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徐琳
西北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文藝學博士、碩士生導師。陜西省翻譯協(xié)會理事,陜西省外國文學學會理事,魯迅文學院第35期翻譯家班學員。主要從事對外譯介及翻譯研究,作品見《小說評論》《美文》等期刊;承擔并參與國家社科重大項目20余項;獲省級等各類獎項10余項;先后派往英國威爾士大學及美國羅格斯大學交流訪問;獲評“西北大學青年學術英才”。
艾小英(MEHAD MOUSA)
女,1995年出生于埃及開羅市。本科畢業(yè)于艾因夏姆斯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畢業(yè)于河南大學文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博士畢業(yè)于西北大學文學院戲劇與影視學專業(yè),從事跨文化研究。陜西翻譯協(xié)會海外理事。現(xiàn)就職于西北大學。
學術成果、作品與社會實踐 :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郭沫若作品的分析研究》 本科生畢業(yè)論文,2017年發(fā)表于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中文系雜志 。《漢語結果補語在阿拉伯語中的對應形式與偏誤分析研究》 碩士論文,河南大學, 發(fā)表于2020 年6月 。
2019年“外國青年人才計劃”項目“西方視野中的絲路華商研究”排名第三。
翻譯作品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 50 問》 (阿語版) ,出版于2020年 ;《賈平凹散文選》 (阿語版) ,出版于 2021年 6 月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習俗》 (阿語版) ,出版于 2022 年 6 月。
曾參加漢唐教育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對話方案、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詩歌藝術節(jié)、國際青年領袖對話、西安絲綢之路作家聯(lián)盟籌建研究會、“新時代斯諾”國際論壇、陜西省翻譯技術沙龍第九次學術研究會、文學經(jīng)典的譯介與闡釋博士生論壇、中國日報新時代大講堂“世界未來,青年擔當” 、國際青年人文對話《數(shù)字社會與青年領導力》 。
世界上不論西方文化還是東方文化,不同文化中的顏色有不同的含義和價值。顏色的寓意也以不同民族的文化、文明和歷史背景而變。在文化上,顏色走出了藝術和美學概念的空間,以便表達情感、人格、食物、歷史、政治狀況及生活中的各種事物。
作為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中國人的色彩應用不僅體現(xiàn)在藝術、服裝設計、食物命名等方面,還用顏色描述一些歷史時期,例如,中國史書中把阿拉伯叫作“白衣”大食、“黑衣”大食、“綠衣”大食,他們都是阿拉伯帝國,只是由不同的家族統(tǒng)治,建立了不同的王朝。中國人也把本命年稱為紅年,相信紅色象征喜慶、吉祥、成功、順利、受人寵幸等。另外,他們形容勞動沒有收費,說“白活”了。他們還用無數(shù)充滿感情色彩的詞語來表達美麗的女人,比如“齒白唇紅”。有形容美食的成語“濃油赤醬”。有時表達學生優(yōu)秀超過老師或后人勝過前人“青出于藍”等。
埃及與中國的民間文化遺產(chǎn)中的顏色含義不太一樣。
顏色在古代中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傳統(tǒng)五色作為中國傳統(tǒng)色彩的基本元素,被廣泛應用在繪畫、服飾、壁畫等中,并被歷史書籍所記載,即青、赤、黃、白、黑。
服裝顏色反映了人們的社會地位。古代中國的顏色尊貴順序從高到低分別是黃色、紫色、紅色、綠色、青色、藍色、白色。黃色總是皇帝的代表顏色,而紫色和紅色是達官貴人的顏色,低級官員大多穿綠色、青色、藍色等,而普通人民則多穿灰白色衣服。
相反,在古埃及,盡管古埃及人擅長使用和制作顏色,但顏色對他們的社會地位幾乎沒有影響,從統(tǒng)治者到普通人,白色總是主要的穿搭色,古埃及人都穿著白色服裝,主要用亞麻布和棉花制成。但是他們使用假發(fā)、各種各樣的裝飾品和寶石區(qū)分人們的社會地位。
在古埃及,顏色具有了特殊的內(nèi)涵,并構成了古埃及傳統(tǒng)文化的很大一部分。也許除了金字塔作為幾千年來最偉大的古代建筑之一以外,吸引世界關注埃及文明的最重要因素是古墓和寺廟中的壁畫。盡管數(shù)千年過去了,但這些壁畫的顏色仍然明亮,證明古埃及人在顏料制作方面的獨創(chuàng)性,這些顏色幾千年不變的原因是古埃及人使用了位于盧克索市山區(qū)和西奈半島南部城市山區(qū)的天然石頭制成的顏料。當然,除此之外,使墓地和寺廟不受潮的建筑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色澤穩(wěn)定性。
