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琦 董海斌 趙新平
摘要:基于漢畫像石虎造型的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究。通過閱讀相關文獻,對漢畫像石中虎造型形態特征、線條特征以及文化內涵進行歸納梳理,綜合運用元素提取法、風格沿用法、元素轉譯等設計方法。設計出了《瑞獸福虎》系列紋樣及文創產品。在設計案例中驗證了研究思路的可行性,實現了漢畫像石虎造型與現代設計的融合。提出設計者在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時,不僅要了解產品的功能,同時也要兼顧產品與文化內涵間橋梁的架構。
關鍵詞:漢畫像石;虎造型;造型提取;文化創意產品;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01-0068-05
Abstract:To study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based on the shape of stone tiger in Han Dynasty. Through reading relevant literature,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lin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tiger in the Han sculpture and stone are summarized,and the design methods such as element extraction method,style continuation method and element translation are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Designed "Fuhuruishou" series of patterns and 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design case,the feasibility of the research idea is verified,and the fusion of Han portrait stone tiger modeling and modern design is realized. In design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designers should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of products,but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structure of the bridge between product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words:Stone Relief in Han Dynasty;Tiger shape;Modeling extraction;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Innovative design
漢朝作為當時世界上擁有最先進文明的帝國,其思想文化對漢代社會,乃至后世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畫像石是漢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了超越使用功能之外的制作技藝、審美情趣等造物信息密碼[1]。紋樣作為畫像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畫像石的相關研究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對圖案設計,風格演變等方面的研究有著巨大作用。《說文解字》曰“虎,山獸之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虎”象征著正義、勇猛、威武,是瑞獸。漢畫像石中虎造型多樣,富有地域特征且擁有特定的文化涵義。
