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勇

【摘要】“眼前”和“眼下”都是表示時間短暫的時間詞,都經(jīng)歷了從具體空間意義到泛化空間意義到時間意義的詞匯化過程,它們在句法功能、語義特征、語用特征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也存在細微差別。本文基于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和古代漢語語料庫的大量用例,對“眼前”和“眼下”的共時層面用法異同和歷時層面的詞匯化過程進行闡述。
【關鍵詞】“眼前”;“眼下”;時間詞;共時比較;詞匯化
【中圖分類號】H14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04-0109-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4.034
“眼前”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釋義為:“①眼睛前面;跟前;②目前”[1],其中義項“眼睛前面;跟前”是方位詞語的用法,而義項“目前”則是時間詞的用法?!把巯隆痹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釋義為:“時間詞。目前”[1],可見“眼下”在現(xiàn)代漢語中只有時間詞的用法。從歷時語料來看,這兩個詞都經(jīng)歷了從具體空間意義到時間意義的詞匯化進程,但在現(xiàn)代漢語共時層面上,“眼前”一詞的空間義使用依舊很頻繁,制約了其時間義的發(fā)展,使這兩個詞在用法和語義上既有共性,又有區(qū)別。本文著重分析時間詞“眼前”和“眼下”在現(xiàn)代漢語共時層面的用法異同,并對其詞匯化歷程進行闡述。
一、“眼前”和“眼下”的共時比較
時間詞“眼前”和“眼下”在現(xiàn)代漢語共時平面上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處。本文將從語法、語義、語用三個角度對這兩個詞進行共時層面的比較。
(一)語法比較
時間詞“眼前”和“眼下”都可以在句中充當主語、賓語、定語、狀語等句法成分。
1.作主語
“眼前”和“眼下”都可以充當句子的主語,謂語動詞一般是判斷動詞“是”,所不同的是賓語的構成。“眼前”的賓語一般是本身不具有時間屬性的代體時間詞,而“眼下”的賓語既可以是代體時間詞,也可以是本身具有時間屬性的本體時間詞。
(1)眼前是冬季快到,不久就是冰天雪地,糧草運輸都有困難。①
(2)你戴罪立功,眼下是唯一的良機。
(3)眼下是七月,再過半個月,他將外出度假。
例(1)中,“眼前”所在分句的賓語是“冬季快到”,表示距離說話時較近的時間范圍內(nèi)所存在的情況,但本身并不具備時間屬性,所以是代體時間詞。例(2)中,“眼下”所在分句的賓語是“唯一的良機”,也是代體時間詞。例(3)中的賓語“七月”則是表月份的本體時間詞。
2.作賓語
“眼前”作賓語,可分為作介詞賓語和作動詞賓語兩種情況。
作介詞賓語時,其前面的介詞往往是“在、就、從”等,以指明謂語動詞表示的動作所發(fā)生的時間。
(4)西柳稅務分局認為,就眼前看,會漏一部分稅,但稅收固定后,大家吃了定心丸,設攤位的積極性高——這就培養(yǎng)了稅源。
(5)1959年6月4日,在河北邯鄲視察工作時,他恰好乘車從晉冀豫烈士陵園前駛過,無意間窗外陵園從眼前掠過,他便立即指示司機原路返回,執(zhí)意參謁陵園。
“眼前”還可在與介詞“就、從”連用,然后加上“來看(看來)、來說(說來)、而言、而論”等形成“就(從)眼前來看(來說/而言/而論)”的固定結構,表示的是一種起點時間。
(6)不過就眼前看來,整個基地都像是要取陛下性命的樣子。
(7)從眼前來說,發(fā)展境外投資是擴大出口和調(diào)整產(chǎn)業(yè)結構的一條途徑。從長遠來說,通過境外投資,可以有選擇地建立一批我國短缺的戰(zhàn)略性資源生產(chǎn)、供應基地,緩解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相對短缺的矛盾,并以參與國際分工和交換的方式來獲取更大的經(jīng)濟利益。
還可構成“到眼前為止”的固定結構,表示的則是時間的終點。
(8)到眼前為止,他的思想一直集中在勸說索羅和喬巴卡協(xié)助他營救公主。
作動詞賓語時,謂語動詞一般是“珍惜、顧、立足、看”等詞語。
(9)劉瑞龍對“明日”或“明天”一詞,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見解。一貶一贊,都著眼于立足眼前、爭取未來,都很積極,都對我們當前的四化事業(yè)有用。
(10)只顧眼前、不管長遠,長了自己的臉,斷了子孫后代的路,老百姓不會擁護。
(11)因是沒有將來,他們反而更珍惜眼前,一分鐘掰開八瓣過的,短晝當作長夜過,斗轉(zhuǎn)星移就是一輪回。
“眼前”經(jīng)常與動詞“在”組合,常見的格式是“近在眼前”或“就在眼前”,用于表示某件事迫在眉睫,即將發(fā)生。
(12)其時,塞提絲淚如泉涌,說道:“既如此,我的兒,你的死期已近在眼前。赫克托耳去后,緊接著便是你自己的死亡!”
