2019級學生的養老護理員證書獲取率如表4所示,2020級學生的獲取率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教學實踐改革后,2020級學生的總均分更高,與2019級學生相比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5。

表3 2020級和2019級學生的基本信息Tab.3 Basic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of 2020 and 2019 grade

表4 2020級和2019級學生的養老護理員證書獲取率Tab.4 Certificate acquisition rate of elderly care workers of students of 2020 and 2019 grade [例(百分率,%)]

表5 2020級和2019級學生對課程教學質量評價的結果比較Tab.5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students of 2020 and 2019 grade (分,
本次課程實踐與改革將職業技能證書與學歷教育的專業課教學相統一,統籌安排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以此實現“1”與“X”的有機融合。研究結果表明,以“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為基礎的康復護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初見成效,學生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總體成績、機構對學生的評價及學生考取“1+X”老年照護職業技能等級資格證書的通過率均有所提高,提高了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對老年照護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及職業認同感,使其更有意愿從事老年照護工作。從2020級和2019級學生的教學效果來看,2020級學生的總均分更高,說明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融合,能夠有效縮短學生對工作崗位的適應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