當前漢畫像石的傳播主要以博物館展示為主,這樣的傳播方式只能吸引本來就對畫像石文化感興趣的人群,難以走進公眾視野。但將漢畫像石文化與現代產品結合,使其頻繁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從而實現漢畫像石文化的“出圈”,在達到傳播漢畫像石文化目的同時提升現代產品的文化附加值。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認知水平的提高,產品單一的使用價值已經不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其所蘊含的文化價值以及審美價值也成為影響消費者選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當前的產品設計大都注重形制而忽視內涵,注重外在而忽視內在。如何更好地實現傳統圖案的現代化轉譯?如何選擇合適的載體,將研究對象的文化內涵與產品的社會屬性正確融合?結合以上問題,以當前已有的漢畫像石虎造型的圖像資料以及相關研究成果作為研究基礎,通過借鑒民俗學、圖像學、藝術學等學科研究成果,用圖表分析法,對其造型、色彩、內涵等特點進行歸納總結,運用元素提取法、局部復刻法、風格沿用法等設計方法,將能夠表達文化內涵的元素符號引入到產品設計中,以文化作為產品的語言,尋求產品與消費者間的良性互動。研究框架見圖1。

(一)藝術特點
1.形態特征
人們之所以能從動物中分辨出虎,正是因為其有虎的特征,如:獨特的花紋、金黃的眸子、鋒利的爪牙等。但是由于畫像石是以石頭作為刻畫的主要材料,石頭的硬度、大小、畫面元素的多少都會影響刻畫的精細程度,虎的細節也因此被弱化,形態就成為區別畫像石中虎與其他動物的一個重要因素。漢畫像石中虎的形象很多,姿態各異,但極少有靜態的虎形象,大多數虎都處于運動中,通過定格其動態來體現虎的運動張力。有的回首咆哮、有的奮力奔跑,做追捕狀、有的緩步前移,緩緩向前,還有的側身直立。這些虎多數是小頭、長頸、背厚、胸部渾實、蹄腿健壯、尾巴粗壯,顯得孔武有力、威武勇猛,給人以生氣蓬勃的感覺。
2.線條特征
對漢畫像石來說,線條是用來概括形象的基本手段。漢畫像石的線條不僅僅是簡單的描述形態,同時也是賦予形象以生命力的重要媒介。在漢畫像石中,虎造型用線簡練、概括,但又富有變化。不同的刻畫方式形成不同的線條、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不通過凹凸體現虎的形似,而是力求展現運動狀態下的姿態美與韻律美,線條常見飛動之勢,具有方向性,動感通常也更為強烈,動勢也更加自由[2],因此,漢畫像石中的虎形象才更加真實,更加活靈活現。以線塑形是中國傳統的造型方式,在傳統圖案中,線條不僅僅是構成要素,同時也是構成視覺韻律與節奏的重要因素。運用線條來表現物體的動感是中國傳統藝術特有的審美理念與形式手法。
(二)文化內涵
內涵指工藝技術、禮儀、情感語義、設計理念等精神層面的因素,一般具有深刻的民族思想痕跡,凝練了特定的民族氣質[3]。漢代人賦予虎驅妖辟邪,食鬼魅的功用。《風俗通義》卷八記載“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于門,皆效于前事,冀以衛兇也”。同時也記載了“畫虎于門”的緣由,即“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食鬼魅”,出土的漢墓墓門上大量刻畫的虎形紋樣也就印證了這一說法,漢人認為“事死如事生”,人死后只是肉體的消亡,靈魂不滅,在墓中刻畫虎形象,借助虎的守護性,守衛墓主冥界生活的安寧。受 “天人合一”思潮的影響,漢代社會求仙、長生之氣盛行,死亡也被視為是通往仙界的一種方式,虎這種具有食鬼魅功能的猛禽自然而然成為運載升仙的優良工具。在漢畫像石中,不但有被神化仙化的虎形象出現,還有自然界中的虎,出現人與虎搏斗、牛與虎搏斗、熊與虎搏斗的畫面,這類畫像中的虎兇猛有力,出現這一類搏斗場景的畫像石,也是漢人崇尚武力的體現,漢人所崇拜的“尚武精神”并非兇狠好斗,而是處于劣勢時,依舊有敢于斗爭,勇于抵抗,不輕言放棄的勇氣。虎造型文化內涵分析總結見表1。

文創產品的設計旨在把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融入產品設計中,讓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感受到其背后的語義內涵,通過產品增強人與文化之間的符號性溝通。
(一)顯性原則
1.功能性原則