“眼下”作賓語的情況和“眼前”相同。作介詞賓語時,常和介詞“從、到、在”等連用。
(13)一部幾十萬字的書稿,在我手里要反復搓,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大半年,如同捉“虱子”一樣,唯恐讓錯漏從眼下溜過。
(14)德羅海達想方設法也只挽留了一個牧工,到眼下還沒有可替換的人;澳大利亞最缺少的永遠是人力。
“眼下”也可以進入“從(拿、就)眼下來看(來說、而言)”這類固定結構,表示時間的起點,還可以構成“直到眼下”的固定結構,表示的則是時間的終點。
(15)然而,無論從歷史,還是從眼下來看,最使它聲名大噪的還是水晶。
(16)就眼下而言,國際能源機構發(fā)表的數(shù)字尚未對石油市場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
(17)啊,直到眼下,我才明白,粱三喜為啥會留下那六百二十元血染的欠賬單!
作動詞賓語時,常和“珍惜、看、顧”等謂語動詞連用。
(18)你不能只看眼下,要從長處著想。
(19)如果你無力選擇,那就請你隨波逐流,隨遇而安吧。如果你可以選擇,那就請你珍惜眼下,厚積薄發(fā)吧。
3.作定語
“眼前”和“眼下”都可以作定語,修飾名詞性詞語?!把矍啊弊鞫ㄕZ時,結構助詞“的”可以出現(xiàn)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也可以不出現(xiàn)。
(20)我的答案就是,反復叩問自己的內(nèi)心,向人生更遠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囂所迷惑。
(21)他指出在困難條件下,做好職工的思想穩(wěn)定工作,是企業(yè)領導的頭等大事,要向廣大職工講清形勢,振奮精神,克服眼前困難,在改革中求發(fā)展,只要努力就有希望,路就在腳下。
但和“長遠”對舉修飾“利益”時,結構助詞“的”一般不出現(xiàn),即構成“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對舉。
(22)理想的追求再不是遙遠,已經(jīng)從為了空洞的“美好未來”回到了現(xiàn)實,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把遠大理想建立在了現(xiàn)實努力的基礎上。
“眼下”作定語時,一般都要帶上結構助詞“的”,但也有少數(shù)不帶“的”的。
(23)眼下的窮愁使他們忘了過去的那些別扭。
(24)眼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之中,即使那些具有做教育家潛能的人,也被應試教育模式壓縮成了“教書匠”。
(25)小說寫得生活味很濃,很真實,我看了后也感動了,覺得可以拍成片子。但我激動不起來,因為我回避不了眼下電影市場的現(xiàn)實。
4.作狀語
“眼前”和“眼下”還可作狀語,這可分為句首狀語和句中狀語兩種情況。