古埃及人在繪畫中使用了七種基本顏色,即黑色、藍色、黃色、白色、紅色、綠色和棕色。這七種顏色與古埃及的宗教信仰有著親密的關系。
古埃及文化中黑色的含義不同于中華文明,后者將黑色稱為“玄”,即為始也為終,意韻悠遠。而在古埃及文明中,黑色象征著生育能力,是古埃及名字“克米特”的象征,即黑土,意味著肥沃的可耕地。還有,在古埃及宗教中,黑色被用來表示一些神。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凡與“青”有關聯(lián)的大多都象征著吉祥與和諧。而在古埃及文化中藍色是天空的象征,也是風之神的象征,表達了安靜和寧靜。
黃色在中國傳統(tǒng)色彩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個極富象征意義的色彩。在“五行”中屬于“中黃龍”,代表溫暖、輝煌、豐收和希望的顏色。在埃及文化中,黃色也占有重要地位,因為它是不朽的象征,是眾神身體的顏色。在壁畫中,女性的身體也是黃色的,以表明女性在古埃及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白”色有日光、明亮之義,演變?yōu)橐粋€表示事物色彩的詞是順理成章的事。在古埃及文化中,白表達了兩方對立,即是暴力、沙漠、鮮血和死亡的象征,但同時也是戰(zhàn)爭勝利的象征。
另外,綠色在埃及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是植物、青春、健康和免于死亡的象征。棕色則是尼羅河兩岸淤泥的顏色,經(jīng)常被用來涂壁畫上男性身體的顏色,以表示經(jīng)常性的體力勞動。
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同文化相互影響,顏色獲得了不同于古代的新含義。但幾千年來,紅色一直是中國人歡樂、力量、喜悅和勝利的象征。
紅色在埃及文化中除了表達當前的勝利和烈士鮮血之外,它還有另一種社會意義,紅色被用來表示對他人不幸的喜悅,幸災樂禍的象征。例如,有人說,在某個人去世的那天,要穿紅色衣服,以表示仇恨。
紅色在中國文化中的另一個含義是形容言語惡毒,出口傷人,如“赤口白舌”。這種說法在埃及文化中有一個對應,即說“這人有
青牙”,意味著某個人的行為和言論是惡意的。
此外,埃及人在流行諺語中經(jīng)常使用黑白色。例如他們說:“愿上帝將你臉涂成白色。”(直譯)意思是愿你過得幸福。還說“白手之人”意思是誠實公正的人,而白手在中國文化上表示空手。還說“白謊言”相等于中文的“善意的謊言”。也說,黑天意味著糟糕的一天。還說“黑心之人”,這意味著某個人永遠記恨。還說“黑未來”意味著沒燦爛前途。還有這樣的說法“白錢在黑日很有用的”,這意味著有一點儲蓄有助于解決困難。
在中埃文化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個詞是“眼紅別人”,意思是看到別人的好而產(chǎn)生羨慕、嫉妒的心理。
紅色在中國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趣的是,紅色是阿拉伯人想象里中國的標志和象征。很多阿拉伯新聞把中國稱為“紅龍”,雖然在中國文化中,龍的顏色是金色的不是紅色的。
在埃及,藍色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顏色。藍色在民間諺語中經(jīng)常被提及,是古埃及和現(xiàn)代埃及的主要顏色。不同程度的藍色被廣泛用于繪畫、壁畫等。在埃及文化中,藍色之所以與眾不同,因為它是一種人造顏色。古埃及人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首次制作出來。他們在碾磨沙子、銅和碎石并將混合物加熱的過程中制造出藍色,媲美天然藍寶石的顏色。
藍色表達了古埃及文明中的寧靜、天空和自然。但在目前的現(xiàn)代文化中,藍色的含義與以前不同,埃及方言中的藍色具有兩種相反的含義。壞的意義表示混亂、缺乏理解和感知。我認為,這個意義可能產(chǎn)生于從阿拉伯半島傳入埃及的阿拉伯語,因為阿拉伯人比較晚才知道了藍色,他們混淆了白色、藍色和綠色。他們把白色和綠色說成藍色。這種對藍色感知的混亂影響到了埃及阿拉伯方言,所以埃及人說“藍日”,即糟糕的一天。
至于藍色的好含義,是一種保身的標志,其經(jīng)常被用于制作裝飾品。很多的埃及女人喜歡戴上藍色眼睛和手鐲,以防止嫉妒。
據(jù)說埃及人與土耳其人有著共同的習慣,即戴上藍眼。使用藍眼的習慣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文化,藍眼被稱為“荷魯斯眼”。
在埃及南方,人民仍然在繪畫和傳統(tǒng)服裝中使用藍色,尤其在盧克索和阿斯旺省,房屋墻壁上的顏色通常為藍色。埃及南方人認為,藍色能帶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