文創產品除了具備產品最基礎的使用功能外,還具有文化傳承功能。傳統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基礎上形成的,隨著社會基礎的改變,不符合社會價值取向的文化就會被淘汰,而文創產品的出現,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作為文化理念的載體,文創產品的使用功能與文化傳承功能相輔而成,缺一不可,使用功能為其“根”,也就是“日用即道”,文創產品要回歸生活,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需求,方為實用,當文創產品融入衣食住行中,人們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產品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4],才能真正做到傳承文化;文化傳承功能為其“魄”,在產品中融入文化屬性,產品便有了支撐,一個產品會被功能更加實用、使用更加人性化的產品所替代,但是其背后的文化屬性是無法被取代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追求平安幸福美好生活的吉祥文化,漢畫像石中的虎也是人們情感訴求下的產物,具有趨吉避兇、升官發財、祈禱長壽的吉祥寓意。漢畫像石虎造型在文創產品設計應用中,以“用”為初衷,貫穿漢畫像石中虎的吉祥文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增強產品的文化附加值。
2.系列性原則
系列指的是互相關聯從而形成一組或多組的事物。文創產品的系統性是指將多類型產品聯系在一起,聚類形成了一個類似族群的產品類型體系[8]。通過處理構圖方式、造型元素、色彩以及設計風格,在視覺效果上產生一致性,從而形成系列化設計。隨著認知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開始擁有系統化的眼光和思維,系列化產品所體現的優越性也使得系列化的設計思維迅速發展。系列化的文創產品,擁有突出的整體性,其風格、色彩、圖形等元素的統一所產生的秩序美,相較于單一產品在視覺感受、傳播持久度等方面更加具有優勢,更有利于吸引消費者。系列化設計中的每一幅作品都具有相對獨立性,但又與其他作品保持著整體上的關聯。
(二)隱性原則
當前市面上許多文創產品載體單一,文化元素與產品生搬硬套,難以引起消費者的情感共鳴。每個研究對象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屬性,每件產品也有不同的功用和隱含文化,設計的元素在與產品進行融合時,要保持其文化內涵與產品屬性的協調性。以“英雄武漢”系列文創燈具設計為例[5][6][7][8],見圖2。經歷過抗日戰爭、抗洪、抗疫的武漢充滿了英雄人物與英雄事件,“英雄武漢”是“愛國、奉獻、奮斗、創造”精神的典范;“燈”表達的是光明與希望。設計者提取與“英雄武漢”相關的元素,依托燈具這一產品,意圖表達武漢英雄精神是光明與希望的象征。這一系列的燈具將產品與文化進行了深度融合,更能引起消費者的情感與共鳴。

(一)漢畫像石虎造型設計方法
1.輪廓提取法
漢代社會的流行趨勢促使當時社會形成了一條以畫像石為主的商業鏈,當漢畫像石作為商品出現時,就會有“同質化”現象出現,畫面造型產生相似性,任何的行為或者事物,只要不斷重復就會加強大眾對其的記憶點,一些相似的虎造型反復出現,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受眾留下了深刻印象。造型屬于漢畫像石虎的表象輪廓特征,最終目的在于傳遞信息。在對造型元素進行篩選的過程中,對出現頻率高、具有典型性的造型進行輪廓造型特征的提取,增加了文創產品的辨識度。
2. 局部復制創新法
局部復制法是指將研究對象的任意元素進行復制再創新的方法,在保留研究對象藝術特點的基礎上,適當加入潮流元素,使其符合現代審美。畫像石中的虎在細節上稍有欠缺,但是在現代生活中,人們對產品細節的要求隨著物質生活的水平以及認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因此,在保留漢畫像石中虎形態的基礎上,對其面部細節、身體細節等進行創新優化,以此保持其外觀的精致感。
3. 風格沿用