作句首狀語時,“眼前”(“眼下”)所在狀語語義指向整個句子。
(26)眼前,深圳一些人遇上喜事,比如過生日、結婚、發(fā)獎金、受老板提升,都喜歡掏錢買回一把“六合彩”作為一種“人逢喜事精神爽”的表露方式。
(27)眼下不少企業(yè)不僅再不敢像過去那樣對消費者不理不睬,還要想方設法讓消費者滿意。
作句中狀語時,“眼前”(“眼下”)所在狀語語義指向句中的謂語動詞。
(28)的確,凜子的先生眼前不會同意離婚,這種狀態(tài)下強行結婚,就是犯了重婚罪。
(29)這筆帳眼下雖說還掛在各糧油部門的帳上,但國家是肯定要從財政上貼補的。
語義指向不同并不會對狀語位置的互換造成影響,同時互換后全句要表達的核心語義也沒有受到影響,就是事件、動作行為或狀態(tài)發(fā)生在“眼前”(“眼下”)這個時間點或時間段內(nèi),但互換后的語義焦點會有變化。
(二)語義比較
1.詞匯意義
從上述用例中不難看出,“眼前”和“眼下”都用來表示時間的短暫或者距離說話時較近。但細分析起來,二者在表示的時間范圍上存在區(qū)別。這可從一些用例中看出:
(30)眼下,有些企業(yè)好不容易創(chuàng)了一塊牌子,僅僅為了眼前一點點利益就輕易換掉,這實在是得不償失。
(31)冶頭公社也有人說:眼下只能是火燒眉毛顧眼前,節(jié)約度荒年。
戴浩一在《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一文中闡述了“時間范圍原則”:“如果句法單位X表示的概念狀態(tài)在句法單位Y表示的概念狀態(tài)的時間范圍之中,那么語序是YX。”[2]他還進一步指出這一原則在漢語中的具體應用,即“不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大范圍成分總是先于小范圍成分?!盵2]由這一原則可知,上面例句中的“眼下”表示的時間范圍要比“眼前”表示的時間范圍長,“眼下”這段時間包含“眼前”所表示的時間,二者不能互換位置。
2.時點時段
李向農(nóng)指出:“本位時點具有定位性,即它在處于時間鏈上的某一時點序列中的位置總是固定的,且本位時點和外位時點之間是位移性關系,彼此之間是并列性關系,不存在包容關系。本位時段具有定量性,即它在處于時間鏈上的某一時段序列中總會占據(jù)一定的長度且本位時段和外位時段之間是伸縮性關系(也可理解為‘歷程性’),它們之間存在包容關系?!盵3]表示時點的詞和表示時段的詞還在提問和指稱方式上有區(qū)別。在提問方式上,前者可以用“什么時候”提問,后者可以用“多長時間”提問;在指稱方式上,前者用“這個/那個時候”指稱,后者則用“這段/那段時間”指稱。
“眼前”和“眼下”并不是典型的時點詞或時段詞,用法上偏向于時點詞的用法,比如具有定位性,可以用“這個時候”指稱。
(32)眼下京九全線已進入施工高潮,進展情況較好。
(33)眼前正是青黃不接的缺糧季節(jié),這么多的軍隊沒有糧食,怎么能打仗?
(34)在眼前這個時候,羅嚴克拉姆公爵所考慮的,應該就是如何地保全幼帝的性命,然后作最大程度的利用吧!
