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溝通會讓人豁然開朗,有時候需要往前邁一步,有時候需要往后退一步,才能讓溝通持續下去,產生應有的效果。歡迎來到張老師的心理診療室。
特邀嘉賓:張倩,湖北省武漢市第一中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壹心空間負責人,擔任學生會、社團指導,擅長組織開展心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張老師:
我爸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分開了,我與爸爸生活在一起,可是他總是在出差,最近還常駐外地。我很厭煩他每天給我打電話,因為他一點也不了解我,還不尊重我的想法,我跟他完全沒辦法交流。
河北 莎莎
莎莎同學:
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不應該僅僅是父母的事情,也是我們自己應該承擔起來的責任。家庭的幸福來自父母,也來自孩子。
我想你的內心肯定能理解爸爸在外工作是想給你提供更好的生活,只是想通過爭吵的方式獲得爸爸的尊重。但我們別忘了,尊重是雙向的。因此,在交流的過程中,我們要耐心一點,態度更溫和親切一些,最好能夠做到換位思考,站在爸爸的立場上看待問題,讓他有被尊重和被需要的感覺,那么父女間的交流就會變得愉悅,更有溫情。爸爸也更能夠聽進去你說的話,更能理解你的需求。因為愛是相互的。
張老師
張老師:
我聽說隔壁班有個同學在網上到處傳我的壞話,他曾經是我的初中同學。他這樣讓我很苦惱,其他同學也開始排擠我,對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我在網上用小號與他聯系,想溝通一下,可是他并沒有給予回復。
江蘇 胡磊
胡磊同學:
首先,你要告訴自己:“我與他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性格不同、需求不同,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不強求他人與我感同身受,外界的聲音不應該成為我們肩上的負擔。”
其次,不要將事情擴大化,你要做的是解決事情本身,從而理清自我需求。這些“聽說”都是來自網絡,而且這種傳謠的方式給你帶來了困擾。網上得不到回復那就當面與對方溝通,面對面說出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與解決方法。
最后,如不能確認對方是否為傳謠者,須注意措辭,以公開表達自己的看法為主要目的,有效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是所有問題都能夠按照我們的方法來解決的,但我們自己要愿意帶著問題前進。
張老師
張老師:
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尤其是面對老師時,總是不敢開口。這次考試后,同學們都拿著試卷去找老師問問題,我也特別想跟老師交流自己的想法,可是一看到老師我就很害怕,不知道該怎么說。
湖北 小茹
小茹同學:
作為學生,我們在學校度過了大部分的時間,所以在這一階段里,老師可能是比父母陪伴我們更多的人。老師作為成年人,比學生更成熟穩重,當你面對的是一個不會肆意發泄情緒的成年人時,為什么還要任由害怕的情緒阻礙問題的解決呢?當你和老師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就會更愿意和老師分享自己的困惑,實現情感上和學習上的雙重滿足。如果實在不敢開口,你可以嘗試在老師的辦公桌上留一張便簽,通過文字的方式進行交流。
張老師