無論是畫像石的原石還是拓片,我們都可以將其看作是剪影畫,沒有復雜的結構、具體的細節特征、紋路等,只用簡單的線條以及色塊外部輪廓,繪制出“扁平”的感覺。扁平化的設計可以更加直觀地表達設計的重點,以2016年Pentawards的最高榮譽鉆石獎作品為例,見圖3,美國 Domino’s比薩外賣的包裝盒,運用其獨特的標志以及顏色去構建包裝,標志中醒目的白點圓點也變成了包裝的主要圖形,這種扁平化的包裝風格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是非常強烈的,并且也巧妙地實現了品牌價值和差異化。在對畫像石中的虎造型進行再設計時,沿用扁平化的設計風格,讓受眾更加準確、快捷地接收信息和理解信息。

(二)《瑞獸福虎》系列文創圖案設計
1.主體元素繪制
分別從擁有吉祥、勇敢、長壽含義的虎造型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造型作為繪制《瑞獸福虎》系列作品主體元素的基礎。原始畫面中的虎造型缺乏細節、注重動態,因此,在對原始造型進行優化時,主要工作是補充細節。3只虎的原始造型都為側面,且面部都呈現嘴巴大張、目光炯炯的狀態,依據這一特征,對虎的頭部進行創新設計,保留虎口大張的狀態,加入胡子,花紋等細節。運用輪廓提取法對虎造型的外部輪廓進行提取,提取出來3個擁有不同含義的基礎造型,在吉祥虎的四肢上加入有吉祥寓意的火紋;勇敢虎的背部加入被賦予勇敢、堅強、積極向上含義的翅膀,同時調整四肢及頭部與身體的動態關系,使虎的形態在視覺效果的呈現上更加舒適。長壽虎屬于神獸類,翅膀是自身擁有的,但是原始造型中對翅膀的刻畫過于單調,細化后的翅膀相較于原始翅膀更加有層次。最后,在3個造型中大面積使用相似的斑紋,以此保證這一系列造型的識別性。虎造型頭部及細節繪制見圖4。
將優化后的虎造型樣式進行增加、對稱、旋轉,形成新的有規律的排列組合,畫面整體呈現秩序美展現出均衡的狀態。主體元素轉換過程如圖5所示。

2.輔助元素繪制
漢畫像石中的虎因其所處畫面其他元素的不同,其文化內涵也有所不同。將虎造型單獨放在一起比較時,虎的內涵則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進行創新設計時也可加入不同的元素來明確虎的內涵。在有吉祥含義的虎造型畫面內添加同樣有吉祥含義的蝙蝠紋、牡丹紋、福字紋;有勇敢含義的虎造型畫面內添加梅花,勇字紋樣;有長壽含義虎造型的畫面內添加葫蘆紋、長壽花紋、壽字紋。依據不同元素反映虎的不同內涵。輔助元素繪制見表2。

為使主體更加突出,采用分層的構圖形式,輔助元素配合主體元素進行變換,達到主次分明的效果。3幅作品在構圖上整體呈現相似性,但其中內容大有不同,滿足系統性原則的要求。《瑞獸福虎》系列文創設計線稿如圖6所示。
3.色彩配置
考古發現表明,畫像石在完成雕刻后會加以色彩進行裝飾,但因其時間久遠、顏料的不穩定性使其沒有得到充分的保存。加之當代社會對畫像石的主要傳播方式多以黑白拓本以及原石圖像為主,這就不可避免地弱化了畫像石的彩繪藝術。漢人對顏色的應用有獨特的見解,宗教禮制、風俗習慣、政治制度、民俗文化等復雜的社會環境都會影響色彩的運用,漢畫像石的用色不僅是一種視覺審美,更多的是對文化的選擇。
受傳統“五行色”色彩觀的影響,漢畫像石的用色也主要以赤、白、黃、黑、青五色為主,不同色彩具有不同含義,但總體上呈現驅兇辟邪、象征吉祥等功利性的功能。黑色表現的是神秘、肅穆;白色則是神圣、純潔;紅色的色彩情感是吉祥、祝福,因此,傳統婚禮的色調以及春節對聯都以紅色為主;黃色則給人溫暖歡愉的感覺。漢代人并沒有將藍色和綠色進行嚴格區分,而是都歸納為青色系,但是藍色和綠色給人的色彩感受又大有不同,藍色擁有著勇氣、冷靜、理智、永不言敗的含義,許多國家的警服是以藍色為主;綠色是植物的顏色,代表的是生命,不同的綠色又可以表現不同的生命狀態。因此,在對《瑞獸福虎》系列作品的線稿進行上色時,在漢畫像石圖案原有配色方案的基礎上對色彩又進行新的調整,選取表達吉祥、勇氣、生命內涵的紅色、藍色、綠色為主色,通過運用互補色對比、冷暖色對比、調整色彩明度以及純度等方法來豐富畫面的細節,使其更符合現代流行的色彩審美趨勢。《瑞獸福虎》系列文創設計上色稿如圖7所示。
王文娟在論述五行與五色時認為:當色彩與時空相連,時空的意義就賦予了色彩,當色彩同方位相應,色彩就加入了由方位而來的“內部空間”的庇護感,于是方位的吉兇、安危就是色彩的吉兇與安危[9]。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色彩的運用具有更多的象征意義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三)文創產品開發思路