(35)有時,我也許會避離戰(zhàn)斗,但不是在眼下這個時候。
例(32)和例(33)中的“眼前”“眼下”都指向具體的某個時間位置,具有時間定位性,尤其是例(33)中的“眼前”與副詞“正”共現(xiàn),加強了這種定位性。例(34)和例(35)都有“這個時候”指稱。從這幾點來看,“眼前”和“眼下”基本符合時點時間詞的特征。
但是類似例(36)、例(37)這樣處于句首狀語位置上的“眼前”和“眼下”,也可以用“這段時間/那段時間”這樣的表示時段的詞來指稱。
(36)眼前,我生活在巴黎。我每天提著一個在沙特爾買的簡陋的小麻布袋,里頭裝著一支“小白云”毛筆,一個簡易的墨盒跟一卷窄而長的宣紙。再,就是一塊厚紙板和兩個小鐵夾子;我在全巴黎的街頭巷尾到處亂跑,隨地畫畫……
(37)眼下,又有不少人開始躍出國門,在國際市上大顯身手,僅去年11月以來,同心生意人就從二連浩特、霍爾果斯幾個邊境口岸販回蒙古、哈薩克斯坦等國的羊絨50噸,價值逾千萬元。
(三)語用比較
“眼前”和“眼下”都可用作句首狀語和句中狀語,但二者在句中位置的變化會使句子的焦點隨之發(fā)生變化。充當句首狀語時,語義指向是整個句子,句子的焦點是作為時間詞的“眼前”和“眼下”所表示的時間;充當句中狀語時,語義指向是時間詞后面的謂語動詞,句子的焦點變?yōu)橹髡Z。
(38)眼前,咱西營在瑪瑙山新吃了敗仗,他闖營也是剛剛從商洛山中突圍出來,大家都沒有站住腳步,同群雄割據(jù)不能相比。
(39)眼下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己經(jīng)超過人們的想像,大家可以通過百度、Google等產(chǎn)品來推廣企業(yè),可以利用百度這樣的平臺,去刷新企業(yè)的百度排名,將企業(yè)相關信息及成功案例上傳至百度等相關頁面,提高企業(yè)點擊率,從而達到廣泛宣傳的目的。
(40)很多危害眼前或許沒有表現(xiàn),但誰也不敢保證未來到底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
(41)21世紀是海洋時代,綜合開發(fā)利用海洋,加快發(fā)展舟山經(jīng)濟,我們眼下要著重做好以下四方面“?!弊治恼?。
例(38)和例(39)中的“眼前”和“眼下”都是作句首狀語的,句中焦點指向“眼前”或“眼下”本身,表示在“眼前”或“眼下”這個時間內(nèi)發(fā)生的實踐或需要解決的問題。例(40)和例(41)兩句則是作句中狀語的,句中焦點指向“眼前”或“眼下”前句子的主語,表示句子的主語在“眼前”或“眼下”這個時間內(nèi)面臨的狀況。
二、“眼前”和“眼下”的歷時分析
時間詞“眼前”和“眼下”的詞匯化過程大致相同,都是由單音名詞“眼”和方位詞“前”和“下”構成,也都經(jīng)歷了從具體空間意義到泛化空間意義再到時間意義的過程。
(一)“眼前”的詞匯化
“眼前”的組合最早出現(xiàn)于晉代。這個詞組最早的語義是具體的空間意義,表示處于“眼”這個參照物下面或前面的區(qū)域,整體結構仍是一個松散的詞組。
(42)復有普照明三昧,住是三昧者諸三昧皆在眼前現(xiàn)。(西晉·無羅叉《放光般若經(jīng)》)
南北朝時期,“眼前”的空間意義出現(xiàn)泛化,用來指稱某人身前近距離的區(qū)域,表示“身邊、跟前”等泛化空間義,進而逐漸由方位短語演變?yōu)榉轿幻~。
(43)引一息于魂內(nèi),擾百緒于眼前。(南朝梁·江淹《雜三言·悅曲池》)
(44)偏使紅花散,飄揚落眼前。(南朝梁·蕭綱《戲作謝惠連體十三韻》)
由于“眼前”和“眼下”所表示的空間距離對于說話者而言都不遠,所以唐代開始,“眼前”和“眼下”的空間語義投射到時間語義上,發(fā)生了從空間域到時間域的隱喻投射,表示“在最近一段時間內(nèi)、現(xiàn)在、目前”等時間義。
(45)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唐·李咸用《送人》)
(46)君主道:“祖師也祖師,你只圖眼前的富貴,豈不誤了五百年以后的眾生?”(明·羅懋登《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
(二)“眼下”的詞匯化
“眼下”的詞匯化過程和“眼前”大體一致,也經(jīng)歷了“方位短語→方位名詞→時間詞”的詞匯化過程。與“眼前”不同的是,“眼下”出現(xiàn)較晚,其在文獻中的最早用例出現(xiàn)在唐五代。
(47)他日(明宗)又問(馮)道曰:“天下雖熟,百姓得濟否?”道曰:“谷貴餓農(nóng),谷賤傷農(nóng),此常理也。臣憶得近代舉子聶夷中《傷田家詩》云:‘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醫(yī)得眼下瘡,剜去心頭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保ā杜f五代史》卷一二六)
(48)惱亂東風、莫便吹零落,惜取芳菲眼下明。(北宋·晏殊《玉堂春》)
(49)素梅道:“只恐書生薄幸,且顧眼下風光,日后不在心上,撇人在腦后了,如何是好?”(明·馮夢龍《二刻拍案驚奇》)