文創產品是能夠溝通過去與現在的產品,將《瑞獸福虎》系列圖案應用到現代產品中,不僅讓大眾能夠了解到漢畫像石虎文化,同時也達到傳播漢畫像石文化的目的;《福虎瑞獸》系列文創產品的開發旨在創造一種能夠融入大眾生活,滿足大眾需求的產品,讓每一位使用者在使用該產品的時候能夠用一種更輕松,更愉悅的方式去解讀漢畫像石虎文化的內涵,傳遞一種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根據對漢畫像石虎文化的分析,《瑞獸福虎》系列文創的開發可以從生活用品類、文體用品類、紀念品類3種類型進行開發設計。生活用品常見帆布包、方巾、地毯、日歷、鑰匙鏈等;文體用品類主要分為學習用品、辦公用品、體育用品類,常見筆記本、鉛筆盒、護膝護腕、象棋撲克等;紀念品類常見明信片、小掛件、書簽等。隱性原則中要求設計元素在與產品進行融合時,要考慮產品屬性與設計圖案內涵的協調性、產品外觀的適配性,這是設計元素與產品雙向選擇的過程,因此,不同內涵的圖案在運用到產品中時應有針對性,不可生搬硬套,隨意濫用。
1.生活用品類
生活用品按照功能劃分可以分為洗漱用品、家居用品、炊事用品、裝飾用品、化妝用品、床上用品。在這些品類中,與《瑞獸福虎》圖案適配度較高的則是家居用品和裝飾用品,這兩類產品對于外觀的包容度更高。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平安祥和、富貴發財期盼美好未來的吉祥文化,將有吉祥含義與有長壽含義的圖案運用到生活用品中,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反映。
2.文體用品類
學習用品、體育用品這類產品,主要面向的人群是學生和運動員,這二者雖然所屬的平臺有所不同,但是他們的共同點是競爭,競爭需要有勇于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基于這一點,將以藍色調為主,有勇敢內涵的圖案運用到文體用品中,能夠實現消費者與產品文化之間的情感互動。
3.紀念品類
紀念品在人際交往中起到增進感情、增加交流、加深彼此印象的作用,因此紀念品對圖案內涵的要求更高。《福虎瑞獸》系列圖案的內涵都是積極,有祝福意義的,與紀念品類的產品結合不僅能夠增加紀念品的文化附加值,對文化的傳播也有更加積極的作用,如圖8。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以中和審美性、實用性和文化傳承性集中成一體的,是現代新型促進文化發展創意產品,好的文化進行創新設計時產品不僅是民俗文化和設計創新思路的有機結合,更是通過現有方式走進了大眾日常生活[10]。漢畫像石中虎造型與現代產品相結合的設計,能夠使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在傳承漢文化的同時,又能增加產品的文化價值。設計是以人為本的設計,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人,這就要求設計師在了解產品功能的同時,架構起產品與文化內涵間的橋梁,在固有的思維模式上大膽突破,設計出更有魅力、能兼顧消費者情感需求、能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的產品。
參考文獻
[1]滕水生,劉永翔. 基于馬家浜文化造物理念的現代茶具設計[J]. 包裝工程,2020,41(18):326-331.[2]周岳,陳思. 旋動、飛動、律動:傳統紋樣線動之美的類型分析[J]. 裝飾,2019,(02):90-91.
[3]劉宗明,羅萍. 湖南隆回花瑤挑花文化基因的提取及設計應用[J]. 設計,2017,(19):95-97.
[4]徐燕,陸曉云. 基于“日用即道”理念的文創產品設計策略[J]. 包裝工程,2018,39(18):176-180.
[5]韓冰,穆勤遠. “英雄武漢”系列文創燈具設計之“沖鋒號”[J]. 包裝工程,2022,43(12):394.
[6]范瓊予. “英雄武漢”系列文創燈具設計之“希冀”[J]. 包裝工程,2022,43(12):394.
[7]潘寒琳. “英雄武漢”系列文創燈具設計之“星火”[J]. 包裝工程,2022,43(12):394.
[8]穆勤遠,蘇新堯. “英雄武漢”系列文創燈具設計之“1橋”[J]. 包裝工程,2022,43(12):394.
[9]王文娟. 五行與五色[J]. 美術觀察,2005,(03):81-87+100.
[10]黃勝軍,周鼎. 由物到事與由情到理:現代文創產品的“事理”設計系統研究[J]. 設計,2021,34(04):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