這里對CCL古代漢語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眼下”用例進行統(tǒng)計,得到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眼下”雖然經(jīng)歷了從具體空間義的方位短語到泛化空間義的方位名詞再到時間義的時間詞的詞匯化過程,但在各個歷史時期,“眼下”的方位名詞用法始終沒有得到充分普及,而同樣經(jīng)歷這一詞匯化過程的“眼前”的方位名詞用法相比時間詞用法使用更為廣泛,且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代。雖然沒有在此列出“眼前”一詞的語料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但《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義中保留了方位名詞義項,以及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里大量的方位名詞用例都可證明這一點。
造成這種用法區(qū)別的原因和“目前”對“眼前”時間義的限制有關。現(xiàn)代漢語用“目前”表“現(xiàn)在”義與“眼前”相比更為普遍,因此,“眼前”的時間義沒有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其表示泛化空間義的方位名詞用法得以保留下來,從而壓縮了“眼下”泛化空間義的發(fā)展。因而無論從歷時來看還是從共時來看,“眼前”都保留了方位名詞兼時間詞的用法,且方位名詞用法使用頻率更高,而“眼下”的方位名詞用法沒有得到很好發(fā)展,從歷時和共時角度看,都是方位短語和時間詞用法更為普遍。
三、結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分別從現(xiàn)代漢語共時維度和古代漢語歷時維度對“眼下”和“眼前”這對時間詞進行了比較和闡述。
在共時層面,本文分別探討了“眼下”和“眼前”的句法功能、語義特征和語用特征。句法功能方面,兩個詞都可以充當主語、賓語、定語、狀語,但在作主語時,二者所在分句中動詞“是”的賓語有區(qū)別,作賓語時搭配的介詞或動詞有差異,作定語時帶結構助詞“的”情況也有不同,可見二者在句法功能上有大同也有小異。詞匯意義方面,“眼前”和“眼下”雖然都表示時間的短暫,但“眼下”所表示的時間范圍要比“眼前”的長,這主要是受到時間詞“目前”的影響。二者都不是典型的時點時段詞,主要用法上具有時點詞的特征,但也有接近時段詞特征的用例。語用方面,在狀語位置對句子焦點的影響方面,二者具有共性。
在歷時層面,簡要闡述了“眼下”和“眼前”的詞匯化過程。二者都是從具體空間意義發(fā)展到泛化空間意義最后發(fā)展到時間意義的,都是從空間到時間的隱喻,但“眼前”受到“目前”的影響,其隱喻程度不如“眼下”高,到現(xiàn)代漢語中依舊是方位名詞兼時間詞的用法。
注釋:
①本文所使用的語料大部分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和古代漢語語料庫,部分語料來自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xiàn)代漢語平衡語料庫、北京語言大學語料庫中心BCC語料庫。本文只在論述“眼前”和“眼下”的詞匯化過程時標注引文的具體出處,其他例句并未標明其具體來源。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7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戴浩一.時間順序和漢語的語序[J].國外語言學,1988,(01):16.
[3]李向農(nóng).現(xiàn)代漢語時間表達中的“特指時段” [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02):28.
[4]蔡永強.漢語方位詞及其概念隱喻系統(tǒng)[D].北京語言大學,2008.
[5]傅璇.現(xiàn)代漢語“X下”類時間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6]李向農(nóng).時點時段的內(nèi)涵及構成與漢語社會的時間觀念[J].世界漢語教學,1995,(02):1-9.
[7]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說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01):24-37.
[8]沈玲玲.現(xiàn)代漢語“目前”類時間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9]張金平.主從合成方位詞的詞匯化[J].殷都學刊,2014,35(04):69-75.
[10]趙穎.現(xiàn)代漢語“現(xiàn)在”類時間詞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